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0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不理解世界,世界也不太理解我

    曾有个朋友对我说,我一辈子做不了销售,太直,加上记不住人名,这还真是。这本书看的太辛苦了,汉字都记不住,外国名字更是恼火,老是在确认后面出现的和前面看到的是不是一个东西,药物名字真难记…… 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一直在成功愚弄读者,让人们在真实传记和虚构故事中无法辨别,另外则是它的叙事视角,在赋予小说人物诗意的深度的同时,又舍弃了作家主体叙事的深度。这本小说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对于人物进行了太多同质化的浪漫处理。不过呢,科学也可以是浪漫的,甚至科学本身就带有哲学与诗意的味道,特别是天文学和量子力学等学科将人类彻底拉入不确定性的时刻。书里的科学家,好像都以诗人的面孔出现,薛定谔在困惑的时候反思,也许自己的生命中需要一些科学之外的激情。作者本人的视角几乎无时无刻不以幽灵的形式出现。

      3
      2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攀升,似堕落,而不再迷失 ——读《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是继续去深究我们的不理解,还是避而不谈,从此归隐入山林?作者巧妙地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带我们从真实又伟大的历史任务中,去抽丝剥茧地感受不能理解、不被理解或不再理解之美。有些情节是虚构的,甚至有些背景都不是真实发生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讲故事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不过凭空编造的故事往往并不可靠,具有强烈现实感的故事才会足够复杂、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历史往往在被写作之后愈发呈现出自身的意义。” 我们被作者带着欣赏了一遍一大批学科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过程中虽有很多争执和讨论或许我们并不容易理解,也总能为之撼动。比如薛定谔的猫,它就像任何基本粒子一样,都是既死又活的,而这位奥地利人的名字将永远与这次失败的尝试联系在一起 —— 他自己帮助创造的思想,如今他想否定它,他没能做到。后来,薛定谔为生物学、遗传学、热力学,包括广义相对论都做出过贡献,但他再也没能创造出堪比他从赫维希山庄归来后 —— 他再没回去过那儿 —— 那六个月里的成就的东西。还有文章最后提到夜晚的园丁,他曾是搞数学的,之所以会决定抛下社会生活,不只是出于对格罗滕迪克(一位数学天才)的崇拜。他离了婚,很惨,跟他唯一的女儿疏远了,又被诊断出患有皮肤癌,可他坚持认为,所有这些,哪怕再痛苦,跟另外一些东西相比,都是次要的。他突然意识到,是数学 —— 而不是原子弹、计算机、生物战,或气候的末日 —— 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就几十年吧,顶多了,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类的意义。然而还不仅仅是普通人,连科学家自己都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所以,他选择回到小镇上照料起自己的花园,在自己生命的暮年里静观花开花落。这也许是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吧?

        10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展示了用小说的方式去介绍物理学家会是怎么样的

        作者根据一些史实,结合自己个人的想象力,围绕着对物理学有巨大贡献的之人写了几篇小说。从中我看到的是这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理论提出者,他们更为立体的形象。他们并不是完美之人,或许在物理学中他们的表现堪称天才,但是生活中、为人处世依旧有各种缺陷。前面的两个故事会更加的精彩,可能是越到后面作者自己自由想象的部分变得更多了导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想

          这本书像雾,我感觉自己感受到了一些东西,比如天才的思想专注,天才的行为怪异的理解。比如人的一生的不确定,思想的来源不确定,带来了行为的不确定,带来了生命的不确定,带来了世界的不确定。我们像是在迷雾的虚空中的人群,不知前方,不知脚下,不知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道又能怎么办(《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读书笔记)

            特意去度娘了一下 “本哈明・拉巴图特”,实在是信息不多。说目前只有三本小说,虽然产量不够高,但是从这本书看来,信息密度极大,而且能早早就获得布克奖,实在也是说明实力不俗。真本书不厚,但却着实踏踏实实看了几天,因为确实看不太懂。就像它的书名写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简单说,这是一个以上个世纪的科学发现为线索的,什么量子力学了、氮气发明了、宇宙起源了、数学发现了。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科学的进步,看到了科学家的癫狂,还看到了我们对这个世界其实一无所知。不对,是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上个世纪的科学的最新进展,已经超出了一般人所能认知的范围。这些对世界的最新理解,再也不是基础教育能解决的理解问题,而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缜密的思维,还需要一些天赋和运气。这些要求,就已经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了。这个世界再也不是能够简单用一两句话就能描述的了,而且任何一种描述,都只能描述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全景式的解释几乎是不可能了。再加上当下的发现,让我们发现了更多我们理解不了的事情,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人类智慧的极限。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设计出来的计算机并不能理解人类一样,因为这个被设计的机器有着人类认知的极限限制,所以不可能完全理解人类,这个世界 “设计” 出来的人类,可能也不能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当然可以狂妄地说,我们比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厉害,因为我们能认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能看到的世界仍然受着我们的能力限制,宇宙的边缘、暗物质、量子,太大的我们理解不了、太小的我们理解不了、看不见的我们仍然理解不了。所以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怎么办?看完以后让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可能能认知的极限,就是哲学和文学了。就像读这本书的时候,关于那些科学的解释实在是看不懂,能够体会到的,只能是那些在字里行间的无奈和癫狂。比如,书里说,“是数学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就顶多几十年,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类的意义”;比如,书里说,“只有像圣人、疯子或神秘主义者那样,拥有一个整体的视野,才能破译宇宙组织的形式”;比如,书里说,“生命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物质与精神的各种形式的升降,而不可探知的真实永存。每个造物中都沉睡着无尽的、不为人知的隐秘的智慧,可它注定是要醒来的”。可能有一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科学并不能给与我们所谓的意义,科学也未必能给我们所谓的真相。意义,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而意义往往是在哲学和文学中被赋予的,意义不在乎真相,意义在乎如何行动和生活。太多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知道真相才知道如何行动,太多时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知道真相,才能安然死亡。书里写了一句话:夜晚的园丁问我,知不知道柠檬树都是怎么死的。假如它们撑过了干旱和病害、不计其数的虫子、真菌和瘟疫的袭击,从而来到了晚年,它们会因过度繁盛而死去…… 树木是种很不一样的生命体,这种过度繁育的景象不像植物,倒像我们人类:无节制的增长,已然失控。由此看来,不知道,可能是个好事。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人就是有极限的,人不能繁复到让自己失控,或者说,至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的不可能。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洞悉世界底层的秘密对人的冲击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挑战所有的意义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连科学家都不再理解的世界

