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7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白天不懂夜的黑

    🌹每个人的一生总有被消费的可能,这关乎经历,更关乎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一个前 AV 女演员碰上了一个女社会学家,于是形成了《始于极限:女性主义》这本书。铃木凉美和上野千鹤子用 12 轮书信来解构女人。虽然也是女人,但,从未认真考虑过,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因为,我基本是按照 “观念” 对女人的塑造来行走的,上学,毕业就业,结婚生子,一直在一个单位一辈子的人。可是细追究,按 “观念” 的生活轨迹就有一种无从察觉的歧视的存在。纵观生活经历,我丝毫不觉得女性主义会与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交集。可是,我错了🤡就像书里总结的,只要你是一个女人,女性主义【它就像一张又大又薄、五颜六色的毯子,由无数根丝线编织而成,】其中总有那么几根总会连接到你的身上。多多了解女性主义,“女人” 真的就是男性凝视下的 “那个低劣(二流)群体” 的代名词吗?真真看清楚社会如何对待女人与男人,对女人很有重要,对男人亦很重要!🌹看了本书有几点触动。一是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弱者。这个观点对我来说有点颠覆。弱者一直是负面的存在。铃木凉美因为对母亲的叛逆,去做了一个 AV 女演员,她是恐弱的。她认为【如果能够更清晰、更有趣地描绘出所谓 “加害者” 的软弱和所谓 “受害者” 的坚强,我便能指出双方的愚蠢,而不至于招来旁人的怜悯……】上野千鹤子却告诉她【“承认伤害并非屈服,而是抵抗。” 那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坚忍的证明。】就像在神父面前的忏悔,人心承载不了太多的负面情绪,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二是日本社会对女人更残忍。性工作者男女都有,为啥对女人诋毁更多?储物柜的死婴通过 dna 监测后,为啥只报道母亲?为啥允许原味少女,援交的存在?单亲妈妈在最后时刻向颇有威望的孩子的父亲求助,却惨遭拒绝,为什么?为什么性虐亲生女儿的父亲大有人在?厌女症为什么长盛不衰?三是关于写作。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当作家,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当你的读者呢?【您一直告诫研讨组的学生 “要脚踏实地,积淀出不受时代和潮流影响的东西”,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书里的这句话是一个提醒“希望你拿出更有意义的作品,为后人铺路搭桥,树立路标,甚至建起庇护所或瞭望塔。”🌹学到的新名词😂天使夫妇卡桑德拉综合征🌹那些让你惊醒的句子:1,我为自己习惯了拎得清而深刻反省。2,人性中的卑劣与嗜虐、优越感与嫉妒心恐怕永远都不可能被消除。3,社会变革变的不是真心话,而是原则和场面话。4,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女性,定能改写女人的生存策略。5,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6,你现在是谁” 比 “你过去是谁” 重要得多。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始于极限》:女人一生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没有立刻明白,只是觉得这个书名起得莫名的好。“极限” 这个词,在今年可能许多人都感同身受过,疫情之下许多人都触及到某种极限,正如书中所说,“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许多人的焦虑都已经达到极限。生活方面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种种限制,肯定把许多人逼到了忍耐的极限。” 极限之下我们该如何自处?该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从极限出发我们能通向哪里?“始于极限” 这个书名就引发了很多书之外的思考。《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两位相差 35 岁女人长达一年的的书信往来,年长的是 75 岁的上野千鹤子,日本知名社会学家,毒辣的女性主义者;年轻的是 40 岁的铃木凉美,有着奇特的人生经历,叛逆又才华横溢,刚入围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的 “芥川奖” 的新生代作家。二者的组合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她们的通信涉及了恋爱、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 12 个主题,几乎把女人一生该思考的问题都拿出来谈了,两位女性毫不避讳过去的经历,真诚、深入地自我剖析和互相剖析,把一些深层的东西剥洋葱一样呈现出来,持续进行直逼心灵的发问,看书的过程真是 “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1. 在孩子面前,母亲永远不要 “自我感觉良好”。
