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亲贤臣,远小人
什么贤臣,什么小人,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过,很多治国的道理还是挺好的。比如以下这些内容。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诚信是人君的大宝。国君不可随意行赏。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耳朵根子不能软。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学会与小人共存。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志在必得者死。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两种史书,两种读法历史学家分很多种,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有分国界的,有分学界的;有的来自哈佛学派,有剑桥学派,还有东亚学派的。
但我更喜欢一种分法 —— 当过官的和没当过官的。
当然,这不是说,水准谁高谁低。我的理解是,有没有当过官,写历史的立意差别可大了。
古今中外优秀的史书,大多都有独到的见解、准确的分析、卓越的史料价值。
但当过官的,往往更关注政治得失,历史经验与实际的结合。最典型的司马光,就是当过官的,官职还不小。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伟大就在于,他关注的经验永远能在现实落地,不论沧海桑田、时局变换,你总能从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01
《资治通鉴》的开篇的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韩赵魏三家分晋”。
简单的说,就是三个职业经理人(韩赵魏)掌握了控制权,将公司(晋)拆分为独立控股公司的故事。
比起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晋文公、齐桓公的诸侯争霸,“三家分晋” 只不过是个二流事件。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二流事件,会引起司马光高度重视?选这么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呢?
学术原因的肯定不是。司马光担任过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历过北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王安石变法” 的惨败。
从过往的经历看,他不是那种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的学者。
至于是否是道德批判,似乎也不太像。毕竟 “春秋无义战”,韩赵魏和老东家晋国的政治,我们就不比较了,春秋都不是什么好政治。
甚至事情的起因,是韩赵魏被另一个经理人 —— 智伯压迫引起的,属于被迫反击,有点占理的味道。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未间断,因为我隐约感觉到,所谓分家事件,在司马光眼中,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02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语・襄王拒晋文公》时,想明白了答案。
当初,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面对赏赐,晋文公提了一个过分请求 —— 允许他死后,用天子才能使用的 “隧葬”。
不用土地,不用钱财,点个头就能答应的请求,周王却非常认真的拒绝了:
“没有国君之德,却敢僭行天子之礼,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如果出现这种事,恐怕叔父(晋文公)您厌恶的吧!不然的话,您有的是土地,想怎么葬就怎么葬,何必请示我呢?”
要知道,这时周的土地,已经非常小了;领下人民,也非常少了。都比不过曹滕莒这些小国。甚至眼前这个人,能轻松行废立之事。
但结果是什么呢?
史书上说,这位经历了骊姬夺嫡之乱,刀光剑影,最后成为春秋五霸、手握大权的晋文公害怕了。
是呀!周几百年宗主天下,晋、楚、齐、秦强大如此,也不敢侵犯它。是这些大国有力不足吗?是他们于心不忍吗?
不是,是他们不敢。他们知道 “礼” 就是底线 —— 今天谁带头作乱,明天自己的手下就是效仿,天下就有无数的人来诛杀乱臣贼子!
可到了三家分晋,割地自强,请天子封地,周天子竟 “不敢不从”。是周天子害怕吗?不是,正好相反,是韩赵魏害怕,不然的话它们为何还请天子呢?
所以,三家分晋,位列诸侯,不是韩赵魏破坏了礼,而是周天子自己放弃礼,带头破坏了礼。
“三家分晋” 是治乱分野,其深意就在此;礼制名分,是治国之大本,司马光立意,就在于此。
03
历史故事是有趣的,道理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更有价值。况且,这些价值放到今天依然很管用。
我挺喜欢读《水浒传》,虽然施耐庵不用考虑治国安邦的问题,但我想他一定读懂了《资治通鉴》。
在第十九回,林冲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头领。而后,晁盖一番言语 —— 要求林冲坐第四位,话语非常得体、恰当。
很明显,晁盖没事先准备好,鬼都不信。
这叫保护控制权。公司创立之初,不明确管理权,创始人轻则被踢出公司,重则脑袋都没了。
新浪、万科、俏江南、一号店、大娘水饺、太子奶、易到用车、去哪儿网、饿了么、桔子酒店、汽车之家、雷士照明,还有 twitter、Uber…… 不都是吃了这个亏么?
我们接着看,晁盖派刘唐等人下山打劫,专门叮嘱 “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小喽啰上山说报告,晁盖最关心的,是 “不曾杀人么?”
