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美利坚飘红
懂王归来,不但赢得选举人票,而且共和党 20 年来(2004)第一次赢得普选票,参众两院获得多数,再加上共和党推荐占多数的最高法院,全美飘红。为何如此?本书是中央党校 80 后年青教授的作品,用马克思阶级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美国现状,难得的靠谱,刘慈欣在《三体 Ⅲ:死神永生》中写过一句话:“愚昧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高傲的民主党精英掌握的传统媒体和舆论,看不起懂王,将其娱乐化和妖魔化,没想到现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如过去了,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让普通人理念更加固化,虽然竞选经费民主党 3 倍于懂王,并且 80% 以上的名人代言都是支持民主党,但是懂王在关键摇摆州加强了基层群众的动员工作,没错,就是走群众路线,美国立国基因里的制衡选举人制度,让七个摇摆州成为关键,而这七个州属于铁锈带劳工阶层,原本是民主党的传统票仓,可民主党因为全球化早已变成精英党,党内桑德斯社会主义的左翼已经分裂,民主党被佩洛西,希拉里这些官僚大佬已经成为新门阀,不切实际的移民政策和走火入魔的 LGBT,推崇的 “政治正确”,“新自由化” 都脱离了底层群众。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但多年以来,维尔纳・桑巴特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这本书被视作 “美国例外论” 的扛鼎之作,当时西方世界和国内自由派普遍乐观地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调和之道,欧美各国形成了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没有鲜明的阶级分野和政治对立,“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阶级理论已经过时” 的论断一度盛行。对 “美国例外论” 和 “第三条道路” 更彻底的打击,就是以特朗普代表的 2016 年 “新右翼” 运动的横空出世,欧洲各国的 “新右翼” 势力也同样声势大增,无论是在众多选举中还是在日常政治社会活动中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对于 “新右翼” 崛起这一根本性变革,过去几十年主流的西方政治学理论已经很难解释(西方学界对特朗普以及 “新右翼” 的选情和政治活动就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误判,本次大选媒体民调都不如 X 上的大数据)。为什么特朗普的许多重大政策诉求比过去最左翼的民主党还 “左”,为什么很多过去看似水火不相容的 “左”“右” 主张居然能同时成为特朗普、桑德斯等人的核心纲领。当我们找回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时,却能迎刃而解地理解这一重大变革、理解 “新右翼” 运动的政治目标和行动诉求。正如总书记所说:“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对于大国政治来说,内政永远大于外交,这次美国大选中国人关注度比较大,也在于中国已经转变成外向型经济,而对美国人来说国内经济和派系整合远重要于外交,美国人能选出一位被定罪的人当他们的总统,可见普通人民的愤怒,而美国现在的问题还真是 “制度” 性问题,特朗普知道问题所在(“美国是个失败的国家”)希望用 “闭关锁国” 重回美好岁月,过去 6 年的贸易战已经证明 90% 的关税还是加在最终消费者和进口商身上,提高关税只是增加 “洗澡蟹”,特朗普对中国最大的好处是完全撕下来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虚假面纱,美国人民选择 “画饼” 的懂王,放弃民主党高喊的 “自由民主”,其他国家人民更不在乎了,民生才是根本。而中美竞争的重点不是贸易而是科技,特朗普走的是和中国相反的路线,小政府和闭关锁国,在选举上赢,实践上会寸步难行,马斯克也成不了张居正,四年任期,内斗会远大于外交,哈里路亚。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8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简而言之,虽然蓝领工人群体的选票总量并不多,现在美国制造业工人总数也就只有 1200 多万人(而且这 1200 多万人并不是都受到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负面影响),但是蓝领工人群体在两党竞争激烈、胜负差距极其微小的 “锈带” 地区发挥着关键作用,百分之一、百分之零点五甚至更少的选票就可能左右美国大选的胜负、总统宝座的归属。所以,“锈带” 地区的蓝领工人成了当前共和党、民主党争夺的关键选民群体。