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从不同视角看到不同的人生
今天有很多 “廉价成功学” 都会告诉你有梦就要去追,不要考虑任何代价,好像追了就能成功一样。其中经常被提及的是各种首富的例子:比尔・盖茨大学没读完就退学,巴菲特从小送报攒钱,终成一代巨富。但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圈子对他们的巨大影响。比尔・盖茨的妈妈玛丽・盖茨曾经是华盛顿大学校董事,还是第一洲际银行公司的首名女性主管。哈佛大学董事会成员中的很多人是盖茨家的常客。所以比尔・盖茨退学的时候,哈佛给出了非常好的条件:学籍还给他保留,如果创业没成功,他回哈佛还可以继续读书。甚至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问世,第一个大客户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也是玛丽・盖茨牵线谈成的,因为她担任过 IBM 的董事。巴菲特确实出生在美国偏远的小城市奥马哈,但他从小送报纸不是因为他生活穷困,这对他来说仅仅是一种锻炼。其父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国会议员。当 8 岁的巴菲特提出想去看看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时候,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安排了一名董事亲自出来接待这个奥马哈来的 “乡下小子”。今天,当我们提到圈子的时候,很多人特别容易视之为 “陋习”“潜规则”“权贵俱乐部”,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中国老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其实是一种共同使命、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相同与相似读这本书很顺畅,里面的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无论是主流文化认同的正面评价的,还是负面评价,但不可否认书中的所写的个个人物真不是一般人物,均是在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容 ,在上学期间了解的他,这是历史书上浓缩到一句话的人物,但在作者的笔下,我才知道他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艰辛的付出。孔祥熙,当然在历史书上他是应该被唾骂的历史罪人,因为他的贪婪,他的自私,把国家的经济搞得一团糟糕。但是(估计要被骂),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有一腔热血的,也曾经为一方发展贡献过力量。蒋百里、陈天华的悲剧,是和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分不开的。当然,梁启超、顾维钧、唐绍仪等等,书中的其他人物也是精彩纷呈。 慢慢随着年龄增长,我已经能够用一种相对成熟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上的人物。不会再用简单的 “二分法” 来评述一个人,少了要分好人,坏人的执念,也不会热衷于社会上造 “英雄” 再将 “英雄” 拉下神坛的事件。哪有那么多的 “神人”,说白了,均是普通人,有闪光点,也有弱点。成功、成事者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和自己弱点的斗争的过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