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阶层固化问题
本书没什么好看的,借此推荐去看竹内亮导演近期的微博,日本人竹内亮 10 年来拍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他 78 年出生,从发展历程看相当于中国的 00 后,历经日本发展缓慢的 20 年,日本社会的和谐和先进都还是中国的榜样,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和失去朝气,竹内亮最近的一个在中国高速公路工地搬砖的小片很好的看出中日社会的区别,在短视频中同龄的杨大姐为了家里的孩子辛苦在工地 “搬砖”,中国父母为第三代继续辛苦劳作比比皆是,为了下一代的阶层流动(多读些书)努力拼搏也很普遍,而这在日韩新加坡已经稀少,自然导致社会 “下流” 化。城市化家庭自然会陷入养孩子负担重,为什么要奋斗的 “城市化抑郁”,而中国朴素的家庭伦理接力奋斗,应该就是底层动力,很朴实的一代代接力,每一代人都没有放弃阶层跃升的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日本社会没有这个基因。短视频中工地管理的全数字化也很震撼,钉钉现场管理,人脸识别,这也是中国基建强悍的底层逻辑。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此“下流”非彼“下流”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往往不是给社会现象贴标签、下结论,因为人类社会中许多现象的成因都充满了复杂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社会整体又处于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系统之中,所以社会学家更愿意把观察到的正在发生的、可能对当下或未来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象呈现出来,分析成因利弊,争取扬长避短。本书的日文版原著成书时间在 2005 年,是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热门。如今 15 年过去了,这一社会现象仍然没有落幕,反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凸显出来。此书所说的 “下流社会” 为日语译文和我们汉语思维里的 “下流” 不是一种。按照作者的归类,“下流阶层” 的显著特点是 —— 对生活缺乏热情,而这类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往往也不是很强,他们大多收入一般、喜欢独处、个性自我、不善沟通、消费降级等等。这个分类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比较热门的 “佛系青年”,在这个看上去有些褒义的标签背后,也隐含着对生活热情的缺失。这本书整体刷下来用了一个多小时,有侧重有忽略,其中一些调研结果至今仍然会给我们提供启发。“阶层”,对我来说,是基于世界观而衍生出来的系统,世界观相似的人自成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阶层,阶层之间存在交互,但界线仍然清晰可见。阶层本质上不应该存在好坏或者高低贵贱,只要身在其中的人接受自己就够了。但问题是,人们有时候认可自己的世界观,但又不接受这个世界观衍生出来的系统,所以常常焦虑苦闷… … 这就很拧巴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告别狂妄的自己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学调查的书籍,书中所描写的各种现象在中国当今的社会也存在。看完这本书,我对 “自我” 的狂妄和自己的 “自以为是” 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独立于规律之外,可以跳出历史的周期,其实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经历的别人已经经历,我们未来面临的别人也早早的已经经历了… 但我们对 “本我” 的自信和对 “自己” 对偏爱总是掩盖了事情的真相,总是自欺欺人,总是替自己的懒惰、放纵寻找借口。“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我共勉,告别狂妄自大的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做自己的危险我们不要做一个孤零零的自己,不要做以社恐自居乃至自豪的自己,而是要做人群中的自己,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自己,做一个能与人合作的自己,总而言之,是要用一种发展的方式走出去完成自己。事实上,一个人关起门来 “躲进手机成一统” 也不可能完成什么值得一看的自己,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自己其实都是一个样子,是一个空虚的样子,本人并没有获得内在的充盈和平静,徒有一腔怒气和猜疑,却可悲到只能用来伤害自己。1. 不要回避沟通。2. 不要拒绝这个社会的框架和规则。日漫《龙樱》里的龙樱对那些打算一毕业就躺平退出社会框架规则的学生们说:社会规则是那些头脑聪明的家伙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假如你们不肯动脑筋去学习,样样事情都嫌麻烦的话,一生都会被人骗。假如你们信以为真地认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就可以过上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了你们所谓的世俗框架,你们还能做什么呢?你们以为证明自己是唯一的就够了吗,每个领域里的 “唯一” 其实就是那个领域里的 “第一”。3. 不要放弃目标,也不要只有一个目标 4. 不要怕。为什么大家会死死得抱着近似的目标不放,做自己也做得千篇一律,因为我们恐惧的东西都差不多,比如害怕养老和大病医疗问题。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发现,“为了安享晚年而努力存钱” 是大多数日本老人的选择,于是他做了一项统计:日本老年人中真正贫困到难以生活的比例只有不到 1%,在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五个里只有一个是需要看护的,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消除。而平均每个日本老人离世的时候都留下了相当于 180 万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这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都是一种浪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好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最后的垄断都是知识垄断,不管是暴力垄断还是权力垄断,都意味着统治阶级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他们坚不可摧的护城河。这个阶层固化是很恐怖的,绝对的马太效应,最后形成的知识垄断,会让 “科举” 也仅仅成为少数人的游戏。而垄断的被颠覆,基本上并不来自城外,因为必要知识的缺乏,城外很难有所作为!绝大多数的颠覆者都来自于城内,是垄断者的分赃不均,或服务于垄断阶层的知识精英,对垄断的觊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这一系列故事里,觊觎者们需要借助城外的知识匮乏的人们的暴力,而城外的极少数幸运儿,能够藉此进入城内,共享荣华。所以书中所说的 “下层阶级”,会经常冷不丁的逆袭,这也正是人类社会的 “公平” 所在。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这个 “公平” 都在轮回。但,新的时代出现了!现今的时代,已然超出了冷兵器或者热兵器,不管怎样,冷兵器和热兵器,毕竟需要血肉之躯来操控,但很明显,这个 “惯例” 行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当机械战士主宰战场,当城外的 “暴力” 不再有利用价值,甚至当城外的人们完全满足于虚拟空间的时候,这个社会,是否还会有阶层流动?亦或,到那时,城内和城外已然是不同的物种,就像现在的人类和其他物种!也许,在城内的人们,又会分出内城和外城,而历史的故事,在他们间,又将继续轮回!当然,彼时,这些故事已然和城外无关!当然城内和城外还是会有关联的,因为 “阿凡达” 的故事,会发生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空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