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走在人生边上》有感
她去世好几年了,那时候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杨绛先生,90 多岁的高龄,在钱钟书先生和钱媛女士都离世,剩她自己,那她呢?反倒是很乐观,从容面对这个世界,杨绛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本世纪穿裙子的先生。对于这本书呢?其中有一个故事给我印象特别的深,她叫秀秀,但家呢比较穷,结了婚,结了婚之后呢,还是比较穷,然后呢?就选择选择了出去打工做保姆,谁知道百年之后回首这一辈子最开心的还是刚结婚前几年的穷日子?虽然秀秀在外边打工赚了些钱,可是她和先生的关系变了,和孩子的关系也变了,包括她自己也有变化,那从这个故事告诉我,可能我当下所受的苦是我以后若干年后会想起来的甜,所以要珍惜当下的苦,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不是说所有的好都的好,也不是说所有的坏就叫坏,要用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件。不要只是在乎当下,方法肯定比困难多。因为杨绛先生写的很生活化,就像是身边的过来人讲故事,但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只是讲故事。我身边也有同样的例子,拿结婚来讲,嫁给爱情的,和嫁给面包的,各有各的欢喜,但彼此羡慕着她人,因为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那时候觉得自己可能是真的选择错误,其实在给自己一个重来的机会,结果应该也会是一样的,选谁都会后悔,所以,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从小听鞠萍姐姐讲故事,稍微大点听安徒生和格林讲,在大点听老师讲,到了毕业后就喜欢听那些有阅历先生们讲,讲讲身边的事情,讲讲历史。人很渺小,对于上亿万年的地球来讲,连微尘都不如,那借鉴,或者规避前人走过的坑,很关键,也很省力,当然这适合一个普通平凡的没有创造力的我,每个人都自己自己改选什么不该选什么,因为自己掌握自己的主动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先生的书,品先生的智慧。尽力如先生般洒脱。读先生的书,品先生的智慧。当我等平庸之辈百年之时,是否能如先生般洒脱。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出的这本书。(写的时候是 96 岁,出版时是百岁)先生的书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告诫后人谆谆教诲的书,书中充满了朴实无华的话语,娓娓道来。但细品,却又觉得字字珠玑,充满玄妙。我个人觉得,以我现在的人生阅历,很多价值观念不是认不认同的问题,而是读没读的懂的问题。说实话,对先生写的小说,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人,已经无法感同身受了。那种旧中国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红色政权下寻找自己的作品,有太多的时代的烙印。我真不觉得有多少自称能读懂的年轻人,是真的能感受到先生那一代人身处那种环境时的焦虑。但是先生自己写的人生感悟,就可以跨越时间的鸿沟,给我们以各种启迪。从最早读的《我们仨》,到《“隐身” 的串门儿:读书随笔》,再到今天《走到人生边上》每读一本,都能让我从杨绛先生的身上感受到、学习到一些平和、静敛的气息。随着年岁的增长,那种不管不顾、锱铢必报的性情在逐渐销退。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生活降低预期,平心静气但坚韧笃定的活下去,越来越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承认自己的平凡,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但可以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去面对不确定、未知的每一天,虽心怀期待,但不怨天尤人,在不完美的环境里,尽量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暮气吗?我觉得是智慧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视而不见吗?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