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一直很期待这本书,早已把它列入 2022 年的必读书单里了,看过《目光》,文风和这本《自造》差别挺大,看完才知道原来上本书是他口述,然后朋友润色完成的。说实话,之前不太相信世上有如此纯粹的人,现在愈加深信不仅有,并且为数不少。这本书有好几段幽默俏皮的描写,看到了陶医生风趣的一面,还有一些诸如 “小镇做题家” 这类略小众又紧跟热门的词汇,心中暗想看来陶医生平时也没少上网啊,哈哈哈~不过在涉及专业知识方面,陶医生还是比较严肃的,结合在综艺上看到的他和其他主任医师,改变了不少我对医生的刻板印象。这本书以一种随笔的形式展现,读起来没有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却能给人内心带来极大的力量,和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陶老师的书,我的修心时光从《目光》到《自造》这本书里认识的陶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思想、很特别的哲学家!他与学问、与身边接触到的万事万物都带着深度感知、深度思考,虽然是一本他以生活碎碎念的视角,讲述着生活中、学医研究中、与患者之间的故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自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长期人生观,活出味儿来。「自造」自我造就的人生观。书中对我特别有帮助的地方:🔸形成自己自洽的逻辑体系,变成自己的内心支柱。生活中经历的任何事,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还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磨难,这些都会汇聚在一起,在应对挫折时,形成自己人生自洽的逻辑体系,靠自己的内心支撑,挑战人生中每一个坎儿。🔸提升 "逆商",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的能力。崩溃的事情,就像一剂疫苗,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别人眼中的苦,自己心中的乐,快乐的意义自己咀嚼出来的。引用书中一段:我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切口不是靠前,就是靠后,总是合适不了,我去屠宰场以五块钱一个猪眼的价格,买了几百个猪眼,一个动作足足练了两天。有了上万台手术的经验,坐在手术台上,便有一种要开始弹钢琴的感觉,听着玻切机有节奏的咔咔声,非常享受那种挥洒自如的畅快感。🔸医缘在看这本书时,我同时正在享受着几乎是 24 小时家庭医生的高端服务(早中晚三次微信汇报),我把看这本书的感悟,分享给正在给我看病的中医大夫,他和陶老师很像,都是勇于挑战疑难病的领域,他们不仅看到人的病,也努力看到人,看到人的心。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普通人,却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前几天疫情,医生所在的医院也被封闭了,大夫积极主动想办法,借来钥匙跑医院为急需的病人寄药,快递依依处理好,他才放心。☀️生活总该迎着光亮疫情之下,和医护比起来,我们虽然自由也受到些许的限制,但当我们还能自主休息、可以听书、看书、写留言、发视频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就已然很幸运了。谢谢医护、志愿者、献出微薄之力的每一个人,生活总应该迎着光亮,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谢谢陶老师的这本书,带给我力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之前看过《目光》,知道陶医生的经历,为他能这么快从伤痛中走出,并且还能够接受不能再做手术的自己而感到吃惊。这本书彻头彻尾就是以一个眼科医生的碎碎念视角,将生活中经历的故事,诊治疾病的原理,还有科学研究的心得写出来。透过这些稀松日常的现象,希望悟出启迪人生的 “真经”。现在是多医多药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看很多医生,每个医生都会给你推荐不尽相同的药和治疗方案,也正是因此,我们少了很多的耐心,特别是少了给单独某一个医生的耐心,正因为作为病人拥有了选择权,所以我不再珍惜自己的选择权。就像书中说的 “怀疑的鸡,不可能下出信任的蛋。” 这个时代缺少的正是信任,如果我们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任,或许就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起初不明白书名 “自造” 的含义,直到看完整本书,才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 DIY 人生观,自己发掘出来且长期适合自己的人生观。两年前陶医生受伤的情况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刚去搜了新闻,陶医生恢复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充满正能量,持续的向患者输送光与热,在追求医学理想的这条征途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星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身处困惑沼泽的患者。前年带我妈去广州一家三甲医院,排几个小时的队后凭几项检查报告开了一种进口药,一针 5 千多块,每次两针,打到第 5 次的时候我妈产生抗体了,那两针药怎么都输不出去,随后取消了输液,药也浪费了。回来的时候特别郁闷,医生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指示后续如何治疗,虽说大医院不缺患者,但像我们这种花了钱没起到效果的估计也不少。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话语很是打动人,因为只有经历了风雨却依然坚强温柔的人才能写下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结尾几封与小读者之间的回信互动交流真的很感人,陶医生就像调色板里的暖色系,永远用微笑看待这个世界,浑身充满张力与光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别轻松好读的一本书,书里不只有浅显易懂的医疗知识,更多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自己的见解,同时希望每个人都能独立自主,活出自我,就像书中最后说的:职业是平常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内心不希望保持平庸。人生道路上,我们渴望活出自我,不想 “撞衫”。作为本书的作者,感到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朋友,再遇到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么看待工作?”“幸福指数多少?” 这类涉及人生观的考题的时候,会大喊一声:“呦!这题我会啊!原来医生不仅可以治病,也可以医心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行将致远读陶医生的文字,就好像和一位老友相对而坐,促膝而谈。你听他把他的生活工作、人生感悟缓缓道来,有时候还会讲一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 比如,对 “股大人” 作揖的 B 博士,“没酱油吃出酱油来” 的父子。即使那些在外人听上去没那么轻松的经历,听他说出来,似乎就没那么沉重,只是生活中的又一件需要面对的 “事情” 而已,有点麻烦,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大概就是书名的由来,这就是他 “自造” 的人生和人生观,也是他抛给我们的问题,你想要 “自造” 什么样的人生和人生观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些随笔,碎碎念居多,根据生活经历延展的一些思考。要是别人写的我估计我一定会弃文,但是陶勇这个人人格魅力太强了,乐观坚韧不失随性幽默,读起来就像在聊天一样,喜欢!一些 memo:1. 别人的情绪不好,这是正常的,是她的课题。但是你想让他情绪一定好起来,这是你的问题,是你不对。不能要求世间一切都按你心里好的标准来走,万物皆有它的规律。