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非常喜欢看科普的书,如果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人指导我看科普的书,或者有类似的科普作家,也许我不会近视,或者我不会为了装酷而抽烟,直到 40 多岁用了 3 年时间才彻底戒烟,或者我也不会肆意在大学熬夜,在工作时熬夜,只因为我觉得辛苦工作后需要放松一下,还有也许我不会养成喝饮料的习惯,毕业后迅速增胖到 160 斤,而戒糖这个事情也是听了得到的卓克老师课程才明白游离糖的危害。我们的世界,我们生活的空间,大学毕业的人不到 5%,而且就算是大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对于生命如果形成并且有什么局限都是知之甚少的,我们迫切需要这些基础的知识的了解,以此指导我们自己对生命的探索,这样我不至于经常后悔我年轻时对于生命的浪费,也非常感到幸运我生在这个互联网大力传播的时代,也许正确使用我们这种互联互通的方式,就是去学习了解科学并用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通俗易懂的讲解了有关生命的相关知识,其实不需要记住背住,当你活到 40 多岁,身上因为前期的胡乱使用而各种病痛的时候,这本书自然会进入你的脑子。只有了解了生命的密码才可以更好的去保护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睡眠质量的问题,少了白昼调控性的身体温差变化,很难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的,晒太阳和运动都是改变身体温度状态的最好方式。而且最最关键的是:你喝过的酒、抽过的烟、生过的气全都记在了你生命的 DNA 里,坏情绪哪怕是一天都可以促使基因的改变! 同样道理,正念冥想等积极思维也会重新编写你的基因! 营养膳食、积极锻炼、阅读思考、积极乐观才是去探索生命密码的重要组成!真好奇有生之年,生命科学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万物有灵,自然中的生物与人类的基因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每一个存活悠久的物种能延续都因为某个阶段的基因突变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没有最完美的基因组,只有最适应生存的基因组。没有想过永生,但基因保存技术也许真的能实现永生或者是重生,电影里的场景会在现实中复现,历经千年,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变了又变,我还是我。但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现在做起,看了书,就要尝试去按照正常的生命使用方法去改变,我把我从卓克、万维钢、尹烨等老师学到的东西同步给了孩子,也经常和他一起学习,也许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把大家的认知同步,帮忙他们正确使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而少用说教。希望生活中多一些向尹烨这样做科普的专家,他们是时代里面真正的指路明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初读《生命密码》今天看了下尹烨的《生命密码》,看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刷到过尹烨和俞敏洪连麦推荐这本书的视频,另一方面生命科学,尤其是基因科技,和我的工作有比较大的关系,所以我最近看这方面的书也逐渐多起来了。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每个科学领域及其科研成果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无法做到对科学心领神会,即便是最好的科研成果,也难以生根发芽,更不用说开花结果了。” 我想,这也是尹烨推出《天方烨谈》这个科普节目的原因吧!这本书便是在尹烨的不懈努力下,将《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而成的。尹烨在和俞敏洪连麦的时候也说到,最开始做了很多的音频节目,然后后来写了很多的文章,后来就很多人说能不能写本书,然后就有了《生命密码》的诞生。生命科普的书很多,但是能把基因写进去的不多,这正是本书开拓性的地方。关于 “我们从哪里来?” 的问题,从 19 世纪中后期到 20 世纪初,随着演化论和遗传学的诞生,人们似乎找到了答案,但那些答案见仁见智,依然无法解释很多生物学现象,比如,为什么原本食肉的熊猫变成了素食者,而且只吃那些连食草动物都不吃的、难以消化的竹子?为什么我们和牙齿上的细菌都喜欢糖?为什么同样是牛奶,对一些人来讲是营养品,对另一些人来讲则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在人类了解遗传的密码,也就是基因后,这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释。《生命密码》的看点之一便是通过基因的演变历史,了解我们及地球上各种生物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今天各种各样的习性。作为华大基因的 CEO,尹烨先生是基因组学和遗传学领域的专家,他表示,“看了近 300 本书,速读了 3000 多篇文献,只为把握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 正是这种积累,为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业务有了新的认识,比如 “天赋基因检测”。尹烨表示,“基于小群体或特定群体样本的统计学研究,只能得出统计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所谓的优势基因与优秀性状,在很多时候只是有某种概率上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有了某种优势基因,跟在某领域取得成就并非因果关系。” 最终的结论是,“基因和个体特征的关系还处在研究阶段,天赋基因检测打着科学的幌子,夸大基因的效果,这实际上违背了基本的科学道德。” 关于时下比较热门的基因编辑、超级测序、PCR 技术、生命备份等话题,这本书都有提及,每一章都由八个左右科普案例组成,这些案例彼此即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呈现的顺序和逻辑上,又保持了一定的关联,增加了可读性与趣味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