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

    万维刚推荐的书,必属精品!你喜欢做计划吗?如果可以的话,千万不要太长。前进路上,时不时停下来重新思考一下,之前的计划还符合当下的情景吗?你以前的经历 / 经验 / 思考习惯 / 想法,还符合当下的情景吗?这本书读着的时候,特别容易想起一句话,忒修斯之船,是一个系统,时时更新替换废旧部分,它就会一直存在。把重新思考融入生活和人生,30 个步骤打造你重新思考的忒休斯之船。个人层面的重新思考  1. 养成重新思考的习惯  (1)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用价值观而不是观点来定义你的身份。  (3)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  2. 校准你的自信  (4)不要被困在愚昧之巅。  (5)利用怀疑的好处。  (6)拥抱犯错的喜悦。  3. 请他人质疑你的想法  (7)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习新东西。  (8)除了支持网络,还要构建挑战网络。  (9)不要回避建设性冲突。人际层面的重新思考  1. 提出更好的问题  (10)练习说服性倾听的艺术。  (11)问对方怎么做而不是追问原因。  (12)询问 “什么证据会改变你的想法”。  (13)询问人们的观点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 将分歧视为舞蹈,而不是战斗  (14)承认共同点。  (15)记住,少就是多。  (16)强化选择自由。  (17)就对话的感受进行沟通。  群体层面的重新思考


      1. 进行更细致的对话  (18)使有争议的话题复杂化。  (19)不要回避警告和意外事件。  (20)扩大你的情感范围。  2. 教孩子们重新思考  (21)每周进行一次打破迷思的讨论,可以在晚餐时进行。  (22)让孩子们做多版草稿,多寻求他人的反馈。  (23)不要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3. 创建学习型组织  (24)放弃最佳实践。  (25)建立心理安全。  (26)用重新思考记分卡持续记录。  4. 对重新思考未来保持开放心态  (27)扔掉十年计划。  (28)重新思考行动改变,而非环境转换。  (29)安排一次 “人生体检”。  (30)抽出时间重新思考。

      5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让你改变想法?

      这是《精英日课》第四季解读过的一本好书。虽然万 sir 用了多讲的篇幅精彩的演绎过这本书,但原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中的案例也十分精彩。重新思考是困难的。人们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也不愿意重新思考,我们都是惯性思考。‌格兰特引用了贝佐斯的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会犯更多的错误。」雷・达里奥也有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发现一年前的自己有多么愚蠢,那就只能说明这一年来你没学到什么。」怎么做到既自信又谦虚呢?在谈判中,如何让别人重新思考?如何重新思考人生和幸福?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训练自己重新思考能力的30条实用经验

