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结合哲学、浅显易懂的心理学入门书,系统性待加强
🌟本书脱胎于心理学基础 30 讲课程,内容有所增改;🌟对心理学零基础的人十分友好,浅显易懂、适合入门;🌟故事、案例、实验、结语,结构清晰;🌟融入西方哲学知识,以及 20 个心理学实验佐证观点…… 但是我个人感觉是系统性不够、过于浅显。也可能带有主观成分较多。最让我难忘的是提到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专念" 时,引用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伯特的实验,他通过对全球 18—88 岁的 2250 名受试者的测试,发现了两个结果:1️⃣他验证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走神 —— 我们在一天中走神的时间,竟然占到了清醒时间的 46.9%。2️⃣当我们走神时,即使是在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或者憧憬未来,我们也是不快乐的,幸福感要比我们专注当下时的幸福感低。因为这两年我也在尝试冥想、正念,学习相关课程,看相关的书,加上平时学的课程、看的文章、沟通讨论和践行,所以也有自己的 3 点心得体会:1️⃣焦虑会导致紧张(心理层面)、心烦意乱(认知层面)和坐立不安(身体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关联。觉察自己焦虑导致的走神、心不在焉和胡思乱想背后的不合理的信念、自动化思维以及如何转化为有效行为很重要。2️⃣正因为我曾不尊重自己的感受,而过度依赖头脑分析,所以有时候没有真正为自己负责。我想说,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否则很多事情会成为自己的困扰,让自己更难活在当下。人只能为自己负责。3️⃣把自己放到每个具体的事情中,投入去做事,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和注意力去怀念过去、担忧未来了。 只有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书中引用的佛教大乘经典《维摩诘经》的一个经典故事也让人回味无穷:人生无常,太多不可控,但当下这滴蜜糖,却是我们能够触及、品尝的。还有正念疗法最让我触动的一点:"忘记已知,保持无知",保持开放性、好奇心和可能性,不先入为主的评判,让现在的自己不被过去的自己和大众的共识所劫持。自己正在践行并初步见成效。总体来看,对于心理学零基础的人十分友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7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物质和精神处于同一水平才能够感到幸福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的最快增长纪录,2017 年的 GDP 是 1978 年的 62.9 倍;而同一时期,美国的 GDP 只增长了 8.2 倍,日本只增长了 4.4 倍。自此,我国的主要矛盾,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的生活,必然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足,而这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学知识的缺乏。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当代,当我们的内心仍感到空虚,我们才能有效的学会如何应对,而不是陷入无限的欲望陷阱当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想获得幸福吗?那就学习一下,心理学吧!心理学,就是一套能让人幸福生活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本书的目的,系统、全面地讲述这套理论和方法,让我们认识自己、掌控自己、超越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残酷冰冷的世界感到温暖与幸福。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章,“认识自我”;我们从人性的阴影出发,在被理性、文明遮蔽和压抑的潜意识中,看到 “我” 陌生的另一面 —— 一个充满欲望、追求快乐但不被接纳的 “我”。第二章,“掌控自我”;我们将通过 “活在当下”,重返我们精神世界的中心。第三章,“超越自我”;我们将学习如何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全书主要是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单亲女孩迪伦,15 岁的她,世界仿佛一片狼藉,和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的痛苦。于是迪伦决定去见一见许久没有谋面的父亲,然而在路上却不幸遇到事故。等她好不容易爬出车外,却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周围都是一片荒原。而这时她发现不远处有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她惊讶的发现,男孩似乎是在特意等候。命运也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男孩崔斯坦告诉他:“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迪伦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书中有一句话:亲爱的,这里没有别人。意思是说,身处的世界,其实是有自己所创造而来。之所以存在荒原、山坡、乌云,一切阻碍,全是因为你内心的担忧、恐惧,简单来说,所谓的黑暗,均是源自自己的内心。女主角迪伦的勇敢是 全书中值得感慨的地方。她能勇敢面对 - 在那场车祸中他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死去的这个残酷的事实。她信念坚定,顺利逃脱魔鬼的恶爪,纵然精疲力尽。之后爱上崔斯坦,为了他,她能毅然决然地独自返回荒原。纵然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甚至告诉她,她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书中最后迪伦不仅成功返回自己的世界,也将崔斯坦一并带回,两人彼此相看:原来你,也在这里,让人泪目。这就是《摆渡人》。全书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需要仔细品读。也许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荒原,都会遭遇无数的困难,数不清的打击,嘲讽与污蔑,一旦松懈了,放弃了,就会被拉下水。反之所有的荒原也会有尽头,当我们凭借勇气、信念、坚韧战胜了恐惧、懦弱以及内心的阴暗,也就成功穿越荒原,到达天堂。由生到死,自死复生,真正的摆渡人自始至终都是迪伦自己。他渡人的同时,也渡已,渡已的同时,更渡人。而我们穿越人生的荒原,最值得信赖的摆渡人,永远都是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理学通识在 “得到 APP” 上学了《心理学基础 30 讲》后,有些意犹未尽,对刘嘉老师就格外喜欢。