      书从一开始就以令人震惊的叙述进行着,铃木凉美对日本的情色市场的描述、高中时期在原味店以及大学时做 av 女优的经历,令人目瞪口呆,不禁也让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疑问,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优异的女生,为何要尝试那些奇特的经历?除了日本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有原生家庭的因素。答案在 “母女” 这个主题下渐渐浮出水面。铃木凉美的母亲是位儿童文学家,父亲也是知识分子,听起来很完美的家庭,然而母亲常把她视作研究对象,总与她进行深入的 “对话”,以此磨练她的 “自我”,这让铃木凉美感到窒息,逐渐生出挑战母亲的爱的想法。“偷偷做父母看不惯的事情…… 这种感觉着实‘妙不可言’。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每次做出格的事,我都很清楚这些无聊的行为之所以能带来美妙的体验,正是多亏了‘父母的禁止’。‘禁止’的魔法一旦失效,无聊的事情就会变回了无生趣的无聊模样。” 看到这里真是倒吸一口冷气。上野千鹤子回复到:“我从中感受到拥有聪慧母亲的女儿是多么不幸。聪慧的母亲会让她的女儿窒息。聪慧,意味着‘妈妈了解你的全部’。于是孩子失去了喘息的空间,暴露在透明的视野中,无路可逃,无处可躲。‘孩子长大成人’也就等于‘孩子的内心怀揣了父母不了解的阴暗面’。” 铃木凉美的叛逆在母亲死后终结,这足以说明她与母亲的对抗影响了她的人生。而她也适可而止,让人生走向明亮的轨迹。这段母女关系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成为母亲后,我常想,面对孩子永远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能总摆出一副 “绝对正确” 的面孔,要给孩子留有自我生长的空间,不要锁住他的叛逆。2. 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你的天职,职业还是工作?
      不同年龄看书时触动的点不一样。三十出头的我,更多思考的是人生的走向。因此书中对于 “工作”“独立” 主题下自我价值的探讨很吸引我。上野千鹤子回信道:“社会的变化总是差那么一口气。正如你在信中所写,肯定有很多女性在‘以女性为中心的工作、女性身份至关重要的工作、女性身份不仅不重要还会成为瓶颈的工作、好嫁的工作、不适合结婚的工作’的夹缝中‘东跑西窜’。多数女性还是首先以婚姻为保障的。那么除了婚姻,女性还需要什么呢?—— 自我价值的实现。上野千鹤子提出了天职、职业和工作三个词。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颤了一下。“天职(vocation)、职业(profession)、工作(job)是有区别的。三者重合是无上的幸运,但这样的情况寥寥无几。‘无论能不能赚到钱都会做’的是天职,‘利用专长谋生的差事’是职业,而工作是‘奉人之命的有偿劳动,无关好恶’。除此之外还有爱好(hobby),指自掏腰包也要做的事。”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属于哪一种呢?我理解,天职就是使命,就是上天的召唤,需要经历许多试错、觉醒才会找到天命的感觉。职业是带着专业能力与责任感的,能对自己的某种角色富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已是幸事。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只是工作,那就略显被动,情感色彩不浓厚,进步幅度恐怕也有限。不论是天职、职业或工作,都会遭遇瓶颈与难题,逼着我们到达极限然后努力克服,靠自己的力量通关,品尝成就感,感到 “我也能做点事情”,然后脱胎换骨,这就是自我价值所在。3. 别做沉默的羔羊,成为勇敢的女性。
      书中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核心是男女的对等,性别的对等。“其实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只有建立起彼此自我对等的纠葛,男女之间才能有正经的恋爱。” 势均力敌、互相尊重的男女关系,是好的恋爱、好的婚姻、好的职场社交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也知道人性是复杂的,“人性中的卑劣与嗜虐、优越感与嫉妒心恐怕永远都不可能消除。” 但也不必因此感到绝望,勇于突破困境,对他人抱有希望,增长变革的意识,不做沉默的羔羊,成为社会变好的推动者,成为勇敢的女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后,回到题目本身,书中对极限的解释是这样的:“极限,是意味着前方无路的分界线、不容许更进一步的底线,忍耐的极限、体力的极限、认识极限、打破极限…… 如此联想下来,我意识到这些年生活的世界都位于边界之内,正如标题呈现的那样,而我今后应该拥抱的世界就在极限之外”。我们呢?极限之下我们该如何自处?该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从极限出发我们能通向哪里?我的答案是:在外部环境的极限之下,排列好人生优先级,找到自己生活的最优解。在内部世界的极限外,尝试突破思维、认知的极限,把自己带到更广阔、丰富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喜欢铃木凉美这一段:“我会努力改变精明而迟钝的自己,鼓起勇气打破对自身性情的定义,超越种种抵触,去更广阔的天地尽情表达”。愿我们都能找到价值的实现方式,活出想要的人生。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该读一读的书