        个人层面的重新思考 1. 养成重新思考的习惯(1)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当开始形成一个观点时,要抵制住传教、控诉和玩手段的诱惑。把你的新观点当成一种直觉或假设,并用数据进行检验。有的企业家会把商业战略的制定当成科学实验,借鉴他们的做法,保持观点转换的灵活性。(2)用价值观而不是观点来定义你的身份。如果不把过去的观念作为当前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你就更容易避免固守以往的观点。把自己看成一个看重好奇心、学习能力、思维灵活性和求知欲的人。当形成观点时,列出会改变你想法的一系列因素。(3)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要积极地了解那些挑战你的想法的观点,以此对抗证真偏差,打破 “过滤泡”,逃离 “回音室”。即使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你也要先跟随那些能让你思考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起点。2. 校准你的自信(4)不要被困在愚昧之巅。不要把自信和能力混为一谈。达克效应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你越是认为自己做得好,就越有可能高估自己、停滞不前。为了防止对自身知识过于自信,请反思一下你对某个既定主题的阐释能力。(5)利用怀疑的好处。当发现自己怀疑自身能力时,重新把它定义为一个成长的机会。你可以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质疑自己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专业知识的第一步是知你所未知的事情。(6)拥抱犯错的喜悦。当发现自己犯错时,把它当成发现新事物的标志。不要害怕自嘲,这可以帮助你将关注点从自我证明转向自我提高。3. 请他人质疑你的想法(7)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习新东西。每个人都会比你更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问问别人最近在重新思考什么问题,或者与他们谈论在过去一年中你改变想法的情况。(8)除了支持网络,还要构建挑战网络。有啦啦队队长式的鼓励固然很好,但你也需要来自批评者的挑战。周围哪些人是最有想法的批评者?一旦确认,就邀请他们质疑你的观点。提前告诉他们你为什么尊重他们的反对意见,以及他们的意见在何处发挥了最大价值,这将确保他们知道,你对不同意见持开放态度。(9)不要回避建设性冲突。分歧不一定让人不快。虽然关系冲突通常令人难受,但任务冲突可以帮助你重新思考。试着把观点分歧看成一场辩论,这样人们会倾向于理智地对待分歧,对事不对人。 人际层面的重新思考 1. 提出更好的问题(10)练习说服性倾听的艺术。当我们试图打开别人的心扉时,倾听通常比交谈效果更好。在谈话中,如何让对方明确自身观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探索自我改变的原因?一个好的开始方式是增加提问,减少陈述。(11)问对方怎么做而不是追问原因。当描述自己为什么会持有极端的观点时,人们往往会强化对观念的承诺并加倍固化其观点。而当试图解释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时,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身理解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一些想法。(12)询问 “什么证据会改变你的想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同意我们的意见,通常,询问他们什么能令他们敞开心扉,然后看看能否以他们的方式说服他们,这样会更有效。(13)询问人们的观点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如同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的许多观点都是武断的;我们在没有严谨数据或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形成了观点。为了帮助他人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我们要问问他们如果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或地点,他们的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2. 将分歧视为舞蹈,而不是战斗(14)承认共同点。辩论就像舞蹈,不像战斗。承认共性并不会使你变弱,这表明你愿意讨论什么是真相,并促使对方考虑你的观点。(15)记住,少就是多。你如果列举了太多不同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就可能让听众产生防御心理,并可能导致他们用最不起眼的观点反对你的整个论点。与其让太多论据淡化论点,不如先从你的几个最强论点开始阐述。(16)强化选择自由。有时候,人们拒绝辩论,并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行为被控制的感觉。因此,你需要提醒人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某种观点,从而尊重他人的自主性。(17)就对话的感受进行沟通。如果对话过于情绪化,那就尝试着将讨论调回正轨。谈判专家会评价自己的感受,并检验自己对对方感受的理解是否准确。你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有时可以表达自己的失望或沮丧,并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群体层面的重新思考 1. 进行更细致的对话(18)使有争议的话题复杂化。每个故事都不止两面。不要像对待硬币那样对待两极化议题,要用棱镜的多个镜面进行审视。看到问题的灰度能使我们更加开放。(19)不要回避警告和意外事件。承认有竞争性的观点和冲突性的结果,并不会让利益或信誉受损。这反而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法,还能促使他们保持好奇心。(20)扩大你的情感范围。想要进行富有成效的谈话,不必消除沮丧甚至愤怒的情绪,只需要将更多情绪混合在一起,你可以试着表现出一些好奇,甚至承认困惑或矛盾的心情。2. 教孩子们重新思考(21)每周进行一次打破迷思的讨论,可以在晚餐时进行。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揭穿错误的观念会容易得多。这也是教孩子们养成重新思考习惯的好方法。每周选择一个不同的话题(这周可能是恐龙,下周可能是外太空),由家庭成员轮流负责,带领全家讨论这个迷思话题。(22)让孩子们做多版草稿,多寻求他人的反馈。创作不同版本的图画或故事,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并理解修改想法的价值。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持续完善自己的标准。他们可能学会了接受困惑,并在第一次尝试时不去期待一下子达到完美。(23)不要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孩子们不必用职业来定义自己。单一的身份会关闭替代选择的大门。与其试图缩小孩子们的选择范围,不如帮助他们扩大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不必是单一目标,孩子们可以做到很多事情。3. 创建学习型组织(24)放弃最佳实践。一旦有了最佳实践,那就表明理想的路径已经设定好了。如果想让人们不断重新思考工作方式,那么最好采用过程问责制,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实践。(25)建立心理安全。在学习型文化的组织中,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去质疑和挑战现状,而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构建这样的心理安全,往往需要领导者做出示范,虚怀若谷。(26)用重新思考记分卡持续记录。不要只根据结果评估决策的好坏,还要跟踪过程中对不同可选方案的思考深度。浅层的过程带来正面的结果,这只是运气。而一个深层的过程和一个负面的结果,却可能是一个聪明的实验。4. 对重新思考未来保持开放心态(27)扔掉十年计划。去年你感兴趣的事今年可能会让你厌烦,而昨天让你困惑的事明天可能会变得激动人心。激情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不断培养的。只需要提前一步计划,你就能重新思考。(28)重新思考行动改变,而非环境转换。追逐幸福可能会把幸福赶跑。换一个新环境并不足以得到幸福。快乐盛衰不定,意义却会历久弥新。采取行动建立使命感,通常可以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增加对他人的贡献开始。(29)安排一次 “人生体检”。人们很容易陷入不断承诺升级却得不到满足的境地。就像安排健康检查一样,每年做一次或两次人生体检是值得的。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评估自己学习了多少新知识,你的观念和目标是如何演变的,下一步计划是否需要重新思考。(30)抽出时间重新思考。当查看自己的日程表时,我发现大部分安排都是要做的事情。我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花一小时思考和学习。现在我决定更进一步:我每周安排一次重新思考和 “空杯” 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要去见挑战网络里的朋友们,了解在他们看来,我应该重新思考哪些想法和意见。最近,我的妻子阿莉森告诉我,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 “蛋黄酱” 这个词的发音。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别人的意见

