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文产品领域最好书之一,但不适合新人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不适合产品新人,不适合非产品经理从业者,有瑕疵,但仍然是中文产品领域最好的书之一,上一本是《启示录》。


    适合什么样的人呢?有产品经验,至少 3 年左右,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自己的产品工作中,遇到了一些瓶颈,这本书能给不少启发。
    先说瑕疵,从开头就能看出来,其实这本书是滴滴产品团队集中创造的结果,把俞军在工作中的指导和感悟,作为礼物送给恩师。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一定不行,而是缺少一些整体性。另外就是前 50 页和后 100 页基本不用看。
    当然,瑕不掩瑜。这里面有不少对产品经理的成长建议,非常中肯实用,可以看出大神这么多年对产品团队的培养,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和沉淀。例如他建议产品经理必须学习经济学 和心理学。例如这本书里就有大约 30%-40% 的篇幅其实在讲经济学和产品的一些结合的地方,这就是我说的,读者最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这里面提到的经济学的知识都是浅尝辄止,真想了解,需要自己看完这本书,再去按照一个个的小线头,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拿到这本书,就能成为产品大神了。这书里讲到的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作用,更多的是教给你一套简单的太祖长拳,当你想成为武林高手,再去精进的时候,必须在练熟了之后,再去按图索骥,去学学罗汉掌。
    书里对优秀产品经理的衡量标准,有一个核心定义就是决策能力。这点也确实是我过去几年产品经理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感悟。因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真正核心的策略或者是产品方向,靠 AB 测试是没法获得正确的结果的。我经常会说的话是,数据测试,可以让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自行车变成跑车,但是,我们的前进的方向,很多时候需要靠创始人或者产品经理的主观判断能力。
    书里很精彩的地方是产品理念在现实中的落地。之前市面上很多产品经理,更看重的是画原型的能力,更好的交互能力,但是缺少很多有思考能力,有跨界能力的产品人。而在看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可以经常的把自己放在滴滴产品经理的角色,想象一下如果你来负责,那么如何从流程上解决醉酒乘客的问题,解决遗失物品的情况。
    其实只要是处理人和人真实面对面关系的产品,难度都会高不少,例如处理司机和乘客关系的滴滴,处理商家,外卖员和用户的美团,这种复杂的产品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个的过关打怪的过程。他们要学习太多太多产品理论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之前劝过一个朋友,他要从谷歌高薪挖一个产品主管,当他们的产品合伙人。我的态度是如果你要做一个出海产品,那么还可以尝试,但是如果你想拿下国内市场,这个人九成是无法胜任的,因为他之前解决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挑战和难度非常大。
    书里对我触动最大的其实是那个俞军体验公式,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这个可以用在产品经理做任何一次迭代时,做为自我审视价值的定律。
    产品经理何止要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呢?我曾经面试过一个产品,很有情怀,但是整个人飘在空中,例如他说 “现在用户想看一个视频,还要去几家视频网站上去寻找,我特别想做一个视频网站,把所有的视频都集中在一起”。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站起走人,之前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都进去了吧?这不是用户体验问题,这是犯法的问题。
    那产品经理能不能不懂财务呢?举个例子吧。资深用户都知道早期的得到课程是年度订阅,后来改成了 50 讲 80 讲,你们以为这种改变的核心发起部门是谁?是内容吗?是运营吗?都不是,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发起的原因是啥?是要提高毕业率么?是要让用户尽快的有成就感去买下一门课么?都不是。是因为订阅课程这种模式我做的,我只从产品本身去考虑了,根本没有考虑的一点是财务的复杂度。听过我和罗胖脱不花一起创业早期故事的用户,一定还记得,脱不花诱惑我加盟的核心一句话就是 “你只要进来,我保证不让你管财务法务和行政”。恩在这些方面,我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啥兴趣。
    所以就是我这么一个完全不懂财务知识的产品经理,就推出了订阅专栏这个东西。对财务的复杂地方就在于确认收入。举个例子,一个 199 的订阅专栏,AB 两个用户,A 从课程第一天时加入,B 从课程已经推出 100 天时加入。按照最规范的财务准则,AB 付的 199 都只是先收下,但是还不能算 企业的确认收入。A 的 每天确认收入是 199/365,B 的确认收入是 199/(365-100)。
    我这还是描述了最简化的情况,如果再加上老师分成,优惠券,苹果提成等各种情况,造成的问题就是财务部门同学快崩溃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在算账的工作上,并且业内没有一家财务系统能满足如此特殊化的需求。
    当然,我现在对财务也是一知半解,但是这不妨碍我知道财务规则对产品和公司的重要性,那么我招募懂财务系统做过财务系统的产品经理,甚至今年还把公司的一名财务同学,变成了一名产品经理。
    所以产品经理,是一个挺复杂的岗位,每个公司衡量的标准,需要积累的知识都不太一样,这也是产品行业里的书,基本上谁都不服谁,因为大部分书,都无法提炼成定律,被其他公司的产品经理使用。
    而这本俞军产品方法论,在这方面做得可以说是最好的了。建议瓶颈期的产品经理,可以带着思考和下一步动作,去读这本书。
    例如看完之后,我决定接下来三个月,重刷一遍薛老师的经济学课。

