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绪:为什么情绪比认知更重要》

    关于人们应当如何培养自控力、勤奋、毅力以及其他类似好品质这一问题时,普遍的看法可以归结为简单的一句话:认知是好的,情绪是坏的。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拒绝再吃一块巧克力蛋糕、拒绝将薪水用于冲动消费、拒绝在应该工作的时间去看电影的最佳方法,就是让精神决策指令来统率认知工具 “大军”,“制服” 执意要获得即刻满足感的种种情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心理工作者的必读书

      拿到书之前有点轻视这本书了。以为是本很轻的书,案例多、故事性强,可以很快看完,里面的故事可以快速拿出来给伙伴们讲讲。但上手后,发现十本厚重的专业书 —— 里面有大量的实验,证明我们对 “情绪管理” 既有的错误观点 —— 我们认为的情绪管理,更多是认识情绪、释放情绪,让自己平静。但忽略了进化数百万年来的情绪,其实有更有价值的功能被我们忽略:感恩、同情、自豪 这三种情绪,其实在无形中左右我们所有的选择,让我们的执行功能、内驱力、习惯养成、坚毅的品格形成…… 得以良好发展,或者阻滞。补上了 “情绪管理” 一贯以来缺失的那一面,好了,有点打通任督二脉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情绪与认知哪个更重要,推荐本书

        如果延迟满足感和珍惜未来如此重要,如果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使用有科学依据的策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无法成功呢?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需要一些工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应对因为缺乏自控力而引发的各种挑战,毕竟这也是进化发展的标志,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保留了许多有助于人类发展的特征。所谓认知,即大脑中那些人类似乎可以操控的理性和逻辑;所谓情绪,即那些不请自来的非理性而又多变的想法。过去,人们多半大肆宣扬前者,羞于承认后者。这种视理性为优点、视情绪为缺点的对号入座的做法并未反映出真实的情况,而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情绪属于人类正确决策过程中最有力也最有效的机制,也是此类机制中最早形成的。情绪反应早在人类获得可以提前计划的认知能力之前就已存在了,可仍然面临着短期欲望带来的种种挑战。而成功的秘诀在于明白我们不仅拥有多种情绪,还可以运用这些情绪达成目标,比如我们能发挥聪明才智,调动 “正确” 的情绪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挑战。依靠脆弱的认知策略来实现目标,不仅会降低成功的概率,还会在很多方面给人们造成伤害。一般来说,这些伤害(我称之为间接伤害)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集中体现为压力。因为大部分认知方法本质上具有矫正作用,旨在抑制或加深获得欢愉这一基本欲望,而不是将这一基本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依赖执行功能带来的问题同依赖任何执行者一样,即整个系统只有在其拥有某些特质的情况下才会运转。为了成功,一个首席执行官必须理性可靠,且能领导员工克服任何突如其来的挑战。然而,问题会随之而来。执行功能及其附带的认知功能会很快感到疲乏,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它们一直按照指示做事。愤怒和恐惧能提高我们对周遭潜在威胁的警觉。一种特定的情绪上线后,它会改变大脑的期望值,从而改变接下来的思维推理方式。如果我感到恶心,就很有可能迅速远离面前的所有东西。如果我感到恐惧或愤怒,就会感觉走过来的人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一种感觉或决策是有效的并不代表它一定是客观正确的,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情促使我们去关心他人,但不必以曾经得到对方给予的任何帮助为前提。这一情绪本身会鼓励人们迈出第一步,牺牲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去帮助他人,从而开启良性循环,即使这个 “其他资源” 就是未来的自己也在所不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情绪的学习可以作为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并非有意批评这种强调自控力、重视未来的做法。相反,我认为我们需要这样做。自控力有益的观点并不新鲜,几百年前的许多道德故事和作品就曾大加赞颂过自控力。新鲜的是,这一观点已从哲学和神学视角转向经验证明视角。自控力有益不再是一种观点,其益处是可以量化的。而可以量化的东西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最大化的。当然,最有价值的问题还是方法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自控力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情绪

              1. 认识并有意识的调控情绪非常重要。2. 保持乐观情绪,感恩,同情,自豪。3. 只有在压力小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出成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对于如何提升自控力提供了新的角度,但不够有说服了

                50 年前,美国一个幼儿园开展了一个叫 “棉花糖” 的实验,参加实验的孩子有两种选择,可以立刻吃掉面前的棉花糖,或者等实验人员回来之后获得双倍奖励。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实验发现,那些情愿牺牲眼前利益来换取未来更大回报的小孩长大后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这也说明控制冲动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诱惑,我们如何才能着眼长期利益,抵制即刻的满足诱惑呢?最近刚好看了一本书,叫《为什么情绪比认知更重要》,关于如何提升自控能力,我们一般是通过意志力去强行纠正我们的行为,或者通过培养习惯将理性的行为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经常动用意志力压抑我们的欲望,一方面意志力会因为重复使用而削弱,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的精神压力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危害的。而习惯是非常具体的行为,所有的习惯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养成,但存在适用范围的局限,就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不会对我们的饮食、运动或投资有太多的帮助,我们必须收获许多具体的习惯才能应对各种新挑战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感恩、同情、自豪这三种情绪建立社会联系,让我们更自发、不受限制的实现延迟满足,追求长远的利益。感恩分两方面,一个是对他人的感恩,这可以克服自私利己的诱惑,让我们愿意跟他人合作;另一个是对自己的感恩,当我们学会感恩过往的努力,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会更珍惜当下的生活。培养感恩的策略就是关注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可以写感恩日记,记录那些来自身边人的小小恩惠。同情就像感恩的另一面,当我们同情他人时,我们会更愿意为其提供帮助,当我们同情未来的自己,我们会更容易抗拒那些使自己陷入困境的选择。在美国有一个关于退休金储蓄问题的实验,实验邀请了一班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参加,在采访实验者的人生目标时,有一部分人能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看到自己老去的容颜,另一部分人只看到自己年轻的样子,采访结束之后问他们如果有 1000 美元,会存多少进退休金账户,能看到自己老去模样的实验者的存款额是另一部分的一倍。当我们在追求满足当下欲望的时候,产生的一些代价是需要未来的自己承担的,所以适当的同情未来的自己可以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试一试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看看此刻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自豪感是我们获得正面反馈后形成的一种情绪,可以强化我们做事的内在动机,具有内在动机的人在追求目标时会更坚韧。我们可以通过赞美的策略来提升自豪感,在日常中我们有进步,哪怕只是阶段性的,我们都应该真诚的表达赞美,在每一步都感受一定程度的自豪会让我们动力十足。同时,我们应该用成长型思维来表达赞美,关注过程中的努力付出,而不是具体的能力,只有这样,哪怕过程中我们结果不如意,但下一次的努力都有可能得到好的回报,这会让我们对未来始终抱有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读后使自我对情绪认知得道一个纬度的提升感谢得道。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