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现在开始做“熊逸思想体操 ”
在大司寇 @司寇小陈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读完了熊逸老师的这本《正义从哪里来》。坦白说,我可能有点辜负他了,因为目前我可能仅读懂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的内容吧,这还是在我刚刚学习了刘擎老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刘擎老师那本书对于我这种哲学小白来说更加友好一些。
在我看来,熊逸老师这本书更适合对中西方思想体系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同学来读,因为熊逸老师在书中并没有对这些思想本身做过多的解释,而是直接运用了大量的中西方典籍和事例来论证他对这些思想的观点和看法,我相信,哲学系的同学或者对这方面有过较为深入了解的同学看起来会非常过瘾。
尽管我可能只看懂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九、十、十一章),但这三分之一的内容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精彩!在这部分内容中,熊逸老师着重论证了正义的来源、人所处的真实处境以及嫉妒心对人来说究竟是好是坏。这其中有些观点可能与我们日常的认知相左,但熊逸老师的论证却让我无力反驳,至少现在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划线,不停的划线。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本书读起来有些吃力,请不要放弃,至少不要放弃本书的最后几章内容,真的很精彩。
我们知道,正义的核心是公平,而公平必然意味着对等,不对等则无公平可言。但世界是平等的吗?
很遗憾,并不是,熊逸老师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论证了 “不平等” 才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秩序。不是因为 “平等” 状态被打破而产生了 “不平等”,而是因为有些人出于对 “不平等” 状态的不满而产生了对 “平等” 的幻想。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是什么?
熊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来自两千多年前与苏格拉底辩论的格劳孔的观点: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 —— 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人们说,既然正义是两者之折衷,它之为大家所接受和赞成,就不是因为它本身真正善,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力量去干不正义,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 —— 除非他疯了。
正义,实际是强者的利益,但这也就意味着,弱者如果想获得强者的利益,就必须使自己变成强者,和先前的强者成为身份对等的人,在身份的对等之下追求公平,以对等的身份和独立、自由的地位为资本去进行博弈,并以对等的身份(也只能以对等的身份)赢得他人的同情。
接着,熊逸老师又论证的嫉妒心对我们的重要性。只有嫉妒心是永存不灭的天性,它促使人们产生 “平等” 的意识并萌发对 “平等” 的追求,后者又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在(无论任何领域里)向强者看齐的过程中博弈出自己的权利。
这本书虽然读起来十分烧脑,但好处是可以 “逼” 着你暂时放空一切,集中精力让熊逸老师带着你做一遍思想体操,体验那种只有思辨才能带来的欢愉。
再次感谢大司寇的诚意推荐,希望我将来有能力读懂本书的另外三分之二。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后感熊逸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为我们深度刻解了正义的来龙去脉,结合心理学、历史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为我们重新定义正义的概念。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正义的最终的答案,但这不影响这本书的魅力,因为思辨的趣味遍布全书,让人深思的问题挥之不去。这是一本好书应该有的样子,不是简单的提供答案,而是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推导和论证,并且引发我们深度思考。首先,正义属于价值判断,不会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企图,是一种非常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其次,正义与幸福是存在冲突的。想要追求正义,就要牺牲自身的幸福,就像我们为了报复杀父仇人,会搭上自己的生命,最终失去人生的幸福。再次,正义不等于公平。公平是有客观衡量标准的,就像去市场买菜一样,缺斤少两的行为是不公平的,但我们不能说这种行为是不正义的,因为如果生活在强权社会,被迫接受这种交易符合当地的正义观念,但却是不公平的。