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感觉有点钻牛角尖了

    体贴善良的 “好人” 往往真心祈求他人的幸福,因此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他们常常将世界的中心放在他人身上,导致世界在他们眼中变得扭曲。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甚至会牺牲自己去为他人谋求幸福,但这种做法往往只会加剧不幸,形成恶性循环。要正确利用 “好人” 的优点,必须学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意味着行动时不再过度顾及他人的感受,而是重视自己的感受。要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不要压抑它们。同时,要像以前体贴地对待他人那样,成为自己的伙伴,守护自己,不要自我责备。在重视自己的过程中,即使遭遇他人的嫉妒或不安,也要坚定以自我为中心。这一过程中,他人可能无法理解 “好人” 的所作所为,但当 “好人” 为了以自我为中心去挑战恐惧时,会发现世界已经恢复了正常。当 “好人” 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时,讨厌的人会逐渐远离,而重要的人会靠近并陪伴在身边,这会让 “好人” 由衷地感到开心。同时,那些离开 “好人” 的讨厌的人也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 “好人” 希望大家都幸福,但大家的幸福不能依赖他们。当 “好人” 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时,世界会自然而然地恢复正常。放弃为了让大家幸福的努力,转而尽力让自己变得幸福,这样,大家的命运都会改变,大家都会自然而然过上幸福的人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优雅地不当老好人

      本书有理有据地剖析好人的心理,并给了解决办法,很有必要操练一番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喜欢这本小书了!抛弃做好人的念头,以自我为中心,让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人。用强大的自信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使讨厌的人远离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人’只会越当越委屈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重要的原因是人际关系的恒定性。恒定性是人体机能 “折中之力” 在发挥作用。如果产生了积极的 “活力”,就需要消极的 “忧郁” 进行中和,让高涨的情绪平静下来,这一心理活动也就是恒定性。如果你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而成为 “好人”,那么对方就会站在 “好人(你)” 的对立面,肆无忌惮的利用你,以取得人际关系的平衡。假如为了对方而成为 “好人”,为了保持平衡,对方就会变成一个对你呼来喝去的 “坏人”。你当了 “好人”,别人就只能当 “坏人”。不懂拒绝的人跟复印机没什么区别。完全不要去想拒绝后对方是什么心情,只要自己感到 “不快” 就拒绝,表示 “不行”,最后就会理解自己:“啊!我渐渐明白了自己内心感受”。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会导致 “快乐 - 不快” 的开关故障。你会感到压力,是因为配合他人 “快乐 - 不快” 的开关。幸福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摆脱 “万能感”。“好人” 将过去的自己投射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是为了试图 “拯救过去的自己”。大声说 “我不再当好人了”。不要因为拒绝他人而责怪自己。卸下伪装,就能得到他人的信赖。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只要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就会获得幸福。然后,受到自己幸福的影响,周围人也会变得幸福。对自己说 “我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只要开始思考 “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就立刻在大脑中默念 “我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这样一来就会明白,最重要的是自己绽放光芒,没有必要为对方做任何事情。“好人” 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对方也会变得朝气十足,焕发活力。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小孩子小时候经常说,成人却很少说了。“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自风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人做不得越做越缺德