看到他的书籍出版,就加入书架准备阅读。本书较之课程更加丰富一些,而且是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 “我是谁” 这个悠久的哲学问题,并给出构建完美心理世界的方法,由此构建人生观。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章节末的推荐书籍进行深入阅读。💖美好的生活,必然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足,而这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学知识的缺乏。💖以下为笔记摘录:◆ INTRODUCTION 推荐语 >>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理解自己和别人更加重要 >>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理解自己和别人更加重要,因为那是幸福的根源。>> 通过科学,我们获得了自由;而通过心理学,我们将获得幸福。◆ INTRODUCTION 推荐序 >> 后来岁数大了才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其实一点也不难懂。“将心比心” 四个字,就足以知人论世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个字,就足以闯荡江湖了。◆ PREFACE 作者序 >> 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验,会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第二类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技术,它来源于经验,是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所形成的一般化理论;第三类是没有用的、自己为自己而存在的知识。亚里士多德将第三类知识称为科学。>> 如果说科学的诞生来自于对人类起点的洞察,而心理学则来自于对人类终点的思考:死亡。人是唯一有死亡意识的动物。>> 我们是环境的产物;但是,我们更是环境的营造者。自尊把荆棘变成沃土,自信把失败变成机会,而理性平和把工作变成使命。最后,我们在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等一点一滴的故事中,追求幸福并定义自己。>> 通过科学,我们获得了自由;而通过心理学,我们将获得幸福。所以,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 Chapter 1 认识自我:我们一直活在对人性的最大误会中 >> 弗洛伊德潜意识里的野蛮的、兽性的,甚至与道德背道而驰的想法,才是我们的本性;而我们引以为傲的道德、理想和高贵的灵魂,其实只是掩盖这些兽性想法的伪装。>> 简而言之,本我是人的动物本能,超我是理想化目标,而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越是身体不喜欢的事情(如饥饿)、身体害怕的事情(如疼痛),就越是要用自由意志去做;而越是身体喜欢的事情(如社交)、身体渴望的事情(如性欲),就越是要用自由意志不去做。>> 完美主义者为了避免不完美,干脆就拒绝了所有的开始,最后变成拖延症;>> 孤独者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就先拒绝别人。反向形成,是通过倔强来掩盖自我的脆弱。>> 抑郁来源于痛苦,伟大也同样来源于痛苦。或是在痛苦中毁灭,或是在痛苦中升华。>> 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个人的成就 = 20% 的智力因素 + 80% 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情感就是我们在进化中形成的适应大自然的指南针 —— 当我们做正确的、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繁衍的事情时,我们会感受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当我们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时,我们会感觉到负面的情绪。>>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情感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我们会更加满意。>> 社会智力的概念,他认为除了逻辑推理外,我们还需要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人际关系中采取明智行动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形式是大于内容的。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场景,群情激昂的氛围,会让一个冷静的人也疯狂。>> 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改变对事情的评价,就是人类控制情绪的方式。>> “世上之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思考使之如此。”>> 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具有可以把贫穷转化为富足,将困苦转化为繁荣的能力!我比阿喀琉斯还要刀枪不入,因为我一直被幸运所青睐。>> 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 当一个人越能控制住自己的焦虑、愤怒以及冲动等负性情绪时,他的身体就越健康 >> 意识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在线。>> 爱因斯坦说:“我始终相信,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 一切皆是定数。>>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说:“只有回顾人生,我们才能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迈步向前!”>> “只有回顾人生,我们才能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迈步向前!”>> 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关注自己,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却存在极大的误差。正如尼采所说:“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根据我们的美学素养来做出理性的判断,但实际上,真正影响我们决定的可能只是一个与艺术毫无关系的因素 —— 右利手。>> “具身认知”,即我们用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受。因为开心,所以微笑;同样,因为微笑,所以开心。>> 对自我的聚焦,不仅会夸大我们的贡献,夸大我们的感受,同时也会让自我陷于更深的迷雾中,从而难以认清真正的自己。>> 自我的核心就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成熟的自我,就必然是孤独的。