最后,正义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人们会认同强权即正义,认为服从命令是天职;而现代社会,随着 “世界的去魅”,人们已经打破对强权的压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此时,人们信奉正义的前提是平等,凡是不平等的事都是不正义的。而由此引出新的问题,如果有人赞成不平等的交易,基于自愿的原则,我们是否能够认同这种正义的观念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个人觉得这本书是熊逸老师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本书了,书中熊逸老师显露出学贯中西以及博古通今的水平,无论是古代典籍、神学还是现代小说里面的内容都信手拈来,真不愧是我佛熊大师。 这本书原名叫做《谋杀正义》,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们平时以为是 “正义” 的理念给 “谋杀掉”,让我们知晓了原以为的正义不是正义。 书中提到了法律不是正义,如果法律代表正义,那么为什么法律频繁修改,并且每个国家法律都不一样呢?正义应该是真理,怎么可能这样的被不断修改?古罗马有一句谚语,有社会,就有法律,说明了法律只是人类社会存在出来诞生的一种社会科学而已,其实伦理道德不也是如此,比如鲁滨逊在荒岛上他在裸奔的时候,既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来约束他,这就是如此了。 书中又提到了公平不是正义,比如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弱者在意平等,强者对次不屑一顾,现实中要求公平的人往往都是弱者,公平也不应该我们所要追求的。 可惜的是读完了这本书最终也没有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原本以为是正义都被书中证明不是正义了,当然熊逸老师最终也提到正义只是人类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会给被人们打磨的越来越完美。 熊逸老师在书的背后很感性的写了一句话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希望公平正义能够实现吧,强烈推荐给大家看这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本书一如熊师的一贯风格,旁征博引加严密论证,讨论到底什么才是正义,然而作者从论证一切的道德问题都不过是功利主义者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后,笔锋一转,给正义下的定论竟然是《理想国》里色拉叙马霍斯和格劳孔的观点,即: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个人感觉从论证到给出这个结论似乎还差了点什么,书中所列举的 “强者” 与 “弱者” 的对立关系都是上帝和平民、人类和动物这种关系,这会让我们因为对现代社会强者和弱者的理解感到有些困惑。书中让我收获最大的与其是说 “正义”,不如说是对 “平等” 的诠释。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念如公平、同情、恻隐之心、甚至于嫉妒心等都是在 “平等” 的对象之间才会产生,你不会对不是你这个阶层的人或者物产生任何如上情绪上的共鸣。个人认为本书的阅读门槛稍微有点高,对哲学至少有一点点浅显的入门可能对读起来更加通顺,作者显然已经认为我们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书中体会到思辨的乐趣,因此还是推荐大家慢慢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抱歉,我看完也不敢说正义从哪里来如果你觉得熊逸会在本书中批判令人发指的社会不公,那可能让你失望了。
我在《纸上卧游记》书评写过,如果我能走运见到(哪怕是在梦里)熊逸,我一定会紧张的词穷,除了 “三生有幸” 之类的客套话,我只能说一句:“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他写书真是太敢说实话了!人类文明社会用几千年才编织出的那一点点掩盖人性之恶的遮羞布,屡次被熊逸用烂笔头肆无忌惮的挑起来。佩服。
“真正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并不是什么人人认可的伦理准则,而是每个人沉浸其中的风俗习惯。”“追求一种普遍的正义是不可能的。”“人天性就是追求‘不平等’的,所以才会追求‘平等’” 书中一句句振聋发聩的金句至今还在敲打着我。
正义到底从哪里来呢?抱歉,我看完也说不好,但熊逸大致同意一个古老的观点:“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对了,我记得读这本书的那段时间看到了一首熊 “坦白” 自己年龄的七律,很幽默,但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了,不知在这本书还是在《春秋大义》,各位找到的话和我说一声,拜托了!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熊逸先生的每一本书,都堪称 “熊逸书院” 的一门功课,要用一个学期来学习的,这本《正义从哪里来》亦如此。正文 17 万字,先生用到的参考资料索引整整附了 15 页。 朱伟老师说,读书大概有两种目的 —— 消遣和消化。在这本书里,就 “正义从哪里来,什么是正义”?