            这个社会培养了很多好人,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富有同理心等等都是好人的标配。但是这些好人并没有获得生活中的好报,尤其是在职场中。反而会被同事不断的压榨利用,直到他们离开或者学会拒绝。我们一生都在社会里做着角色扮演,好人的角色周围必然吸引坏人角色的扮演者。如果我们不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以他人为中心。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就会扭曲,一个人的万能感越来越强烈,做不到时,他的罪恶感也会随之增强。让我们去做好自己吧,不要再努力讨好他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回归正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名女士因为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前来咨询。据她说,和她同期的职场新人一个个都在公司升了职,只有她还停留在原来的岗位,看不到晋升的希望。她经常主动帮助工作中遇到困难的同事,然而被帮助的人不仅不表示感谢,还会抢走她所有的功劳。明明自己还有一堆工作,可只要身边的同事请求帮忙,她就是无法拒绝。她总是将自己的工作置之一旁,优先帮助其他人处理工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累积临床经验超过 80000 例的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从心理学的角度,彻底分析 “讨好型人格” 的心理模式,告诉你 “讨好型人格 “害己又害人,让你拥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勇敢跟 “讨好型人格” 说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 “好人” 读了,确实纠正以往的一些错误观念,让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没有那么多负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自我的正当需求为中心,大家就都幸福可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内容

                      努力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己的幸福能够让大家变得无比幸福。

                        “好人” 只会越当越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人厌恶。就算下定决心不当 “好人”,也会因为他人的某种反应和态度,瞬间变回 “好人”。害怕被人讨厌吗?不为他人做点什么就无法平静下来吗?这些都是你在钻牛角尖而已。就算真的被人讨厌,什么都不为他人做也没有关系。你依然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恒定性是人体机能 “折中之力” 在发挥作用。如果产生了积极的 “活力”,就需要消极的 “忧郁” 进行中和,让高涨的情绪平静下来。这一心理活动也就是恒定性。如果你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而成为 “好人”,那么对方就会站在 “好人(你)” 的对立面,肆无忌惮地利用你,以取得人际关系的平衡。假如为了对方而成为 “好人”,为了保持平衡,对方就会变成一个对你呼来喝去的 “坏人”。就算我们的善意传达给对方,恒定性为了保持平衡,也会让对方自动扮演 “坏人” 的角色,从理解我们的一方变成了满怀恶意的一方。提建议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对方应该可以感受到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意。“好人” 会把对方的所作所为往好的方向解释,并用善意接受对方的一切,所以他们会认为 “就像自己理解对方一样,对方也会理解自己”。一旦认为 “对方理解自己”,就会越发坚定地站在 “好人” 的立场上。这源自性善论,即 “人性本善”。也就是说,自己是 “好人”,那么对方也一定是 “好人”,会明白自己的好意。由于抱着 “自己是在为对方着想” 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好人” 一心想要改变对方,无法停止自己蛮横的态度。我们越是当 “好人” 关心对方,对方就会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坏。“必须要为对方做些什么” 的好心想法进一步加深,“好人” 最后就会变得暴躁,怒斥道:“你给我适可而止吧!” 孩子对父母采取反抗的态度,是因为父母越是当 “好人”,孩子就越是被迫扮演 “坏孩子” 的角色。拥有万能感想要改变对方,却发现对方没有任何改变。这样一来,压力就会增大,在压力作用下大脑会持续放电,万能感也会增加,就会更加想要控制对方。周围人完全想不到,这些 “好妻子”“好丈夫” 会攻击自己的伴侣。如果顾及他人的 “快乐 — 不快”,就会忽视自己的 “快乐 — 不快”,从而就会积攒压力。大家往往将其看成孩子自身的问题,会认为 “和父母相比,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成器呢”。由于恒定性的作用,孩子被迫承担着与 “好父母” 相反的角色,因而感到十分痛苦。只有当 “好人” 父母发现,自己积累的压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封闭内心之时,他们才会意识到:“啊!我必须停止做‘好人’!” 由于 “好人” 总是顾及周围的人,所以他们无法遵从自己内心 “快乐 — 不快” 的本能行动。我们要按照自己的 “快乐 — 不快” 行动,快乐时做出回应,不快时就默不出声。何况就算拒绝,如果没有把自己的 “不快” 传递给对方,也只会越来越委屈,最后爆发:“别再找我了!” 完全不要去想拒绝后对方会是什么心情。只要自己感到 “不快” 就拒绝,表示 “不行”,最后就会理解自己:“啊!