        围绕恋爱与性、婚姻、男女、自由等主题的十二次的通信,利用语言来再现了作者们的思考与挣扎,同时也将语言化作了利剑,割烂了我们自己编织好的安全网,指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被一条条无形的 “线” 连接着。“遭遇不公的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结构与主体仍是一个未被突破的困境,对女性问题的密切关注与深度讨论也许才是突破困境最好的方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始于极限,归于平静

          1 这本书谈论了女性主义,我赞成女性要活出自我,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事实上不管男女,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吗?可是为什么一谈到女性女主,就要提到独立、挣脱束缚、自由、价值、打破偏见等词语呢?这是我不喜欢的。当你鼓吹一个女性做独立女性的时候实际上在指出她现在的状态是不够好的,同时你要很多女性活出自我意味着要女性们去做出改变,可是你发现了吗?不管女性是不是独立、是不是活出自我,这个过程中做出改变的永远都是女性的,能不能说让女性不需要做那么多改变就可以活出独立女性,而是让男性多去去做出一些抛弃大男子主义的改变呢?如果说无知是一种导致很多人活得不够精彩的原因,那么你不断提倡女性主义,要让女性改变去做独立女性,这可不可以说是一种有知的无知呢?2 与其让女性更独立不如创造环境让她们努力不活在别人的期待范围内,允许她们做她们自己,你想结婚生子你可以选择那样活,你想一个人独居也可以,人生的多样性要充分给到每个人,不光是女性。你想怎么活你自己说了算,而这不是女性一直都在追求的吗?其实搞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女性主义这个概念也就没有那么重要。女性主义只不过是一把让女性披襟斩棘的武器,去劈开那些迂腐的、陈旧的公序良俗以及很老的观念,而那些没有办法这些武器的女生该怎么办呢?所以要创造这些武器不光是需要女性,更需要男性的努力和改变。3 作为女性其实很多时候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她们会把爱自己的权利交男性,这一点也是让很多男性有机可乘拉大男女不平等差距的机会。很多女性都在不断地试探或者考验这个男的爱不爱自己,而你越是考验对方,对方就越能给你交出一个满意又短暂的答卷,你看似觉得对方很爱你,你继而就会依赖这个男性,但时间久了其实也许他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爱她。不要去考验一个男人对你的爱,人都是经不起考验的,经得起考验的人你根本就无须考验。你越是不断测试一个人够不够爱你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把这个爱自己的主动权交给了多方,而我们谈女性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女性首先得学会爱自己,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别人来爱你只不过是附加值,那份爱不是你依赖对方的砝码,你始终是爱你的自己,这个是最大的前提,但是这种前提也不该用女性主义去标榜,活出独立的自己不该用任何主义去标榜。4 如何活得自由首先你自己先得克制自己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只叫女人克制,那就是扼杀了女性的自由。为什么很多男性出轨了会说自己只是犯了大多数男人都会犯的错呢?为什么很多男性出轨了身边的男性都能够容易呢?而如果换做是女人出轨了,不仅社会容忍度低,身边的人也不会容忍。所以,问题就是一方克制另一方不克制,这样的自由就是畸形的自由,要克制都得克制,如果只对一方嗤之以鼻这才是最大的不公。所以,要创造自由的环境,不管男人女人都得先克制好自己。5 作为女性你大可不必把太大的希望寄托于男人和婚姻,但是你可以恋爱、可以结婚,一个完整体和另一个完整体的结合实际上可以抵御一定的风险,但是不管是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还是做职场女性,这些选择一定要发自内心的你愿意,并且每一种选择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身上,这个是很多女性需要理解并且学会的东西,男人没有那么可怕,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这再正常不过,但是怎么选择,怎么活,你愿意与否还得你自己说了算。6 书中有些极端的例子或者一些矫枉过正的概念,我们看看就好,从中获得我们自己需要的能量和智慧就好。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mark2023 读的第二本书,未涉足的全新领域。生活的背景和经历不同,很多观点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没有 get 到它的高分😢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也是一种认知。