>> 荣格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人们个性化的发生与成长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不同的种子最终开出的将是不同的花朵。对此我们无须纠结,只需像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那样:随性、随喜、随缘。>> 快乐并不可耻,相反,人生乃是一场狂欢,快乐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这背后的哲学是活在当下,热爱生活。而这一切,需要的是潜意识与意识握手言和,感性与理性水乳交融,让人类重回精神世界的中心。◆ Chapter 2 掌控自我:拥有一个不打折的人生 >> 无用焦虑的特点则是指向未来。它通常是一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者可能发生的危险感到担心或者害怕。>> 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却可以控制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人的一生,唯控制二字。…… 我正在控制自己这里卡顿,所以,我的笔记到此结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從自我出發再推己及人自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被外在的人事物形塑和改變。常常在我們年幼時,外在的力量太大,把我們扭曲和壓縮成為不是原本的模樣。先天的基因的確讓我們有了最初的模樣和個性,但後天的力量,如同滴水穿石深深的刻畫出現在的模樣。大部分的時候很難辨別到底什麼是真實的自我,或在這個自我的軀殼下,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當我們背負著要教育和改變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更加地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傳遞了自己不想要的習慣和定見。其實,只要能夠有夠多的反思,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應該就差不到那裡去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理学通识,讲什么的呢?#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87 本(60)#《心理学通识》⛵️自己当下的想法,有可能是对某种隐藏欲望的 “压制”;有可能是对真正想干的事的 “取代”;有可能是物极必反的 “反向形成”;也有可能是把对自己的厌恶 “投射” 到了别人身上;甚至有可能,我此刻的想法不过是对某种失败的 “合理化”。总之,我们在点赞、欢呼、吐槽、犹疑、倾慕、怒喝的时候,无论在表达什么样的 “想法”,也无论表达得有多真诚,它都未必是我们真实的想法。⛵️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有一门学问曾经也是 “无用之学”,那就是 “科学”。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验,会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第二类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技术,它来源于经验,是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所形成的一般化理论;第三类是没有用的、自己为自己而存在的知识。亚里士多德将第三类知识称为科学。⛵️如果说科学的诞生来自于对人类起点的洞察,而心理学则来自于对人类终点的思考:死亡。人是唯一有死亡意识的动物。大多数动物对死亡是没有认知的,它们只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少部分高等动物只有在快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死了。而人,在年幼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终将一死。为什么已知自己必死的我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还要活得很努力、很认真、很坚忍不拔?⛵️我们从人性的阴影出发,在被理性、文明遮蔽和压抑的潜意识中,看到 “我” 陌生的另外一面 —— 一个充满欲望、追求快乐但不被接纳的 “我”。在人类历史上,意识与潜意识的战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文明与兽性的对抗从未停止过,于是抑郁、焦虑等各种精神疾病由此而生 —— 可以说,这是导致几乎所有精神障碍最根本的心理原因。但在另一方面,正是欲望与压制、冲动与困扰,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性。⛵️我们认为我们是了解自己的,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过去: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在什么样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读过书,做过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和恋人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能看见我们的外在行为,还可以洞悉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与理由。⛵️本我是人最为原始的、满足动物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恐惧、愤怒、性欲等,它构建了人性的最底层。它是由生本能(性)与死本能(攻击)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因此有很强的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 “力比多”。超我则位于人性的最高层,是管制者,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的道德化的自我。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在本我与超我之间的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是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不违背超我的前提下延迟满足本我的需求。本我是人的动物本能,超我是理想化目标,而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但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水与火的冲突,是兽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因此必然是频繁的和难以调解的。于是,我们发展出一系列的调解办法,弗洛伊德称之为防御机制。