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第一次了解 “黑色电影”“黑色电影” 中看到的意象:阴郁的情绪、烟雾缭绕的酒吧,令人绝望的罗曼蒂克氛围…… 黑色电影的本质:卑贱的,无法救赎的,非英雄的。如果要对黑色电影里的场景进行概括,灰暗和压抑是最不能缺少的形容。这种心理感受一方面是影片的低调照明、封闭空间(多在室内)以及潮湿、拥挤、脏乱等视觉元素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剧情的作用 —— 意欲犯罪的主角、受困的人生、邪恶的生存环境等。大多数黑色电影并未直接批判现代社会制度,但故事都发生在现代都市里。[日落大道]--- 这一部,一定抽空找来看一下。“葛洛丽亚・斯旺森就像一瓶陈年美酒,华服浓妆是岁月见证的沧桑之美,这美极烈,稍不提防便吞噬一切 —— 包括她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新鲜的问题,古老的答案我们说,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意思是说,在距离现在不甚久远的某个特定时刻,人类发明了电影,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影是故事的功能性延伸,天生就负有时间使命。这么说,似乎是在说电影又是人类用来对抗时间的一种发明,但和永生胶囊不一样的是,电影的时间意义只在于记录当下,而不是向更为恒久的过去和更为宽广的未来索要时间。电影和书写类似,都因为记录了现在,继而记录了历史,也因为记录了当下而想象了未来。在电影里出现的过去和未来都是现在的变体,它们是向无尽的现在索取所需,电影里有很多类似的似是而非的瞬间,比如在 [我杀了我妈妈] 里,少年对妈妈说,“如果我今天死了,你怎么办?” 妈妈回答,“我明天也会死。” 在这里,爱是死亡,时间也是死亡。在 [西伯利亚理发师] 里,十年后女人去西伯利亚寻找男人,男人却躲在屋子里不愿意见她,直到女人走后,男人一路狂奔,站在树林边,望着女人的马车越走越远,然后他点了一根烟。那一刻,十年只是一根烟的时间。在美版的 [谜一样的双眼] 里,FBI 探员雷再见到昔日搭档杰西时,发现她如老妪一般苍老,他知道,十三年来,杰西一直没有走出丧女之痛,在这里时间以快速流逝的方式扎根在了原地。电影是现代的,为此电影好像从诞生的一刻起,就天然具备了极强的生存能力,一直处于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的进化过程里。电影是人类自我慰藉的胶囊,只有它们是变化的,我们才会默认其仍然在有效期内,仍然具备与我们的病症相对抗的能力。任何技术上的突变,都像是电影自我保护机制的触发,它们以时间为友,也以时间为敌,以时间为呈现的方式,也以时间呈现为内容。所以,一些电影会被时间锈蚀,它的光亮只为某个特定的时间而定制。一些电影会被时间擦拭干净,露出原本被错过的光芒。这世界上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是相似的,只有悲观和痛苦各有各的不同。在电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美好比时间更易逝,幸福只发生在连绵不绝的苦痛中间,似乎只有黑色电影是不朽的,与其说它是一种类型,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学风格,它所在意的阴郁、恐惧、愤怒和悲观,是人类最为永恒的心事。在漫长的电影河流里,每当我们一次次回溯过往,都会发现,只有当这些黑暗存在,那些美好才成为美好。就像黑是为了白而存在,冰冷为了火热才不朽。就像电影是崭新的,但电影的形式是衰老的。一百多年来,电影仍然是一束光投射到一个平面上。我们说的电影在技术上的革新,于形式而言,也只是对面银幕大小的调整。就好像从被发明的那一刻起,电影的形式就已经臻于完美,没有给发明者留下任何再改进的空间。似乎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逼着电影从业者不再有形式上的压力,从而专心于内容。就像只有让黑色电影一直疯长,我们的爱和美好,才会那么鲜明,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它们存在,才不至于被黑暗把这世界夺了去。这世界就是这样,永远同时存在两部电影,一部是创作者拍摄的电影,一部是观众所拥有的电影。这世界没有新鲜的问题,只有古老的答案。我们以为的创新,只是极为忠诚地重复已有的提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在漫长的电影河流里,每当我们一次次回溯过往,都会发现,只有当这些黑暗存在,那些美好才成为美好。就像黑是为了白而存在,冰冷为了火热才不朽。就像电影是崭新的,但电影的形式是衰老的。一百多年来,电影仍然是一束光投射到一个平面上。我们说的电影在技术上的革新,于形式而言,也只是对面银幕大小的调整。就好像从被发明的那一刻起,电影的形式就已经臻于完美,没有给发明者留下任何再改进的空间。似乎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逼着电影从业者不再有形式上的压力,从而专心于内容。就像只有让黑色电影一直疯长,我们的爱和美好,才会那么鲜明,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它们存在,才不至于被黑暗把这世界夺了去。这世界就是这样,永远同时存在两部电影,一部是创作者拍摄的电影,一部是观众所拥有的电影。这世界没有新鲜的问题,只有古老的答案。我们以为的创新,只是极为忠诚地重复已有的提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电影人生原来,传记片可能才是最需要勇气的电影类型。它考验创作者,敢不敢对人物做个评判。有了这个评判,一切素材,才好围绕着这个判断做取舍。从这个角度而言,最大无畏的传记片,是 [公民凯恩],它在赫斯特还 “权倾天下” 之时,就用 “新闻笔法”,为这位新闻大亨 “盖棺定论”。几方消息源各说各话,各自描绘着不同版本的凯恩,这是新闻人太常用的手法:不同立场的事实和观点都摆出来,标注好每个事实和观点的消息源。奥逊・威尔斯可谓大胆,他拿上赫斯特最趁手的武器 “攻击” 他。而最后的 “玫瑰花蕾” 更是一种表态:一介媒体巨鳄所以如此 “猖狂”,不过是因为他缺爱。这种表态,让赫斯特气急败坏。一个非要拍,一个绝不认。电影,确实是人与人的搏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