              上野千鹤子,东亚文化里女性主义坐在第一排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始于极限,无边界

                《始于极限》读后感 12-1: 从标题开始 "始于极限" 就定义了这本书不是一本随手翻阅的小书。什么是极限?副标题 -"女性主义的往复书简" 也并不是对于极限二字的解释或者引导。作者(之一)铃木凉美在第一封书信里解释到极限的含义 -"立于极限的我从自己所在之处审视事物", 过去的生活都在极限边界以内,未来则应该拥抱极限以外的世界,读懂了这句话,应该会帮助理解整本书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 了解自己的极限,认识自我,突破自我限制,突破女性给自己或他人给自己的各种标签限制。两位作者紧扣主题,在十二个方面进行了书信探讨,包含:情色资本,母女,恋爱与性,婚姻,认可欲求,能力,工作,独立,团结,女性主义,自由,男人,跨度从 2020 年 5 月到 2021 年 4 月,恰恰也是全球新冠疫情的顶峰时期。 关于二位作者,都是女作家,铃木凉美,曾做过 AV 女郎,硕士研究生,作家,出版过《"AV 女演员" 的社会学》;上野千鹤子,日本著名社会学家,研究女性解放理论,该作者对女权主义的理解是 —"女权运动是主张,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状况的弱者,也应受到尊重。" 著作有《厌女》,《女性的思想》,《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等书。 在第一篇情色资本篇章中,铃木凉美用自己的经历提出灵魂问题:情色是否是女性的资本,过去的她是认同的,即也是英国作家哈吉姆的观点:性吸引力带来的个人和团体的社会价值叫做情色资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仔细看本书的注解,这里并没有将性吸引力专门指女性。用现在更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情色如果是为资本,女的可,男性也可。否则,小奶狗,少爷等流行词不可能大行其道了。两位作者在本书中着眼的是女性二字,所以并没有就此延展到男性,但是在铃木在本篇最后表达了关于如何解构的提问:"归根结底,我究竟在抵触什么?为什么我会如此强烈地抵触承认自己受到了性别歧视的伤害?" 一个人,或者一个女性如果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拥有高颜值(特别是年轻时),本身就会吸引太多太多关注,很难做到独立客观的看到去掉颜值后的自我和自我价值,异性无处不在的眼光和莫名其妙的掩嘴而笑,都在证明眼前这位女性的魅力。我作为从小就没有活在这样的异性眼光追逐的人,当然很难体会这样的痛楚(也是一种快活吧),小时候可以坦然的做自己,没有他人的眼光会牵扯我的注意力,我可以把喜欢的事情聚焦,虽然很多时候,特别是青春期也会因为没有吸引力而自卑和自怨自艾。但是,当我成年后,看到身边一些高颜值的伙伴们,总是有超高的回头率和超多人当面表达爱慕或者骚扰话语时,我又会庆幸自己还好长得普普通通,也是莫大福气,否则那个小小的我在每天的自恋和他人的吹捧中早就吹爆了。至少如今,我的独立人格还是在的,且也不会因那么多的吹捧导致年老色衰后无法做到坦然接受。当然换个角度来说,这也许是阿 Q 精神,总之没有的那些外在优质条件,一个人也许只好退回内心去修修补补敲敲打打,顽强的像一个小强一样,张牙舞爪跌跌撞撞,只期待老天爷没有关闭自己的所有门窗。    《始于极限》读后感 12-2:在上野千鹤子关于《情色资本》篇章的回信中,有不少金句一针见血,透过迷雾穿透本质,比如:“每次做出格的事,我都很清楚这些无聊的行为之所以能带来美妙的体验,正是多亏了 “父母的禁止”。“禁止” 的魔法一旦失效,无聊的事情就会变回了无生趣的无聊模样。” 直接把过去那个二十多岁才自己开始叛逆的画面拉到眼前,正是因为母亲的控制和压制,让当初的我疯狂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体会无限美妙,现在回想起来,人生发展的每一步都不会省掉,即便青春期没有经历的到了青壮年也要完整走一次,只是现在再来看,的确是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反应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才是那个叛逆自我的根源,责备父母的极权控制 -- 不过只是背锅侠而已。另外,讲到情色资本逐渐消退后的女性面临年老色衰之际,作者写道 “一边感受自身的情色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一边以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身份转而剥削年轻女性”,这段话实在是太过真实精妙。就像熬成婆婆的媳妇,总是不可避免的轮回成为另一个 “恶婆婆” 形象一样,以前是受害者,岁月的刻印却让自己的纹路变幻成了一把把利刃,刀口朝向更年轻的群体,代代循环,一朝更比一朝狠。至于拥有情色资本女性明明有选择,为何依然偏向虎山行,千鹤子给出的解释是:她们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此处的价值观似乎并不符合国内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因为没有实地调查过,我也并不能一概而论,大胆猜想:也许有些暗处的潜意识,还是有相似性吧。