特朗普提出了共和党的新口号:“共和党是代表美国工人的党,代表美国家庭的党,代表美国梦的党”。拜登则反复强调自己是 “宾夕法尼亚州工人家庭的孩子” 的阶级标签。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幅非常有趣、好像拿错了剧本的情景:在最最资本主义的美国,“代表工人阶级” 却成为当下两大主流政党至少是要在口头上和宣传中反复强调、不断重申的共同 “政治正确”。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很不喜欢现在很多人带着情绪去认知,作为世界上的头号美国,它能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自然有其实历史的积累和现在多种因素的交织而成,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了解这些,通过学习反过来增加对自己祖国的认识。了解世界是一个需要冷静的过程,客观不带有色眼镜是最好的方式。这本书整体来说非常不错,整体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可以快速形成对美国新政治势力的全方面了解。首先,所有现代美国政治的核心诉求,就是保证上台人的利益,而为了能顺利上台,不同政治诉求的人集合成政党去争取选票。这些集合起来争取利益的人,就形成了美国的主流政党。例如美国主流左翼的选民基础是跨国资本 + 大学精英 + 少数族裔底层,所以主张全球化 + LGBTQ + 增加社会福利 + 欢迎移民。以 Trump 为代表的新右翼依靠南部白人 + 锈带蓝领工人,所以主打反移民 + 反全球化 + 为中产减税。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有自己的强势票仓,所以演变成几个主要的摇摆州集中在锈带,也就是总体数量的不大的蓝领工人成为了谁能上台的主要因素,看到这里还是觉得非常有趣的,整体的局势往往形成只是一些很小的因素。其次让人唏嘘的是,因为不同的群体代表着不同的选票来源,越是有资本的群体越是能影响到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也就是说谁有钱谁话事。这样就造成美国现在个税变成了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不是公司税,这就造成很多中产阶级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反很多公司可以转移到一些低税率的国家进行合理避税,例如苹果在爱尔兰注册公司,该国给了非常低的税率给大外资入驻,这样苹果就合理的规避了大量的税收。这还不算哪些富人通过信托基金和慈善基金进行财富传承的动作,类似特朗普被查税,一年其旗下公司交税税率超过 25% 尽然都让他的反对人士闭嘴,认为他作为富人交了 25% 的税已经是很高了,这要是放在中国的大型公司基本上都不可能。现在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第一,过度参考美国主流媒体的声音;第二,仅从中美关系视角出发,而没有从美国内政视角出发。对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内政始终比外交更为重要,外交需要为内政服务。如果只是从中美关系视角考察特朗普或拜登的举措,就很可能过高估计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不自觉地把中美关系放在美国政治的核心位置;第三,迷信消息。所以,希望真正关心国际局势的同仁,有兴趣可以读读这本书,讲得深入浅出,收益颇多。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倒了特朗普,还有千千万“我们要警惕在看待美国政局时的过度轻视和娱乐化问题。” 这句话是本书作者强舸在导论中提到的。很惭愧,我开始关心当代政治,恰恰就是因为 2016 年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这个极具有戏剧性的事件。特朗普当选所开启的欧美 “右转” 时代,更是让二十世纪以来种种看似坚固和言之凿凿的政治理论都沦为一时戏言。由 “特朗普” 事件所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混乱、不安和不确定性更是让特朗普这一类的政治家成为了一种 “非人” 的政治符号。就以特朗普为例,在美国一些民主党媒体中,特朗普是一个近乎希特勒式的撒旦;而在中文互联网媒体上,很多网民则调侃特朗普是 “建国同志”—— 是我们打入美国内部的间谍。很明显,妖魔化和戏谑化政治人物都无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的政治思潮转变。本书作者强舸是一位党建专业的研究工作者,观察特朗普为代表的 “新右翼运动” 原本只是他工作的边角工作,但他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出发提出了一套分析理论,成功预测到了特朗普上台以及特朗普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 2024 年这个特朗普有望卷土重来的时刻,这本书的确能够为我们这些外行人提供一个理解美国政治(以及所有类似选举政治)系统的抓手。