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以大致胜》这本书,是继《孙子兵法》之后我在今年看到可以与之媲美的重要知识。一个月内收获这两种知识,真是开心,看完这两本书,我觉得今年没白活。我现在读书真的很慢,对于这种写的特别好的书,可能我花 10 个小时陆陆续续读完了,但我后面会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去琢磨里面的深意,去践行里面的道理,直到自己完全掌握它们。我当时看完孙子兵法后,每一天都在想孙子兵法的智慧如何应用到自己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用孙子兵法里面的道理在脑子里演练一遍,再决策,直到练到把里面的智慧成为我的第一思考习惯。到那个时候,可以彻底宣告我真的读懂孙子兵法了。而这本《以大致胜》,就是下一本 “孙子兵法”!我昨天看雷军接受媒体的内部采访,他说他在 5 年前就已经要对标苹果,他说虽然当时的小米手机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手机产品,但是他要对标这个世界上一流的手机产品,他讲完之后我深以为然。对标最卓越,最优秀的产品当然是很困难的,但只要你开始对标了,开始往这个方向去走了,哪怕你自己最后达不成这个目标,别人也会认为你小米手机是可以直接跟苹果手机对标的,换句话说,哪怕你失败了,别人也会认为你是最优秀的产品,这仅仅只是因为你要对标苹果,换句话说,只要你喊出我要对标苹果,你就已经预先把小米手机和苹果手机一样,都是世界上最一流的产品挂在同一个维度上了,哪怕最后你失败了,小米手机依然是这个世界上一流的产品。同样的,我看完《以大致胜》之后,我认为里面的说服技巧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卓越的技巧,也许别人因为自己工作的场景没有使用,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这些技巧的重要性,可是如果我用了,就已经在走向成为世界一流的说服大师了。雷军是不是一个可以让小米手机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手机产品的人我们且不说,但雷军绝对是中国最牛逼的说服大师,这一切,是因为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再反观小米产品的营销动作后突然意识到的,这绝对不是巧合。看完这本书有两个很直观的感受 —— 第一个,我的脸皮还是太薄了,我现在要做的不是要马上运用里面的说服技巧,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脸皮厚的人,最起码你要有别人批评你而不会因此内耗的人。第二个,我以前用的绝大部分说服技巧都是错误的,但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可以替代的方式了,现在要做的就是马上去做,马上行动,马上实践。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个人的世界观,其实就如同大脑在播放的一部电影。#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64 本(37)#《以大制胜》⛵️大多数人所秉持的世界观是,客观现实是实实在在的,只要严谨地运用事实与推理,人们便可以理解它;同时人们还认为,有些人已经实现了基于事实、符合科学与逻辑的启蒙,这些人正努力帮助其他人以 “正确” 的方式看待世界。而事实上,这种世界观存在漏洞,即它默认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应该接受启蒙的人。⛵️以下是说服力的三个等级的说服者,越靠前的说服力越强:・“武器级” 说服力说服大师,比如若干位美国总统、乔布斯、佩吉・努南、托尼・罗宾斯、麦当娜等;・科学级说服力:比如认知科学家;・商业级说服力,比如我。⛵️一个人的世界观,其实就如同大脑在播放的一部电影。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启蒙可能是一桩冒险的事业。设想一下,假如你原有的世界观崩溃,大脑来不及为你播放与你的新世界观一致的新电影,那么你的各种非理性行为就会被触发。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在播放着电影,人们相信这些电影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但它们的情节大不相同。⛵️认知失调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会寻找借口,将自身的行为与想法、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合理化。确认偏误指的是,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所有的证据都支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这些 “证据” 只是巧合也一样。这是另一种我们认为只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常见现象。⛵️说服术是一种能改变人们思想的工具和技术。而在说服过程中,互惠则起到关键作用。①提出一个说法,方向正确,但非常夸张,或存在事实性错误;②等着人们注意到夸张之处或其中的错误,并花大量时间讨论它错得多离谱;③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说法上时,你一定会记住它。而在非理性状况下,对你造成最大心理影响的事情看起来最重要,即便事实上并非如此也一样。⛵️投桃报李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你希望将来某人能与自己合作,那么当下就为他做点事。一个人想得最多的念头,会不知不觉地、毫无理性地排在其心理优先事项清单的前列。