      33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2. 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3.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4. 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5.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6.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7.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8.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9. 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10.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11.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12.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产品经理的必读书

        2023 年的第四本书,作为小白阅读完这本书收益非常大,不论是产品经理宏观认识或成长路径,还是微观方法用户模型,交易模型或决策模型,这本书讲的非常细致,又通俗易懂,而且实践性极强,满满的干货,太多对自己有启发的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虽获得过张一鸣和程维两位老师的推荐,但豆瓣评分从 8.8 分下降到了 7.7 分,我觉得应该是很多产品经理以及想成为产品经理的同学对这本书抱有比较大的期待,读完后感觉有些失望的结果。这本书我给 4 星,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1、本书是由滴滴的同学们根据俞军老师的分享做了一定的梳理。虽然整理成册,但是有大量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被归纳和二次加工,部分内容失去了准确性。总体来说还是有些碎片化,比较重理论而轻案例,唯一的大篇幅案例分析是讨论滴滴的一些场景,这些分析也仅停留在分析讨论阶段,而没有太实质的解决方案。建议工作经验在 1-2 年的产品经理重点看第 1 和 5 章,尤其是俞军老师推荐的那几本产品经理必读书籍。2、书中提到了大量的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对于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以及培养自己的方法论有一定的启发,建议工作经验在 4-5 年的产品经理要结合自身工作带着问题去精读。3、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俞军老师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的底层逻辑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将这些知识融入了他对企业、用户、产品之间关系的衡量中,利用交易模型和用户模型帮助产品经理进行决策,为 5 年工作经验以上产品经理突破瓶颈打下了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优秀产品经理炼成史

            首先评价书整体不错,有不少干货,很多内容对我心有戚戚焉,做为一个曾经工作十几年的研发人员(兼职产品经理),又重新系统的进行了思考。书是由俞军的下属一起编辑的,根据平时对俞军的观察、交谈、会议等,因此里面会有很多重复的痕迹,也有不同出发点观察视角的冲突,当然其视野和格局也会受些许影响,但里面几个方面,还是很值得我们去读的(如果刚好感兴趣)。1、作者独特的经历,很多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少了这个历史机遇,再强的天赋也不见得有施展的舞台。可以跟随作者感知整个过程,找到那种感觉,机会来临时可以快速把握。2、系统的思考能力、执着精神,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优秀,但卓越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俞军在开始时就充满激情、目标明确,并且不断实践和总结,能力在螺旋快速上升。一个大神的生成是有原因的,没有秘籍,只有苦练神功。3、大神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很强,不是自己把所有的都自己做,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4、善于总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成功符合逻辑,让成功可以复制。并且不断进化,让经验不断传承,形成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但是产品经理,实际上其他岗位也可以进行思考,自己岗位的价值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自己职业的发展之路?不是给予经验,而是给大家更多的启发,或许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产品经理价值千金