想要理解特朗普式的政治家,就需要理解他们所设想的政治体系。本书认为包括特朗普在内的民粹政客并不是欧美媒体(以及照抄欧美媒体的国内媒体)所说的 “极右翼” 思潮,而是一种对当下欧美政治游戏反动的 “新右翼” 运动。欧美主流媒体这类政客称为 “极右翼”,就是为了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误以为 “新右翼” 运动是要重复纳粹德国那样的恐怖政治;事实上,“新右翼” 的 “右” 只是在选举政治下资本主义国家下的 “右”,而且很多 “新右翼” 还有许多偏向左翼的经济诉求。在新自由主义浪潮下,传统左右翼的选票式政党已经退化为 “分赃式” 政党而不是 “执行式” 政党,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管理力的糜烂导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无论在外交还是在内政领域都全面溃败。“新右翼” 运动就是在这种政治现实下响应了普通民众对于 “国家弱化、主权虚化、公权力污名化” 的抗议,通过民粹手段许诺重建国家政治系统,优化内部利益分配等传统政党政治无法解决的 “痛点”。也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传统左翼与传统右翼 “团结” 起来攻击和阻挠 “新右翼” 运动的种种政治奇闻 —— 其背后的原因正是 “新右翼” 政府破坏了旧有秩序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以阶级冲突而非族裔矛盾为线索,我们才能看懂 “新右翼” 运动在资本主义选举政治下的种种操作。比如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共和党,在中文互联网上一种常见的误解是: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主要是以美国 “锈带” 蓝领白人为主的 MAGA 群体,因此特朗普只是一个利用美国旧封建势力攫取权力的民粹政客。然而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理论上与蓝领工人矛盾的传统行业资本家会成为特朗普的 “金主”,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特朗普极力攻击的拉丁裔与华裔移民群体也会投票给特朗普领导下的共和党。但如果我们用阶级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许多疑问就都能得到解释:美国中南部的白人蓝领和新教徒支持特朗普是因为他的 “反移民政策”:虽然外国移民无法短时间代替本土白人所从事的中高级技术工作,但是在美国本土去工业化的现在,非法移民的涌入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生活社区的治安,他们的福利还会因为民主党倾向于移民平权的政治态度而被稀释;正是在 “阻止非法移民抢自己福利” 的议题上,原本互相歧视的白人和亚裔 / 拉丁裔等少数族裔团结在了特朗普的旗帜下。至于美国的传统能源企业和制造业,他们虽然不需要和一般选民抢福利,特朗普在经济政策上鼓吹的 “强政府干预” 下的 “制造业回流” 能够实实在在挽救他们在去工业化浪潮下的颓势,并且保证他们能够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和扩大生产重拾在美国本土的影响力。与之相对,我们也能够看懂为什么在全球化分工下受益的金融企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会不遗余力攻击特朗普:因为特朗普强化政府职能的政策会导致他们过去偷税漏税的手段被清算;同时特朗普鼓吹的本土 “再工业化” 也会导致这些企业无法使用外国廉价劳动力牟取更大的利益。为特朗普的崛起铺路的不止是小民的愤怒,也有他对手的无能。在美国实际意义上的 “两党制” 政治下,与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相对的民主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更注意维护少数族裔利益的政党,然而民主党所主张的 “平权运动” 在美国的社会实际中逐渐变成了分裂群众而不是团结弱势群体的 “身份政治”:中小企业主和中产阶层的利益冲突、新移民和老移民的利益冲突、不同族裔乃至无数种性别的个体之间也充满利益冲突。选民的利益诉求一旦分裂,以讨好选民为核心的选举政治也必然走向极化:美国的政客从过去试图讨好最大化公约数的 “温和派” 逐渐变成了破釜沉舟式的 “极端派”;美国的媒体产业和学术生产系统为了生计分开站队,对于同一事实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分析,俨然已经变成了两党政治的 “弹药库”;政客为了塑造自己 “亲民” 的形象不得不采取 “走下基层” 的零售政治,然而在缺乏长期执政纲领的政党政治下,这种政治手段的转向反而让民主政治变成了选举人个人的 “选秀政治”—— 最重要的不再是选举人的纲领,而是选举人身体是否健康能跑(比较拜登和特朗普即可发现其中奥秘)。