          在得到首页中,『长假后如何快速恢复工作状态』的推荐书单中,所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重新思考》。电子书跟听书我都去看了听了,确实获益匪浅。人们常常深信某些观念,难以改变初衷。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众所周知,尽管实际上青蛙能够在水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自行跳出,避免被煮死,但人们仍然坚信这一说法。这种固执己见有时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我们的思维模式常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如牧师般坚定宣扬自己的信仰;二是如检察官般轻易论断他人;三是如政客般寻找迎合他人喜好且对自己有利的话语。我们往往将接受不同意见视为背叛自己的理念,视为失败,因此患得患失。我们更倾向于听取和接受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选择性吸收。而且,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形成刻板的观念,难以接受新思想,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 “证据”。这与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学习不是为了强化已有的观念,而是为了让知识不断丰富和扩展。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那就是真正的智慧。心理学上有一个称为 Dunning-Kruger Effect 的概念,它揭示了一个现象:人们往往在自己所知甚少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例如,当人们参加一个简单的考试并预估自己的得分时,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得分,而且得分越低的人往往预估得越高。人们常常将经验与能力混为一谈。由于经常开车,我们可能高估自己的驾驶水平;而由于不常画画,我们可能低估自己的绘画能力。研究显示,新上岗的住院医生在七月份会使病人死亡率上升,这并非因为他们缺乏经验,而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真正的智者是那些不断学习的人。他们不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感叹自己的无知。他们充满好奇心,正如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所说,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来自一时的灵感,而是始于对有趣问题的探索。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意见视为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更不应将意见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固守不放,而是要主动去验证,并于发现错误时勇于认错并改正错误。简而言之,我们应该坚持的是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自己的意见。那么,如何吸收他人的有益意见呢?答案是多听取不同的观点。一个人要想经常正确,就必须多听别人的意见,并经常改变自己的主意。如果我们很少改变主意,那么就很容易犯错。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应该欢迎并倾听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不合,我们应该要求对方解释其观点的工作原理,以便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即使真的发生争吵,像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那样多听取不同意见,往往最终的结果也会比一个人闷头苦干要好得多。改变自己固然重要,但如何改变他人呢?作者给出了一个例子。在一个辩论比赛中,一个世界辩论赛冠军与一个八岁的辩论天才展开了一场较量。天才列举了大量数据并据理力争,而冠军则一边同意天才的数据和一些论点,一边指出天才只考虑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最终,原本支持天才的观众大多被冠军的观点所打动。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辩论不是战争,我们需要先认同对方的合理之处,然后集中精力在较弱的论点上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堆砌数据。当遇到与自己意见完全不合的人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阐述得更复杂、更全面一些,以避免简单的黑白对立和争吵。这样大家更容易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从中获得收获。如果遇到与自己水火不容的人时,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比如让两个球队的球迷评价敌对一方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放下敌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的能量巨大,这本书容易进入心流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62 本(335)#《重新思考》🚢人们在思考何为 “心智健康” 的时候,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智力。一个人越聪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越快。智力一直被视为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还有一套更重要的认知工具:重新思考和忘却之前所学的能力。🚢心理学家指出,我们都是心智层面的守旧者:通常情况下,与其和新观念费力搏斗,不如固守旧观念。然而,我们抗拒重新思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质疑自身会令世界变得更加不可预测。质疑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已经改变,昨日是今日非。重新思考我们深信的事物可能会威胁我们的身份,让我们感觉失去了一部分自我。🚢随着人们获取信息和技术能力的增强,知识不仅在增长,增长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在 2011 年,你每天消化的信息是 25 年前的 5 倍。1950 年,医学知识大约需要 50 年才能翻倍;而到了 1980 年,医学知识每 7 年增加一倍;到了 2010 年,仅需 3.5 年就能翻倍。变化的不断加速,意味着我们比以前更容易质疑我们的观念。🚢科学家具有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不同于传教士、检察官和政客的思维模式。