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新结构经济学
从定义来说,新结构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通行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的方法,来研究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其转型的决定因素及影响的一个学科… 经过 30 多年的探索,我认为在成千上万的社会经济变量中唯一能够把上述各种环环相扣的内生现象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解析,或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刀下去迎刃而解的自变量,就是一个经济体在任意一个时点上给定的、随着时间可以变化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 从大的方向上来概括,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个层次的七个金融结构矛盾:第一个层次的金融结构矛盾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结构矛盾;第二个层次的金融结构矛盾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内部的结构矛盾;第三个层次的金融结构矛盾是小微企业升级与中小银行之间的结构矛盾,产业升级与金融产品之间的结构矛盾,产业升级与债券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产业升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这三个层次的七个金融结构矛盾是制约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诱发金融脱实向虚的根源…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扎根中国土壤的改革道路中国崛起是什么样的过程呢?它不是对过去照搬照抄,也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高收入国家的范式。在一开始,这是一条不被看好的路,但是它实事求是地扎根中国土壤生长,让社会经济泵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释放强大的经济动能,造就了改革开放的奇迹。林毅夫主张的理论,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力的方法论。西方主流理论片面强调市场,想把所谓政府的干预扭曲一下子都去掉,不管有利有害。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口气实现了,看起来很爽,但是遗害无穷,东欧国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太激进,为休克疗法承受巨大痛苦,难以痊愈。而如果没有政府给予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转型期保护,那么违反比较优势的这类产业就会崩溃,对于国防建设和工业化是沉重的打击,也会波及就业稳定还有全盘经济。政府也有能力开放劳动密集型部门准入,创造就业机会,更有利于资本快速积累,放大。况且,取消所谓的干预扭曲,不要保护补贴,不要产业政策,同样不能杜绝政府部门的权力寻租行为,甚至会更严重。虽然我们走了正确道路,思路也正确,但是容易被国际话语误导,我们的话语权应该和实力相匹配,才不至于那么多人不相信中国特色道路,看衰中国。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座理论金矿,有待后人不断发掘,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让更多人看好我们,也引导自己增强信心。金融固然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但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与现有经济结构相匹配。股票市场、大银行、风险资本、公司债,都需要资本密集和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才能发挥作用,在实体经济规模足够大的时候金融服务才是有必要的,否则金融就是在挤占实体经济生存空间。也就是说,有多大的锅就下多少米。就像黄奇帆说的,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才是金融的使命任务。具备不同期限、利率等要素的不同的金融工具,要服务于不同的人群和地区,形成相匹配的金融服务系统。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中国由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由不及世界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上升到 1 万美元,有望在 2025 年前后跨过 12700 美元的门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新的理论来自新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是一个有待深挖的经济学理论创新金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经济结构问题的发展这本书虽然试图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过于乐观的预测。首先,书中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的讨论,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尽管提到了如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但对于这些挑战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后果,书中的分析可能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这一点在书中的论述中显得相对乐观。其次,书中对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潜力的评估,可能过于强调了中国的优势,而忽视了一些潜在的结构性问题。例如,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国内消费的潜力是否能够充分释放,以及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持续推动经济增长,还有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目前作为很多城市的财政来源,这个事情是否可以持续等问题在书中的讨论中并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再者,书中提出的 “双循环” 发展新格局,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如何平衡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循环,以及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些问题在书中的论述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对 “十四五” 规划的分析,可能过于理想化。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规划的实施可能会受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挑战,书中对此的讨论可能缺乏足够的现实感。最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虽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如何确保政府的有效干预不会变成过度干预,以及如何避免市场失灵,这些问题在书中的论述中并未得到充分的解答。综上所述,虽然《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一书提供了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分析,但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乐观,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挑战的讨论可能不够充分。在实际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