然而,美国社会实际的贫富差距和无法动摇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存在・,却是是无法靠拉选票时的只言片语解决的。因此,虽然以特朗普为首的 “再工业化”+ 去多元化的 “新右翼” 运动和以民主党新生代为首的 “再分配化”+“身份政治” 的民主党进步派貌似针尖对麦芒,他们却都无法提出一套对于解决当下美国困境的完整纲领。假如以特朗普为代表的 “新右翼” 真的长期执政,他们会不会真的重振被新自由主义腐蚀的民主政治,再次成为威胁第三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本书作者认为这并不可能。因为即使新右翼的经济政策在理论上自洽,最终实践这些政策的还是目标国家的中央政府。仅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虽然拥有极大权力与职责范围,基层组织依然被大量黑帮和地方势力把持,除非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大改革,否则无论多少 “特朗普” 都不能短时间挽救美国的颓势。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出现 “新右翼” 危机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已经因为自我去工业化错失了发展高端制造业所需要的成熟基础设施和供需关系,即使 “新右翼” 政府通过对外贸易战和对内补贴等方式重振了本土的低端制造业,他们无论从人力成本还是制造成本上都再也无法重拾过去的辉煌。如本书前言所说:“橄榄形社会已经是西方世界的过去式(甚至它是否真的存在过都值得怀疑)。阶层割裂的鸿沟、不同群体的尖锐对立是西方国家当下常态。” 美国以及许多曾发达国家(我认为这是 developed country 的另一种含义)如今的政治乱象并不是单一民族的 “低劣”、单一文化的 “片面” 或少数政客的 “愚蠢” 所致;而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必然发展阶段和抛弃脱离现实逻辑的扭曲政治哲学摩擦而成的 “怪胎”。又如本书后记所说:“曾经,我们常常怀疑,我们的很多做法是不是不对的或者说并非最优的,因为我们的这些做法与西方不一样。但现在来看,世界总是有一些共性的,我们一直坚持的才是最正确的。” 什么是西方的做法?—— 去工业化、金融化、缺乏底线的多元化和政府的失能化就是当代政治危机的祸端。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有些话说出来会让某些人不舒服,所以在这里还是搬出 “实事求是” 这个原则为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认识美国选举政治的入门书中国民众对于特朗普的 “了解” 都来自美国的主流媒体。选票左右了美国政治。可以说,特朗普 2016 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代表了美国民意。特朗普能够获胜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讲演技巧,最重要的是其在竞选中提出的能够争取更多选票的政治主张。选票政治决定了政客们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甚至决定了谁可以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政客以外的人可以随意说,他们可以只遵从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但政客不能,他们必须考虑选民的脸色,除非他们要终结自己的政治生涯。非法移民议题已经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美国政坛中交锋最激烈的战场,并将长期左右美国政治的走向。气候政治也引起了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群体间的严重对立。读完本书后,我们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不能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二分法来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的政治,很难以阶级斗争理论来解释美国的选举政治。有些情况下,美国工业资本和蓝领工人会形成同盟,美国金融资本和在金融行业从业的白领会形成同盟。在美国选举政治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激烈、胜负差距极小的 “锈带” 地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 甚至更少的选票差距就足以左右整个总统选举的胜负。所以,“锈带” 蓝领成了当前两党争夺的关键选民群体。