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70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满满正能量的书,读完能量状态提升很多

    流着泪读完这本书,中午一边喂孩子吃饭,一边读、一边流泪。我估计餐厅里邻座的朋友会感觉我是个怪物👹。一诺是一个超级智慧的女性,她的这本书会带着大家寻找生命的力量,寻找生命之光。"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之光。"🌸力量从哪里来?最初力量来自于他人的认可,之后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渴望,最终力量来自于面对真实的生命。"小我" 和 "真我" 之间有着深深的连接,但也会以某种方式阻断。当我们恐惧时,"小我" 就会出现,会编织出各种吓人的故事,来恐吓我们。只有我们放下恐惧,"小我" 才无法存活,这个时候,我们也离 "真我" 越近。人展现出来的自我与内在的自我合二为一的时候,生命达到统一和自洽,这时候生命最幸福、最丰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突破 "小我" 到达 "真我",活出生命的意义。"真实" 是什么?就是我们真实的面对生命的挑战,面对生命中不敢面对的声音🔊。直面挑战,然后再从挑战中走出来。🌸我们会成为什么?我们最终都会成为别人的回忆,只有时间能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如果我是回忆,我希望这个回忆是美好的。或者说我愿意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从回忆的角度去做事情,我愿意给我的孩子、家人、朋友更多美好的回忆,更多地尊重、赞美、无条件地接纳。从创造美好回忆的角度,如果把之前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我会有不同的做法。🌸到底怎么做一生才算是满载而归,不虚此行?我问了非常有智慧的杨文霞老师,她说抖音上有一个老太太,已经失智了,儿子每天和她录一段短视频。有一天半夜醒来,儿子问她:娘,你干什么去啊?她说:俺去给俺娘盖被子。她虽然人的智力不清醒了,但是还是非常正向、积极,她的状态还在影响着无数的人。她说她觉得这样的状态就是满载而归、不虚此行。那天和小菜叔叔聊天,小菜叔叔也说了一句非常大智慧的话。哪怕你和朋友喝茶,你给朋友说了一句正向、积极的话,这种正向积极的正能量,也会扩散。后来他给我们分享了他和四个爸爸的故事,催人泪下。一诺的书里也讲了一个玄力阿姨,她的妈妈是非常有名的摄影师。玄力阿姨说她妈妈晚年不能走路开始坐轮椅,已经失智。她总是说:"我怎么觉得这个椅子特别硌我,我看看是不是个胶卷。" 热爱与灵魂最深处的连接,失智了以后,也不会断。🌸人生发展的 4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是一个接受者、受害者。第二个阶段,事情为我而发生。所有发生皆有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不曾看到的东西,前往不曾去的地方。第三个阶段,事情发生了。事情发生了,和我无关,我是抽离的观察者。第四个阶段,事情经由我而发生。我是所有事情发生的通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诺早年的物质生活是非常匮乏的,妈妈辞职之后,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可以说她的生活是颠沛流离。她在清华大学上学时,一餐饭只花 2、3 元钱,煮鸡蛋也舍不得买。但是难掩她在上一代人的智慧生活中承接的生命底色。生命是丰盈的?还是匮乏的?这与外在的物质条件真的没关系。后来她受到比尔盖兹的启发,从麦肯锡出来加入盖兹基金会。盖兹是一个非常具有悲悯之心的人,他看到不发达国家的卫生真空区。为了低收入国家猖獗的疟疾四处奔波找钱。特别影响深刻的是全世界为了谢顶投入的科研资金有 20 亿美元,而为了不发达国家的疟疾只有 5 亿美元,因为没有人买单。🌸老师一等老师是大自然;二等老师是经典;三等老师才是人师。我们如何从大自然中吸取更多的瑰宝,学习顺势而为,其实是最重要的。🌸练习本书每个章节后面配了一个小练习,从巅峰、争取、领导、孩子、养育、关怀、接纳、不同、光环、做梦、美好、参与、臣服、情绪、时间、力量、来处、完美、我、向光这二十个维度出发,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内功,才能取得真经。🌸教练一诺也接触了教练,她不断地提起和自己的教练 Patrick 的故事。教练的疗愈力量是很强大的,教我们不断地从自己的行为挖掘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机。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李一诺的职场经验

