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办的问题

    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里有两个我很爱的金句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办的问题。” 以及 “如何拒绝你?没有敌意的坚决。如何深爱你,不含诱惑的深情。” 后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的,前者武老师说是尼采说的,可我没找到出处。    除此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武老师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讨论 -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 为什么习惯索取的外向者受欢迎?因为外向者主动和你交往,而且看起来喜欢和你交往,这证明了你是好的。极其外向的人,极其有感染力。所谓感染力,就是传达我喜欢你,你是好的的信息。    假如你是一个只懂付出的内向者。那你需要知道,你的确委屈,因为付出大于索取。但这也是在害人,因为你的付出,其实会给别人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和内疚。    这对于我们内向的人也极有启发,我平常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试着努力表达我很喜欢你的信息,看着对方,努力找到对方身上一点我非常喜欢的部分。要想建立和谐关系,就要在付出的时候给予丰沛的付出,在索取的时候进行坦然的索取。

      14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被爱照亮

      爱是我们坚持用心生活的动力源泉,人为了改变命运,改善生活而努力,多是因为相信努力可以换来关爱。努力可以拿到第一名,可以胜利,拥有鲜花和掌声。但是随着你走下舞台,掌声消失,胜利过后可能会落寞,关注不代表关爱,被爱照亮的生命才是真正充满能量的。真正的关爱,无论你是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都会无条件地对你好,让你感到放松、惬意,不会让你感到生命空间被挤压。这样的关系是比较美满的,是真正幸福的。爱不是强加意志,而是尊重独立个体,哺育精神生命,让他人茁壮成长。在武老师的观念里,哪怕是婴幼儿的意志也应该得到尊重,不应该纯粹接受建议和命令。其实被指挥的童年缺少安全感,感觉什么都不是自己的,认为世界不真实,生命力脆弱。如果人长大以后还被当成小孩子一样处处要求听话,圈子又很局限,那么成长进程就慢了,容易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心理非常容易出问题。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孩子。如果父母可以随意剥夺孩子喜欢的东西,总是压着孩子一头,那么孩子要么不自爱,要么虐待别人(比如希特勒)。像武老师说的,通过认同 “内在的父母” 来和谐内在关系,再把 “内在的小孩” 投射到他人身上。人不相信能得到关爱,就会排斥真正的关爱,担心这份关爱会消失,永远得不到关爱。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幸福的答案,只能从自己身上找,扭转自己的思想开关,自己系上的心结只能自己解开。为什么我们会失眠?武老师和我想的一样,是把幸福感完全建立在拼命工作上面,一旦停下来就不会放松了,不知所措了,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焦虑。高速运转的身体和成功的结果,可以一时缓解心理的伤痛,比如自卑和孤独。原来,人学会放松,娱乐,休息也是多么重要,这是在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外在的拼搏努力不是生命的全部,往内心深处走安顿自己,生活才完整。

        4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隔离日记本1

        这是第二遍看本书,对于第一遍的印象很模糊,每看到一处在记忆中有种熟悉的感觉,再看一遍没有厌烦还是一字一句看,对自己的启发总感觉没有像刻刀刻在心上而是像呼吸的新鲜空气。对于武志红老师最早的认识来之《巨婴国》后没找到了。在得到看见有课程买了但没看完,无意中因相亲一直受挫找一些个人成长的心理书籍自我疏导一下,看了陈海贤老师的课程,兜兜转转在微信读书看到武志红老师关于爱,家庭,中国式的心理,越看越感觉书中的故事符合中国的家庭又一种共鸣。虽然看了不少,真没记下来什么,但说没影响吧,似乎现在比没接触之前更了解自己了,说不出来有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朝着有点微亮的自我成长路上慢行吧。疫情再次爆发,因培训学习,回单位隔离十四天,除了床手机无所事事。昨天看了一天的小说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今天把本书看完,一看点才下午五点。有种时间延长的错觉。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爱与温柔对待

          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有时候读着读着特别感动,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是感受爱看到爱理解爱

            武志红老师的书我都是非常推荐的,他对人性的洞察,对生命的洞察都是非常深刻有力的,每次看他的书都能不自觉的引导人向内探察,去觉知内心深处的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是拥有感觉的,感觉很重要,但是往往容易被抹杀,抹杀后再觉醒,也需要时间。真正的看见是理解,要看见别人,先学会看见自己。愿你我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心理学实在是每个人应该多花心思的必修课,我们成天在说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然而如果我们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谁,那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未来是从昨天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是从今天一步一步走过去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既是哲学问题,也是心理学要搞清的来龙去脉。愿我们都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日读书336天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今日得到:1⃣️为什么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这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的意志。如果意志得不到实现,我们便会执着在这个意志上,于是,那些 “得不到” 的,便成了我们无比重视的事物了。 这也引来另一个奥秘: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 这是因为,多数时候,我们看似是在爱别人,其实首先是在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对一个人付出越多,那么我们就会越在乎他,其实在乎的不过是自己的意志而已。 2⃣️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3⃣️在当下,才能全神贯注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从不抱怨,做什么事就做好,如果对这件事不满了,就立即离开它,去做新的想做的事。 今日划线:📖一个内心冲突太激烈的人,会拒绝自省。对他而言,他的年龄越增长,遭遇的爱的挫折越多,内心越自卑,越抵触反省,爱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要活在当下,重要的是破,而不是立。我们要认识自己当前的渴望,明白它们一定是源自过去,然后试着放下它们。当你能做到放下时,你就能洞见当下事物的本质,然后这洞见力就会自动告诉你,你该怎么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放下,理解,接受,改变理解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为自己的路上有爱有陪伴