为了获得 “锈带” 蓝领的选票,特朗普早在 2018 年就提出了共和党的三个特性:代表美国工人,代表美国家庭,代表美国梦。拜登上任以来则反复强调自己是 “宾夕法尼亚州工人家庭的孩子”。由此我们看到一幅耐人寻味的场景:在全世界最资本主义的美国,“代表工人阶级” 却成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的 “政治正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特朗普的获胜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本《美国困局:“新右翼” 的兴起与挑战》读完了,我发现我们的社交媒体对特朗普的报道可能误导了普通大众。这本书出版于 2024 年 6 月,当时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还没有开始,更不知道结果,但作者在书中基本上分析得出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的几率很大,或者说 “新右翼” 获胜的概率很大。 书中分析了拜登政府执政的四年,虽然是当年因抵制特朗普而上台,但其基本上依然沿用了特朗普在任时的相关贸易政策。特朗普以及他所领衔的 “新右翼” 势力已经深刻的影响到美国国内政治的格局。 那么何为 “新右翼” 呢?它主要指的是美国共和党内部新生的一个派别,其主张核心点是:严守边境、保护国民安全、强调国家主权完整、反对全球化(特别是人口可以无视法律、违反各国国境和国籍管理规定的随意流动)。作者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分析,认为不仅美国的 “新右翼” 崛起了,欧洲几个主要国家 “新右翼” 政党也崛起了。他们代表着欧美国家很大一部分普通民众对过去所谓 “普世价值” 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直指当今西方乃至全世界最突出的问题:国家弱化、主权虚化、公权力污名化。因此反对 “政治正确”、反对所谓 “普世价值”、支持 “以强有力的国家捍卫个人安全” 是西方各国 “新右翼” 政党借此迅速赢得众多民众支持从而强势崛起的核心诉求。 特朗普正是凭借这样的政治主张赢得了 2016 年美国大选,其实 2024 年大选他的获胜也是无出其右。特朗普本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有杰出代表,可以换个更直接的表述,那就是特朗普深得美国大部分民众的拥护,尤其是传统能源企业主、中底层民众和中小企业主。有可能在特朗普率领的 “新右翼” 影响下,美国内部也会出现阶级分化的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普遍被认为在美国不存在)。 美国的大选主要是利益之争,谁能给选民带来利益,选民就支持谁。再不济,谁更不令选民讨厌,选民就支持谁。因此,美国的两党总统候选人,都想方设法地去讨好选民,至于选上去之后能不能兑现则另当别论,因此美国的选举并不是真正地去解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它更多的是为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谋福利。 美国的选民不是不知道这个选举实质,只是之前的选举选谁都一样,但是特朗普引领的 “新右翼” 势力崛起后,选民们发现,他们选举了特朗普当总统,虽然经济上没有多少实质变化,但是他们感觉到特朗普是在兑现他竞选时的承诺 ——“把工作带回美国”“反非法移民(真的开始建墙)”。相比较其他政治家打太极式的政治主张,特朗普最起码敢说敢做,也因此赢得了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书中破除了一个我们对特朗普的认知误区,以为他只是线上总统,热衷于运用新媒体(主要是网络社交媒体)治国理政。当然他确实在这方面很有影响力。其实他本人十分注重线下的互动,他亲力亲为,不断 “下基层”—— 走到选民中间发表演说、倾听意见、面对面交流。 这本书是从美国内部来研究美国政治的,相对来说会更客观一些,而我们只有更清楚地了解对手的底层运作逻辑,才能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看的更清,做的更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1. 阶级分析框架是理解当前美国政治的关键。美国社会可分为三个基本阶层:跨国公司和大富豪、中产阶级和中小企业主、低收入依赖福利阶层。2.“新右翼” 运动的 “减税” 计划不仅是简单的减税,还包括强化征税和打击避税。这一政策主要有利于中小企业和中产阶级,而不利于跨国公司和大富豪,也可能损害最低收入群体的利益。3. 美国的种族矛盾本质上是阶级矛盾。平权运动的受益者主要是少数族裔精英,而非底层民众。不同族裔的底层群体可能有共同的阶级利益,这打破了传统的族群政治逻辑。4. 反全球化和贸易战是 “新右翼” 运动的重要诉求,代表了美国蓝领工人等群体的利益。虽然全球化总体上让美国获益,但利益分配不均,蓝领工人深受其害。“锈带” 地区蓝领工人的选票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