- 给这本书评了3.0从宇宙起源谈起的历史
对信仰上帝的西方民众,从科学的角度谈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到人类历史的科普书籍是挺轰动的,从神创论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思考,对中国来说科学已经普及,本书在美国是大学教材,中国可以作为中学辅助材料,宇宙元素的产生部分可增强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温习一下大爆炸理论,天体物理的发展历程,大历史就是特别加上时间维度,人类和黑猩猩同源这个问题,28 万代的进化才发展为现在的人类。138 亿年前宇宙初创,太阳系 45.68 亿年,地球生命迹象 38 亿年,海洋生物 4.75 亿年,人类出现大约 20 万年前,一万年前地球上人类大约 600-1000 万人,现在 80 亿人。宇宙是能量向物质的转化,人类大历史也是能源转化过程,狩猎采集时代和其他动物相似的直接野生摄取,农耕文明是对植物和动物驯化,从种植物和游牧摄取,工业文明开始转向化石能源,化肥和合成饲料,本书成书之时,世界潮流担心化石能源枯竭,现在看来有点杞人忧天,工业化石能源时代短期不会结束,要注意的是全书主要观点只是最近 300 年来的科学成果,哲学界一直提醒现代人从神教转向科学教,但科学起码还会主宰几百年。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与无限相比,他是虚无,与虚无相比,他介于虚无与万物之间每日一书:《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本书讲述了宇宙诞生到现代的 138 亿年历史,其间有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有全新事物的出现。人究竟是什么呢?“人究竟是什么呢?与无限相比,他是虚无,与虚无相比,他是一切,他介于虚无与万物之间。他完全脱离了思考极端,因此,事物之目的和它们的开端,隐藏在他绝对无法理解的秘密中;他同样无法参透他由以构成的虚无,以及他淹没其中的无限。” —— 布莱兹・帕斯卡尔在现代世界,科学是知识的主要形式。它的根源可以回溯到 17 世纪科学革命。科学知识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其基础在于严格使用经过仔细检测的证据。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它旋转。基督教神学家声称,地球是一个有罪的和不完美的地区;不过,在托勒密的模型中,围绕地球旋转的是一个完美的区域。天层由一些完美无瑕的、晶莹剔透的圆圈构成,其中有恒星、太阳、行星和其他天体。这些圆圈以不同速率旋转,由此解释了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运动。在我们生活的这部分宇宙中,一颗超新星在 45 亿年前爆炸,它将新的化学元素抛入周围太空。这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就像震动的鼓面一样,传遍这颗超新星附近的物质星云,并且引起缓慢的引力塌缩。慢慢地,在我们现在应该很熟悉的一种模式中,物质星云 —— 几乎完全由氢和氦构成,不过也含有少量其他的化学元素 —— 开始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塌缩。最终,我们的太阳和太阳系在这种塌缩中形成。长期以来,思想家们就在想方设法界定生命。以下是一些传统的答案:①与非生命事物相比,生物是由不同材料构成,是单独被创造出来的;②生物拥有非生命事物所不具备的生命力或精神。达尔文接受了泛生论,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以来,这种思想就广为流传。达尔文相信,动物躯体的每一部分都会生发出微小的粒子,他称之为 “泛生粒”;每个泛生粒能够发展成为相应的器官。达尔文认为,泛生粒在血管中循环,最后汇聚到性器官中。来自父母的泛生粒在受精卵中混合在一起,胚胎的成长就源自泛生粒的发育能力。这种理论意味着,亲本性状(parental traits)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作为单独的单元传递给后代的,这样一来,该理论将削弱个体有可能出现的成功的变异,并且破坏整个自然选择理论。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生命的出现,就需要这些原始原子中的一个碰巧发生化学进化,在这种进化过程中(至少经过 5 亿年),这个原子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充分的活细胞。不过,这种现象还没有在实验室中得到演示,它是这个故事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一旦人类出现,具备一种新的、更强有力的语言形式,并由此获得集体学习的能力,人类历史就启动了。人类学家理查德・李(Richard Lee)对卡拉哈里沙漠山族的 “自己动手型” 正义做了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管窥旧石器时代的死刑:特维杀了三个人,其群落采取了罕见的共同行动,在光天化日之下伏击他,让他受到致命的伤害。他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所有男子将毒箭射向他,直到 “他看起来像一头豪猪”(一位告密者的说法)。在他死后,所有男子和女子走到他身边,用梭镖戳他,象征性地为他的死共同承担责任。凯尼恩尤其感兴趣的,是发掘出希伯来《圣经》上记载的 “棕树城”,在犹太教 - 基督教传统中,这座古城被尊奉为以色列人摆脱埃及奴役之后的回归之地。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她很快发现了一些早于《圣经》记载好几千年的证据。最终,她挖掘的壕沟抵达一处农业时代早期定居点的遗存,这处遗址占地大约 2.4 公顷,年代大概在公元前 9600 年。后来还发现了更早的土层,它表明,纳图夫文化的富裕采集民族早在约公元前 12000 年就居住在杰里科,这样,杰里科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直有人类居住的最古老的定居点。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所有热量和电力都来自可再生的地热和水电资源。交通系统使用以氢为燃料的巴士。这座城市计划到 2050 年成为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城市。从全球层面来说,与以往相比,现在有更多的人生活在民主政府之下,他们有可能更强劲地参与到决策之中。民众的力量,再加上他们达到的以寻找解决方法为导向的集体学习,或许能够通过新的政治形式表达出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怎么样的历史观,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身为人类,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对自己的过去感兴趣,并且从自己的历史中实现了自我认知的生命。