      1、给予越多,收获越多。2、做成的每一件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3、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不管当下有没有他人看到,都要更有品质。4、微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5、通过深度的自我对话,不断追问自己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有多重要、多紧急",理清不同目标的优先级、理解自己的深层恐惧。6、有机会就接住,不要被 "等完美准备好" 的想象绑住了手脚。我们恰恰是通过做事来 "准备" 的。7、用合作的视角看待关系。把每一个人都看成老师和伙伴。通过提问学习他们的经验,好问题的核心是有开放性。8、认真地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9、领导力的精髓是为团队的成功创造环境和条件。10、多琢磨,多思考,不要迷失在忙碌里。11、只要你开始带团队,哪怕只带一个人,都是开始做领导了。这时候,你不仅要把手头的事做好,还要思考大局。就是超过自己 "做事" 领域之外的事。12、在职场早期最重要的转变,是从等待认可到争取支持。13、争取支持也是做事。在做具体业务之外,争取更多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不是额外的动作,而是做事的一部分。14、大大方方地让同事了解你的工作成果、职业目标,争取他们来支持你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15、我们做了事情,要主动说出去,有一说一,不卑不亢,这也是工作该尽的职责。

        17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没有恐惧,你会做什么》

        这本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是我的领导前两天推荐给我的,她只说了一句话 “这本书是她今年阅读的时候划线做笔记最多的一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她有深深的共鸣,我本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听她如此赞誉,非看不可的决心油然而生。利用地铁通勤的时间花了三个多小时读完,打动我的并非是李一诺作为麦肯锡合伙人的高光时刻,而是她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真的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可以说,在这本书里,最引发我感触的就是她和孩子们日常的相处,充满了爱和接纳,还有她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和奉献,犹如冬夜里的一把火,瞬间照耀人心。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本讲成功学的书,因为它真的很接地气,抛开那些外在的闪闪发光的标签,李一诺在书里呈现了她和别人一样在面对艰难选择时的纠结、痛苦、无奈和迷茫,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无一例外!正如书里看到傅雷于 1935 年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时在译者献词里写的一段话,带给我无限的力量,在这里和大家共勉。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是处理恐惧最好的办法。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自己的一系列不敢,一系列恐惧。曾经的自己也一样一直困在这些不敢里面徘徊,无助,正作者说 “不敢开口,不敢做,不敢想,不敢要。不敢不同,不敢改变,不敢发声,不敢做梦。不敢爱人,不敢爱己,不敢接纳,不敢面对真相。回顾人生,记得无比清晰的,竟然是这一个个不敢!回顾这一个个场景,在当时似乎都合理,但每次面对它们时,我的内心都在灼烧,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某种不满、不甘和遗憾。我想这些故事对你也不陌生,从学校到职场,从养育到家庭,从重大决定到琐碎小事,如果我们细致地体会,内心总有不敢的影子。而 “细致体会” 总是困难的,因为要 “诚实回到当时的场景”,说到底,是要面对最深处的真实自我和那些 “不堪回首” 的过往。但人要成长,别无他路,只有面对。” 到现在豁然开朗,你要做的就是面对,越是你不敢的越要去面对,去处理,不断追问自己找到问题的本质,探寻真实的自己。在生活中鼓起勇气,打开一些缝隙,面对那些曾经和当下的 “不敢”,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之光。面对恐惧和难题不妨勇敢的面对,不断的追问?面对这个选择,我到底在害怕什么?我害怕的这件事,为什么对我重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如果没那么重要,那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更深层的恐惧是什么?这件让我恐惧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些问题似乎没有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然而经由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慢慢接近困境的本质,而所有困境的本质,都是我们内心底层的某种恐惧和不自洽。从错位到自洽,正是通往真正的人生幸福的道路。走这条路需要的是一遍一遍地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圣严法师的十二字箴言。这条路,便是通往光的路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不敢”,你才“敢”!

            读完最后一页,我打开了手机相册。翻出了 2020 年 1 月 16 日的相片。那是我参观一土学校的日子。2019 年,我离开澳洲顶尖私立学校,加入了一所创新学校,开始解探寻 "考试" 以外的教育模式。其实,我也在试图回答自己内心的一些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做?我要往哪里去?那一年,可谓是我的 "不敢" 之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决定。但是,今天再回头看,我很感激能有这个机会,让我在寻找 "Who am I?" 的这趟旅途中,更加认识了自己。今天读完一诺的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 "不端不装" 的一土学校为什么这么朴实无华、与众不同。衷心地祝愿一土学校,越办越好!如果有一天,我送我的孩子回北京上学,我希望 Ta 去一土学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女性很友好的书

              职场新人可以参考奥 不错的经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力量的来源

                偶然间翻到这本书,没想到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感动我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背后真实的困境、选择及人生。看到一个个人的英雄之旅,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无可奈何,但是他们活成了自己的样子。你们的故事给了我力量,我希望我的孩子活出自己的样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不是一篇正经的书评,只是想让你打开一本好书