2. 裘法祖院士说过: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你理解不了的,可能是事情对了但是你经历不够,也可能是事情病态但人家的价值观就和你不同,也可能是人群本身就有多视角。3. 用中西医比喻长期目标的重要性,很妙。西医重术,是埋头成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医是重道,重视整体观、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在书里看到中医被重重肯定还是感觉很奇妙,哈哈。4. 宅会诞生塑料情。什么意思?真正的感情,要用时间和真实的见面浇灌。在社交媒体上花大量时间,反而会减少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形成对他人的冷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于是我们习惯了单向接收信息去审视和评论,而不是像 face to face 的交流一样换位思考和理解与接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愿我们都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一切,穷极一生愿我们都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一切,穷极一生。他虽失去了为病人做手术的手,但却带着他经久不变的初心帮助和治愈着世界,为无数患者带来光明,又把光撒向这个世界的无数角落。2020 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发生了暴力伤医事件,陶勇医生被患者连砍 6 刀,数月后便立刻出诊,虽不能做手术,但是仍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指导和培养年轻的医学生,持续地转化科研成果…… 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可以看到他不仅仅是一位出色且受人尊重的医生,尽其所能,救死扶伤;而且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以医学为信仰,向光而行;他还是拥有完整的自洽逻辑体系的人,不困于难,自如应对各种人生挑战;他还是少年感十足的陶三岁,初心历久弥新,热爱着一切。医者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要在治病的同时看见人。这是一本来自医生角度的人类学观察日记。在这本书中,陶勇不仅是一名的眼科医生,也是患者朋友的人生医师,更是诚恳的分享者,他以医者和普通人的双重视角,记录了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悟,记录了这个时代医患关系,医者思考和医者医学故事,分享医院之内和医院之外的人生感悟,你或许会在其中获得一些力量和启发。最让我感动的是他那种以职业为信仰,坚韧不拔的意志,并乐在其中的职业精神和一份始终迸发生机的热忱。“职业中遇到的种种事情,折射进内心,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提升认知,开阔心胸和视野,通过职业窥镜看善恶,看人性,看生死,看世界。或许在寻找人生价值意义的同时,把自己的职业这种方式度过会收获颇丰,境界和眼界都会大不相同。”“间接性的保持开放心态,对行业前沿或者其他领域的事物进行适当的思考并理解吸收,久而久之,大脑便会适应更新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形成固化的短路思维。”“因为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未来将去向哪里,我接受并欣赏一路走来的完整的我,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口水里,既然我可以,你也肯定可以。” 他深知自己的方法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但他依然愿意诚恳的分享他,让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光,让你相信光的力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陶勇医生 2020 年遭遇暴力伤医事件伤到手部无法再做惊细的眼科手术。但他很快地就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他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快速走出来,可能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我本来就在做科研,即便不能再亲手做手术为病人带来光明,我也依然可以用科技这把更厉害的 “手术刀”,实现我的职业价值;其次是因为我的患者朋友和盲人朋友,他们给予我无私的爱,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尤其是那些盲人朋友,他们在黑暗中依然积极生活,努力学习,这些让我觉得没有什么坎儿是越不过去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多年的经历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自洽逻辑体系,循环运转的小宇宙可以帮我化解打击和障碍,让我依然可以大步向前,无畏困惑。三个阶段:用水来比喻的话,第一个阶段就像树叶上的露珠,虽然渺小,但心中有光,露珠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让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去执着地付出。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因为有理想,所以可以克服迷茫和困惑。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认识到世上的疑难眼病仍然不计其数,感觉自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因为看到了大海的辽阔无垠,所以可以克服自满的障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前行。第三个阶段:如果还用水来比喻的话,这个阶段的我,尽管历经打击、委屈和坎坷,但以职业为窥镜,可以更清晰地悟到人生的哲理。我因为活得更加通透,就像升华的水蒸气,可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高度自洽的逻辑体系让我心胸更加开阔,帮助我克服人生的困惑。自造人生观:人们需要一个自己发掘出来且长期适合自己的人生观。这就如同买衣服需要自己试穿一下,否则就算买来一件带有超人标志的衣服,也不能给自己增加半点自信的力量。量体裁衣,修炼和进化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在这个文化多元、尊重个体的时代,没有哪种人生观可以实现量产,可以一劳永逸地匹配所有个体。我们散落在荒野的不同角落,但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窥镜,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和北斗星,带领自己走出困惑沼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但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的。” 这本书是陶勇医生的人生经历,也是他从医多年的心路历程,关于事业、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人生…… 在这本书中,陶勇不仅是一位公立医院的眼科医生,更是患者朋友的人生医师。他以医者和普通人的双重视角,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医患关系、医者思考和医学故事,分享医院之内和医院之外的人生感悟。解答在祛魅时代如何接纳真我,自造人生。在经历人生暗夜之后,陶勇仍然不遗余力地将光明带给每一位患者,如今,陶勇更像是大家的一位亲切老友。他在微博上 “每周一答”,义务为网友做线上诊疗;他比之前更加忙碌,工作之余利用琐碎时间将他的观察、感受、理解写成书和大家分享。“小医生治的是病,大医生治的是人。” 我想陶勇确实做到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