历史对于我们,并不单单是旧纸堆里的故事,而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理由。
与此同时,历史也不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是政权,以更开阔的视角来分析,历史面对的更是人类、乃至地球宇宙的通史,也就是大历史观。
比如说,从整个亚欧大陆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丝绸之路和印度洋网络深远的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和后来的发展方向,而且不光光是从我们普遍认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上,同时在生态学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 贸易和交流同时带来了疾病和瘟疫的传播,以至于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汉朝和罗马帝国几乎在同一时期遭遇了人口减少和衰落,这往往是历朝历代政治得失的分析中常常忽略的原因之一。
相类似的,美洲土著居民文明也受到了来自欧洲的病毒的围剿,但这又不完全是美洲土著居民文明衰亡的唯一原因。
由于美洲所特有的动物和植物物种,使得美洲的文明发展模式也和亚欧大陆全然不同 —— 在这里,没有容易被驯化的马、大象或是骆驼以及水稻小麦,美洲土著居民面对野牛、驼鹿和美洲狮,以及营养和能量并不那么丰富的野生玉米,既没有发展出类似中华文明的农耕文化,也不同于带着牛羊群迁徙的游牧民族,从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方式。
又比如说,如果我们把人类作为这个世界渺小的一部分,从整个地球的视角来讨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科技社会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许会恍然大悟,历史的选择从来不是出于人类的利益,而文明的演化也许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人类研究历史,更多的是期望可以对未来有所预示和引导。从短期的角度,人类在接下来的一两百年后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现在做出的选择,比如发展清洁能源,控制人口数量和消费,对可能发生剧变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做好准备。
但在大历史观下,人类关注的不应限于几代人的福祉,而更应了解几千年、乃至亿万年之后地球和宇宙的命运。
也许有一天,太阳也耗尽了能量,逐渐膨胀的体型吞没了地球,又或者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发生了碰撞等等。
宇宙的奥秘和力量远非人类的智慧所能及,而人类自身也都是宇宙的产物,我们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正是这一种伟大的格局,使得人类精神得以高尚。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历史——开启全视角认识历史之匙“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著名的三大终极哲学命题。常常被人曲解为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 而《柏拉图选集》中记录下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似乎可以用来回答三问中的问题,但是,苏格拉底的话中明显包含着谦卑和对知识的敬畏。而今天我们要读到这本《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也许能给你一些答案,我认为这本书是开启全视角认识历史之匙。
如果你喜欢美剧《生活大爆炸》、喜欢《三体》、《2001 太空漫游》等一系列硬科幻,喜欢仰望星空对着星图寻找浩瀚的宇宙。那么,你一定会对这本《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感兴趣。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读过本书第一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的《极简人类史》,而这本《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就是对简史的一个扩展、补充和深入,进一步阐释了大历史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大历史呢?相信爱读书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之前都知道过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 “大历史观点”,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大历史,是比黄仁宇先生在更高的维度,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学科涵盖的历史学概念。