                  李一诺麦肯锡前全球合伙人、前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一土学校的创始人。任何一个 title 放出去,都是别人花好多年都未必能够企及的高度。她,全部做到了。李一诺写的《力量从哪里来》我自己送出去 10 本,给 n 多人推荐。书里面充满了 “自我对话” 式的反思,很鲜活,绝对是觉察自我设限过程中错误隐含假设的很好的素材。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写了很久日记却依旧不得其法,推荐阅读,肯定会有很多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力量来自向内求真、向外行善、美在其中

                    以前就听说过作者李一诺、她运行的《奴隶社会》公众号、以及办的 “一土学校”。最近,在美国公益组织 “硅谷百家谈” 主办、我们北维州华裔家长会(CAPA-NoVA)协办的线上讲座里,听到了对李一诺的采访和对《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的介绍。我立刻在得到电子书里找到了这本书,花了五个小时读完了全书。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加入了 “磁土” APP 里的 “诺言社会”,参与了《力量从哪里来》的共读会。在 21 天的共读期间,我每天读课程、听音频,写作业。每周参与线上分享会,交流心得体会。别人的作业和分享给我启发,我的作业和分享又启发别人。我们的学习小组是 “力量加油站”,大家彼此赋能,互相加油,为力量充值。在探索人生真谛的黑夜里,我们是一群彼此照亮的萤火虫。力量从哪里来?我此刻的感悟是:力量来自真、善、美。向内求真,向外行善,美在其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神节的鸡汤

                      当下国人只能在电视中仰望谷爱凌的传奇,却可以在生活中复制一个来自山东普通家庭女孩的成功。就像大部分成功女性,即便已拥有高大上的段位,最初的她们也是低到尘埃里。她们不时地在 “女神” 与 “女神经” 切换。她们一路都在修行。如果比较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不难发现:中外职场女性面临的挑战与心路历程,其实没有什么大不同。读她们的故事,叫做励志;读谷爱凌的故事,叫做猎奇。谷爱凌与李一诺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来自单亲家庭,都有一个强大的母亲。天底下的母亲,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就是力量的源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主观的旅程

                        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是一诺的朋友,陪着她走过这一段人生经历,深深地理解她,也深深地被她启发。一诺面对每一个选择在我看来果断、决绝又忠于自己,这种力量是继承来的,也是探索来的。什么环境所迫,现实的束缚,被画上圈圈的根源是自己,什么时候明白了自己永远有选择的权利,脚步自此就难以停下来,生命是主观的旅程,想看什么,想做什么,想经历什么,都可以自己去勇敢地做出选择。这种自由必然以现实的种种困难作为代价,可那有如何?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努力做自己的太阳🌞