你想得最多、记得最清楚的事物,似乎会比其他事物显得更重要。你想得最多的事情,会毫无理性地在你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你并非说服大师,不妨在 “总是道歉”(缺乏信心)和 “从不道歉”(有些反社会)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人类往往自认为很理性,并且能够理解现实,但人们在这两方面都错了。⛵️说服滤镜 —— 人类对自己最普遍的认知是:我们是理性动物,至少在 90% 的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我们时不时地都会有些情绪化,暂时失去理性。这就是大多数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成为一名催眠师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催眠师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对催眠师来说,人在 90% 的情况下是不理性的,且自己意识不到。我们认为,自己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讲道理的、理性的。但在催眠师看来,人做决定时往往并不涉及大脑的理性部分。对此,近年来科学家们也进行了证实。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先做决定,事后再找理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直击人心人类为了生存发明了很多工具,正是借助工具,我们可以在凶险复杂的环境中获得生机,但最伟大的发明当属 —— 语言,没有之一。语言让我们可以比其他物种更精确的表达场景和境况,提高沟通效率;以及更重要的,语言可以塑造想象共同体,让人类可以更大规模的协作。所谓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语言出现,就预示了人类会一步步走上生物链的巅峰。能够精准表达是极其稀缺的能力,而能够把大道理用大白话讲给没文化的人都能听懂,是宗师级的人物,比如慧能,比如太祖,以及夫子。为人师者,并不仅仅在自己的学问有多高,更是要把高深的学问以更多人都能理解明白的方式传达出去,精神思想更是如此。语言有统一甚至是摄心的力量。慧能是文盲(至少是塑造成文盲的形象),但却生就大慧根、大智慧。在我们看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并不比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好在哪里,但顿悟就是可以满足人类速成的心理,以及最重要的,慧能的信徒绝大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平民,就必须要讲的文盲也听得懂,我们看《坛经》是最浅显的佛家典籍,而《论语》也是平铺直叙,浅显易懂,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孩子的启蒙奠基经典。大白话讲大道理,比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如 “学而时习之”,比如 “打土豪分田地”,越是直击人心的东西,就越是每一个字都无比简单,谁能将语言说到人心里去,谁就是大宗师。绝不做任何提升沟通成本的事,比如装逼。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让人亲近才是最好。本书相当经典。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282 如何科学地操纵人心想要说服他人,是需要有一点技巧,如果说服对象是大众,那需要的就是一套方法了。本书曾经由万维钢解读过,恰好是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时候,时事热点加成,当时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很好的书。可是拿到这个中译本时,略有点失望 —— 这就是我们在旧书摊上能看到的那些攻略手册嘛!我觉得一定是翻译和排版的问题。说服至少可以按动作分成两种,一种是拉,一种是推。虽然都是预定一个目标,但前者偏重于纠正对方的行为,努力把对方往目标的方向拉,更注重 “应该”,后者则更立足于现实,更洞悉人性的本来样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然而这一切也只为达成既定的目标。本书列举了三十多条说服力清单,我看到的都是人性中最幽微的较劲。越是较劲,越是难以被说服。越是看起来难以被说服的人,却越是容易进入说服力的陷阱。说到底,人都不愿意被他人说服。于是,所谓武器级的说服力,无非就是:1. 让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2. 让你觉得是你自己做的决定。3. 让你觉得是自己说服了所有人,包括自己。4. 让你觉得你掌握着一切。我要我的目标,你要的 “你觉得” 拿去就是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教你提高说明力的术有启发 10 句话:你想得最多的事情,会毫无理性地在你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于现状,事情的走向对人们的影响更大抢占制高点,将自己塑造成某个群体中的智者人们喜欢确定性胜过不确定性,即便这种确定性是错误的简单的解释比听起来复杂的解释更具可信度依靠事实来说服他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滤镜不是通往现实的窗口个人的恐惧比普遍的国家性问题更具说服力亲身经历过的恐惧,如遭遇犯罪,比统计数字更具有说服力就算人们并不想要自己看到的将来,也会自动被想象得最生动的将来所吸引重点整理 1. 