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感到 “不快” 的时候直接 “拒绝”,这样一来,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感受。我们要明白,猜测他人感受时会想太多,把事情搞得复杂起来,最好什么都不去想。这样一来,烦恼就会逐渐消失,我们就能把原本用来烦恼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有效地利用时间。同样放电的人就会被 “好人” 放电的大脑所吸引,所以 “好人” 身边总是聚集一群让人困扰的人。不做让自己不快的事情,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体贴” 中没有丝毫犹豫,是因为进行 “快乐 — 不快” 的选择非常简单。只要停止做 “不快” 的事情,放电现象就会减弱,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因为大家都一样。当不再钻牛角尖,不再认为只有当 “好人” 才会被爱,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 “快乐 — 不快” 开关生活,就会明白 “大家和自己一样”。“好人” 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让人们在行动时自动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其放弃当 “好人”,不如选择自己的 “快乐 — 不快”,慢慢舍弃承载多年的 “好人” 信念,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拼尽全力帮助有困难的人也得不到任何回报。但比起这种好心没好报的憋屈感,内心的愧疚感更令人痛苦,所以才会选择成为 “好人”,主动帮助他人。一旦成为 “好人”,无论看到什么人,都会下意识地在脑中杜撰出这个人的故事情节,并因为故事中的 “可怜” 情节而帮助对方。但 “好人” 完全忽视了这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只对 “困难”“痛苦” 的人产生情感共鸣因而去帮助他们,结果周围只剩下麻烦缠身的人。觉得对方 “可怜” 这一想法本身,其实就是觉得 “我比对方强,可以用高高在上的态度俯视对方”。“好人” 将过去的自己投射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是为了试图 “拯救过去的自己”。如果 “好人” 知道一个人的感情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其他人是无法控制的,他就会明白,其他人的喜怒哀乐都和自己无关。想要消除包含傲慢在内的万能感,自己就会更加谦逊。于是,恒定性将会发挥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万能感。默念 “承认万能感” 之前,她看起来像是在听朋友说话,但其实根本没有在听。她光顾着思考,“怎么帮忙才好呢”“这个人想要我怎么做呢”。要说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顾及他人,那就要看自己是否在猜测对方的感受,“啊,这个人正在生气”。紧张的时候,也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当 “好人”。紧张多是因为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在意他人的眼光本身就代表在意对方的感受。在 “好人” 的言行中,经常会出现 “对不起” 和 “抱歉” 等字眼。一旦发现自己说 “对不起”,就要注意 “我在做‘好人’”,就会自动摆脱 “好人” 的角色。那时,我感悟道:“啊!原来是我必须做‘好人’的想法,使患者们陷入不稳定的状态。” 就算不再当 “好人”,我的人生也不会被任何人孤立。“好人” 将过去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眼前毫不相关的人连接在一起。如果自己不当 “好人” 主动帮忙,就会有种 “我做了坏事” 的感觉。由父母和周围人带给我们的 “罪恶感”,使我们被迫成为 “好人”,过着没有自由意志、受他人支配的人生。试着默念 “借助他人的力量”,就会发现 “大家都很优秀,所以没关系”。然后,将工作放心地交给他人,生活也会变得充满活力。“好人” 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心理暗示,“因为父母无法停止当‘好人’,而且一直在重蹈覆辙,所以自己也无法摆脱当‘好人’的束缚”。具体而言,就是要向父母承认 “我模仿父母当了‘好人’” 这一事实,并向父母宣布,“从今往后要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再当‘好人’”。“好人” 即使感到 “不快”,也会优先想到 “如果把自己的不快传达给对方,对方就太可怜了”,然后继续保持微笑,将这份不快滞留在大脑中。默念 “放心” 时,就不会再强颜欢笑,这样周围人的回应反而更好。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开始自我责备,大脑就会胡思乱想,产生对方真的讨厌自己并在责怪自己的错觉,然后信以为真。然后,和拒绝过的人再次见面时,就会发现一个温柔的现实展现在自己眼前,对方并未责怪自己,现实 “和我想象的情况完全不同”!一旦开始伪装,就会很难卸下这层伪装。因为一想到如果暴露了自己的伪装,就会被人认为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可能受到他人的轻视。这并不是说要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在大脑中想象不留情面地批评对方。就算得不到他人感谢,“好人” 也真心希望对方获得哪怕一丝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自己。