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明之光照亮未来

    19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用来表彰他以空气为原料合成出氨的成果,因为这个发明,人类得以用化肥替代天然氨肥,极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数以亿计人口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他仿佛是来到人间的天使。哈伯发明氨肥,是本书五十个案例中的一个;这些发明既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又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 天使的背面是魔鬼哈伯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的妻子克拉拉与他同样优秀。但是,作为德国的第一位女性化学博士,克拉拉却因为世俗的偏见,无法在科技领域施展自己出众的才华,只能默默的站在哈伯的身后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她在日记中写道,“弗里茨在过去 8 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我的人生却已经迷失了。” 克拉拉没想到,自己要面对的最大意外还不仅是人生的迷失,而是生命的消逝。哈伯的另一项影响人类命运的发明,同样发挥了自己的化学天赋,但这次的成果是罪恶的化学武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氯气、芥子气这些毒气收割或伤害了百万人的生命。对此,善良的克拉拉无法接受,在反对无效之后,她选择用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她的丈夫哈伯,失去了终生伴侣,得到了德国军方的嘉奖。哈伯自己的好日子也没长久,20 世纪 30 年代,纳粹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权力,哈伯不得不流亡海外、生活潦倒,最终孤独地死于瑞士的一间酒店,这些遭遇只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不知道他死去之前,是否会想起自己那位美丽、善良、聪慧的博士妻子?如果此生可以重来,他又会如何抉择?哈伯,是来到人间的天使还是魔鬼?
    发明,让人类更加文明还是愈加野蛮?
    世界,因为发明而更加美好还是糟糕?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本书作者蒂姆・哈福德对于文字的把握和思考的深度,都值得我们把这本书加入书架。一本好书如同好酒,读的时候爽快,读后回味绵长。🌸 女性解放之旅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诗中的花木兰固然潇洒,但毕竟是个例,真实世界中的女性整体得以解放,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现代医学之前,女性分娩的死亡率是 1%;而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的死亡率是 2/3。出生,对有些婴儿来说,竟然是一条通往死亡的近路。1865 年,冯・李比希发明了婴儿配方奶粉,这种悲剧才得到彻底的改变。1954 年,一种真空铝盒装的 “冷冻火鸡盒装快餐” 问世,发明人是细菌学家贝蒂・克罗宁;在此之后,食品产业化成为可能,快餐、三明治、包装食品逐渐走上了人们的餐桌。1960 年,口服避孕药获得 FDA 的批准,在美国上市;仅仅 5 年的时间里,大约一半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意外怀孕。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女性开始攻读法律、医学、MBA 这些需要专注数年时间的大学专业,而不需要担心意外怀孕让她们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学业。女性整体的解放,并不全是由想法和观点来决定,还需要客观条件。她们需要和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她们对未来的规划不应该被意外怀孕打断,她们可以是家庭的主妇,但是那些繁复的工作不该耗尽她们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这三项伟大的发明,让女性解放成为可能;配方奶粉,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也把女性从哺乳者的角色中解脱;冷冻食品,丰富了人们的用餐选择,女性也可以告别看似无穷尽的厨房劳作;而避孕药的发明,则更加伟大,在何时生育这个问题上,女性终于可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其成为事实上的可能。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三项发明,这世界怎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女性和男性一起改变世界。💡 最好的发明全书五十个发明,在时代背景和文明之光的映衬下,每一个都闪闪发光;地球因为人类的存在而与众不同,人类因为发明的涌现才生生不息。作者把五十个发明的最后一个留给了电灯,在我理解,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发明本身的重要性,也是想提醒我们,指引人类心灵的灯,才是最重要的发明。老来觅句苦难成,细把风斤镂薄冰。
    行到长廊人寂寂,隔窗一点读书灯。这是诗人杨万里老年时的一首作品,如同他遇到的困境,人类的发明之路不可能永远是一马平川的坦途,也许科学的发展会出现停滞,技术的进步会遇到瓶颈;我相信,只要照亮心灵的一点灯光还在,人类就有无尽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满星推荐。

