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大象不听话?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83 本(356)#《为什么大象不听话》🚢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尽管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但它并不虚无缥缈,主观的心理世界牢牢扎根在客观的物理世界之上,这个物理基础就是我们的大脑。“心脑一体” 这个原理很简单却很重要,因为它是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及这本书的定海神针。它为我们定下了一个唯物的、科学的基调:尽管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但它并不虚无缥缈,它是物理的,是生物的,是可以用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的。主观的心理世界牢牢扎根在客观的物理世界之上,这个物理基础就是我们的大脑。🚢“心脑一体” 原理让我们看到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由此引出了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心与脑的具体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大脑各个区域的活动分别对应哪种心理活动?这就涉及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定位问题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定位的特点,可以用 “新旧混合,分层分工” 这个原理来概括。🚢所谓 “新旧混合”,是指大脑里有些部分相对比较 “新”,是在距今不久的进化历程中出现的;而有些部分则相对 “古老”,是在距今较久远的早期进化历程中发展成形的。大脑里有新有旧,是一个大杂烩。所谓 “分层分工”,是指在进化不同阶段形成的大脑层级分别掌管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各司其职。不过,越复杂的心理过程往往越有可能涉及跨脑区、跨层级的协作,因此也就越难找到明确的功能定位 —— 功能越复杂,定位也就越 “缥缈”。🚢大脑不同区域中也遍布着各种激素受体,因此我们的心理和行为自然受到激素的调控。激素对心理和行为的调控,呈现出这样一种普遍规律:一种激素通常不会只与某一种特定的行为绑定,而是会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视具体情况激发出多种不同的行为。激素的功能通常是与这个核心目标绑定的。激素很 “懂得变通”,为了实现核心目标,激素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激发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反应。🚢催产素(oxytocin)主要在下丘脑中产生,经由垂体后叶(posterior pituitary)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如果说睾酮被人广泛关注的是它的 “黑暗面” 的话,那么催产素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它的 “光明面”。催产素常被人称为 “爱的荷尔蒙”,因为有大量证据显示,催产素是跟 “爱” 这种情感绑定在一起的。🚢知识的边界,其实就是研究方法的边界。因为我们看到,关于 “人性到底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养成” 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的认知是随着研究手段的精进而精进的。研究方法的突破带来了知识的突破。从这个启发里,我们又可以提炼出一种不太常见却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世代更替的过程里,基因会发生进化,由基因编码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就是在这个过程里被选择出来的,这就是 “神似祖先” 原理。实际上,有一部分心理学家的工作有点像历史学家,他们经常回望人类进化的历史,从过去的时光里解读今天人类的秘密。🚢“从过去中了解现在” 本身就是一种观察人性的重要视角。除此之外,“神似祖先” 这个原理对我们还有什么启发吗?对于我自己而言,学习进化论相关知识给我带来的一个巨大感触就是:保持多样性是永恒的王道。对于一个生物群落、一个公司组织乃至对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而言,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唯一的王道就是尽可能保持组织内部的多样性。🚢为了追求效率,灵活性和兼容性就只好被舍弃了。成年人心智的灵活性大打折扣,他们更难被改变,更难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也大幅下降。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其实就像是逐步把一台个人电脑改造成游戏机,以 “可能性” 的牺牲换来 “效率” 的提升。在童年期,神经修剪的过程逐渐把一个神经元数量庞大且充满灵活性的大脑,转变为一个神经元少而精的高效率大脑,这就是 “修剪神经,提升效率” 原理的内涵。🚢学习的第一根支柱是注意力。迪昂提出,人类的注意力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对他人的意图特别敏感,尤其是教学的意图。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传达出 “想要传授一些东西给我们” 这种信号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即捕捉到这个信号,并把注意力转向他,从他接下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里学习。我们的头脑中好像有一个开关,一旦注意到身边有一个教育者,就立刻把自己切换成 “学习模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

      B 站买了魏志超老师的课之后才发现的这本书。书本和课程内容有高度重合,但也有差异。对于了解心理学多年但并没有系统学习的人而言,这本书是真正的 “通俗易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大象不听话:人类行为背后的25个心理学原理

