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辽事岂可为,但当寻一散场耳

    作为明末悲剧人物,熊廷弼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传首九边”。首先熊廷弼处于一个死局中,大明朝江河日下,无论怎么打也不可能是后金对手。也许议和是最优解。其次,性格决定命运,凡事争三分,得罪人太多。不过最关键是他花皇帝钱太多,又像杨修乌鸦嘴,王化贞出事忙着撇清责任,让天启起了杀心。覆巢之下,复有完卵,花了几百万银子丧师失地,这责任你撇得清么。最后,很多人说明亡于党争。皇权和相权的明争暗斗是千年的主题。熊廷弼最后沦为天启打击东林党的棋子,被开刀问斩。态度决定一切,国难当头,也许像张鹤鸣这种老滑头才能生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熊廷弼前期还能为辽东战事尽心尽力,到第二次出任辽东变成了一个怨妇。既没有提拔将领,又没有训练军队。后面的历史证明依靠辽东人才能抗击清朝,作为朝廷大员对辽东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在广宁战役中,明军没有彻底垮掉,还可以收复失地,熊廷弼选择放弃,过于和王化贞争短长,是他作为封疆大吏失败的地方。他,孙承宗,袁崇焕并称明朝懂辽东战事三人,在后期表现看,熊廷弼言过其实,朝廷给他的资源最多,他却玩龟缩,远逊袁崇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意

        只能说,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熊廷弼的性格对他的失败有大影响。

          是个人,都渴望被人尊重,更不用说天启皇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的诞生

            明末的明耗,将整个王朝葬送。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皇帝作为最高领导者,不担责。且采用分化廷臣的方式驾驭下属。二是没有坚定的、长远的目标。辽事既已发生,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而明朝采取了抱佛脚策略,错失了机会。三是官僚阶层对人不对事。这其实是皇帝不担责的后果之一。对有实际阅历,且有充分调查的人的意见不重视,却执于人的派别,造成严重内耗。熊廷弼作为应对辽事的首位能人,却以传首九边的悲剧收场,这是我们任何组织都应该避免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朝权游

              赤裸的权力之争,必然带来弱化臣民和党争,在急剧的内耗里,皇权稳固了,可外面的老虎看到了机会,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历代君主挣不脱的牢笼。看了明清史,很庆幸生活在现代社会,纵然现代也有种种不好的现象,总要记得我们从重重黑暗中走出来的民族,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沉重,而我们遗传自不远的祖先中的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岂能轻易转化和消宜。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