      2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貪婪、懶惰和恐懼是技術進步的三大驅動力

      本書作者正是百萬級暢銷書《臥底經濟學》的作者蒂姆・哈福德,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中一再向大家推薦和講解蒂姆・哈福德的多部作品。平時我們總喜歡把科學和技術混在一起,簡稱 “科技”,但其實科學和技術是兩回事。科學關注的是真相、真理,進而推動科學發展的是我們的求知欲,成就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是深刻的大腦和好奇心。但是技術發明就比較複雜了,因為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需要跟社會進行聯動才算成功。所以歷史學家莫里斯就說,技術進步的三個推動力是貪婪、懶惰和恐懼。書中提到的鐵絲網的出現就是因為貪婪,而大多數公司進行技術創新其實也是因為貪婪,因為技術創新可以帶來更多的商業利潤。而愛迪生發明電力系統,除了想通過這個發明賺錢之外,也是在利用懶惰,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機器效率提高,人就可以少做一些事,雖然大多數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而那些和貪婪、懶惰似乎都無關的領域,是什麼在推動它的發展?政治學家福山曾經說過,人類文明從早期的部落到國家的過渡,最重要的驅動就是戰爭。因為要打仗,採集狩獵社會才會出現分工和等級,才會出現政治秩序。戰爭中的平民當然是悲慘的受害者,但正因為有戰爭,參戰的人不得不提高自己能力的上限,全力以赴去做這一件事情,因為做不好就得死,所以政府會在不盈利的技術領域大力投資,就是源于對未來戰爭的恐懼。哪怕不在高科技領域,軍隊往往也是最領先的地方。別的不說,就說組織管理這一條,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跟一支經常打仗的軍隊相比。公司人浮於事、官僚主義都能繼續存活,軍隊組織不好就得死人,這就是為什麼美軍的管理經驗是所有私人公司的榜樣。當然現代世界不一定非得通過戰爭進步,只要是競爭就可以。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的生活方式跟普通人完全不同,他們簡直就是更高級的人,任何形式的競爭都能激發人的潛能。一項發明會不會出現,出現之後有沒有用、有多大的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因為一切技術,說到底都是人在發明或者使用,行動也好,思考也好,都是基於我們的人性,幾億、幾十億個人性加在一起,就是社會。理解了這一層,我們才能看懂人類、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书要有好目录

        这个是万维钢老师推荐过的书,我读了一部分了,没有发现内容不好。在我随便翻阅时候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结构问题,书的目录太短了太缺乏内容了。譬如我想快速浏览就有哪些发明,我在目录里就找不到。要想了解,必须从书的正文里面找。对于这一点儿,我觉得作者或者书的编辑考虑不周到或者不屑于照顾某些读者的需求:某些读者喜欢看目录。后面我打算翻翻书的正文了解一下就有哪 50 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也许已经看到过很多关于 “最伟大发明” 的列表和排行榜,甚至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的视角与它们不同,关注的不是发明本身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它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常常是当时的人所不能预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点意思

            耕地的犁开始,本书中所探讨的许多发明既不是最新的发明,也没有特别复杂之处:这些发明不再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核心技术,设计变化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它们仍然至关重要。这些古老的技术仍然有用,并且必不可少。在此,我们仅仅尊重旧想法的价值还是不够的,部分原因是,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外星工程师可能会这样建议,如果我们对华而不实的新事物满怀热情,就像我们对安装 S 形弯管和浇筑更多混凝土倾注热情一样,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脑洞大开有趣的洞察

              读蒂姆・哈福德的书就是干脆爽快,而突然间又会让人拍案叫绝地 “对,有道理耶”. 仔细想想,洞察力的体现在于总有 “令人惊讶的问题” 及 “随之而来的答案”. 有些故事的说法会引出:真的吗?就这个哪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而经过简明的论述后,哈~“对,有道理耶”😆整书轻巧明快,没有抛书包的大道理却深藏着处世的智慧及对经济世界运行的新体悟: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糟糕的决定会投下很长的阴影,而正确决定所带来的利好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内容是好内容,三分给内容。但是真的无法忍受糟糕的编译,全篇几乎全是英式中文,读起来太难受,让人甚至想给零分。这种情况,要么是团队不专业,要么就是机器翻译审核编辑敷衍。总之,过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技改变世界

                  一些顽固不化的人不理解现代技术带来的好处,有个词专门形容这种人 ——“勒德分子”。喜欢卖弄专业术语的经济学家甚至开始谈及 “勒德谬误”,即认为技术进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最初的勒德分子是指 200 年前在英国砸烂机械织布机的纺织工人。“那时候,有些人认为新技术会导致失业。他们错了。” 爱因斯坦、富兰克林、乔布斯等的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如是说。工业革命使英国变得更为富有,就业总人数得以提高,包括在纺织行业。事实的确如此。然而把勒德分子视为倒行逆施的傻瓜也有失公允。勒德分子砸烂织布机并非因为他们误以为机器会使英国变得更为贫穷,而是担心机器会使他们自己变得更为贫穷。这些技工们知道机械织布机的出现会导致他们的技能贬值。他们完全明白他们面对的技术意味着什么,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慕名而读但实际观后感较差。我本来预期可以看到几十个精彩的小故事,以及对现代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这些发明之间的联系。可是故事读起来并不算精彩,整体结构也比较松散。我看完也就对几个发明还有印象比如犁,铁丝网,集装箱,其他的真就是一带而过。可能是我自己对经济本身兴趣不高,又或者是翻译的不够精彩?做个了结即可,无需过分纠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学家眼中的影响世界的50项发明

                      技术进步带来美好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悟发明的伟力

                        这个世界有很多伟大的发明,作者选取了塑造现代经济的 50 大发明,介绍了发明的来龙去脉。读一读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和思路,细细体悟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进程的推动与影响,尽管很多发明看起来不是那么 “高大上”,有些甚至很虚拟,它们在深层次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因为这些发明的出现,人类社会一步步演化至今。可以清楚得看到,惊才绝艳之士,如何建功立业。也许我们一辈子闹望其项背,也不影响我们为他们喝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