“大历史”(big history)一词由本书第一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提出,是指利用多学科知识,从各种宏大规模描述宇宙大爆炸以来的历史,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为了对大历史有更加直观和迅速的认识,我推荐大家看看大卫・克里斯蒂安在 TED(指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所做的演讲:《18 分钟讲述宇宙历史》 (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链接:http://open.163.com/movie/2013/4/K/S/M93FG764L_M93FHDVKS.html
大历史打破了地域、国家、民族、宗教的界限,横跨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和社科学,打通历史认识的任督二脉,从更加高瞻远瞩的维度思考我们的过去和展望我们的未来。大历史是开启全视角认识历史之匙。
本书的大历史叙事把时间拉回到 138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初。大历史试图建构整个宇宙的历史,所以叙述的时间回溯到宇宙的开端。那么由能量、物质、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宇宙万物又是怎样孕育的生命、人类如何产生、文明如何演进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对人类命运和发展产生了终极关怀。
作者以课本的体例,将历史演进总结为 8 道门槛。
前 3 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 4 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 5 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第 6 道门槛:人亚科原人、人类与旧石器时代
第 7 道门槛:农业起源与农业时代早期
第 8 道门槛:迈向现代革命和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通过叙述 8 道门槛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突破这 8 道门槛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讲解。《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即是一本优秀的历史学前沿学术成果著作,又是对历史爱好者和相关专业学生的一本拓宽眼界发掘兴趣的教材。大历史是开启全视角认识历史之匙。
本书精彩在何处?以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农耕文明为例。作者打破了传统历史研究者着重研究核心地区非洲 - 欧亚大陆的传统,把地域的跨度扩展到多样性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不足以支撑起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地区:为我们介绍了中美洲的农耕文明;昙花一现的玛雅文明所在的尤卡坦半岛与危地马拉地区的农耕文明;太平洋和澳洲地区的农耕文明。通过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对比,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进行集体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产生了社会进化的普遍模式。
当人们跨越农耕文明迈向现代革命时,作者又敏锐地意思到了创新驱动力面临的阻碍,即两次马尔萨斯循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变动与实际收入变动成反方向的变动,人口的增长引起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从而引起实际收入降低,生产力的下降,于是饥荒、瘟疫出现,使人口急剧减少,人均占有耕地的大幅度回升,收入又再度回升,然后生产力的发展又使人口快速提升,然后收入又开始下降,然后又是饥荒和内乱…… 从而形成循环。公元 1000 年到 14 世纪和 14 世纪到公元 1700 年。马尔萨斯循环掣肘了人类的繁荣和进入现代的前提条件。而人类寻求突破中有又三大条件作为强大的驱动力:增强的交换网络(如通过丝绸之路交换物品与思想)、通讯与运输的改善(纸和活字印刷术成为通讯的媒介,不断创新的船舶技术拓展了人类的探索距离)、创新动机的增加(商业活动、竞争性市场和资本主义的扩张),从而让人类跨越了现代革命的门槛。
时间来到现当代部分,这一部分作者梳理出了人类面临的核心问题:人口的增长、化石燃料的有限性、气候的不稳定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些无疑是人类面对的走向未来的挑战。
对于未来的预测就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了,不过作者在本书结尾是非常乐观与自信的:在遥远的未来,我们的银河系会与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宇宙会变得越来越巨大、越来越冷和越来越简单。我们很幸运的生活在宇宙的春天。
这本《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美融合的历史学著作。无愧为开启全视角认识历史之匙。
最后请允许我向你推荐一个长长的由看这本书而联想到的书籍和游戏的清单,希望他们能帮你更好的认识大历史。
图书:《哥德尔 埃舍尔 巴赫 —— 集异璧之大成》《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动物生活史》《DK 人类进化圣典》《人类简史》《失控》《美丽新世界》《1984》
游戏:基本能按照时间线来进行游戏,基本都属于 SLG,至于 ACT 中的《刺客信条》系列就不再过多推荐。《袍子》《文明》《帝国时代》《全面战争》《三国志》《钢铁雄心》《英雄连》《命令与征服系列》《星际争霸》《战锤 40K》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