⛵️那位宣称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还有一句著名的话:“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庸即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通俗易懂的心理学昨天给学生上完课,我陷入了苦闷沉思中,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很难再关注其他的事情?当我们在讨论网曝的时候,他们置身事外,一方面我庆幸他们没有过这种体验,一方面我又觉得失望悲哀,他们眼中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不如抓紧时间写写作业更重要。没有责怪他们,他们受到环境和各方面的影响,也许还没有觉醒而已。于是,我看了刘嘉老师的心理学的课程,其中有一讲是关于责任分离、群体冷漠。里面有一个例子说 1964 年美国的一位女士珍诺维丝有一天夜里下班后回家,有一位歹徒在她家门口连刺 76 刀,38 位邻居在自家窗户目睹了整个过程,但无人去救她或者报警。事后采访这些邻居,他们说以为其他人报警了,所有人都这样以为,却没有人真的去实施。在群里中会分散个体的责任,容易成为冷漠的旁观者,甚至有些人在匿名的状态下成为作恶者。总而言之,因为被课程吸引,昨天就读了老师的这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没有专业术语或黑话。之前学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以及书籍📚,刘嘉老师的这本书导航性更强一点,没有涉及过心理学的可以从这里入手尝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理学通识:摆渡人,永远都是自己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 "我是谁" 这个悠久的哲学问题,并给出构建完美心理世界的方法,由此构建人生观。通过这本书,还可以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和实验,了解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研究。书中分为三章,每章包含多个小节,内容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阅读。第一章是 "认识自我",从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感性、意识和自我的成长这四个关于自我的最基本的支柱入手,去认识自我,看到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 "我",揭开 "人性的阴影"。第二章是 "掌控自我",讲述了活在当下以实现对当下的控制,以及利用对未来的期望来指引当下的行为。由此,未来与现在融为一体,身心合一。在应对焦虑和拖延症时,行动是掌控人生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以行动去结束,以此告别过去;我们通过行动去追寻梦想,以此开启未来。但是,无论是结束还是开始,都需要勇气。而勇气来源于自尊,来源于自信,来源于理性平和。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才能让我们具有积极的心态,最终超越自我。第三章是 "超越自我",书中提到了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内在的心理资源和能力,我们可以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幸福。摘录书中的一些金句和思考:1、"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改变对事情的评价,就是人类控制情绪的方式。莎士比亚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才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 世上之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思考使之如此。””2、"几乎所有的情感类精神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追根溯源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这背后,是对理性的过度宣扬和对感性的过度压抑。"3、"所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便是心理学里的胜者恒胜的" 胜利者效应 ":成功不是用失败累加而来的,而是需要用胜利来激励。"4、"与其说即时满足是享乐主义,不如说是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自我保护。"5、"一旦我们生出自己的确老了的念头,我们就真的老了,因为衰老本身就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6、"后来岁数大了才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其实一点也不难懂。" 将心比心 "四个字,就足以知人论世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个字,就足以闯荡江湖了。"7、"所以,专念或者活在当下,并不仅仅是说我们要知道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做什么。专念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掌控。它让我们不停地问自己,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可不可以离经叛道,走出我自己的道路?"8、"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感、获得控制感,到最后失去控制感的过程。"9、“人的一生,唯控制二字。在岁月的河流中,我们时而顺流而下一日千里,时而蜿蜒曲折盘旋不前,时而潜流暗礁险象环生。能真正掌控住的,其实少之又少。所以,人生艰难,也唯艰难二字。”10、棉花糖实验的设计者米谢尔教授说:“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该书系统、全面又通俗易懂的讲述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认识自己、掌控自己、超越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残酷冰冷的世界感到温暖与幸福。本书 “认识自我”,将带领我们从人性的阴影出发,在被理性、文明遮蔽和压抑的潜意识中,看到 “我” 陌生的另外一面 —— 一个充满欲望、追求快乐但不被接纳的 “我”。我们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是,我们更是环境的营造者。就像我们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等,都是在追求幸福并定义自己。虽然有人误解心理学是 “无用之学”,但通过心理学,我们能掌握如何获得幸福。幸福的根源大概是,理解自己的同时也能理解别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