这叫树立企业文化。任何一个团体,必须有底线,才能给人明确的预期,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
晁盖开张之初,就知道这些,我们今天的人真正知道的却不多。
所以,当我们仰望阿里、腾讯,谈论它们极富特点的企业文化,看到涨涨跌跌的股价,被马云卸任的消息刷屏时。不妨想想马云、马化腾们思考过什么,读懂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希望《资治通鉴》能给予我们智慧。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辟,有启发为什么要读史呢?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形成未来的参与者。读史可以理解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也可以理解今日之我为什么是这样子。现在虽然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中国人,我们与生俱来就继承着中国独特的政治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构成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文化既在我们之内,也在我们之外,构成我们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浸泡在其中。军事上不能试错,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试不起。所以,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绝对不可侥幸。侥幸是人性的大弱点,人们愿意相信一些事情,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希望那是真的。要杜绝侥幸心理,相信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样才能带兵打仗。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跪着膝行前进,那不是恭敬;反复重重承诺,那不是信用;挥金散玉,那不是恩惠;自刎剖腹,那不是勇敢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首先要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你真的想成就他们,你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赵国蔺相如率师伐齐,打到平邑。2 赵国负责收田地租税的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依法治国,杀了平原君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您纵容自己家不奉公守法,那法律的尊严就没有了。法律被削弱了,国家就被削弱了;国家弱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就打过来了,那赵国就没了;赵国没了,您的富贵在哪儿呢?以您的尊贵地位,您奉公守法,则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氏江山永固;赵氏江山永固,您是王室贵戚,您在天下的分量还能轻了吗?” 平原君被他说服,认为他很贤能,把这件事跟赵王说了。赵王就任命赵奢负责全国赋税,结果国赋太平,百姓富足,国库也充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史明理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将。是大汉王朝的骠骑将军,立有赫赫战功,擅长杀敌更是一马当先。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能体会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专门为他准备的后备物资就有几大车,往往打完战了物资还有余。但是,普通士兵却可能饥寒交迫。反观同时期的李广将军,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战功,匈奴更是对他畏惧有加。但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李广对下属的爱护和体谅。就是这种真正融入群众的上级才获得了真正的拥戴和信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李广一直无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广更像一位伟大的将军。而霍去病则自能成之有勇有谋,得天独厚。李广的仁义,李光的谋略,李广的胆识,李广的能力造就了这位流芳百世的将军。我们如果将来成为一名领导,不仅仅要有能力,还要懂得与下属之间相处的艺术。合作,协助,共赢,相互体谅都是我们有学习的。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故事》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型,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读,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规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写起?对咯,三家分晋还能封侯,意味着周天子已经无力维护规则,那就是王权的坍塌,乱世缓缓拉开帷幕。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规则,规则就是别人的利益边界。我们以霸主美国为例,最顶级的富人数量 1%,雇佣大约 10% 的名校精英来统治 90% 的人,名校出身的 10% 精英主要工作是啥?在规则边界内做优化,之所以成为 “精英”,就是因为优化的活儿干的最好,这个 “最佳优化” 值得一份高工资、以及让 90% 群体羡慕、甚至嫉妒的体面、荣耀和虚荣。读通鉴,读规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没看过《资治通鉴》,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不一定能看懂原文,所以又觉得要是没有读过《资治通鉴》,那真是一种缺憾。偶尔在得到听书里有过推荐,就搜集来拜读一番,真是没让我失望,作者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了白话文翻译,做到了像他自己讲的没有过度去翻译。《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有兴趣的盆友,如果没有文言文底子,又想看一看《资治通鉴》的,推荐你看一看这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六国被秦灭,原因在与相互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合作,为君者目光短浅,为臣者尔虞我诈,所谓游说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 秦终亡于二世,不仅因为秦的暴政本身令百姓苦不堪言,到了二世更是百姓民不聊生。二世纵容赵高的恶行,远贤臣亲小人,荒淫无度,自身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作为君王无能无德,上对不起先祖,下对不起人民,实为地地道道的昏君。 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本身做的事其实就是反贼做的事,因为秦的暴政及腐败,其所作所为也算顺应当时民心,然而事未成却已经贪图个人名利,继续称王,最终落到身败名裂地步,让人唏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