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读小说一样读《资治通鉴》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一看就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亲贤臣,远小人

      什么贤臣,什么小人,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过,很多治国的道理还是挺好的。比如以下这些内容。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诚信是人君的大宝。国君不可随意行赏。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耳朵根子不能软。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学会与小人共存。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志在必得者死。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种史书,两种读法

        历史学家分很多种,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有分国界的,有分学界的;有的来自哈佛学派,有剑桥学派,还有东亚学派的。


        但我更喜欢一种分法 —— 当过官的和没当过官的。
        当然,这不是说,水准谁高谁低。我的理解是,有没有当过官,写历史的立意差别可大了。
        古今中外优秀的史书,大多都有独到的见解、准确的分析、卓越的史料价值。
        但当过官的,往往更关注政治得失,历史经验与实际的结合。最典型的司马光,就是当过官的,官职还不小。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伟大就在于,他关注的经验永远能在现实落地,不论沧海桑田、时局变换,你总能从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01
        《资治通鉴》的开篇的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韩赵魏三家分晋”。
        简单的说,就是三个职业经理人(韩赵魏)掌握了控制权,将公司(晋)拆分为独立控股公司的故事。
        比起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晋文公、齐桓公的诸侯争霸,“三家分晋” 只不过是个二流事件。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二流事件,会引起司马光高度重视?选这么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呢?
        学术原因的肯定不是。司马光担任过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历过北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王安石变法” 的惨败。
        从过往的经历看,他不是那种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的学者。
        至于是否是道德批判,似乎也不太像。毕竟 “春秋无义战”,韩赵魏和老东家晋国的政治,我们就不比较了,春秋都不是什么好政治。
        甚至事情的起因,是韩赵魏被另一个经理人 —— 智伯压迫引起的,属于被迫反击,有点占理的味道。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未间断,因为我隐约感觉到,所谓分家事件,在司马光眼中,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02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语・襄王拒晋文公》时,想明白了答案。
        当初,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面对赏赐,晋文公提了一个过分请求 —— 允许他死后,用天子才能使用的 “隧葬”。
        不用土地,不用钱财,点个头就能答应的请求,周王却非常认真的拒绝了:
        “没有国君之德,却敢僭行天子之礼,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如果出现这种事,恐怕叔父(晋文公)您厌恶的吧!不然的话,您有的是土地,想怎么葬就怎么葬,何必请示我呢?”
        要知道,这时周的土地,已经非常小了;领下人民,也非常少了。都比不过曹滕莒这些小国。甚至眼前这个人,能轻松行废立之事。
        但结果是什么呢?
        史书上说,这位经历了骊姬夺嫡之乱,刀光剑影,最后成为春秋五霸、手握大权的晋文公害怕了。
        是呀!周几百年宗主天下,晋、楚、齐、秦强大如此,也不敢侵犯它。是这些大国有力不足吗?是他们于心不忍吗?
        不是,是他们不敢。他们知道 “礼” 就是底线 —— 今天谁带头作乱,明天自己的手下就是效仿,天下就有无数的人来诛杀乱臣贼子!
        可到了三家分晋,割地自强,请天子封地,周天子竟 “不敢不从”。是周天子害怕吗?不是,正好相反,是韩赵魏害怕,不然的话它们为何还请天子呢?
        所以,三家分晋,位列诸侯,不是韩赵魏破坏了礼,而是周天子自己放弃礼,带头破坏了礼。
        “三家分晋” 是治乱分野,其深意就在此;礼制名分,是治国之大本,司马光立意,就在于此。
        03
        历史故事是有趣的,道理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更有价值。况且,这些价值放到今天依然很管用。
        我挺喜欢读《水浒传》,虽然施耐庵不用考虑治国安邦的问题,但我想他一定读懂了《资治通鉴》。
        在第十九回,林冲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头领。而后,晁盖一番言语 —— 要求林冲坐第四位,话语非常得体、恰当。
        很明显,晁盖没事先准备好,鬼都不信。
        这叫保护控制权。公司创立之初,不明确管理权,创始人轻则被踢出公司,重则脑袋都没了。
        新浪、万科、俏江南、一号店、大娘水饺、太子奶、易到用车、去哪儿网、饿了么、桔子酒店、汽车之家、雷士照明,还有 twitterUber…… 不都是吃了这个亏么?
        我们接着看,晁盖派刘唐等人下山打劫,专门叮嘱 “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小喽啰上山说报告,晁盖最关心的,是 “不曾杀人么?”
        这叫树立企业文化。任何一个团体,必须有底线,才能给人明确的预期,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
        晁盖开张之初,就知道这些,我们今天的人真正知道的却不多。
        所以,当我们仰望阿里、腾讯,谈论它们极富特点的企业文化,看到涨涨跌跌的股价,被马云卸任的消息刷屏时。不妨想想马云、马化腾们思考过什么,读懂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希望《资治通鉴》能给予我们智慧。