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转动。只要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就会获得幸福。当 “好人” 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而生活时,就会越来越幸福。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时,“好人” 就会发现,为他人而活才是阻碍自身幸福的桎梏。实际上,最好不要帮助对方。因为从结果来看,帮助他人无法让他人获得幸福。“好人” 开始意识到,自我厌恶实际上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让自己勇敢承认 “我多管闲事了”!将自己和其他出类拔萃的人进行比较,会觉得 “和他们相比,我一无是处”,甚至认为 “其他人都如此优秀,我不值得成为世界的中心”。所以,这就需要让我们的大脑相信 “我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只要开始思考 “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就立刻在大脑中默念 “我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这样一来,就会明白最重要的是自己绽放光芒,没有必要为对方做任何事情。将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的第一步,就是远离令自己感到不快的人。不要做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事情。只在乎自己的快乐,就会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与对方的关系就会突飞猛进。“好人” 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对方也会变得朝气十足,焕发活力。不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而是仔细观察。任何人在衡量自己的价值时,都容易和他人进行比较,并将周围人对自己的信赖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只要不以对方为中心行动,静静观察对方,就会发现,对方可以摆脱不幸的境地,逐渐变得幸福。这时,明明自己什么也没做,却觉得 “也许正是多亏我什么都没做”。“好人” 可以通过什么都不做来确认自我价值。自信,是发现自我价值的契机。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把世界的中心放在自己身上,大家也会获得幸福。练习自信和肌肉训练是一个道理,经过锻炼,肌肉就会变得匀称,具有美感。以自己为中心可以让自己变得自由,但也会遭到周围人的嫉妒,有些人会被迫恢复 “好人” 的立场。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越不会遭人嫉妒。“好人” 面对他人的刁难时,很容易受到打击而心情低落。因为 “好人” 一旦被人讨厌,就会不知所措。但是,对方并非讨厌 “好人”,只是嫉妒发作罢了。不要在意对方的话,将注意力转移到脚底,就能够摆脱嫉妒,消除反复愤怒和反省的痛苦。内心越是 “以自己为中心”,吸引力就会越大,因此就越不会被讨厌的人吸引,自己身边只有重要的人。但是 “好人” 吸引力太小,只会被吸引力大的 “讨厌的人” 所包围。重视自己的感受,讨厌就是讨厌!不要以 “工作” 或 “维系人际关系” 为由来否定自己对他人的 “讨厌” 之情。为了从万能感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反复问自己:“我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感到愤怒不已,没有必要直接表达出来。但是要坦率承认 “我感到愤怒” 并重视这一感受,并且无须责备自己受愤怒支配而采取的行动。愤怒之类内心涌现的感情,就像 “放屁” 一样,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须控制。愤怒会让自己和令人不快的人保持距离。而且,愤怒还会让自己明白 “我的事情我做主”,和令自己不快的人划清界限。自己变得健康、美丽,周围的人也在自己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美丽,这名女性就获得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尝试因为害怕而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在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是遭人嫉妒也要让周围人幸福的重要一步。无论何时,像以前体贴地对待他人那样,成为自己的伙伴,不要自我责备,而是要守护自己。讨厌的人远离自己,重要的人靠近自己、陪在自己身边,自己就会由衷地感到开心。那些讨厌的人也在离开 “好人” 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道不远人,医不扣门,道不轻传

                          道不远人,医不扣门,道不轻传。好人没有好报,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注重了过程,没有事先就考虑结果。是不是应该这样,以终为始,而不是一腔热血,一厢情愿,更不能一如既往,屡败屡战。这也就是为啥医不扣门和道不轻传的缘故吧。衷心祝愿,好人好报,好人好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让我从失败中走出来,不在对自己自暴自弃,有对应的办法解决现在的苦恼问题,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