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台湾作家张大春,自小在父亲影响下博览群书,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对如何写好一篇文章自有一番见地。他在自序中说的很明白,这本书是写给那些与自己孩子差不多年纪、一样处境、苦于命题考作文的青少年,告诉他们一个概念:写文章,不是搞作文,不是借巧言、说假话, 修辞败其诚。就像他的中学老师教导的那样:“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他并不认同台湾教育主管的理念,认为作文是训练基本表达能力,不是培养专业作家。他说:“如果不能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炼作文,不过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头来我们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语言乏味、见识浅薄”。大陆对作文的教育又何尝不是放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呢?我们上学那阵,说明文应该怎么写,议论文如何展开,多用 ** 修辞方法…… 总之,按定式写分数就不会太难看,“八股” 味极浓,唯缺诚意和趣味。似乎写好文章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老师能起的作用少之又少,文章写的好的,多是爱看书有悟性的孩子。当然,当作家需要一定门槛,也并非人人之理想。但怎么写好一篇有新意不乏味的好文章,对我们还是很有意义,作者在书中就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本书包括概论三篇,引文三十四篇、例文(有很多作者文章)四十篇,兼收苏洵、鲁迅、胡适、梁实秋、林今开、毛尖等古今诸家文各一篇。不过张大春就像一个武功高强之人,十八般武艺一一亮出,让人眼花缭乱,偶有炫技之感!精选书摘:♐️苏东坡原话是这样说的: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体会)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认字的多寡对作文有差别吗?答:有的。不过不只如此;认字的深浅更切切关乎作文的能力。学生从一翻开书、拿起笔,就是死写死记,到头来,异禀者胜,熟练者佳。但是人们终其一生根本不能认得几个字本身之所以构其形、得其音、成其义的故事。也正因为识字浅薄,用语俗滥,写起文章来,当然不免人云亦云了。♐️“构思” 不是发明,而是根据已有的寥寥数语,铺垫出写文章的人自己的感情和见识。♐️宋代的梅尧臣甚至还将这民间 “语俗” 放入诗中,当他出外想家时,曾经这样写:“我今斋寝泰坛外,侘傺愿嚏朱颜妻。” 把意思翻成现代语,就是:“我想我年少的妻子,(想得)让她不住地打喷嚏。”♐️三 S: 一篇情节推动足够丰富的叙述文通常包含几个能够带给读者快感的 “S ”:surprise(惊喜)、suspense(悬疑)、satisfaction(满足)。♐️现代作文教育的弊端就是扼杀好奇心,使之索然无味:我们从小教孩子作文,就只教他们应和题目。什么是应和题目呢?说穿了,就是说教;就是抢着、忙着、急着给答案。你看看:《礼貌的重要》、《上进心的重要》♐️论说之文就是两套:有理说理,无理取闹。♐️论及写文章,还真得要强词才好看。也就是说,把一套正面说惯、说老甚至说瞎掉的道理翻过面来说,“即使” 众议如故,“仍旧” 生面别开;“虽然” 不依常轨,“但是” 有迹可循。♐️长枪大戟,调度利便,所谓 “一寸长、一寸强”,施之于文章,就是铺张扬厉,较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一个看法。至若短匕小刃,周旋敏捷,所谓 “一寸短、一寸险”,施之于文章,就是言简意赅,不作冗赘的装饰;这是另一个看法。相对看去,短小之文,不好写,因为能调度的字句不多,唯求笔触精准而已。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3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由《文章自在》说开来张大春,这位写过《聆听父亲》《大唐李白系列》的台湾作家,有感于语文教学与应试作文之弊端缺陷,以《文章自在》,讲述自己的写作经历,选取个人和苏洵、鲁迅、梁实秋等人的部分文章做例文,例以示法,阐释文章之道。里面有几段话,颇为精彩,搬运过来:①考试 “诱导” 考生学习作文所加强的,不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能力,而是用后即丢的资格。通过了考试,却会更加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作文这件事。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跨越时费力,跨越后却可以 “去不复顾” 的门槛;一种猎取功名的、不得已而施之的手段。②人们总愿意在瘦身、减重、美白、化妆和服饰上尽量让自己显得美好,却很少花时间反省自己的语言是不是平顺或准确;不希望、不追求自己是个能流利运用字句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总是任由自己完全接受大众媒体惯用辞藻和语气的操控,随波逐流。③今世之作为考试被譬喻为千年以来之八股,而谓科举一直没有灭绝;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文化体还完全不能摆脱 “附和题目” 的惯性思维。