说服秘技:如果你自认为属于某个群体,那么,你的观点往往会倾向于该群体的共识投桃报李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你希望将来某人能与自己合作,那么当下就为他做点事哪怕当事人明知你在使用说服术,它仍能发挥作用。某些商品之所以标价 9.99 美元而非 10 美元,是因为 10 美元听起来太贵了。人们非常吃这一套你想得最多的事情,会毫无理性地在你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细节上故意 “犯错” 会引来他人的批评。而他人的关注会使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在他人意识中显著提高。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人人都在谈论它如果你并非说服大师,不妨在 “总是道歉”(缺乏信心)和 “从不道歉”(有些反社会)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将完全不同的解释套用到观察到的事实上很容易,因此不要相信任何无法预测现实的解释相比于现状,事情的走向对人们的影响更大向他人展示自信,无论是真自信还是装自信,都可以提高说服力。为了让别人相信你,你必须先相信自己,或者至少看起来相信自己若说话者可靠,则说服力最强在人们正想某件事的那一刻猜中它,并将其说出来。如果你猜对了,对方就会与你建立起 “心意相通” 的联结想让他人接受你的想法,就要避免说出任何无关紧要的、会让人感觉 “与我无关” 的细节信息。为你说的话留出足够多的空白,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填充抢占制高点,将自己塑造成某个群体中的智者。这能逼迫对方要么加入你,要么被塑造成不成熟的 “孩子” 当你攻击某个人的信念时,即使你的论证无比严密,对方也不大可能放弃该信念,反而会越发固执己见研究表明,不可预测的奖励比可预测的奖励更容易令人上瘾如果一个人相信你精于说服,你就很容易说服他人们喜欢确定性胜过不确定性,即便这种确定性是错误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视觉说服比非视觉说服更有力量,其效果也有明显的优势在说服的环境下,如果能让某人想象出一个场景,那就不需要实物图片相较于事实或真相,人们更容易被对比带来的反差说服。所以,要明智地选择对比参照物当你将任意两种想法或形象关联起来,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情绪反应就会逐渐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自动适应轻微的不便你所说的话很重要,但其重要性绝对比不上人们对你的看法将自己偏爱的策略按双赢不输的形式框定,几乎不会有人反对你的提议,因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抢占制高点技巧如果你正在卖东西,那就直接请求潜在客户购买。直接请求极具说服力重复就是说服力与听众的表达方式相匹配。一旦听众认为你是他们的一员,他们就更易受你支配简单的解释比听起来复杂的解释更具可信度简单的想法易于理解,易于记忆,且易于传播。只有当你令人难忘的时候,你才具有说服力选择 “合适” 的措辞,让人们可以按心意解读你的信息。人们用想象力填补脑中空白,而他们的想象力,比你所说的任何东西都更有说服力如果你想说服倾向于你但仍摇摆不定的人,就试着提出一个 “虚假原因”,好让他们获得 “许可”,从而认同你 2. 公众认可度低并不代表说服大师能力弱,也不妨碍他做到他想做的事。他只需要有说服技巧,再加上权力,就够了 3. 说服大师擅于在现实世界 “撕开一个洞”,透过这个洞我们能够看到有关人类体验的更深刻的真相 4. 启蒙最重要的两个概念:认知失调确认偏误 5.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经常被人认为拥有 “扭曲现实的能量场”,就像乔布斯那样,那么不妨对这家公司多留个心眼。这是说服大师的一种标志 6. 故意犯错至少从吸引注意力的角度来看,它几乎每次都起到了效果,步骤如下:提出一个说法,方向正确,但非常夸张,或存在事实性错误等着人们注意到夸张之处或其中的错误,并花大量时间讨论它错得多离谱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说法上时,你一定会记住它。而在非理性状况下,对你造成最大心理影响的事情看起来最重要,即便事实上并非如此也一样 7. 一个人想得最多的念头,会不知不觉地、毫无理性地排在其心理优先事项清单的前列 8. 假如你看到一位说服大师一直出现 “错误”,那就要注意了:这些错误可能是为了掌控你的注意力 9. 依靠事实来说服他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10. 如何发现认知失调:理由荒唐某个触发因素导致了不理性的行为同一个情况有大量不同的解释 11. 进化压根不在乎人是否了解现实,它只在乎繁殖 12. 催眠只会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脑中有任何一部分并未完全接受你想要的改变,那么催眠通常派不上用场 13. 如果你能将寻常技能恰当地组合起来,那么即便你的任何一项技能都不十分优秀也无所谓 14. 一名说服大师备能组合:宣传声誉战略谈判说服公开演讲幽默感反应迅速脸皮厚精力充沛体格与外表聪明 15. 滤镜不是通往现实的窗口。大脑经过进化并未获得对现实的理解能力,人们的大脑中上演着不同的 “电影”。因此,滤镜能否令人开心并做好预测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16.“先同步,再引导” 说服术,即你需要先与你的听众的情绪状态相匹配,以求获得他们的信任,之后你便处在了引领的位置 17. 通过类比为他人建立记忆结构,接着再用细节加以修饰 18. 虽然类比对解释新概念很有用,但类比的说服效果实际上很糟糕:类比是一种伪逻辑,与咬文嚼字很像它在定义上就不准确 19. 联想比理性重要 20. 