关于 “恐弱” 的心态分析,看得出千鹤子的强大逻辑分析能力,“不愿被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是弱者,这种心态叫 “恐弱”。这是精英女性经常陷入的一种心态。” 难怪,已然七十多岁的她当年在东大的毕业演讲上,做出了惊为天人的论调:“这是一个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会得到回报的社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努力了也没得到回报、想努力却努力不了的人。‘努力就有回报’这种想法本身,得益于你们周围的环境,而非你们努力的结果。” 很多话都是在常人 “看破不说破” 的红线内 - 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经她之口,就这么赤裸裸的表达出来,除了她的智慧使然,更需要勇气和担当助力。 作为日本一名超高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千鹤子在本篇长最后也给出了自己的良心建议,并表达了自己对于选择情色资本的群体的及责备又疼惜的复杂心情:“听到你把成长最快的十年,把二十岁后的十年都用在了学习男女欲望的愚蠢上,我不禁悲从中来,兴许也是婆心使然吧”,如果说 “恨铁不成钢” 也有类似涵义,但是总是少了那份 “悲从中来” 的同理心的震撼之情。整本书里,充满了千鹤子对于情色资本从业女性的强大共情力,不知道是因为她修行过系统的心理学,还是年纪造就的深刻洞察力,加之准确无误的文字表达力,在女性的冰山下的潜意识探索层面,她比她自己走的更远。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持续品鉴的书

                  🥇上野千鹤子老师最大的学术贡献之一,是论证了 “操持家庭劳动” 也是有价值的人类劳动,但很早就思想解放的中国,居家劳动的一方仍然是 “弱者”。 女性怕做家庭主妇唯恐被当做娇妻 ,男性不敢居家带娃唯恐被说成弱鸡 。这才是我们面临的两性问题。 而人的本能是拒绝 “认知失调” 的,所以痛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找到 “谁想害朕?” 而事实上,女人变成女汉子,不是男人的错;男人感到受挫,也不是女人的锅。🤔 男女一旦陷入 “比惨” 语境,就再也解决不了问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话的魅力

                    本书是两位非常智慧的女性的思考和对话,大部分是关于女性成长、性哲学和社会关系等话题,说实话有很多女性的视角,对我来说有认同、有震撼还有很多不理解的部分,但,我想生活在 21 世纪的人,无论活到多大年纪,都应该有接纳新知的能力,能有探索新的发现的欲望。那些冲击内心的观点,我不一定会同意,但,存在即合理,也具有思考和探讨的意义,而这种书写对话方式,确实很特别,同时也在本书中很好的展现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和独特,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别为了别人的目光掩盖真实的自己自由自在的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止于极限

                        给这本书起名就已经难上加难。等到与读者见面时更是不能想像!我在买菜做饭洗衣扫地绕线钩花的陪同中听完了这本书,就是这样,耳朵的声音溜达进脑袋,顿时波涛翻滚!做女人可以如此真实!勇敢!广阔!深沉!叹为观止。说来说去人类由两种人构成:男人,女人。推荐男人和女人都读读《止于极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有没有因为某一次的决定,而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视角。作者以高知 “前 AV 演员” 的视角看问题对:性与爱的区别,性是生理的需求,爱是灵魂是精神上的满足。以及两性关系,家庭,性别歧视。虽然有些关点与我们所提倡的道德与教育有所出入,但这些看法和观点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九九女儿红----我读《始于极限》

                            许多年来,女性话题似乎一直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即使是我这样对生活中的性别几乎完全不敏感的人,也感受到了这股山雨欲来。最近朋友推荐,就读了这本书,感觉又是一次认知上的地震,引起了很大动荡。一、原生家庭 or 母女关系对于年轻女性的影响 这本书是以每月一封信件的方式进行的,是铃木凉美与上野千鹤子在整个一年间以两位不同代际间的女性作家的视角来对包括但不限于恋爱、婚姻、女性主义等进行的解读。让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位都提到了自己原先的家庭 -- 尤其是母亲 --- 对于自己的影响。铃木作为一个 “被母亲用巨大的爱与智慧牢牢捆住的女儿”,提到了自己最初从事 AV 行业以及夜场工作的最初构思是想 “检验母亲的爱”,她说在一个智慧的母亲身边长大,未必是好事。尽管在我看来,她的母亲已经将全部的智慧和情感全部倾注在了她身上,但铃木还是一直对母亲又爱又恨,上野宽慰她说,聪慧的母亲能看透女儿的心思,将女儿逼入绝境,借此磨炼她的自我。