                          👩🎓拿了奖学金到美国读博士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听不懂、看不懂英文;过五关斩六将进了一家顶尖咨询公司,第一天就发现自己格格不入;结婚近 10 年都不敢要孩子,这些是你印象中的顶尖学霸、职场女强人李一诺的样子吗?📕在这本《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中,李一诺分享了她一路的突破历程,展现了自己除去清华大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曾经的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奴隶社会” 公众号和一土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有马甲线的三个孩子的妈妈 这些标签之外,她,到底是谁。💰如果你想在职场不断进阶,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她是如何从执行者到好领导的,是如何一步步走过领导力的四个阶段的,也就是做事、建造、教练和激发。👩而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女性,那我真诚地邀请你一起来共读,相信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力量。一诺提到,社会确实对女性有很多结构性的限制,让女性很难在职业发展上成功,以致于很少有人能进入决策层发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要面对这样的挑战,除了社会要有更多的共识、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女性也要敢于去 “成功”,去突破自己内心的限制,有能力、有条件做领导的,去争取做领导,并更广泛地发出声音,推动正向循环。已经做了领导的,尽量帮助和提携女性下属,给她们更多榜样的力量,更多支持和成长空间。🤔那怎么做呢?📚书中她提到了女性在职场上会遇到的两大困境:1⃣️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2⃣️是爱道歉;🤔我们为什么这么在意外界的评判?她认为是我们对自己不接纳,所以希望通过别人的接纳来证明自己还不错。但是 “向外部寻求认可” 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即使一些人接纳了你,总还会有一些人不接纳,你不可能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好的。去追求所有人的认可,既不可能做到,更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成长。🤔那怎么办?首先,她建议我们要从寻求认可变为寻求支持!不是 “请问,我这样想,你看行不行”,而是 “我想去的地方是那里,我想做的事是这样的,你可不可以支持我”;其次,要努力去全然接纳真实的自我,如果你已经是妈妈了,你还可以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对孩子不断认可、教会孩子自我接纳,那可能是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分享一诺的两句话给你: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从外界认可带来自信过渡到内生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别人如何评价你,反映的是 Ta 的水平,而不是你的水平。而女性 “爱道歉” 的症状,可能会在成为妈妈后达到顶峰,想工作,就觉得没能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很抱歉,有事请假又对同事或领导感到抱歉;想全职在家带娃,如果老公没有认识到全职妈妈的价值,又会觉得拿钱都开不了口,或者感觉自己受了多年的教育似乎对不起爸妈和老师……🤰而一诺,作为在麦肯锡工作 6 年期间生了 3 个孩子的实例,提出其实用心做好妈妈,对工作有很多帮助。因为再难搞的客户或者领导,都比小孩子容易沟通,是吧?沟通需要的共情、需求分析能力等等恰恰是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特别得到锻炼的能力。而同时处理好公司和家里的事情,需要很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其背后是清晰的思路、高效的时间管理和稳定的心态。这些能力也都在当妈妈之后得到了日益增强。所以我们要正视我们作为女性的优势,作为妈妈的优势。此外,她还提出,可以 “敢于不同”,主动把自己的 “不一样” 作为优势去开启高质量的互动。她在做到麦肯锡副董事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成了很多会议里的少数女性之一,她还要背奶、还要修产假,这些都让她成为了 “不一样” 的那个人,而她不仅接受了自己的 “不同”,还突出了自己的 “不同” 能带来的 “新视角”,这也让她获得了认可,进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风格。📒最后,再分享一段书中的话:在任何阶段,都不要把主动权交出去 —— 不管是交给一个职位、一个人,还是一个阶段。在任何阶段,我们都有自己如何度过的主动权,哪怕看上去有很多限制,我们还是有做决定的空间,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放弃了,反而是没有可能成功的。与你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做自己的太阳,用自己的光和亮,照亮自己的人生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力量之泉

                            力量从哪里来?来自激情与热爱,这种能量会在呼吸间自然流露、汩汩而出;穿过田野、奔赴山海…… 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些情感共鸣,那些不间断的自我怀疑和恐惧,那些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渴求,那些在孤独中发出对生命与世界的追问…… 力量从哪里来?向外求永远不会赢,不是一个个的外在标签 “title”、“光鲜的履历”;而是向内求索,发现自己坐在一座大金矿上,这里面有光有热,有无线的包容和能量!想起大家耳熟能详的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求应该是后者。力量从哪里来?从每一件认真对待的小事,每一件小事连接起来 connecting dots,才有了结构 pattern 的变化!力量从哪里来?香帅说 “每一次选择的积累,才是未来”,童安格的经典歌词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 力量迸发的那一刻,我们纵身一跃,全身投入,像年少轻狂的嬉皮士和疯子一样地不要理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我想这就是人生真相,我们要在一次次 “真的做” 和一次次 “真的做不到” 的过程中,才能 “真的懂”。不敢开口,不敢做,不敢想,不敢要。不敢不同,不敢改变,不敢发声,不敢做梦。不敢爱人,不敢爱己,不敢接纳,不敢面对真相。回顾人生,记得无比清晰的,竟然是这一个个不敢!回顾这一个个场景,在当时似乎都合理,但每次面对它们时,我的内心都在灼烧,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某种不满、不甘和遗憾。我想这些故事对你也不陌生,从学校到职场,从养育到家庭,从重大决定到琐碎小事,如果我们细致地体会,内心总有不敢的影子。而 “细致体会” 总是困难的,因为要 “诚实回到当时的场景”,说到底,是要面对最深处的真实自我和那些 “不堪回首” 的过往。但人要成长,别无他路,只有面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Do-Build-Coach-Inspire

                                在这段刚换完工作又遇疫情居家办公的时间,特别害怕早上起床,因为会发现钉钉和微信里满是要处理的问题、要参加的会议、要学习的资料、要沟通的议题、要争取的商机、要安排的娃与生活、要安抚的情绪… 每天一睁眼时间就开始被或工作或生活上无序的大小事情铺展开来。本想报个早起打卡体验营,翻了下老师朋友圈安利了此书。于是收获了连续一周来自己愿为之早起一小时阅读的美好时光。虽同为女性的自己职场发展远不如一诺老师成功,但书中太多职场和家庭的场景确能感同身受、非常有共鸣!# 力量从哪里来,从向内求认识自己而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暖有力量的作品