          4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辟,有启发

          为什么要读史呢?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形成未来的参与者。读史可以理解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也可以理解今日之我为什么是这样子。现在虽然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中国人,我们与生俱来就继承着中国独特的政治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构成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文化既在我们之内,也在我们之外,构成我们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浸泡在其中。军事上不能试错,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试不起。所以,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绝对不可侥幸。侥幸是人性的大弱点,人们愿意相信一些事情,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希望那是真的。要杜绝侥幸心理,相信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样才能带兵打仗。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跪着膝行前进,那不是恭敬;反复重重承诺,那不是信用;挥金散玉,那不是恩惠;自刎剖腹,那不是勇敢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首先要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你真的想成就他们,你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赵国蔺相如率师伐齐,打到平邑。2 赵国负责收田地租税的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依法治国,杀了平原君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您纵容自己家不奉公守法,那法律的尊严就没有了。法律被削弱了,国家就被削弱了;国家弱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就打过来了,那赵国就没了;赵国没了,您的富贵在哪儿呢?以您的尊贵地位,您奉公守法,则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氏江山永固;赵氏江山永固,您是王室贵戚,您在天下的分量还能轻了吗?” 平原君被他说服,认为他很贤能,把这件事跟赵王说了。赵王就任命赵奢负责全国赋税,结果国赋太平,百姓富足,国库也充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史明理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将。是大汉王朝的骠骑将军,立有赫赫战功,擅长杀敌更是一马当先。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能体会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专门为他准备的后备物资就有几大车,往往打完战了物资还有余。但是,普通士兵却可能饥寒交迫。反观同时期的李广将军,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战功,匈奴更是对他畏惧有加。但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李广对下属的爱护和体谅。就是这种真正融入群众的上级才获得了真正的拥戴和信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李广一直无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广更像一位伟大的将军。而霍去病则自能成之有勇有谋,得天独厚。李广的仁义,李光的谋略,李广的胆识,李广的能力造就了这位流芳百世的将军。我们如果将来成为一名领导,不仅仅要有能力,还要懂得与下属之间相处的艺术。合作,协助,共赢,相互体谅都是我们有学习的。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故事》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型,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读,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规则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写起?对咯,三家分晋还能封侯,意味着周天子已经无力维护规则,那就是王权的坍塌,乱世缓缓拉开帷幕。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规则,规则就是别人的利益边界。我们以霸主美国为例,最顶级的富人数量 1%,雇佣大约 10% 的名校精英来统治 90% 的人,名校出身的 10% 精英主要工作是啥?在规则边界内做优化,之所以成为 “精英”,就是因为优化的活儿干的最好,这个 “最佳优化” 值得一份高工资、以及让 90% 群体羡慕、甚至嫉妒的体面、荣耀和虚荣。读通鉴,读规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没看过《资治通鉴》,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不一定能看懂原文,所以又觉得要是没有读过《资治通鉴》,那真是一种缺憾。偶尔在得到听书里有过推荐,就搜集来拜读一番,真是没让我失望,作者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了白话文翻译,做到了像他自己讲的没有过度去翻译。《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有兴趣的盆友,如果没有文言文底子,又想看一看《资治通鉴》的,推荐你看一看这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星推荐

                    华衫老师的版本是很值得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华衫老师本人就是一位儒家,知行合一。他的解读对工作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二,《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其实是胡三省注释的版本,然而胡三省注释也是古文,不太好懂,而华衫老师的翻译主要参考的就是胡三省注释,所以这是一本现代版的胡三省注释的《资治通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六国被秦灭,原因在与相互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合作,为君者目光短浅,为臣者尔虞我诈,所谓游说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      秦终亡于二世,不仅因为秦的暴政本身令百姓苦不堪言,到了二世更是百姓民不聊生。二世纵容赵高的恶行,远贤臣亲小人,荒淫无度,自身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作为君王无能无德,上对不起先祖,下对不起人民,实为地地道道的昏君。      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本身做的事其实就是反贼做的事,因为秦的暴政及腐败,其所作所为也算顺应当时民心,然而事未成却已经贪图个人名利,继续称王,最终落到身败名裂地步,让人唏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间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上到君王,下到百姓 都处在一个 “追求短期利益的潮流里面,都被内卷,有一些清醒者,有主张,有理念,但没有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机会来施展。资治通鉴讲的是人,人心、人性、人欲。这本书通俗易懂,阅读没有压力。非常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行合一

                          往往,我们解决问题的举措,会制造新的问题。特别是公司治理,很多时候,领导者要学会与问题共存,不能老是想着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一个问题。大多数问题,只能不断的优化调整,基本不能做到完全解决。切己体察,事上琢磨,把自己想成历史中的人物,确实可以收获更多的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近处的人怎么能喜悦呢?还是靠你自己的修为,所以一切只需向内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人才对明君的渴求,超过了君王对人才的渴求,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你是明君,并且能卑身厚币求人才,他们会蜂拥而至,比你一个个去找,效率高多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轻松的阅读历程

                              《资治通鉴》文言文版,以前断断续续看完,其实大多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这次读华杉老师的解读版,还是蛮有一番感概的,首先就是轻松,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赵高被诛,这段战国至秦的历史,在娓娓道来的白话文中,一一呈现,慢慢解读,在各个历史事件感悟人生道理,真乃不俗之体验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易读易懂

                                易读易懂且没有删减,是不错的版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杉讲资治通鉴

                                  周记,秦记讲了自三家分晋到秦朝灭亡一百多年的历史,讲述了各国兴衰,体会了几十几代领导和大臣的抉择。秦的兴亡令人唏嘘,六国有何尝不是呢,华杉讲到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有利必趋有害就避就成了没有原则,上没有原则没有战略,下没有修身宝法。一定灭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治通鉴

                                    虽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但是纵观全书,最佩服的是古人在识人,踱事,以及接人待物的智慧。长而远,精而妙,特别值得学习,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華杉老師的生活及工作智慧

                                      裡面不僅是中華文化歷史案例集合加上華杉老師的生活及工作經驗總結讓我們能更好、跟容易的理解每一個歷史故事裡面要告訴我們的精髓這些故事放在今天要如何去使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史明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资治通鉴讲了秦国统一到秦国灭亡历史,让我最受益的做事情要知行合一,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就算是应得的,这个应得,也需要不断获取,需要有新的付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第二句是 “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得意时不要太骄傲,失意不要太自弃。什么时候都应该谨慎。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