              俞军大神的作品,很久之前看的这本书,啃了两个月才看完,内容有点难懂,推荐有一定产品相关工作经验的同学阅读学习。最近找笔记复习了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体会。果然好书就应该常读。俞军认为产品经理应该深入去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用户模型是指每次产品迭代后,产品经理都应该能预见用户的反应和行为变化。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弄一个用户画像就好了,而是要去了解一个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反应。如果你只服务一个人的一个场景下的需求,那么用户模型就很简单。但如果你服务一个人多个细分需求,那么你就得洞察人心。满足的需求越多,用户使用产品的次数也越多,这就相当于获得了更多的用户。俞军说,用户不是人,而是需求的集合。交易模型是指产品经理通过自己的分析,设计一个合理的机制,满足利益相关方,让产品能够持续的创造价值。一个好的产品具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价值,对企业有收益,可持续。只有可持续,企业才能长期赚钱;只有可持续,才能长期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可持续就涉及交易模型的设计问题。只有产品的利益相关方在创造价值和利益分配上面公平合理,产品才能可持续。那如何衡量用户价值呢?书中有一个公式: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想要提升用户价值,就要尽可能的提升新体验和减少替换成本。但产品也不能只顾着用户价值,在现实工作里,产品经理需要平衡公司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筛选出那些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创造商业价值的需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如很多人说的这本书确切地说应该叫《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对于有几年的产品经理来说,这本书应该非常值得细读,值得思考,当然,对于我这样的产品小白来说,看完后还是有些启发:1. 好的产品经理对于的用户 “建议” 和 “反馈” 的态度,反馈要认真聆听,而建议可以忽略不计。2. 产品经理是一个长期培养的人才,其职业生涯分两个阶段,前五年是成长期,主要是积累经验、打牢基础;后五年是晋级期,选择走专业路线、管理路线或业务路线。3. 对于产品经理不是追求 “用户价值最大化”,而是在洞察用户需求的同时,考虑成本和收益;反过来,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同时,重视用户利益和长期发展。4. 书中还讲了不少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是有积极帮助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19 产品经理是一种能力

                  二刷这本书,果然收获更多。第一次看完时,坦白讲,有点失望。一是,期望过高,以为都是实操方法;二是,经验没到,读不懂。隔了两年,再耐心的读第二遍,读的很慢,有的内容反复读,去和自己的知识体系碰撞和融合。边读,边记,边感叹,大神就是大神,有些总结,看似简单的一个公式,但背后是极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度的思考。这本书适合不同层次的产品经理反复刷,甚至我认为它是入门必读,因为比起那些培训基础能力的书,它可以让你从第三方视角去观察产品经理的画像,需求是什么、用户是什么、做产品到底再做什么,做产品需要哪些能力、过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很真实和立体的画像,让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不那么美丽,甚至会有些残酷。我也推荐不是产品经理的伙伴,反复去刷,因为它告诉你如何去建设自己的能力,并将能力转化为商业价值,因为自己也是产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一种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个老大哥的苦口婆心