                    家期间都不能开学,应学校邀请开始带学生的线上团体,于是选了《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首先是书名对于宅家期间的各种焦虑、抑郁在时刻触发着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其次是大学生很难得在家里和父母有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对于正处在青年时期的他们也会和父母有更多的爱与冲突的碰撞,“被爱照亮” 一下子就能够象迷雾中的航灯驱散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
                    读书过程中,核心部分是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通过对六个定律结合自己成长中的经历、故事,每个人都能够看到父母如何影响着自己的思维、行为模式,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力量、去感知父母爱的信号、以及去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局限,再反观自己如何接收爱的信号。正如有的同学说失去了亲人,却能感受到爱始终在的感受,在自己的黑暗时刻,也能从这种温暖中感受到力量推动自己勇敢前行。
                    成为自己和来自于外界的评价、认可对大学年龄段来说有较为复杂的冲撞,一方面渴望有独立的见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方面要论文被审批、工作要面试,经济需要家庭支持,这些都随时会在做自己还是做他人想要的自己之间冲突。学会与自己相处、多些对于自己的理解,识别投射、确立边界、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表达感受、创建社会支持系统…… 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看到自己、看见他人!也许一生都会走在自我探索的路上,重要的是一路有爱、有陪伴、有支持,就不会孤单,可以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

                      看过很多武老师的书,这本里有些内容早先已经看过或者明白,但还是有一些给到我新的启迪,很棒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存在

                        停留在当下,创造是在此刻产生的。自我的存在,对这个身体的描述,显存在这个物 ­ 体,在这个空间中的。渴望是源于对于过去的 美好体验的一种重现。而对现实存的无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52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心理学 - 亲密关系《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296)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领域开始,选择亲密关系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关于觉察与爱、成长与自由的心理笔记。作者将心理学融入个人经验,探讨我们如何在自我成长中看待和处理负面情绪;在亲密关系中爱人爱己;与世界相遇时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又如何看待社会标准,并与之协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以及如何才能踏上通往内心自由之路。2、精彩内容:①成为你自己我们渴望做自己。同时,我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显然,这是矛盾的。在我看来,这是每个人生命的头号矛盾。或者,你会说,你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 OK 了。但这是真的吗?当你登上世界的巅峰时,却无人分享,无人喝彩,那种滋味,你能想象、能体会吗?如果我们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会产生:我们可能会失去自己。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大多数人也有过爱与被爱的经历。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渴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的身上。那时,我们就是在摧毁对方的真实存在。反过来也一样,别人也在对我们做同样的事情。一切关系中都包含着这一点。也就是说,这世界上,我们都在互相强加,强加的时候,我们还会说,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对你。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②自己做选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作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听上去很动听,有一些伟大的味道。然而,这样做的另一面,意味着你必须为你的决定负责,如果选择错了,你受伤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很多人惧怕这一点,于是宁愿放弃自己的意志,宁愿被别人决定。爱是什么?按照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若父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 就会过于虚弱,而 “内在的小孩” 会过分强大。现实生活中,实施溺爱的父母是为了孩子而存在。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 就会沦为 “内在的小孩” 实现自己欲望或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简而言之,这个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③一只心灵之眼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这叫投射。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这叫认同。我们过去 —— 尤其是童年 —— 产生过许多重大的愿望,但因为我们人小力微,这些愿望常常无法实现。于是,它们深埋心底,成了我们的一种夙愿。与自暴自弃式的预言不同,未被实现的愿望所造就的预言,常看上去非常美好,但实质上同样危险。患有拖累症的人,看到别人的苦难,就仿佛那是自己的苦难一样,于是先会抛出一大堆建议,如果对方不主动改变,那么他会扑上去,用尽力量帮对方解决他的问题。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剥夺了对方 “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假若对方是意志比较强大的人,那么就会讨厌拖累症患者,于是敬而远之。假若对方是有依赖习惯的人,那么就会和拖累症患者黏到一起。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时,性格的改变才有可能。假若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么任何人想改变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武老师的书值得反复读,当然最重要的是带着你的内心感觉来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时刻,需要鸡汤本书算是合格的鸡汤,虽然浓郁但无毒选择性吸收有利于解决当下问题的部分即可,切莫贪吃,否则就会拉肚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武老师的书,每一本之间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交叉… 看着都觉得似曾相识。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都一样,内在关系决定外在表现。但书最后的书本推荐环节应该不错,再找来学习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清两种关系: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

                                  书中前面的章节 有很多地方触动到过我,让我无意识的放下手机陷入沉思,我在想后面或许还会再读几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以外在的动机去要求自己,你离自己的距离只差看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内外小孩与内在父母的相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人生,否则人只是原生家庭的一个产物,那就代表着作为一个人,他并没有真正活过,这只是一个轮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是自由的,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在活着,是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