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一部东北游民之书
🌾前几天看了徐童的纪录片《算命》,再加上《麦收》、《老唐头》被合称为 “游民三部曲”。谈波的短篇小说集《捉住那只发情的猫》也属此类的游民曲。🌾关于 “游民”,学者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这样解释:“凡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视为游民。游民处在社会最底层。”🌾《长春炮子》只有东北人能看懂吧😂最喜欢《零下十度蟹子湾》《捉住那只发情的猫》,特别是后一部,可以拍成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悲伤 + 搞笑=好看有一次我的手表丢了,找了半个月也没有找到,后来某一天,发现它躺在桌子上无声地嘀嗒呢,就在那一刻,我彻悟了一个词:存在与虚无。能够让瘦子刀暂时摆脱内心痛苦的,除了性,就只有寂静的夜晚读小本子上的诗了。前者把他抛向太空、深渊和迷乱,后者,诗,可以把他送回到童年,送回到乡村,在那里他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一个敏感的、无助的、向往平安喜乐的、失去了母亲,并且眼看着又要失去父亲的乡下孩子。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人生百态,娓娓道来听行家老师在《文化参考》的介绍,翻开这本书,也第一次听说谈波这位作家。这是一本小说集,由十二个或长或短的故事组成。作者谈波是个年近 60 的东北(大连)人,行文风格一看非常成熟,完全不似非职业作家,可见多年磨练,熬出来了。这个年龄也往往意味着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小说中充斥着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境遇悲惨的球迷大张、不受屈儿的李雅、痴情的达明木匠、彪闺女玲子、到南方闯世界的刘勇和江辉…… 他们独一无二,血肉丰满,每个人身上满溢着浓烈的令人熟悉的北方人气质。尤其《大连彪子》那篇,炮台山、防空洞、彪子、二二乎乎这些词对生活在大连隔海相望的烟台人来说,分外亲切,甚至有些恍惚,似乎这些人就在自己身边,可又离得老远,因为人人都张力十足,充满戏剧性。短篇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人物性格、恩怨情仇、时代背景都恰当、生动的表现出来,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的确很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捉住那只发情的猫我不熟悉谈波,不知道他是否做过编剧,或者是否热爱观看电影。阅读谈波,我感觉他的文字很接近于流动的影像语言,画面感很强,每一篇小说都像是一部电影,而且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折的电影。《两场大雾》,是意识流小说,像是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短片。主人公是一名作家,公园大雾弥漫,他与一对夫妻在雾中相遇,然后是海里游泳的其他人,人们发出刺耳的笑声,主人公与一个看不清面目的女性交谈。这番情景,是主人公的现实,还是想象呢?这个疑团被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场大雾的交叉回忆。我认为,《捉住那只发情的猫》在中国现当代中短篇里是翘楚作品。通常来说,中短篇小说忌讳人物太多而模糊了故事情节的推进,一般是把聚焦点放在一两个人身上,让其他人物围绕着这一两人来完成叙事流程,而这篇小说实现了创作的突破。这篇小说没有绝对的主角,是一场群像的展现,发生于一个不大的空间区域,很考验 “导演” 的控场能力,而谈波的运镜和控场能力是如此丝滑,在别人那里可能需要几十万字才能写清楚的 “巨作”,在他这里,就在快速的镜头转换中自然地完成了。谈波的小说,语言平实,用字节省,但是下笔非常有力,他总是在平铺直叙中,就戳你一下子。书中所有让人喜爱的人物,死亡都在一瞬间完成,没有渲染,没有煽情。这似乎也是他的技巧,让英雄倒下,触动人心的就在一瞬之间,完全不需过多描写。我喜欢弥漫于小说中的那种野生的诗意和精致的糙感,其中既有大量方言、口语和黑话的运用与表达,也有或短促急速或坚实铿锵的语句与段落,时而散发出凄惶的幽默劲儿,又时而掺入了似深沉非深沉、似伤感非伤感的嘘嘘低语。故事依然是典型的东北书写,在风尘仆仆的时代中,那些狼狈不堪的市井人物,局促不安地活着,就像这些戛然而止的故事一样,拥有去向不明的人生。人生虽然有那么多无解的困局,但总归都要有个终点,作者不给出答案,是小说艺术的一种韵味,又何尝不是 “揣着温柔装残忍”?毕竟,希望总是隐藏于未知的混沌中。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不少都有浓重的艺术加工的痕迹,似乎缺乏一种自然和真实。毕竟,生活中不会存在那么多浸泡在困顿和苦难中的人,还会抱持着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玩笑、脏话和无所谓中延续着没心没肺的人生。我觉得网上对这本书的一段书评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这里我想摘引过来,谈波的小说让我想起了双雪涛和班宇,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完美的互文参照,不仅故事与人物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连语言和风格很大程度上也存在同质性。对照阅读,有一种十分奇妙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一位作家产生了三位分身,他们的书写各有特色,但又紧紧依附其本身的根基。之所以会有此联想,原因或许在于,他们三人还都是辽宁作家,在东北的黑土地中提取创作的灵感,挖掘生动的素材。他们的小说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将你吸入其中,同时你又在贪婪地反噬它。这些故事讲述了一个个生猛而又真实的底层经验,能够让你在寒冷的东北感触到人的温度。故事中的他们,在荒凉的季节中互相取暖,在孤独的困境中彼此抚慰,如此的残酷,而又如此的温柔。以上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