                    这是一个老大哥的苦口婆心,讲述一个产品经理需要知道的大部分知识。从什么是产品经理讲起,讲到企业用户产品之间的关系,再在交易和决策两个关键环节进行展开,并最后在产品经理打怪升级这条路分享了老大哥的经验和建议。读毕,以下几点启发甚多:1)企业产品的用户并不是一个用户个体,而是特定情境下需求的合集。这是一个醍醐灌顶式的说法,以前我们谈产品,谈用户,说得都是一个个人。所谓的用户分析,其实也仅仅是针对这个个体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例如小镇青年,白发老人,都市白领这样的标签描述。但实际上把这个用户拆开来看,他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以滴滴的打车产品为例,用户一天的需求都可能发生变化,早上公司需要打卡,TA 需要更快地打到车,因此可能愿意支付更多费用来 "加塞" 打车;下班回家,已经吃过晚饭,拼车可能对 TA 更合适;参加一个重要的宴会,需要面子,打一辆专车或许更加合适。当我们把用户当成一个孤立的人时,是不会有这样的洞察的,但是一旦变成一个个需求,这样的画面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2)用户对于新产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式: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这又是一个茅塞顿开的说法,公式化思维是思维模型的最高境界,因为它一下子就把复杂的事情通过公式表达清楚了。系统动力学说世间万物可以通过要素和连接关系来表达,而公式思维就是系统动力学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看回俞大哥的简化描述,他其实想说的是我们做产品做了要考虑到新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记了替换成本。这里有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苹果,苹果因为有 iCloud 这个产品,它让用户更换手机时的替换成本几乎为零。而相比安卓而言,无数的手机品牌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替换问题,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苹果用户可以很轻易地买买买,而安卓用户要去看参数,做对比。我想,苹果的产品经理也是极厉害的,而且这个产品是一个实物。3)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懂商业,知用户,明规律,讲逻辑,能思考,不断学习和超强同理心。这样的顶级要求其实是一个顶级人才的奋斗目标,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可以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换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企业前期没有办法招到这样顶级的人才,但如果可以通过招聘,培训和磨合形成具备这样能力的组织,那么这样的团队作为一个个体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当然,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多几个这样顶级的人才,那么也是如虎添翼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真的好,我竟然也读懂了,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做产品或者做产品经理,但是做产品和人生也有些类似,都是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本书围绕产品其实就是以经济学、心理学为基本,深度剖析产品的意义。如何做好产品,已经在文末给出了人人都能读懂的产品经理 12 条,这只是思想指导,具体的如何做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我的理解产品的本质还是人,就像经济学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行为。产品与用户的媒介就是产品经理,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有同理心、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都印象深刻。因为所有的理性决策本质上都是在试错,寻求自己的能力边界,所以失败后要有自我归因自我否定的勇气,不能把错误归因于外部。在文中滴滴的案例可真的是太精彩了,总的来说就是不断的试错迭代,这才是一个企业或人与时俱进的保障。那么什么是产品呢?企业与用户交换的价值媒介,产品帮企业获取利润,帮用户解决问题。当然这其中的交易成本是最关键的,比如企业的研发,用户的搜寻,这类无形的成本。所以产品创新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比如淘宝减少了用户搜寻的成本。当然一个旧的交易成本被解决,而新的交易成本也会出现,比如说网购中的信任问题、试用和试吃的问题。一个好的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其中书中最多篇幅写的是交易和决策,理解了交易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创新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那么决策呢?我的理解就是试错,决策是对未来的判断,对未来的判断常常依靠的是经验的累积,成功的决策往往更多的是运气成分更多一些。让决策有更大的成功率,那么就只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当然对一些没有过往经验作为基础的判断,我认为还是运气,这个运气不单是指闭上眼睛瞎蒙,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促进。可以看得到从古至今的伟大发明并不是一下子横空出世的,都是人类的经验知识累积过程。所以我的理解一个英明的决策,靠的是经验知识的累积,不只是自己的亲身经验,还有从外界吸取的间接经验,这都为决策带来了参考价值。在《思考快与慢》中学到了大脑 2,就是慢思考,理性的反人类的思考。最后还是回到了人的身上,产品经理的培养。从古至今产品经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能代表顾客,因为这是一个供应大于需求的时代,产品只有满足用户才会被选择,这个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定理去解释。那么又回到了开头说的产品经理要有同理心、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说回怎么培养,我认为就要与企业共同成长,深度的了解企业,理解用户,说真的我自己还没有成长起来,所以培养人真的没有心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产品经理,市面上最好的书

                        推荐给所有产品经理。


                        俞军是产品大神,比较低调,在互联网圈外名气较小,圈内也有一半人听过。 不过在圈内大佬眼中,他可是人尽皆知的一等一的大神,驰骋沙场 20 年。
                        俞军的方法论比俞军本人出名多了。比如以下这个圈内很出名的公式,很多人知道公式,不知道它是俞军提出的:
                        “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
                        本书可谓是俞军毕生所学,比一些更大众流行的产品经理书籍 (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从入门到精通》) 等,格局高得太多。
                        作者认为,产品经理最需要熟悉的是经济学、心理学知识。我曾独立得出过同样的结论,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跟团队分享相同的认知,没想到我的认知有大神背书,比我的认知更深,感觉真好!
                        怎么更深的呢? 简言之,甚至有人建议将书名改为 “论经济学和心理学在产品工作中的应用”。
                        (・̆ ᵕ・̆ )◞
                        不敢做更多剧透。
                        多啰嗦两句:
                        1. 与梁宁的课程结合起来学习,能发现各种暗合,能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感。
                        2. 书前部分有点教条主义,后面越来越好。
                        四星推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帮助我们深刻了解产品经理的书