        这本《为什么大象不听话》的书名,指定是来源于《象与骑象人》。哈哈😃用心理学家的眼睛看世界。看看我们的大象为什么不听话呢?现在有很多的书📚读起来的时候基本都是点头族,对对对,就是这样,然后会在事后成了拍腿族,哎呀我去!怎么刚才没想到!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最近对这句话进行着一次次不一样的解读,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想问问自己,为什么呢?以前,我给出的答案是嗷,我忘记了!后来,变成了不可能听一次就能记住,我得想办法给自己来个提示,以便再下一次可以记住。前几天,我又有了新的解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人又不是机器,切换系统是点一下鼠标的事儿。人的系统是一点点更新的,所以需要多次重复改进,就像《刻意练习》那样,明明读过这本书,为何现在才想起来?!今天,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道理这个东西(或者说心理学概念)就是个善变的小妖精,磨人也招人稀罕!原因何在,它的 “坏” 在有些场合是可爱 / 调皮,它的 “好” 在有些场景下也成了不端庄不优雅。说白了就是,任何事情适用的原理 / 概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偏偏有时候刚学会的概念 / 工具,一用,不适用,丢弃!其实,这一次场景不合适,不一定下一次也不合适。概率思维是需要随时提醒自己的。就好比中国有很多俗话说,但是俗话又说。这以前都是当个段子乐呵乐呵。现在才发现俗话说的对,俗话又说的也没毛病,关键在于场景!场景吖!本书的 25 个心理学原理,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就好比吃饭,有时候用筷子更合适,有时候用勺子更方便,关键看吃的是什么,而不是吃饭该用什么工具。但是如果把所有常用工具都学会并运用自如,那么,就完全可以根据场景自由选择工具啦~至于大象为什么不听话,因为它就是不听话啊!听话根本就是一种错觉,就像囚徒困境,都知道不招对双方而言是最好的,可是信任这玩意儿不是头一次就可以建立起来的,除非有个权威来做规定,或者不是单次博弈,自己先走出信任的第一步。于大象而言,它只关心自己吃的,那么,就先付出,用吃的引导(细分目标获得更多正反馈 / 奖励自己 / 鼓励自己)。不要大象听话,合作双赢就好!🌹理想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学者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并且与学习者一对一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好奇心是最有效的学习加速器。🌹人的记忆其实是动态的,它被反复修改、反复建构。记忆是一部不停被翻拍的电影。记忆并不是 “往日重现”,它并不忠实地记录过去,而是 “往日重构”。记忆经常会被重新建构。🌹记忆并不是静态地存储在大脑里,它是动态调整的,所以它并不总是忠实地记录过去,而是在重构过去。🌹在利特尔看来,我们的人格大体分成三个层次 —— 生理人格、社会人格和意志人格🌹人并不一定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未必会受制于社会环境而成为文化的囚徒,人有自由改变人格的空间。重要的不是你心中是不是住着一个魔鬼,而是你是不是决心成为一名天使。🌹意识决策和无意识决策各有优势。多数情况下,我们应将两种决策路径串联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串联的原则是:无意识在前,意识在后,但在解决多因素问题时,应是意识在前,无意识在后。🌹当你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有点反常的时候,脑子里要有这样一根弦,提醒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基本欲望没被满足。🌹有些时候,情绪的理性价值不是在传递给直接面对的人,而是在传递给旁观者的时候显露出来的。🌹情绪 = 生理性的感受 + 社会性的意义🌹意志力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对 “当下的快乐” 和 “未来的快乐” 这两个情绪选项的取舍,是一个基于情绪线索的决策问题。🌹除了想象成功的画面,同时还必须想象自己是因为做了什么才会看到那幅成功的美好画面。如果只是想象成功的画面,那只会阻碍成功。🌹维持一个光荣、伟大、正确、明智的形象,可以说是人在群体生活中的第一要务。有其他人在场时,我们首先是个辩护律师,然后才有其他身份。而且,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冲动很多时候是自发产生的,在无意识中启动。🌹如果你想利用别人的自我辩护动机来改变他们的观点或态度的话,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少提供外部理由。🌹从众满足了人们归属的需求与学习的需求,在某些情境下,从众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处境。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启发

          本书中介绍了 25 个心理学知识,让我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情绪方面的介绍,对我而言就像黑夜中摸索前进时突然有了一盏灯光,豁然开朗。作者语言也很好,吸引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轻松好读,不失严谨的的科普读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普,很好

              用了将近三个小时,读完本书。感悟:第一,知识源头在欧美啊,中日韩在解读科普!第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智慧与智者,扎堆!!这是 “吸引力法则 “啦,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科学家科研人员,自然在一起,民科民哲在一起。智慧,是扎堆的,广大农村,是文化沙漠第三,本书读的快,因为以前有积累沉淀。快,是慢的结果,不是快的结果!第四,“书读完了”,是可能的!!类似的书,第一手知识来源,如同三江源,其实很少!!艰难啃下一本源头书籍,就可以了,第五,学以致用!行动起来!观念改变,就会驱使你行动!!行动,强化观念!!20240413+21:21'907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入门必读,有趣、系统,延续魏老师一贯的硬核、信息量超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入浅出,推荐书目也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

                      知识量非常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