当寻找真相时,我们就进入了科学家模式: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并发现知识。科学方法不是预留给穿白大褂和拿烧杯的人的,使用这些方法也不需要伏案多年与显微镜和培养皿为伴。假设我们在生活中与在实验室里要做的事情一样,实验就能为我们的日常决策提供信息。🚢有证据表明,企业高管在竞标时,最好的策略是行动缓慢且具有不确定性。就像严谨的科学家,他们非常从容,以便随时灵活地改变想法。我开始认为果断决策的价值被高估了…… 但我保留改变这个想法的权利。🚢心理学界认为,至少有两种偏差驱动了这种模式。一种是证真偏差:所见即所期。另一种是期望偏差:所见即所想。这些偏差不仅会阻止我们运用自己的才智,还会将才智扭曲成反对寻找真相的武器。我们找理由更深入地宣扬我们的观念、更有激情地维护我们的观点,并驾驭我们的政治同盟。可惜我们通常无法意识到由此产生的思维缺陷。🚢先从谦逊的思想开始,即知我所未知。我们都能够列出一长串我们不了解的领域。我不了解的领域包括艺术、金融市场、时尚、化学、食物、为什么英式发音在歌曲中会变成美式发音,以及为什么无法给自己挠痒痒。承认我们的不足将打开怀疑之门。当质疑现在的理解时,我们会对缺少的信息感到好奇。这种探索使我们有了新的发现,通过强化 “知无涯” 来保持谦逊。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 “知未知” 就是智慧。🚢科学思维倾向于谦虚而非骄傲、怀疑而非确定、好奇而非封闭。当我们脱离科学家模式时,重新思考的循环就会被打破,让位于过度自信的循环。如果处于说教的状态,我们就看不到知识的缺口:我们会认为已经发现了真理。骄傲催生了深信而非怀疑,这让我们成为检察官:我们可能会专注于改变他人的想法,但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我们会陷入证真偏差和期望偏差。🚢人的自信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实际上,两者多会出现偏离。在评估领导力的时候,对比自测结果、同事、上级、下属给出的评估结果,我们就能发现这种差距。一份对 95 项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在超过 10 万个研究对象中,女性通常会低估自身的领导能力,而男性则会高估。🚢如果管理实践自评得分和实际表现相符,那么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点都应该在虚线上。结果显示:过度自信存在于各类文化中,在治理水平最差的国家和地区更为普遍。当然,管理能力是很难客观评估的,知识应该更容易评估,因为你在学校里一直在做测试。和大多数人相比,你认为自己对以下领域的知识掌握得更多、更少,还是和他们差不多?🚢当从新手变成一个业余爱好者时,我们就会变得过度自信。只掌握一点儿知识是非常危险的。在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我们都没有获得足够的专业能力质疑自身的观点,或者发现我们的无知。我们获得的信息足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发表意见和做出评判,却没能意识到我们已经爬到了愚昧之巅,无法翻越下一个阶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重新思考》。智力一直被视为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还有一套更重要的认知工具:重新思考和忘却之前所学的能力。人们在思考何为 “心智健康” 的时候,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智力。一个人越聪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越快。智力一直被视为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还有一套更重要的认知工具:重新思考和忘却之前所学的能力。亚当・格兰特关于重新思考的 30 条建议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除了支持网络,还要构建挑战网络。作为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位居 “全球 25 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 之列。他的新书《重新思考》认为,重新思考和忘却知识的能力远比原始智力更重要,书中为各个领域的思考者们提供了 30 个建议,帮助你掌控 “重新思考” 的力量。(1)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当开始形成一个观点时,要抵制住传教、控诉和玩手段的诱惑。把你的新观点当成一种直觉或假设,并用数据进行检验。有的企业家会把商业战略的制定当成科学实验,借鉴他们的做法,保持观点转换的灵活性。(2)用价值观而不是观点来定义你的身份。如果不把过去的观念作为当前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你就更容易避免固守以往的观点。把自己看成一个看重好奇心、学习能力、思维灵活性和求知欲的人。当形成观点时,列出会改变你想法的一系列因素。(3)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要积极地了解那些挑战你的想法的观点,以此对抗证真偏差,打破 “过滤泡”,逃离 “回音室”*。即使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你也要先跟随那些能让你思考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起点。(4)不要被困在愚昧之巅。不要把自信和能力混为一谈。达克效应 * 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你越是认为自己做得好,就越有可能高估自己、停滞不前。为了防止对自身知识过于自信,请反思一下你对某个既定主题的阐释能力。(5)利用怀疑的好处。当发现自己怀疑自身能力时,重新把它定义为一个成长的机会。你可以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质疑自己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专业知识的第一步是知你所未知的事情。(6)拥抱犯错的喜悦。当发现自己犯错时,把它当成发现新事物的标志。不要害怕自嘲,这可以帮助你将关注点从自我证明转向自我提高。(7)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习新东西。每个人都会比你更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问问别人最近在重新思考什么问题,或者与他们谈论在过去一年中你改变想法的情况。(8)除了支持网络,还要构建挑战网络。有啦啦队队长式的鼓励固然很好,但你也需要来自批评者的挑战。周围哪些人是最有想法的批评者?一旦确认,就邀请他们质疑你的观点。提前告诉他们你为什么尊重他们的反对意见,以及他们的意见在何处发挥了最大价值,这将确保他们知道,你对不同意见持开放态度。(9)不要回避建设性冲突。分歧不一定让人不快。虽然关系冲突通常令人难受,但任务冲突可以帮助你重新思考。试着把观点分歧看成一场辩论,这样人们会倾向于理智地对待分歧,对事不对人。(10)练习说服性倾听的艺术。当我们试图打开别人的心扉时,倾听通常比交谈效果更好。在谈话中,如何让对方明确自身观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探索自我改变的原因?一个好的开始方式是增加提问,减少陈述。(11)问对方怎么做而不是追问原因。当描述自己为什么会持有极端的观点时,人们往往会强化对观念的承诺并加倍固化其观点。