                          产品经理这个词听过无数遍,但是一直对于这个岗位具体做些什么,需要哪些能力一直是比较模糊的,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深刻了解了这个岗位。除了对于产品经理的理解,本书还从产品经理角度讲述了一个成功的产品的设计和不断优化的方式方法,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是偏向于产品方面创业的,这本书一定要看,企业中的中高层也建议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炼

                            总结分享:【用户模型】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用户不是人,而是多个需求的集合。某个产品完全满足了某个人在某个场景下的某类需求,那么就可以说该场景下的这个人就是产品的一个用户。—— 积累用户模型时,无论是以人群来思考,还是以单个用户来思考,颗粒度都太粗了,最理想的状态始建于每个场景,每个行为背后的每次需求来思考,然后基于需求进行深度的样本积累和分类,这样总结出来的用户模型才是可靠的。与其说比产品天赋,其实比的就是对用户模型的总结能力。那怎么样判断一个产品经理的总结能力强不强呢?一个标准就是在产品迭代以后,看他能不能准确的预判用户行为的变化。【交易模型】管理利益相关方 —以交易为基本单元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人的每次行为都看做跟世界的一次交易;世界上不存在等价交易(因为交易的价值大小是人主观判断的);每次交易都是在创造价值。那么,如何创造利益 —— 利从何来;如何分配利益 —— 利往何去。【理性决策】利用交易模型和用户模型帮助产品经理进行决策 —— 价值定律:需求价值(包括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两个层面)、用户价值(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商业价值(愿付价格–企业成本)、社会价值(行为经济学)。决策的目标就是价值最大化,然而人的决策天生就是不理性的,人在信息获取与加工、分析、判断等环节,天然就有各种限制、偏差和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禀赋偏好导致的个体差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俞军产品 12 条】:1. 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2. 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3.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4. 追求效率,不做没用的东西。5.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6.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7.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9. 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10. 如果不确定该不该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11. 把用户当做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12.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书中还讲了不少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是有积极帮助的…… 所以没事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挺不错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产品为笔,对话世界

                              这本书前半部分内容适合初阶产品经理经常阅读,后半部分涉及到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决策模型等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产品经理才能往下读下去,作为产品经理的一员可以先读读,了解下心法与模型。内容观点清晰,产品是企业作为与用户交换价值的媒介,从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去阐述产品。以下是俞军产品十二条,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借用修订后的网上感悟

