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饮食反映生活状态
要了解各地生活状态,饮食是最好的切入点,旅游最好的应该是当地的菜市场(巴刹)和食堂,本书题目很好,但内容一般般,作者写的泛泛不深入,看写中国部分可见似是而非。看李娟的哈萨克牧场系列,大量详细描写牧民的饮食,游牧因为携带和人手问题,食品种类简单主要以馕为主,另外就是不可或缺的奶茶(各种乳制品)。游牧民族和农耕定居民族的最大区别是养猪,印度南亚次大陆的炎热天气,也影响其饮食习惯。饮食的繁复的前提是丰富的产出和充沛的人力资源,看《金瓶梅》和《随园食单》可知在农业时代,奢华富裕的表现是家里厨房随时有人有火(人和燃料)可以蒸煮,长时间的羹汤,李娟就非常疑惑牧民为什么不吃美味的新馕而吃旧馕(后来才明白那样会不够吃),她做了一次拉皮,大家都说美味,但是太浪费时间了。曾经物产丰富的农业地区才能产生丰富的饮食,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中国,海岛型国家资源紧张,在饮食上自然要节省,日本很晚才可以肉食并养殖,中国的豆制品和丰富的饮食品种,并不是贫困落后是有限资源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口繁育,游牧民肉食比农业地区多,但在自然灾害时人口的不足也更弱的抵御能力,目前中国丰富的水果,蔬菜和全系列的养殖业,都反映出这个民族在有限资源下的深耕制造的能力,在农业社会曾经达到的巅峰,在工业社会看现在青海和新疆的海产品养殖和深海耕田式的养殖业,中国现在人均肉食奶制品还没有哪些传统畜牧国家高(澳洲,美国,阿根廷)但已经超过日韩,更不要说水果蔬菜等均衡饮食,当然印度人说我们的饮食不 “文明”,他们婆罗门吃素更高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美食与文明: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还挖掘了饮食演变背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要因素。本书核心内容:第一,14 世纪中叶之前,中国高级饮食的演化历程;第二,荷兰和英国如何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第三,2000 年的全球化饮食图景是什么样子的。第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烹饪的演变,帝国与饮食相互影响,饮食的传播会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变化。近代以前,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饮食都只有高级饮食和低端饮食这两类,“不同的菜肴决定了不同人的等级,反之哪个等级就应该吃与该等级相匹配的食物”。第二,14 世纪中叶之前,中国高级饮食的演化,经历了三个关键时期,先是从黍类饮食转变为以小麦为主的饮食,接着受到佛教饮食的影响并做出创新。在 9 世纪中叶到 14 世纪中叶,儒学、道教、佛教这三种传统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儒释道饮食。第三,从古至今,高级饮食都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只有 2% 的法国人能接触到所谓的高级饮食。英国工业革命让更多的城市工人能吃上多肉、多油、多糖的中等饮食。如今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够享受到中等饮食,已经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比例。第四,我们总说,家庭烹煮的食物相比工业化生产的更好吃,但罗马人的烘焙坊、中国佛家寺院的茶叶加工设备、荷兰的鲱鱼包装工厂、法国的制糖厂,以及世界各地的磨坊都改善了人们的饮食,减轻了沉重的体力负担,增加了食物的种类。使用机械、热学和化学让农产品变成了食物,养活了更多的人,实际上也提供了更好的食物。如果我们认为加工步骤少、自然的食物才更好,那我们就切断了将来吃到更好食物的可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第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烹饪的演变,帝国与饮食相互影响,饮食的传播会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变化。近代以前,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饮食都只有高级饮食和低端饮食这两类,“不同的菜肴决定了不同人的等级,反之哪个等级就应该吃与该等级相匹配的食物”。第二,14 世纪中叶之前,中国高级饮食的演化,经历了三个关键时期,先是从黍类饮食转变为以小麦为主的饮食,接着受到佛教饮食的影响并做出创新。在 9 世纪中叶到 14 世纪中叶,儒学、道教、佛教这三种传统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儒释道饮食。第三,从古至今,高级饮食都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只有 2% 的法国人能接触到所谓的高级饮食。英国工业革命让更多的城市工人能吃上多肉、多油、多糖的中等饮食。如今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够享受到中等饮食,已经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比例。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书好但翻译得不好Cuisine and Empire(高级饮食与帝国)译为 "美食与文明" 更加通俗但涵义也扩大了。作者的视野很大,将世界主要饮食文化按宗教、区域划分为三大类,按时间顺序宏观描述,侧重点是在宗教信仰、社会等级、权利结构影响下的高端饮食发展历程和饮食哲学,即副标题 —— 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中文翻译有待改进,试举两例:"有一位姓戴的贵族妇女死于约公元前 150 年,她的墓室里摆了 51 个罐子,里面装满了蔬菜、大米和五谷杂粮……"(第二章)其实作者说的是西汉马王堆轪侯夫人辛追,并不是姓 "戴"。其他部分读起来也很不顺畅。"《美猴王》的故事就是根据描绘唐玄奘西行这段历史的《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被无数的说书人和演员传唱、表演,使得唐玄奘的生平在普罗大众中间广泛地传播开来。"(第三章)很明显译者是将《西游记》的英文 Money Goes West 译成了《美猴王》,又将《大唐西域记》的英文译成了《西游记》。全书配图较少,有些没有年代出处,不太严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