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人眼中的美:中国审美意识十讲》
【格式引文】长北著。中国人眼中的美:中国审美意识十讲。上海浦睿文化.2022: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Q9mGfOuRvSa5ElK 中华古代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华古人擅长诗性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诗性思维多比兴,多联想,多想象,是哲学的和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它使中国人在平常琐碎的生活中,借主观想象和联想获得自我精神的愉悦。现代人不妨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诗性思维,以诗性思维与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认识中华民族的诗性思维,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艺术。进而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坐标系,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合着世界文明的脚步前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57 本(230)#《中国人眼中的美》🚢从源头上说,中华文化指从中原发端、以礼乐文化为主干的汉民族文化;而 “中国”,词义随历史演进不断变化:周代指王国都城以及京畿地区,汉唐指中原,随中央政权统治范围的扩大,鸦片战争以后,学者谭其骧等主张以列强瓜分前的清朝版图为中国版图,今天,“中国” 则指有 56 个民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古代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华古人擅长诗性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诗性思维多比兴,多联想,多想象,是哲学的和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它使中国人在平常琐碎的生活中,借主观想象和联想获得自我精神的愉悦。🚢“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中华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官,指官能,作用。孟子这句话整体的意思是:人只要器官在发挥功能,就会思考,就会有思维。思维是人类行动的指南。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受自然环境主导,受儒家教化影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儒学指导下的礼乐传统长期左右着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什么是 “天人合一”?“天者,自然之谓也” 自然又是什么呢?从字面解释,“自” 就是 “本来”,“然” 就是 “这样”,“自然” 就是 “本来这样”。也就是说,“自然” 是自在的、已然的存在,甚至是宇宙原初的全息。中华先民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步入天坛,只见苍松翠柏,天地肃穆,围墙低矮,空间空旷,面积是紫禁城的三倍以上,人的视野与凡界隔断而与 “天” 通连。回音壁、回音石昭示人们,人的一言一行 “天” 都知道,都有回应。天坛全部的建筑语言,都在突出天的浩瀚、庄严和肃穆,给人向天境走近的心理感受。🚢万物同情同构,人、自然生物与人造物之间有一种冥冥的联系,人造物也被中华先民认为自有灵魂与生命。中华有一种器皿叫 “象生器”,模仿葫芦、石榴、蒜头、南瓜、竹节乃至人体造型,不是截取部分,而是完整地模拟活体生命的自然形态。其中对人体的效仿,集中体现了中华 “巧法造化” 的造物原则。🚢中华古典建筑往往有一个中介空间。如殿式建筑,殿前往往有宽阔的露台,四边往往有走廊,叫 “副阶周匝”。走廊和露台就是为让人的视野能够 “收天”。人站在露台或是走廊上,凭栏远望,自然生出对天地、对历史、对人生的无穷感怀与追问。中式民居往往有天井、庭院等中介空间,使人居家仍然与天地息息相通,相依相托。🚢中华古人认为,天、地、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气” 者,命也,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 进而发展成为中华重要的审美命题。中华审美范畴的 “气”,指天、地、人、万物可感的生命力量。春天来了,山川冒着腾腾欲动之气,那种 “气” 是动的,是有生机、有力量的。🚢中国人特别重视 “元气”。“元气” 是 “气” 的本元与根本,大自然的元气、艺术家的元气汇集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的 “元气”。一个人元气已伤,徒有形骸,再进补也难补出好的身体;一件艺术作品元气委顿,徒有技巧,再修改也难改成好的作品。可见,艺术的生机与活力尽在于 “气”,艺术技巧则在其次。🚢“象” 是可见的气化了的物质形态,直指世间万物乃至宇宙可见、可感而不可形的生命力量。“象” 从 “气” 生,无 “气”,则无 “象”。“大象” 作为哲学概念,初见于老子之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大象” 从哲学范畴进入审美范畴,并非人人都在关注,或者说,并非人人都有领悟。🚢作为审美范畴的 “象”,指可见不可形的、气化了的物质形态,指弥漫于宇宙之间可见、可感不可形的生命力量。烟波微茫,云霞明灭,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幻变。王维诗句写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远看终南山,白云、青霭笼罩着它,待到走进山中,“青霭” 却看不见了,这 “青霭” 就是山间腾腾欲动的 “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推荐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 “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 “美”。 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底蕴形成的中国式审美,体现在建筑、哲学、雕塑、器皿、诗书、戏曲、书法、绘画等方面。由这些传统文化滋养所产生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式审美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意象造型的独特造型方法。 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眼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故宫建筑群,古朴雄浑、音域宽广的曾侯乙编钟,惟妙惟肖、千姿百态的莫高窟石塑,抑或插科打诨、雅俗共赏的戏曲杂剧,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高超画技,淡泊雅致、宁静致远的士人品格,皆是 “美” 的具体物化。如此种种随物赋形、活色生香的中国式审美怎能不令世人惊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