提高恐惧的说服力的原则:强烈的恐惧比普通的恐惧更具说服力个人的恐惧比普遍的国家性问题更具说服力脑中想得最多的恐惧比偶尔想起的恐惧更具有说服力带视觉元素的恐惧比不带视觉元素的恐惧更具有说服力亲身经历过的恐惧,如遭遇犯罪,比统计数字更具有说服力 21. 人们如果期待被你说服,那你说服他们就容易多 22. 先发影响力或奠定基调,其实就是创建能延续下去的精神或情绪联结。如果你搞对了情绪,且可信度高,那么在任何人意识到你有所举动之前,你的说服任务已完成了一半 23. 如果想要说服他人,请记得运用视觉语言和视觉图像 24. 就算人们并不想要自己看到的将来,也会自动被想象得最生动的将来所吸引 25. 对比是说服必不可少的要素 26. 说服有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将一幅图像或一个设想与另一些事物相关联,并将前者的好坏嫁接到后者身上 27. 设计有效的口号和标志,赢得第一印象 28. 人类总是重视句子的前一部分甚于后一部分。我们的第一印象难以消除 29. 抢占制高点:要求人们将论点提升到能说绝对正确的话,同时又能改变整个语境的层面。只要使出这一招,其他参与者将把争论拉回到细节层面,继而显得目光狭隘 30. 人类靠想象认为,事实对决策来说很重要。而实际上,我们都在创造着自己的 “个人事实”,以求适应自己头脑中播放的电影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说服力,人人皆可拥有这是一本关于说服力的著作,有一类人被作者称为 “说服大师”,在作者笔下,这类人的说服力是 “武器级” 的。在如今的世界,人们都愿意自己做决定,说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我理解,既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又让对方以为是自己做的决策,这就是说服力。如果把这种能力看作一门手艺的话,这本书毫无疑问属于武功秘籍,提供了足够简洁的工具包和 31 条秘技。全书语言简洁易读,配有一流的漫画,更有趣味。即使不能 100% 掌握书中传授的说服力,当别人 “先动手” 要说服我们的时候,也能有所识别和察觉,保持理性客观,这可能也有价值。🌈 关于作者:斯科特・雷蒙德・亚当斯(Scott Raymond Adams)曾经是贝尔电话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在业余时间(每天凌晨起床)练习绘画,在将近 40 岁的时候,凭借《呆伯特》系列漫画而出圈,转型成为一位职业漫画家。在 90 年代经济紧缩时期,《呆伯特》系列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具美国特色的作品,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我而言,作者亚当斯是一位行胜于言的人。他的个人成就,就是说服力。🍀 更精彩的解读:万维钢老师曾经在《精英日课》中解读过这本书,万老师对于本书作者也有偏爱,在课程中不止一次提到 “呆伯特” 系列漫画的作者也就是本书作者的精彩故事和传奇人生。凭心而论,万老师的解读比本书精彩,引用的特朗普的演讲案例,由于是原音重现,让我记忆犹新。如果对说服力这个话题感兴趣,万维钢老师的课不可不听,本书反而次之。🌸 忍不住想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万老师解读过的书,我大概看了有 20 本了,原书比万老师解读还要精彩的,不到一半。这大概是我自己的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利用人的非理性说服他人?如何在说服的过程中利用视觉想象力?如何为对手贴标签,对其一击必杀?如何抢占制高点,转守为攻?如何在事情发生之前引导用户的思维?如何设计有效的口号,率先赢得客户?●在本书中,知名系列企业管理漫画《呆伯特》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介绍了自己的说服理论,即如何利用 “武器级” 说服力,抢先竞争对手影响受众,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亚当斯认为,说服力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商业级”“科学级”“武器级”。其中 “武器级” 说服力尤其难,达到这个级别的大师非常少,几位曾经的美国总统和乔布斯在此级别;“科学级” 说服力的代表是认知科学家;“商业级” 说服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影响力”“说服力”,市场营销、品牌形象管理、危机公关等用的都是这个级别的说服力。◆如今,想要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赢得胜利,抢夺用户的注意力,不仅要懂得如何影响用户,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抢先对手影响用户。掌握了这一套说服术,你就拥有了一套杀手级的武器,可以抢先对手先发制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认知滤镜,说服和被说服的系统逻辑书中摘抄:“说服大师还有一种天赋,他能意识到人们并不是根据事实和理性来做决定的。一个娴熟老练的说服者,只要他的说服技术施展得当,就可以公然无视事实与细节。在投资领域,我曾预测说服大师乔布斯会将苹果公司变成世界巨头,并因此小赚了一笔。此外,我曾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得益于说服大师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我同样获得了可观的利益。总之,这一招 “观人术” 很有用。我还想提醒大家一件事: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经常被人认为拥有 “扭曲现实的能量场”,就像乔布斯那样,那么不妨对这家公司多留个心眼。这是说服大师的一种标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