                                产品理论就是产品八字:需求、生产、交易和价值。看起来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我一直坚持大道至简的理念。需求。我将需求定义为 “用户对某一期望的需要和要求”。这就要探究产品是为了满足什么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有什么期望,为什么需要这些期望,对实现这些期望的要求是什么。先看为什么需要这些期望。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出发,定义人在不同阶段所追求的不同期望,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这是从人本身的心理出发的,人害怕恐惧、享受快感和期望认同,因而只要解决其中任何一个心理需求,都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产品。这些从宏观层面来看的大原则,具备普适性,但是无法从微观层面指导一个产品。那么,怎么找到可以指导一个产品的微观层面呢?首先,新的需求得以被满足,体现为产品激发需求被满足,或者人主动寻求满足。怎么把握要素变化?需要具备对宏观趋势感知和把握的能力。曾鸣教授提出的、梁宁讲到的点线面体战略思考模型,是一种好工具。点线面体战略实际上是说在一个点上做产品时,要看到依附的体、面是什么,如果这个体或者面是一个没有或不需要发生要素重组的稳定系统,那么就不存在新的需求要被满足,理论上也就没有机会,那不管做的产品有多好,都大概率失败。举个例子,微信、抖音和王者荣耀为什么成为现象级产品?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是网络要素重组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要素有哪些?带宽、智能机、移动支付、物流。这些原本已经存在的要素由于技术为主导的变化发生了重组,使得移动互联网具备了爆发的基础。这些需求可能是害怕恐惧;想要分享可能是享受快感;累了想打一小段游戏或者看个视频。怎么抓住变化的核心要素呢?培养通过现象看透本质并且进而验证的归纳推理能力。怎么去设计要素重组?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商业模式。设计要素重组要基于商业模式的分析,中国做商业模式的分析集大成者就是魏朱理论。之后是定义用户群体极其期望以及实现的方式。这个是方法最多的,总结起来是用户、场景和数据。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之后的行为通过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呈现,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反馈。生产。是将需求转换为产品的过程。生产的要诀引用雷军互联网七字诀中的 “极致”、“快”。快是效率,效率是一个需求开始生产到得以验证的速度。这里面不管是制造业还是软件开发行业,都有着几十年的持续演化。比如制造业的精益生产,软件开发行业的 DevOpsScrum 敏捷等,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快。这个 “快” 里面有两个 “一公里” 很重要:起始一公里,就是从需求到开发的过程,这个一公里十分关键;最后一公里,是从开发完成到提交验证,这也是开发最注重解决的一公里。处理好这两个一公里,一个推,一个拉,才能快的跑起来。 极致,则是这个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基本上,可以以乔布斯的简洁作为自己产品的尺子,这个简洁都做到了产品内部的极致追求。 交易。交易是一直以来伴随人的活动的,我们时刻都在进行交易。整体上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不管是潜意识,还是理性的,我们其实都在追求这一点。企业一个主要的活动就是展开系列有策划的活动促使交易的发生。这里包括了营销、运营、销售、售后等等。怎么促使交易的发生呢?要构建触发交易发生的机制,然后通过有策划的活动使之得以触发;触发交易后要有交易闭环的高效流程;交易完成后要有引导持续交易的活动。 交易发生的机制的设计是一个需要综合利用经济学与心理学成果的艺术活。因为人极其复杂,不同情景、心理状态下都会对交易的决策发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懂交易发生的一般原理,比如供需定律、边际成本等,也要懂决策理论,比如决策心理等。 价值。是 “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为什么要强调价值?因为前面所说的需求、生产和交易都有一条暗藏的主线贯穿,就是价值。没有价值,就不可能是需求,就无所谓生产,更不用谈交易。基本上这是我归纳的 “产品八字” 方法论,再次强调这都非我原创,只是个人系统性思考并指导自己打造系统能力的一个工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俞军产品方法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08 本(281)#《俞军产品方法论》🚢俞军为滴滴产品团队的体系化建设、产品岗位的价值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作为学生和见证者,也亲身经历了俞军产品方法论的每一次重大迭代,从最开始的 “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到 “产品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到后来的交易模型理论。每一次理论的升华都是无数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我而言,则是认知的一次次升级。🚢本书内容的简单总结是: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本书还介绍了我对产品经理选拔和成长的理解。🚢进入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 —— 连接让信息以 byte(字节)为单位快速交互传递。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效率非常高。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产品类别:在线信息产品。在线信息产品的一些关键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 “互联网产品经理” 这种新生物,使这个时代的产品经理的职责和价值产生了重大变化。🚢多生产、多供给一份信息的边际成本极低,信息传输速度极快,信息产品还经常是免费的,这又使得可转化用户群极大地扩展。于是,只要产品确实有用户价值,在线信息产品很容易呈爆发性增长,很多产品都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达到用户数过亿,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在线信息产品是能快速迭代的:通过在线方式收集市场反馈的过程很快;更新代码和交互的新版产品生产起来也很快;分发更是远远快于消费品和光盘,有连接就能即时触达。社会科学的重点是实证性,产品也是。产品获得市场验证是重点,现在的创业术语把这叫作 PMFproduct marketing fit,产品市场匹配)。🚢在互联网时代,AB 测试这种经典科学工具,因为可以快速得到结果,且实验方法相对科学,成为最常用的产品工具。AB 测试可以用来测试某一个变量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效果差异。一般是让 A B 只有某一变量不同,其他部分尽量一致,再测试用户对 A B 的反应差异,再判断 A B 哪个更好。通过 AB 测试可以实现更大规模和更快速的迭代,让产品设计和决策都更加科学合理。🚢传统领域现在开始强调 “互联网思维” 和 “产品思维”,其本质原因就在这里。而重视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横向组织资源,按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体验的重要性的提升让很多人误以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体验,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好的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并不是产品的全部。🚢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产品要经过 “需求”“生产”“销售” 三个环节。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需要对这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关注,并 “协调” 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作为产品经理,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产品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只有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结果。了解用户需求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决定生死的新业务决策通常是公司首席执行官级别的人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般的职业产品经理,做到试错型判断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决定优先级,判断做哪个不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哪个。🚢产品经理如果要学习成熟学科的话,最主要的是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经济学就是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不仅企业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我们通常把 “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 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的用户模型,并通过大量真实个体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洞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俞军产品方法论》