但上野自己也选择终身没有生孩子,她说是怕面对万一生了个女儿的恐惧。女儿会识破母亲的阿喀琉斯之踵,成为她最激烈的批评者。我体会到了她与自己的母亲之间剧烈的母女冲突与感情的激荡。其实说起来,孩子与父母可能都无法进行双向选择,这极有可能变成彼此很大的困扰,随着年岁的增长,身边这样的事情真实层出不穷。看到上野提起她与亡母的关系,我也想起自己与母亲,前天还梦到了她和父亲,想起了心中恒久的愧疚和痛苦。想起了随着这几年时光过去,我在内心与父母亲见面的场景也在慢慢变化,自己也在体验着宽恕和被宽恕的感觉。逝去的父母亲永远都是那个模样,但我与他们的关系还在改变。英国诗人纪伯伦言:“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作为一支被射出去的、无时无刻都怀念着我的弓的箭,将来我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二、那些作为女性的微微疼痛的感知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心脏的微微的疼痛感,就像那种 “花开时寂寞而疼痛的声音”。我尽量从自己那些疼痛中拣出一点相对明确的线索来:1、那些似懂非懂未清晰的部分   上野在信中说 “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要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其实人生中每一种经历和情绪都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感觉来表达,它们是各种情绪的混杂物。我自己从父亲母亲离开以后,也会有一种 “无家可归” 的感觉。但上野说不要急于将无依无靠的心转向婚姻和家庭。婚姻也好,家庭也罢,都不是女性的人生安全保障品。因为家庭和子女都成不了 “归处”。到头来,我们终究是孤身一人。这些认知,我以前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说知道,自己其实确曾寄希望于恋爱和婚姻能够解决自己精神空乏的状况;说不知道,其实内心也充满了怀疑的种子。这本书大概是给了一个更明确的指向:可以选择婚姻家庭,但要记得它无法承载你所有的人生。我相信自己已经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接下来的人生,其实便不难做出选择了。2、恋爱是什么:恋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他者上野在信中说:恋爱是自我的斗争。她说:“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恋爱是斗争的平台,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并放弃自己的自我。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我向来认为恋爱不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恰恰相反,恋爱是一种 “面对对方时极度清醒,以至于在旁人看来无比疯狂” 的状态”。我相信自己在人生中是刚刚经历了这样一种状态的,有人说 “爱是一种迷思”。身边的朋友都看不懂自己的行为,问 “你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在爱中,爱与伤害似乎成了双胞胎,总是相伴而生。上野这段话是我自己在爱中的真实体验:“肆意践踏他人的自我是一种野蛮的行为。但我们正是在还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将磨破发红的自我暴露在他人眼前,并要求他人也这样做,最终在这个过程中构筑起 “自我”。只有在恋爱的游戏场上,我们才被允许这样做 —— 我将踏入你的自我,也让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因为我 “爱” 你。再补充一下,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能使你充盈、教你认识自己的,是 “爱” 而非 “被爱”,是 “欲想” 而非 “被欲想”。没有性和爱,人也活得下去,但 “有” 比 “没有” 确实更能丰富人生的经历。” 把易碎品当作易碎品对待。爱情其实是易碎品,需要万分的小心呵护,才能成长。三、时差一向对于日本文化都不甚熟悉,对于不同时代的日本女性的苦恼也无从得知,但从上野与铃木的来信中,似乎也可窥见一斑。她们谈论了很多的观点,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很多看法是与上野不谋而合的。另外,可能是生长环境和发展环境的原因,我本人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很明显的性别差异,或者因性别不同而受到过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待遇。所以对于这一类话题从来也不是很敏感,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也有中日文化本身差异的原因。今天手机随机播放到了一首歌,是陈少华的《九九女儿红》,是我心目中典型中国女性的样子,让人沉醉。信手将它拿来,做了题目。九九女儿红,始于极限。一中一日,一严肃一活泼。人在不同的生长、文化等各种环境中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的极限,但就像邓宁 -- 克鲁格效应所说的那样子,生活中,也许唯有拼到极限的人,才能真正从骨子里感受到它。在人生中,自信和信任是极其重要的感觉,而且现在和未来也永远都比过去重要,无论一个人过去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什么,从此时此刻开始,从明白了自己的极限之后,才有了打破桎梏的可能性,更尽情更多彩的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在的你比过去的你更重要

