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推荐阅读,再反思下我们的教育
拜读完李希贵校长的大作,感触良多。十一学校的确很不普通,很多做法甚至似乎都难在目前的主流中找到影子,比如学生参与招投标,学生决定食堂的去留等等… 同时,很多做法也启发了我,好东西,适应性可是很强的,完全可以推广嘛。比如给员工准备个性化的生日礼物,月度人物评选,给退休老师汇编纪念册等等… 再有一点感触就是,十一学校的教学资源是真的无可比拟,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较之一般学校有明显优势。那么问题来了,十一学校的承载力是有限的,那么谁能上呢?比入学费?比学前成绩?还是划分地段?大概率可能还是看学区吧!那么问题又来了,这片学区房大概率都是哪些人在住呢?答案可能大家都知道… 马太效应可能导致强者越强,最终助力阶层的固化,这是目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十一学校们的努力。另外,到底是教育搞起来了才能致富,还是富裕了才有钱搞教育呢?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目前来看,后者的概率大一些。那么一个地区怎么变富?大概率它不是一个靠教育能解决的问题🙃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谁才是学校的主角?用了 2 个多小时的时间刷完了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十一学校真的把 “主演” 的位置留给了广大学生们,校长和老师们站到了幕后,校长是总导演,老师们各司其职:灯光、道具、服装、编剧……,齐心协力,为的是充分调动 “演员们” 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演技;为的是呈现一部完美的作品,让学生们释放出自己的天性、能力,而终成为有用之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里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在发挥他的积极作用,十一学校的教育真可谓面面俱到、体贴入微,从学生到老师、从校内到校外、从国内到国际,不仅仅在教育学生,也在教育着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作为读者也能得享其成、汲取营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超越学校教育的大爱,体现教育本质的大道这本《学生第一》的经典好书,不到六万字。我是在越读越感动中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的。恨不能插翅飞到十一学校去亲眼所见;恨不能让自己也能成为十一学校的学生;恨不能也能当一回十一学校的老师;恨不能化身全社会的老师汇聚到十一学校;恨不能泱泱中华的学校都能如十一学校那样……… 太多太多的恨不能,李希贵校长可以说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自成系统的创造性探索,他为中国乃至全球教育的改革实践提供了生动鲜活有生命力的教学实践,而且是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探索出了教育的规律,是做为工业革命产物的同质化规模化教育应该如何适应移动互联如何适应智能社会如何适应模糊性不确定性易变性复杂性的社会变化下培养学生的伟大实践!其意义不仅适用于学校,而且具有普适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所借鉴。功德无量善莫大焉。致敬!致敬!再致敬!!!强烈推荐学习!!!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生第一》提供了全面提升教育的各类细节,不会适用所有学校,但每所学校都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理念,学生第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伟大的教师铸就伟大的学校,为教师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多思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需要。读过李希贵校长的很多本书,他无愧于教育家,但是一所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源千差万别,十一学校拥有很多无法比拟的资源,单从生源看,虽然他的书中没有提及,十一学校位于海淀区玉泉路,我斗胆猜测,他所拥有的生源无需为未来的生计有顾虑,只需一个自由的环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很多很多学校,如张桂梅的华坪女子中学,这些孩子没有成绩很难改变人生的轨迹。我们要办好教育不得不面对这种残酷的差距,国家更应该努力缩小这种教育差距,教育平权任重而道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名校修炼手册这是一本 “名不副实” 的书,当然这里的名不副实是褒义的,因为这是一本内容远远超越其书名的书。首先,这不是一本讲道理的书,而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工具书,一本教你从各个维度着手,帮你最终创建出一所像十一学校这样的名校的工具使用说明书。其次,这是一本案例荟萃,十一学校以自身做受体,对所有的工具都做了测试,用一个个真实的过程和结果,告诉你每一个工具使用中和使用后的得失及启发,这让你在借鉴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有的放矢、有所取舍。第三,这也不是单纯针对学校这个大集体的书,作为个人的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小而美的工具。甚至,这不是一本单纯对应学校的书,只要想打造一个能自我生长的组织,只要想打造一个既有效率,同时又不失温情的组织,你就可以在其中找到你想要的工具。最后,其实从本质而言,这也是一本书如其名的书。因为,在教育行业,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论你打造多少工具,不论你进行怎样的变革,最终的目的,只能是更好的去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第二” 是管理学的概念,而 “学生第一” 则是教育学的取向。管理工作中的 “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 “学生第一”。学校的金字招牌,就是不断培养出优秀毕业生,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尊重老师,尊重教学,尊重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判断,让学习自己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有一句话说的非常贴切,“把旅客放在驾驶员的座位上”,可能比一个劲儿地对驾驶员指手画脚要好很多,因为他们自己最清楚要到哪里去、以什么样的速度去、从哪里去更方便和快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