而当试图解释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时,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身理解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一些想法。(12)询问 “什么证据会改变你的想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同意我们的意见,通常,询问他们什么能令他们敞开心扉,然后看看能否以他们的方式说服他们,这样会更有效。(13)询问人们的观点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如同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的许多观点都是武断的;我们在没有严谨数据或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形成了观点。为了帮助他人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我们要问问他们如果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或地点,他们的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14)承认共同点。辩论就像舞蹈,不像战斗。承认共性并不会使你变弱,这表明你愿意讨论什么是真相,并促使对方考虑你的观点。(15)记住,少就是多。你如果列举了太多不同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就可能让听众产生防御心理,并可能导致他们用最不起眼的观点反对你的整个论点。与其让太多论据淡化论点,不如先从你的几个最强论点开始阐述。(16)强化选择自由。有时候,人们拒绝辩论,并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行为被控制的感觉。因此,你需要提醒人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某种观点,从而尊重他人的自主性。(17)就对话的感受进行沟通。如果对话过于情绪化,那就尝试着将讨论调回正轨。谈判专家会评价自己的感受,并检验自己对对方感受的理解是否准确。你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有时可以表达自己的失望或沮丧,并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18)使有争议的话题复杂化。每个故事都不止两面。不要像对待硬币那样对待两极化议题,要用棱镜的多个镜面进行审视。看到问题的灰度能使我们更加开放。(19)不要回避警告和意外事件。承认有竞争性的观点和冲突性的结果,并不会让利益或信誉受损。这反而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法,还能促使他们保持好奇心。(20)扩大你的情感范围。想要进行富有成效的谈话,不必消除沮丧甚至愤怒的情绪,只需要将更多情绪混合在一起,你可以试着表现出一些好奇,甚至承认困惑或矛盾的心情。(21)每周进行一次打破迷思的讨论,可以在晚餐时进行。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揭穿错误的观念会容易得多。这也是教孩子们养成重新思考习惯的好方法。每周选择一个不同的话题(这周可能是恐龙,下周可能是外太空),由家庭成员轮流负责,带领全家讨论这个迷思话题。(22)让孩子们做多版草稿,多寻求他人的反馈。创作不同版本的图画或故事,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并理解修改想法的价值。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持续完善自己的标准。他们可能学会了接受困惑,并在第一次尝试时不去期待一下子达到完美。(23)不要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孩子们不必用职业来定义自己。单一的身份会关闭替代选择的大门。与其试图缩小孩子们的选择范围,不如帮助他们扩大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不必是单一目标,孩子们可以做到很多事情。(24)放弃最佳实践。一旦有了最佳实践,那就表明理想的路径已经设定好了。如果想让人们不断重新思考工作方式,那么最好采用过程问责制,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实践。(25)建立心理安全。在学习型文化 * 的组织中,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去质疑和挑战现状,而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构建这样的心理安全,往往需要领导者做出示范,虚怀若谷。(26)用重新思考记分卡持续记录。不要只根据结果评估决策的好坏,还要跟踪过程中对不同可选方案的思考深度。浅层的过程带来正面的结果,这只是运气。而一个深层的过程和一个负面的结果,却可能是一个聪明的实验。(27)扔掉十年计划。去年你感兴趣的事今年可能会让你厌烦,而昨天让你困惑的事明天可能会变得激动人心。激情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不断培养的。只需要提前一步计划,你就能重新思考。(28)重新思考行动改变,而非环境转换。追逐幸福可能会把幸福赶跑。换一个新环境并不足以得到幸福。快乐盛衰不定,意义却会历久弥新。采取行动建立使命感,通常可以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增加对他人的贡献开始。(29)安排一次 “人生体检”。人们很容易陷入不断承诺升级却得不到满足的境地。就像安排健康检查一样,每年做一次或两次人生体检是值得的。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评估自己学习了多少新知识,你的观念和目标是如何演变的,下一步计划是否需要重新思考。(30)抽出时间重新思考。当查看自己的日程表时,我发现大部分安排都是要做的事情。我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花一小时思考和学习。现在我决定更进一步:我每周安排一次重新思考和 “空杯” 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要去见挑战网络里的朋友们,了解在他们看来,我应该重新思考哪些想法和意见。最近,我的妻子阿莉森告诉我,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 “蛋黄酱” 这个词的发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自己要有自信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概念清晰的定义。如果在大脑中没有储存一些科学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就永远不会被用到。正如一个语种里如果没有某个词汇,那么,这个语种为母语的人就从来不会思考这个词汇。《重新思考》这本书刷新我们对旧问题的理解,最大启发点在于:你对自己要有自信,对工具保持谦虚。我虽然现在不会,但我后面一定可以学会;把问题与自我身份认同剥离开,否定一个问题不代表否定一个人。重新思考,是对事物进行重新定义,这是个 “大” 事情,需要投入精力去发现和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将自我价值根植于灵活性而非持续性!