                                    虽然书名叫做 “产品方法论”,但并不是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做好一款产品。事实上,俞军有更大的野心 —— 他是想用这本书来重新定义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拓展产品经理的内涵和边界。本书的核心内容:一、什么是产品经理?二、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模型?三、产品经理的职业成长线路图是什么?第一,产品经理在各个时代的定位不一样,传统经济时代侧重 “品牌营销”,计算机软件时代侧重 “项目管理”,而互联网时代侧重 “需求洞察”。在当下,产品经理还是社会不可或缺的 “连接器”。第二,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是掌握用户模型,这里的 “用户” 不是人,而是指需求的集合。产品经理的进阶之路是掌握交易模型,具体来说就是搞清楚各利益相关方在交易中的利害得失,并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第三,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分两个阶段,前五年是成长期,主要任务是积累经验、打牢基础。五年之后可以晋级为高阶产品经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不同,选择走专业路线、管理路线还是业务路线。俞军产品经理十二条 1、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3-5年产品经理进阶指南

                                      俞军老师的这本书一发版,发现周围好多人都买了,可见大神的影响力。认可快刀青衣老师对这本书的推荐理由,我正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三五年产品工作经验、学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大学期间也学了不少心理学,鉴于此,我从目标读者的角度推荐这本书。产品经理的入门门槛降低,但是上限的能力要求没有被降低。那么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是什么呢?俞军老师给出了 A 级(最优秀的等级)产品经理的特质:除了逻辑,还要有视野、同理心、自我否定的能力。其中同理心要靠一部分天赋,可遇不可求。这需要我们怎么做呢?俞军老师说,这需要我们 “理解用户、理解交易后的权衡取舍。除了依然最为重要的实证性,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开始成为产品经理的主课。” 让人震撼的是俞军老师这个公式 ——“用户价值 =(新体验 - 旧体验)- 替换成本”。太好用了,是我们在思考新产品或者做产品新功能时的万能钥匙,就围绕这个来思考,要不要做,怎么做,结果不会差。书中对用户、产品和企业的厘清,对我们做产品非常有实用性指导。 用户:不是自然人,是需求的集合。 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解决方案。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 企业:发现市场获利的机会,生成效率高于市场。 市场获利的机会:一是源于市场环境和制度变化;二是源于关键新技术;三是长期关键因素 —— 组织建设能力。另外书中还有一个彩蛋,产品经理的专业背景不一,因此对于学经济学有些畏难情绪的同学们,俞老师非常贴心给出建议:看不懂书就多看书评,看别人阅读后的理解一般会简单一些,谷歌、豆瓣和知乎都很好用。多搜索书里的概念,从百科、知乎等平台看第三方对这些概念的多视角解读。一本书看不懂,就多看几本同类的书,每一本都会让人多懂一点。看网上知识就把精华摘要到笔记本上,看纸质版书就在书上圈出重点,特别是有价值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就随手记下来。这是一本过两个月还要回来继续领悟的产品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方法

                                        放大,放大的不是个人能力,是把能力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可复制可迭代的方法论。场景在变化,相对于方法也是在进步,二者的关系是互助的。从方法中磨练对事物的把控程度,可是成事的细节却又不在事情中能得到的。人中龙凤本是稀缺,得道多助的又是少之又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本身值四颗星,为我经历过的时光尾声加一颗星。首先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讲产品经理 123 的书,不会告诉你如何写 prd 如何对需求等等,反而是讲了很多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概念。然后是俞军在滴滴的时代肯定是滴滴最好的时代,而后时代光环褪去,这一批优秀的人才也都四散于江湖,还是非常感慨的。最后是感慨于俞军这样的人才能在互联网行业出现是行业荣幸,或许就是少了另一个大学教授 or 专栏作家也未可知。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