                              全书十几封来信,有对女性自我的反思,有对社会环境变迁的讨论。全书几乎很少有批判的形式,都是些两个人的书信往来,一个是上野千鹤子,另一个是早年 “叛逆” 的反抗主义者。男人有时是下意识表达出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话语与行为会让对方听起来或看起来感到非常不适。女性应该看看,男性更应该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两位女性所讨论的话题、内容和尺度,在这里,估计早就被键盘侠的吐沫星子淹死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带着猎奇心理翻开这本书,并于 2022 年最后一个早晨,粗略翻完了。最大感触是觉得,虽然普通人的一生纠结是常态,但我们最好不要一直停留在一些概念(女性主义、男权、性平等…)里,因为真的很少会有一个人一直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 “过去是谁”,就坚定地做自己吧。今日之我从昨日走出,是更清朗的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找一份能通过时间积累增值的工作。当你告诉别人有十年工作经验时,不是说把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为男生,我很遗憾。

                                      在读这本书的间隙,我把《厌女》《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加了书架。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更感兴趣的是铃木凉美。虽说得到也有一本《献给爱与子宫的花束》,但阅读量明显少于这本。上野千鹤子女士无疑是温和的、睿智的、权威的。但我对铃木凉美女士的兴趣无法遏制。这个 80 后的所思所想的逻辑,总是在我这里有共鸣,虽然我一直觉得女性主义跟我没什么关系,即便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还这样认为。很久很久没买纸质书的我,在实在找不到电子书的时候,下单了她新写的小说《资优》。很遗憾,因为从来没想过女性主义这个话题,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我吸收哪怕一点儿和女性主义有关的东西。也许我对中国还不够了解,也许我对日本更不了解。我明明知道她们说的是真的,但是我没想过,没经历过,甚至没听过,我又不敢完全相信。不相信,我又会质疑。这种阅读体验,很拧巴,很难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和上野千鹤子其他的女性主义著作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在这本书当中,上野千鹤子的文字有了更多的温度。上野千鹤子说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学者,所以她常常告诫自己 “卖想法,但不卖感觉”,保持一种相对客观的姿态。但是在面对 1983 年出生的铃木凉美和她的困惑时,1948 年出生的上野千鹤子变成一个温柔的长辈,多了许多温情,在一次次的通信中被软化。在第一封信中铃木凉美称她为上野千鹤子老师,她会不客气地回复说:“还是别叫我‘老师’了。毕竟我从没当过你的‘老师’。” 而在最后一封信的结尾,上野千鹤子会对铃木凉美说:“要是可以每隔几年与你探讨各自的衰老与成长就好了。在那之前,请务必珍重。” 落款是 “写于 5 月晴天,上野千鹤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为啥李银河这么优秀的女性不出名。上野千鹤子,她的出名,是因为她写出了很多底幻女无理要求的心声,也就是专吃这一口饭的。而她自己就是一个厌女,即仇恨男人也反感女人,承认自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因为这样可以既要也要。随着她的年龄越来越大,如今的思想比以前要正常那么一点。说说她另外一些书里的经典语录吧。“如果女性不把责任推给世界,就不能成为女性主义者”。“和我能力相当的男性有很多,但我能成为东京大学的老师,是因为我是个女性。” 既要享受女性红利,又说政府坏话。“女人家暴自己的男人只是复仇,而且被打得往往不严重”。总的来说,上野只是一个极端女权,而且反智。她所坚持的女性主义也只是她个人的主义。如今流传的一些语录是比较正面且单一的,她真正的思想和底幻女没啥区别。

                                            1
                                            1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