这个话题,先生云集古今中外各路名人大咖展开了激烈辩论,他一个人变换不同身分,是正方,也是反方,更是不同代表队,就这样左手对右手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论坛。读者在观看辩论,也同时参与其中,读者与作者一起,共同将 “正义” 打磨成一块浑圆的璞玉。 读书,消遣,同时消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能引发人思考的书才是最有趣的书名《正义从哪里来》读一本书在看完书名以后,要看一看他的简介和序言,以及他的目录,从而找到这本书的结构,而当第 1 次拿起正义从哪里来这本书?字面意思想到了,这是自己脑海里已经存在的对错观念主导的,对正义的朴素的认识。当翻开序言,进入阅读后才发现,原来正义背后也有这么多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武侠世界透射出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嗜血的一面,而有的人认为武侠文化不只是在中国有,在宗教里也有,在西方的各种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中也有,并不单单是中国的一种独有的文化。而你能说钢铁侠背后的美国人是法律意识淡薄吗?你能说就像武功修炼到了集大成了西方诸神,不是另一种完美的侠义精神呢?在上帝脚下做奴才,算不得什么丢脸的事,这也是当今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建立中国的宗教信仰,以及中国可以向西方那些以宗教立国的发达国家一样走上繁荣富强自由法治之路,看来对飞仙剑的渴慕并不必然导致瞿秋白所担心的,尔且安新做奴才的可耻结果。如上帝那样的至善志公的最后审判并不曾使人们放弃了对现实利益的锱铢必较,不曾使人们放弃了对现实正义的一点一滴的尽力伸张。又如何说着宗教使得西方走向富强?还能让中国也通过宗教走向富强呢?就如同我们在其他领域,也会发现了很多谬误一样,在这个推理上一定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当我们甘于理性思辨的时候,很容易从教育本身,而不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宗教。然而我们只要设想有这样一个人,他具有中等的智力水平,只有在一个封闭的场所里研读完宗教典籍,直到可以倒背如流之后才走入社会,那么可想而知的是。如果他读遍了佛教经典,即便面对的是四百八十四寺的烟雨南朝,他也根本无法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佛教世界,如果他在熟读的圣经之后突然走进现代化的基督教世界,恐怕也很难找到一两处能和书本印证的地方。有时候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已知的认知,去推导或者说验证自己所希望的结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让自己能及时警醒其中的推理没有误区,大概也只有不断的反思了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无尽的探索之旅读完这本烧脑而刺激的书,诚如罗翔所说:“一个人思想的深刻性,取决于他头脑中词汇的丰富性。” 本书围绕 “正义” 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从不同视角,不断深入探究。熊师傅如同双手互搏的老顽童,当你正顺着他的手指望去,以为就要看到那轮明月时,他又把你拉回来用另一个手指给你另一面,引出另一个视角的思考。直到结尾,依然没有一个对正义的明确答案。正如对人生有什么意义这样问题的追寻?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是我们每个人赋予了它意义。而所谓正义,不过是在世人的磨合、博弈中诞生出来的一种观念产品,就像一块浑金璞玉,在如此这般的言辞的利刃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越发被打磨成一个浑圆的球形。而这是一种完美的形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伦理学的作品拜读熊逸老师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比较艰难的,因为其引经据典的范围非常广,既有中国经典、也有西方哲学;既有东方儒学,也有西方宗教;即有历史资料,也有小说桥段…… 尽管论述过程比较繁杂,包含概念较多,好在全书逻辑结构还算清晰,看不懂的地方略过就好!对于新手来说,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从后往前读才不会迷路哦。因为正义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所以熊逸老师是从与正义相关的论题慢慢展开的,最后才得出 “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这个全书主题论点。书中与正义相关概念(分主题)的论述:幸福、公正、权利、社群主义、原则主义、结果主义、原罪、自由意志、嫉妒心等等,为什么要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论述呢,因为这些都是道德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是情感的问题,而不是理性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标准的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