                          在阅读《塑造世界经济的 50 项伟大发明》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对 50 项伟大发明的罗列,更是对人类历史经济发展的一次全面回顾。首先,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关注了像蒸汽机、电、计算机等我们所熟知的发明,还深入到了许多我们可能忽视但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例如卫生纸、疫苗、信用卡等。这让我对 “发明” 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人类的创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世界的发明

                            这个就是大家看世界的角度,划时代的发明和影响生活,经济,社会,大变革,大转折的发明确实是可以改变世界。及时其中有很多发明再前,推广可能要很多年后,或者很多小发明的储备是为更大更好的发明做储备,总之,在现在的时代一定有更好的发明等着改变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读一点

                              终于摆脱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回归一周一本书的节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满怀人文和女性关怀

                                从人文的角度,特别是跟个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角度来谈发明!而且第一部分提到的很多发明是跟解放女性生产力相关的。充满人文关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Good book!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微缩的人类经济史

                                    塑造世界经济的 50 项伟大发明是万维钢推荐,《卧底经济学》作者蒂姆・哈福德力作。最初知道本书还是 2017 年订阅《精英日课》第二季,在那里,本书译作《塑造现代经济的 50 个发明》。这本书的作者,是写过《混乱》和《卧底经济学》的蒂姆・哈福德。哈福德告诉你的,不是这些发明本身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它产生了什么当时的人不可预见的深远影响。本书聚焦于世界经济运行中令人着迷的一些细节,为此挑选了 50 项具体发明 —— 纸张、条形码、知识产权和书写本身等。在每一个案例中,我们会近距离观察,看看这些发明到底改变了什么。一路上,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的答案。 艾尔顿・约翰与无纸化办公室的承诺有何联系?美国哪项发明在日本被限制 40 年,这对日本女性就业有何影响?1803 年,为什么警察认为要两次处决一位伦敦的凶手 —— 这与便携式电子产品有何联系?货币创新如何破坏议会大厦?哪个产品于 1976 年推出,很快又失败,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却将其与葡萄酒、字母表和轮子一起加以称赞?美联储主席耶伦・尤伦与忽必烈有共同之处吗? 本书为你解读。这 50 项发明中,有一些比如犁,简单实用。另外一些如时钟,已经变得很精密。其中一些是固体,比如混凝土;其他一些如有限责任公司,是抽象的发明,你根本无法触及。有些,比如苹果手机,已经疯狂获利。其他一些如柴油机,最初是商业灾难。但是,它们都有故事可讲,本书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如何运行,这有助于我们注意周围一些看似平常的奇迹。其中一些涉及巨大、无情的经济力量;另一些则是关于人类或荣耀或悲剧的故事。历史学家莫里斯就说,技术进步的三个推动力是贪婪、懒惰和恐惧。比如铁丝网的出现就是因为贪婪,而大多数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其实也是因为贪婪,因为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而爱迪生发明电力系统,除了想通过这个发明赚钱之外,也是在利用懒惰,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机器效率提高,人就可以少做一些事,虽然大多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政治学家福山曾经说过,人类文明从早期的部落到国家的过渡,最重要的驱动就是战争。因为要打仗,采集狩猎社会才会出现分工和等级,才会出现政治秩序。战争中的平民当然是悲惨的受害者,但正因为有战争,参战的人不得不提高自己能力的上限,全力以赴去做这一件事情,因为做不好就得死,所以,政府会在不盈利的技术领域大力投资,就是源于对未来战争的恐惧。哪怕不在高科技领域,军队往往也是最领先的地方。别的不说,就说组织管理这一条,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跟一支经常打仗的军队相比。公司人浮于事、官僚主义都能继续存活,军队组织不好就得死人,这就是为什么美军的管理经验,是所有私人公司的榜样。当然,现代世界不一定非得通过战争进步,只要是竞争就可以。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生活方式跟普通人完全不同,他们简直就是更高级的人,任何形式的竞争都能激发人的潜能。一项发明会不会出现,出现之后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一切技术,说到底都是人在发明或者使用,行动也好,思考也好,都是基于我们的人性,几亿、几十亿个人性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能看懂人类、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其开拓视野的一本书,许多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力及其影响世界的方式都是我从未想到过的。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制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提醒我看问题时向后退:看见树,看见森林,看见森林生态系统,看见山,看见天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书接触到的这本书,当时听到宅地法和铁丝网的部分,就有一种感觉,这是一本可以见微知著的书,一个发明,怎么影响全世界,怎么促进人类进步。里面看到一个问题:你愿意在今天赚取 7 万美元,还是在 1900 年赚取 7 万美元?很明显是过去的 7 万更有价值,购买力强了数十倍。实际上呢?那时候能买到的东西相比于现在,少得可怜。这时候确实会有不同的选择。现在看完以后,我更生出一种想法:如何通过这本书了解世界经济的组成要素,结构。我只能提出这么一个宽泛的问题,而且我没有找到能给我启发的部分。如果有人得到这方面的启发,敬请授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