                  这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作者指出 “智力一直被视为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还有一套更重要的认知工具:重新思考和忘却之前所学的能力。” 质疑自身会令世界变得更加不可预测。重新思考我们深信的事物可能会威胁我们的身份,让我们感觉失去了一部分自我。这时常令我们感到害怕。可是事实上 “观念往往比骨骼更早变得脆弱。” 对于重新思考来说,当下是空前重要的时点。我们应该专注于进行 “不设界” 式思考,并鼓励身边的人重新思考。“放下那些不再对你有益的知识和观点,并将自我价值根植于灵活性而非持续性。”“知道何时放下你视若珍宝的工具和那些你身份中最珍视的部分。” 读完全书以后,一定要认真的看一下【行动建议】里面有作者总结的 30 条实用经验,我个人觉得真的非常有用。可以的话,抄写成金句,放在身边也很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并不复杂,它不是一种负担。就像每年我们都会做体检,去检查我们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变化了。我们对生命中的其他重要事情也可以做这样的检查,比如我们的个人目标、工作状态、思考方式等等。当然也可以应用到更大的领域,像是团队、企业、学校。重新思考不一定会让你转变想法,马上看到效果,它只是让你花时间去反思现状,不墨守成规,勇于改变。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我想,这也是重新思考带给我们的最大的价值,它让我们更 “清醒地活”,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什么时候该抛弃自己曾经的定位,什么时候该转而迎接新的自我。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克服偏见,重新思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我们为了保持自身一致性,为了证明过去自己所做的决策没有错误,为了所谓的沉没成本,会固执己见,在错误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止,哪怕撞了南墙,也做不到深刻反思,而是怪罪命运对我不公。正确的做法是,定期重新思考。对自己的观点保留各种可能性。反思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得出这个观点?得出观点的前提假设还存不存在?出现了什么样的有力证据,我们才肯改变观点?这个观点的优点肯定很突出,不然不会这么决策,与此同时,有没有仔细分析其缺点?这有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思考,才能确保事情向着既定的路线前行。重中之重就是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动动脑子。要让脑子驱动身体前进,而不是脑子被躯体裹挟着掉入深渊。思考有三个维度:个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还有就是群体思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302本