                                  先加了一诺的公众号,看过她的直播,再来读她的作品的。一诺老师很真实,不像别的很多成功女性那样,精致的打扮和凌厉的气场,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真实又坚定有力量的。我甚至想起了特立独行的三毛女士的形象。书很棒,有些内容,比如恐惧,比如办教育的初衷,比如对妈妈的总结,真的是温暖到我。一本需要在夜深人静时候安静缓慢边读边思考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光而行

                                    我读的是纸质书。书中提到的不敢,我几乎都经历过。尤其是我在日本多年,也许受语言文化的影响,也许是自己性格的原因,长久下来我变得不敢随意表达自己观点。结果,呈现出来是为不自信,特别在意周围人评价,用学术名词,叫 “低自尊”。如果早些年读到这本书,也许当时会更有勇气些,我的表现会不一样。“别人如何评价你,反映的是 Ta 的水平,而不是你的水平”。诸如此类的金句很多。这本书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有如何做的方法论,还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书让一个清华的毕业的麦肯锡的合伙人以及盖茨基金会这些光环的牛人一下子好像离你很近,正真诚地坐在你对面,缓缓地给你讲述她走过的路,而那些能量却源源不断被输入你的血液。也让我想到一句话,“追逐光,靠近光,感知光,成为光,散发光”。真心推荐这本书,也希望你可以找到或感知到属于自己的光,并向光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时麦肯锡的环境里,成为合伙人是件大事,和升副董事不一样。在当时的我看来,如果想成为合伙人,要做的一件事就是 “跑关系”,找人做你的支持者。当时我很不齿于这种行为:有好好的时间不做业务,为自己 “买官鬻爵”,姿势太难看了吧。我反思自己,有三个心结。 等待皇冠。潜意识里,是我们一直被教导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 如果我的能力强、业务好,“上面” 自然有人能看到我的能力,“钦点” 我做合伙人。这就好像一位公主等待有人给她戴上皇冠。 羞耻感。自己要求晋升?那是可耻的!我们被教育的处世哲学是,想做领导如果是为了个人的晋升、名利,那就是可耻的。 “不务正业”。我脑子里有个根深蒂固的概念,花时间跑业务是正事,而为了晋升,花时间 “跑关系” 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当时和我敬重的领导的几次谈话,让我打开了这三个心结。 放弃 “皇冠思维”。被 “上面” 看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不切实际。现实是每个人都很忙,尤其是高层领导,不一定看得到你。所以我们做了事情,要主动说出去,有一说一,不卑不亢,这也是工作该尽的职责。 放弃羞耻感。晋升是为了有更大的影响力,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个人只是做成事的一个工具。如果事情是对的,能做好,那自己的姿势好不好看并不重要。事实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那么在意你的姿势好不好看。 争取支持也是做事。所有职场环境里都有复杂组织,复杂组织的信息流通往往并不高效、顺畅。所以在做具体业务之外,争取更多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不是额外的动作,而是做事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喜欢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读本书作者身上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仿佛一面镜子深深地照亮了我。我们身上确实有着太多的 "不敢" 了,因为恐惧,我们不断地向外求,拼命想要逃离。但恐惧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我们内心构建的幻想,所以会一直如影随形。出路只有一个,便是转身面对,一旦面对,就会发现其实那里什么都没有,原本的黑影灰飞烟灭、瞬间消散,留下一片灿烂阳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真我显露

                                          呼应题目,李一诺 “写在最后” 落脚在 “敢” 于那些 “不敢”。忽然想到村上春树关于跑步的哲学,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李一诺说她的很多挑战都是靠 “敢” 背后的勇气挺过去的,母亲和姥姥给了她人生莫大的精神力量启蒙和支撑。作为同时代的人我深有同感,上一代人留给我们太多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一切困苦。      其实这还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勇气的书,更是一本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最后自我圆满的书。圆满不是一种物态结果,而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本我和自我合二为一的状态。      那张由内而外的圆圈图令人印象深刻。大多数人是带着 “外化的自我”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真我” 已经被 “批评” 和 “伤害” 压进了潜意识。意识的觉醒(潜意识的意识化)首先是能认识到这一点,李一诺以她自身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一个人觉知的过程。      其实每个人本身都自带神性,唤醒这种神性就是本我和自我统一的过程。自身做到 “本心光明”,也就自然成了 “发光体”。而这一切,始于勇气。      米开朗基罗说,雕塑就是去掉多余的东西。是啊,每个人都像一块石头,里面本来就有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个人的自我修行就是敢于拿起斧凿,砍掉自己身心中多余的 “批评家” 和 “伤害”,让真我真正显露出来。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