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还是没有见证到真凶绳之以法的那一天
从翻开这本书,我就飞快地阅读着,期待跟着作者的不断采访调查,能把真凶揪出来,还受害者家属一个真相。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令人窒息的。5 个四五岁的可爱小女孩,在方圆 10 公里的范围内,先后被诱拐杀害,每次案发的时间间隔在 3 到 6 年。发生了这样残忍的事,当地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这个压力带来了什么?是转化成动力让他们加速寻找真相吗?并没有,而是让他们枉顾明晃晃的证言,捏造虚假证据,只为将他们认为是嫌疑人的人绳之以法,这样他们就解决了问题。即便后来 “犯人” 一再申诉无辜,他们仍可以充耳不闻,还享受着案件 “侦破” 带来的荣誉…… 幸而有作者和辩护律师的不懈努力,“犯人” 菅家得以无罪释放,但他失去的是 17 年的自由,是父母先后离世他却不在身边…… 而且,即便有多位议员乃至首相的质疑,仍无法撼动警方和检方去缉捕真凶,真凶依然逍遥法外…… 公检法可以认为拿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吗?公检法难道不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正义的吗?可事实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若不是作者怀有一颗身为记者就应该挖掘出真相的初心,真的很难想象有如此多的真相被掩藏在黑匣子里,并且没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正义也可能会缺席,但仍有像作者一样坚守初心的人在不懈努力着。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023 年读完的第 5 本书,读《足利》之前并没有做功课,以为是像《疯人说》那样伪纪实风格,读完以后被作者的表达能力震撼,文词简洁有力内容令人心痛。无论《杀人回忆》《桶川》《足利》能写 / 能拍 / 能出版 / 能上映,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始终不能解决,底层问题庞大复杂,司法机构维护自己利益的行动方式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媒体披露真相的方式,不知道有多大程度需要为商业生存妥协让步,之前也看过影视作品里,电视台来不及证实消息来源迫于压力直接转载别台新闻的剧情片段。缩放到日常生活中更是司空见惯,我们每天接触到那么多信息,甚至无力判断是几手信息,铺天盖地都是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评论,缺乏分辨事实 / 观点的能力,常常在流量巨大的门户网站扫到某个标题就当做正在发生的热点,然后评论这个 “评论”。 读完本书,做了这份简单的阅后输出,希望能算是我的 5%改变。分清事实 / 观点,不了解就不评论,毕竟唾沫能淹死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DNA并不一定可靠原以为是本推理小说,并未在第一时间放入书架。偶然的机会在手机上读到这本书的介绍,原来是真实案件,放入得到阅读器里的书架,书不厚,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慢慢读完。或许是日文的原因,本书的翻译很棒,读起来流畅,作者和译者有关法律的词汇用得非常精准。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书中报道的警察和检方的种种行为并不陌生,再完美的制度都是人执行的,人是会犯错的,纠错机制和人都出了错,冤假错案自然也会发生。第一次读到所谓 “证据之王” 的 DNA 有这么多的纰漏。合上本书,把作者前些年出版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继续放入阅读器的书架读起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这本书是关于真实案件的非虚构作品,日本足利县半径 10 公里内,十七年间有五名女童无故或被杀或失踪。原本被逮捕的菅家利和先生在坐牢 17 年后,由于媒体的介入,曝光出当年失当的侦查、杜撰的证据、虚假的供述,从而重获自由。然而,即便是最后引起整个日本的轰动,却因各方利益而最终未将真凶绳之以法。2、胶内部有极小的孔洞,一旦通电,DNA 就会因其特性被正极吸引,在凝胶中缓慢移动,这个过程叫 “电泳”。3、通过本书,我个人,对一个国家是否要有死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就拿书中另一起案件 “饭塚事件” 的久间先生,在临刑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提出 “再审申请”,且从未承认过自己杀人。而最终悲剧发生时,正是 “足利事件” 中 DNA 检测法被爆出有问题之时,久间先生的定罪就基于同样的 DNA 检测。如果真正的凶手,执行死刑相信没人反对,而如果是冤假错案呢?在没有翻案之前,或在人为左右了审判方向… 民众不知实情,还可能为 “又处死一个杀人犯” 而感到痛快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愿天下再无冤案该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调查记者清水洁,他在官方宣布足利女童失踪案件已经告破,并将所谓的 “凶手” 菅某绳之以法 16 年之后,通过层层抽丝剥茧,逐渐拨开迷雾,使蒙冤者菅某得以无罪释放,并同时锁定了真凶,然而遗憾的是,因为追诉失效等原因,真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书中揭露了日本司法机关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 如,把口供当是证据之王,即使供述的漏洞百出,侦查机关宁愿相信那只是抵赖和狡辩,而不愿去深究,于是只收集与口供一致的的证据,明显矛盾的客观证据却被选择性排除; 侦查机关破案的动机并不仅仅是为了揭露真相、维护正义,而是被附加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破不了案,无法向上级交代,无法向社会交代,无法向自己交代(个人的升迁晋职都会受到影响),破案比真相更重要,抓到凶手比抓到真正的凶手更重要; 相关的侦查监督机关、审判机关也选择性失明,面对菅某持续不断的申诉,提出重新做 DNA 型的要求,都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因为如果是冤假错案,哪一个环节都脱不了干系,还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在他们眼中一个人的是否无辜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持司法机关的权威,维护共同体的利益。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记者清木洁的调查方法之深入细致全面,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他不光调阅所有的公开的案件资料、当时的媒体报道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分析,还一遍遍的勘探现场,实地模拟,走访健在的当事人、目击者,反复联系受害者的父母寻求支持配合,可以说是穷尽了一切手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其在调查中所表现出的专业敬业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勇于揭露真相维护正义的责任心,着实让人佩服。如果当年办案的警察有着清木洁的这份坚守和毅力,真凶早就被抓获了。 这是一本所有的警察特别是刑警都应该看的书,也是每一名新闻调查记者应该看的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