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自己来一次心灵奇旅吧

    1. 这是一本横跨了分析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语义学、比较语言学、逻辑学的书,但当你阅读进去后,你会发现这甚至不是一本书,这是一本你重新发现自己、发现人脑、发现人类、发现世界过程的东西。这本书的讲述流程,如果不仔细想,会觉得每章之间甚至都没有联系,但当你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联系存在于你学习后是否能够理解心智社会本身的逻辑:如果理解作者的逻辑,你就理解了心智的逻辑,而我们需要用心智的逻辑来思考书的逻辑。好,一起用心智的逻辑来思考吧。2. 正如《圣经 创世纪》中所述:“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 我们最初要了解心智,需要从找到 “光” 开始:人如何去做到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的任务,比如把积木搭成城堡。可能每个人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任务的难度,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要做什么:需要 “看见” 积木,需要 “感知” 胳膊在哪里手在哪里,需要让胳膊和手拿到积木,需要不能让拿到的积木不打到头或者脸,需要让积木搭在特定的位置…… 人类心智问题的大部分核心就是:如何解决这些看起来” 显而易见 “的任务?明斯基在书中先给出一个能够分解的程序:智能体。简单来说,智能体就是人脑思维过程的基本执行单元,因为做得活不同,分为低级、中级、高级智能体。每一级都能够执行自己的任务,中级可以协调低级,高级可以协调中级。3. 由于智能体的概念如此重要,所以明斯基用了 8 章来介绍这个概念,这些章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局部的功能和整体功能怎么区分?假设人是机器,会不会有自我?如果有自我,自我在哪里?自我的边界和自我的特点?那些存在与哲学、宗教、思想有关的问题?怎么形成智能和智能的目标?如何储存智能?4. 有了” 智能体 “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理解” 学习 “本身了,而有一些特殊概念的学习就很有意思了:人怎么学习 “空间”?人怎么 “看见”?人怎么将 “看见” 反馈到脑中 ?人怎么产生情感?这些问题不光是用智能体来思考智能,而是要逐步引出一个思维中最重要的概念:逻辑。明斯基指出:我们使用链接的方式进行一整个概念的理解,但我们方向不同链接似乎不止贯穿于我们的推理方式中,还存在于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结构的思考方式中,这种链条正是逻辑的产生过程。由于过程极为复杂,明斯基又引入了新的概念 “代原体”,用来将链条前的流程理清。5. 逻辑产生后,我们怎么去思考逻辑?这必须引入一个新的工具,一个外部工具:语言。所以明斯基在从 19~22 章分别从词汇和识别、怎么处理词汇意义不明确、引入智能体的标准 trans 框架、如何表达语言这几方面来讲述语言和逻辑的关系。6. 到了这里,其实我们仍然离心智社会有点距离:比如如何理解差异、如何提高思维速度和进一步提高速度、怎么避免那些不当行为?而面对这些问题,明斯基都给出了合理的答案。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 “思维” 做铺垫:怎么去理解思维的世界?怎么去发现思维的领域?怎么去分辨思维的模式?这里明斯基再次引入一个概念 “编码群”,不过也还好,毕竟到了 28~30 章,明斯基终于把心智社会解释到位了,这里完成了闭环。7. 说实话明斯基的这本书很难读,不是一般的难读,是那种拿起来就准备放下的书。没有其他领域的基础,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人工智能、哲学、佛学、逻辑学其实要理解这本书的内容相当费劲。我一个每天一本书的人,读《心智社会》都要花 12 个小时才能读完。8. 换句话说,心智社会也不是孤立的一本书,是《失控》的开端,也是 AI 的中间体,更是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的补充。这样的书,按理说写作质量不会太高,因为可能充满各种公式和图表,但实际上阅读时很流畅,因为并没有任何与底层数学知识有关的公式。而且,这本书的翻译更需要赞一下,能够多重理解概念的情况下还能准确找到汉语中对应词汇,这是另外一种能力,不亚于作者本人的创作,这个过程就像在翻译哈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9.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利用了更神奇的一些写作方法,一些与脑中大脑细胞之间连接与记忆模式相同的方法:强弱连接。前 8 章是强连接,19~22 章是强连接,9~18 章和 23~27 章都是弱链接,28~30 章是强连接。但这些强弱连接之间也没有更明显的区分,因为不同章节之间是有回应的,也算是层层递进的。按 @易得的说法,这与道德经中的写法是一样的。10. 摘抄一句话:本书不应该被当作科学学术文本来阅读,而应该当作一次可以展开想象的冒险故事。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次与自己以前的思维过程思维习惯思维模式来一次亲密接触,以悬浮的心态来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冒险之旅。最后,用《夜晚的潜水艇》或者《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方式来结束这一次旅行吧。在一次思维畅游后,我瘫坐在潜水艇里,脑电波只有一条向上的直线。我不记得那一次的最初,我也不记得那一次的最终,隐隐约约能够记住,只有一些细节,很多努力干活的轨道工,几个轻轻抬帽致敬的胖总管。而我先是坐着轨道车进入山谷,然后出现了旋转轨道,我的轨道车变了过山车,我的旅程变成了一次冒险之旅,可对于怎么从冒险中脱离出来,我是不知道的。也许是到了那个到处都是黑色高山的地方,又或许是到了那个齐马蓝颜色的海底看海马嬉戏。反正,我经历了好多,又忘记了好多。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大的框架:trans - 框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智社会》这本书,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把人看作一个复杂系统,这个复杂系统可以被拆成很多个独立运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特定功能,负责获取环境里的特定信息,然后做出直觉推理。你必须逐个审视,每一个模块都干了什么,又如何影响了整个复杂系统的运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思维方式比学科本身更重要

        就如作者自己所说,“思维方式比学科本身更重要”,这本书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启发。如果国内会如何设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其价值不在于 “给答案”,而是 “给假设”,而 “假设” 成为了反思和寻根索迹的 “导火索”。作者试图还原每一个宏观模糊又简单的 “认知结论” 背后认知的形成,并在其中发现了更多的路径可能,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却也得到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