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式思维》

    修行的人常常提醒自己,要 “反妄归真”。善于思考的人必须时时注意 “回归原点”,便是回到本性,一切凭良心,自然合乎正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世故而不世故

      最早认识曾仕强老师,是从百家讲坛讲《易经》开始,再到后来讲三国,以及最后我了解到的中国式思维,中国式管理。曾老师从中华传统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确实很有意思。这本《中国式思维》,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西方人,日本人,以及中国人(东方人)思维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随后重点讨论了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信条、立场、矛盾心态、心灵心态、衡量标准、判断标准、基本态度、符合标准、必要素养、应有的素养以及共同的问题。最后总结,在世界日益多元化、全球化的当代,我们中国人应该做好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客观把握中西文化的同与不同。持经达变,促使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这本书可以说很全面的给读者呈现了读者 “自己” 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句话说的好,人最不懂的就是自己,同时最懂自己的也是自己。懂自己就需要站在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从里面和外面审视自己。同时给呈现了 “TA” 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生活中的交集。我们在懂自己的同时怎么懂别人,从而高效、正确的去打交道。当然,了解和懂仅仅是第一步,想要做到,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成长就是时间的磨练,是中国式思维一个锻炼的过程。我们生在中国大地,大概率讲,从小影响我们最深的就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例如从小常在我们耳旁响起的词汇:宽容、不惹事不怕事、要吃苦、能不能、行不行、你别管…… 等等。潜移默化的就接收并应用。随着成长,信息化发展,多元化信息扑面而来,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成了必须掌握的思维模式。身体成长伴随着思维成长应该是不轻松的,就像心一下子被填满,会喘不上气。“怎么办,如何处理” 成了我们想的越来越多的事情。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做好一个中国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式思维的特别之处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85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2)曾仕强《中国式思维》大家好!今天阅读曾仕强的第一本作品《中国式思维》,中国人有何种思维习惯?掌握中式思考方式,获取与人交往的诀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点,并对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信条、立场、标准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2、精彩内容:①三种基本思维假定人类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分别用三种图形来表示:1. 这种 AB 式的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凡事是非分明,表达也十分清楚。2. 这种甲乙式的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凡事是非不一定分明,表达也常常相当含糊。3. 这种大和式的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凡事以前辈的是非为是非,讲求团队精神。中国人很讲道理,所以乙做错的时候,我们骂他,他实在没有话讲,只有静听,心想:“谁叫我做错事?挨挨骂也是应该的。” 可是,当我们骂完时,他就觉得很不对劲儿,因为这时候,他的眼睛会看着甲,心里想:“我有错,我承认。难道他一点错都没有吗?” 而中国人的答案,不太可能是 “有” 或 “没有”,通常都是 “多少有一些”。乙心想:“我错得多,骂我是应该的;他错得少,居然连一句也没有骂,可见偏心,故意找我的麻烦。” 因而非常不服。人不是神明,怎么可能样样明辨是非呢?何况自己所看到的,很可能是 “盲人摸象”,只看到 “中国人像一盘散沙” 的一面,却看不到 “中国人宗族之间的械斗,好像也非常团结”。我们列举出中国人的基本性格、基本信条、基本立场、矛盾心态、心灵状态、衡量标准、判断标准、基本态度、复合标准和必要修养,以便归纳出中国人的共同问题,寻找出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素养。如果能够在多元化的趋势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共识,必定可以减少内部的纷争,得以步调和谐,提升管理效益。②宇宙之大宇宙万象看起来十分复杂,而其本体却相当单纯。起因于电子、原子的变化,也就是以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的简单过程,产生出非常复杂的现象。尽管本体的问题,迄今仍然无法解决。唯心、唯物固然属于极端的说法,而心物合一也难以整合一切学说。我们不可能一方面要求自主性,另一方面却要求大家的看法一致,因为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实际上,人类一直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远在洪荒时代,就用 “力量” 来统合众人的意见。力量使人类和一般动物无法区分,因为动物也是以力取胜。于是,人类开始运用智力,创造 “神权”“君权”,以至于 “民权”,其目的无非都是建立共识,聚集众人的力量,以求安内攘外。只要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把三种思维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就很容易彼此包容,互信互谅地建立共识。同时,对于减少内部纷争,增进协同一致,有很大的助益。管理者为什么不稍微花一些时间,把三种思维分辨明白,寻找出协调的方法,化解纷争,加强共识呢?我们从 “只有一个地球” 着手,发现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进而分析 “二构成一” 和 “一内涵二” 的特性与优缺点,同时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中,归纳出共同的变形:“一统全局”,当然也有其特性与优劣。③东方与西方把世界划分成东方和西方,是近代西方人轻视东方的一种创举。中国人喜欢说四海一家,因为东方和西方不容易也不必加以划分。今日,“地球村” 已经逐渐形成,东西文化交流互动,彼此更难区分。勉强分辨东西文化的差异,完全是出于研究、分析、比较的便利。划分的目的,不在分高低,不在比好坏,既然天下一家,就应该知己知彼,互相了解。文化是生态环境与生活经验互相影响的结果,各有各的花样,实在谈不上好坏、高低与善恶。只要立场不同,很可能意见就不一致。东方人和西方人各站在地球的一端,立场不一样,所以对于事物的看法便不相同。东西方的划分实在十分困难。既然无法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就只好用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把非东方的称为西方。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西方在右手边,而东方在左手边,因为中国人喜欢坐北向南,常说天南地北,所以如此。而西方人却和我们相反。中国人从东方审视地球,用的不完全是观察法。我们喜欢在观察之外加上深切的体会。就方法论而言,体会法是不被西方学术界认可的,一般西方人也弄不清楚什么叫作体会法,但是中国人却时常用它,而且对它十分亲切。体会的前提,是认为自然界和自己的生命为一体,别人和自己也可以相通;将心比心,比较容易体会外界或他人的感知。体会不是完全靠思索,要有活动才可能体会。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角度,若是结果依然如此,便可以证明自己的体会相当正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人的特点

            基本性格是,不一定。原则是,合理。不一定,合理,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当然也有唯一确定的东西,那就是不确定。可以直接看下部分。总结的中国人特性很到位,也解开了一些心里疙瘩。说不愿意,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可以解决这些个类似的困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了解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到知己,然后再去学习别人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对自己有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