也就是说:作文题不是让学生 “发挥” 的,而是让学生 “阐扬” 的。④出作文题要避免诱拐学生说空话、造虚语、卖弄陈腔滥调的常谈。尤有甚者,更应避免让学生程式化地调度修辞法则、沿用大量成语、背诵以便引述许多用意 “放诸四海皆准” 的嘉言名句。⑤试想:如果不只是调度有限的嘉言名句,投机讨巧,而是将这公式(惯用语 + 生命经验 + 掌故传闻)移作思考游戏,锻炼出一种不断联想、记忆、对照、质疑、求解的思考习惯,何尝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场域上打造出行文的能力呢?⑥文章就是一回生、二回熟,哪怕是觉来带些古涩轻酸的文言文,多体会两遍,不过是几眨眼的工夫,揣摩出用意与驾驭之道,文章就不只是流利,还显得铿锵琳琅。⑦想象着:有朝一日,课本的每一课都是一道人生的谜题,从一句俗语、一篇故事、一首诗、一首流行歌曲、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出戏剧、一栋建筑、一套时装、一宗古董…… 一幕又一幕的人生风景,提供学生从其中认识、描述并解释自己的处境。洪迈《容斋随笔》中有一篇苏东坡教葛延之如何作文的笔记。苏东坡说: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张大春直言: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打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如何累积逛市集的资本,可能要远比巴望着他人的口袋实在。如何作文?张大春反复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 “写文章,不搞作文”。作文不只是制式的说明文、抒情文、叙事文、议论文等寥寥数端,而是更广泛的语言活动。只有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不能面对写作文这件事。孩子的生活、情感和思维不能 “附和题目”。父母要为孩子打造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环境,让孩子长短自如地操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关于为文,还有两则小故事:其一,是一办公厅 “大秘” 以 “把玩文字” 自比。这背后,我猜想,自是作文无数,功底深厚;言由心生,热爱写作;激扬文字,成就感十足,兼具调侃意味。其二,是同事孩子的语文老师,师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教小学,因教法超前、“不合时宜”,被众多家长要求撤换,同事感慨不已,找校长诉说,无奈孤掌难鸣。从小学到大学,我基本没读过什么课外书,“三段论”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英文写作中。教育改革在推进,“大语文” 时代到来,对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语文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盛行,出版物古今中外云集,辅导班、补习班、冲刺班众多,可兹利用的媒介不少。《论语》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为家长、作为过来人,在教孩子阅读和写作上,要引导、指导,不能包办、代办,既要采各家之长,还要独树一帜、一以贯之,即致力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态度、表达自我的能力。再说说社会氛围的营造。脱口秀、真人秀,明星的口头禅,刻意制造的包袱,听起来略感刺耳的 “老铁”“没毛病”,以及之前网络流行的 “神马都是浮云”“喜大普奔”“蓝瘦香菇” 等等,直接间接造成、背后反映的是语言品质的下降。王蒙《中国天机》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上世纪 40 年代)的中小学生最喜欢说 “神马” 了,神马就是 “什么” 的重读。骂人可以说 “神马东西” 或 “神马玩意儿”。网上火起来的 “神马都是浮云”,其实是老调重弹,而且多数人被神马绕进去了,以为有多玄妙。许多新东西可能很旧,许多旧的东西未来可能打扮一新,再次行时出彩。我们的创造比我们想象的更贫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关于写作的实在话推荐指数:★★★(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希望提升写作能力的朋友;
- 希望提升文章鉴赏的朋友。
张大春是当今台湾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这本《文章自在》,收录了他对于写作的种种思考和经验。作家往往愿意用作品展现自己的笔力,却很少谈自己的是如何写文章的,更不要说教别人写文章了。
所以这本《文章自在》,实在是很难得。更难得的,是张大春在这本书中,说的都是实在话。
谈到读书时写作文的经历,他毫不避讳地讲到因为用词不当而被老师骂的狗血喷头;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他也毫不隐瞒自己下笔时动的那些小心思;在谈到目前的语文教育时,他说「新时代的作文还不如旧时代的八股」。
他的实在话,不止于批评,他力图建立另一种更真诚的写作态度,一位优秀作家关于写作的实在话,这正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