                        我相信,优秀的教师会引入新的想法,但伟大的教师会引入新的思维方式。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的挑战,但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一生的挑战。归根结底,教育不仅仅是我们在大脑中积累的信息,还是我们在不断修改草稿时养成的习惯,也是我们为不断学习而培养的技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是人生的重要思维模式

                          本书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论述了重新思考的思维模式。理论构建严谨,描述清晰易懂,阅读起来充满了乐趣,尤其是大量的观点逻辑分解图,让人在理解上更直观和有趣。最后列了 30 个行动清单,进一步指导了如何建立重新思考的思维模式。本书 40% 的页面,列示了作者的研究文献清单,治学严谨,让人敬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洞见

                            但叙述比较啰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怎么才能突破思维的牢笼,重新思考呢?这就是今天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在这本书中,作者格兰特引用了非常多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人们是如何被困在旧有观点中,以及应该怎么进行重新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思考,很值得读的一本书。书中用大量的故事和实验数据来说明重新思考的必要性。解答来我多年的困惑。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新思考是Truth Seeking

                                  重新思考是 Truth Seeking ,体现了学习的目的,不是确认我们已知的观念,而是让观念不断进步。科学思维倾向于谦虚而非骄傲、怀疑而非确定、好奇而非封闭。当我们脱离科学家模式时,重新思考的循环就会被打破,让位于过度自信的循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次阅读这本书,只能算是囫囵吞枣,这本书值得细读与深度。先谈谈这次泛读的最深记忆点吧:第一、犯错的意义第二、别用职业定义孩子第三、最佳实践的危害而对我的感触是:认知错误人人都有,差别在于是否有反思、是否改变行动、是否敢推翻重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焦点就会有盲点

                                      这本书是我领导推荐给我的书,上一本是多样性团队。重新思考是告诉我们,有焦点就有盲点,多样性多角度多维度地持续性思考才会有更优化的结果。任何思维模型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正所谓焦点之外,都是盲点。同时,自信和自卑并非如人们传统观念想的那样,只有对自己自信,对工具和方法持谨慎态度,才会形成即自信又谦虚的理想状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许多事值得重新思考

                                        关于性别偏见、种族歧视的见解,关于自信的认知见解,关于冲突方式的见解,关于沟通方式、说服他人的技巧见解,关于错误的应对举措,关于文化型组织的打造,关于归因的浅层、深层分析,关于放弃已投入多年心血与时间的职场重新选择工作的抉择,这些都值得重新考虑。重新考虑,是一种开放型思维,是勇于面对变化的思维,是拥抱不确定性未来的思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容比书名更有价值

                                          从个人层面、人际交往层面和群体智慧层面,我们都需要抱着谦逊态度和自己的价值观去检视我们对自己身份、角色、工作、亲密关系和人生幸福感的定义与选择。社会和人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很难抱着一个固定的观念由一而终,需要定期审视那些底层性的观念和假设,而书中给了大量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行动建议。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