                荷尔德林说:往往是最善良的愿望,把人类引向地狱的深渊。故事中的人物,抱着某种拯救世界的初衷,但结果走向了失控的方向。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也许就是一种说明吧。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果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利青年作家拉巴图特代表作。收录了五则真实人物的短篇小说

                  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 “毒气战” 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 的提出者卡尔・施瓦西、得了肺结核的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脑爆的好书

                    无须评论,个中滋味,各自体味。有一种走在人类思维巅峰间跌宕的思绪幻影感,人类群星闪耀背后的精神执着,让光、波、粒子、数学、奇点永远不确定地闪耀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是我们不够理解自己吗?理解自己的生活,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期待未来,活在过去,忘记了现在,当下,那些看似怪异的天才们,他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我看不懂,但是有一点点的理解了,似乎命运给了每个人一个标签,天才,怪物,笨蛋,平凡人….. 哪一个是自己,自己怎样理解世界?理解自己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小说的短篇小说集。感觉就像是在叙述一段科学故事的过往,然后会想起是在读小说。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写法。之前在一些类型文学中看到过,也包括一些纯文学的短篇小说,比如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这本短篇小说集。说回正题,这样的小说有一种阅读科幻小说的既视感,即有科幻小说的天马行空与科学范畴内的合理想象;也有严肃文学对文笔、情节、人物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因为是一本外国小说,还是比较罕见的科学小说,所以翻译的质量窃以为是第一要素。可能读者不懂相关原文的语言,但翻的好坏,文本本身自有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这本书中,本哈明・拉巴图特关注到了 20 世纪最为重要的几位科学家,包括发明了氮气提取法的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改写了现代代数几何学科的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以及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沃纳・海森堡和埃尔文・薛定谔等,拉巴图特以他们为原型,创造了五篇小说。其中他既调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又展开大量的想象,以这样一种模糊了事实和虚构的方式,试图探讨当科学抵达极限的时候,或者说人类的理性抵达极限的时候,那些抵达极限的人会发生什么,以及这个世界又会发生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我们的智商和想象力限制了我们

                            特别喜爱其中对那些科学家们矛盾与纠结的心理描述,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他们能够看到想到感受到的世界,远远不同意常人的世界。上一次有这样的赞叹,还是在读《时间简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科学诠释不可知论

                              听书听了这本解读,文中流露出不可知论,随机的基调令人感觉很新奇,并耳目一新。我更相信世界是不可知和可知的叠加态,不必这么悲观。2023 年 2 月 27 日 22:37 花费 2 小时 58 分,读完本书。【2023 年第 6 本】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理解的世界

                                即便人类理解了如何操控这个世界,也无法真正意义地接受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原理。就像不知道为什么一直繁衍扩张后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说叙事手法新颖吧博尔赫斯早在几十年前的《恶棍列传》里就模糊了历史与想象的边界,只不过作者想表达的能在近乎传记式的故事中良好地展现人类对于科学的探索和思考。体验最好的还属《普鲁士蓝》,不仅在时间的尺度上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其中涉及的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也在历史的宏大层面上产生联结与勾连,结尾更具有模糊主题的趋向。相反的,在读过《上帝掷骰子吗》之后再来读后三篇就能具体地感受到这种叙事的局限性,与其说是作者带领读者走入了小说的领域倒不如说是其真实人物本身具有的魅力吸引到了读者。然而本书很出色地方在与,这本集子的主题始终是同一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其背后还是作者对世界的本体论式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给当代的普罗米修斯们著书立传,写得惊心动魄又忍俊不禁,好的传记就应该这么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不如去看看上帝掷骰子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世界已经发展成仅有的几个人可以理解的东西,时间没了,物质虚无了,精神淡了,我们的存在都成了可笑的。天才是什么,不要打扰我,我就想一个人静静,不让任何人知道我是谁。虽然他做出了全世界最顶尖的贡献,烧掉一切,我是否真的来过。不需要知道,在远方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活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老子出函谷关不许人知,留千言。神人无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哪怕是最严谨的科学家,即使伟大如毕达哥拉斯和爱因斯坦,也痴迷于已知的理论,而难于接受对自己理论的突破。意识是个神秘的 “物质”(不知道能不能被称为物质),绝大多数人会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意识认知,也许只有达到佛的境界才能放下我执,一切语言和文字便是用于 “解释” 本来的工具,也就是当你打算使用文字的时候,同时也就拿起了修修剪剪的的剪子。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