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中国传统文化史
应该称作 “中国文化史”,哲学本身就是个西方概念。中华文化通过象形文字的汉字流传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冯友兰一辈是深厚传统国学的学者,由他们用现代语言阐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概括还是很经典的,当成学习中华文化的开门之作。结合许纪霖老师的《中国文化 30 讲》可以很好的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系统的认识。更通俗的是郭建龙的《中央帝国哲学密码》。冯友兰先生一直想将中国哲学纳入西方体系,晚年面对马哲体系的雷霆万钧,应该有更深的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发展成宗教但也如同宗教,社会农耕社会的整体社会管理和生活形态,到工业现代化社会作为体系已经落后了,如同西方基督教的《圣经》,所谓的新儒学和孔子学院注定失败,但文化思想内涵是恒古不变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冯友兰的三个“有”通观全书,我个人用三个 “有” 来概括的评价一下冯先生笔下的我们中国哲学,有料、有理、有情:有料,我们有故事,有传承至今的文化底蕴;有理,我们有法、有术、有思辨、有理论;有情,我们上到国家、下到家庭,有满满的家国之情、怀土之情、手足之情、以及种种的忠孝义之情,且我们懂得巧妙的留白,是血液里自古至今,一直流淌着诗意的民族。可以说,冯先生的这本书,通篇讲的都是这三个 “有” 字,让我在通读这本书时,总是时常想到感慨一句流行语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虽说这三个 “有” 交融在各个篇章,但是,其实每个篇章又各有侧重,比如讲到名家、讲到法家的时候,就偏重 “有理”;讲到哲学背景、讲到先秦以及汉帝国的种种故事时,就偏重 “有料”;而讲到 “情”,从孔子的上层社会周礼之情,到墨子的底层百姓兼爱之情,再到庄子的大鱼大鹏之情,直到主情派的新道家,以及从印度进入我国的原本水土不服、但经过我们道家情理交加的改造而落地生根的 “中国佛学”,都是以情为主,以理相辅的内容…… 一句话的感触:我们生在中国,注定都是有料、有理、有情、尤其是…… 自豪的中国人。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冯友兰的一本英文著作,由 1947 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编辑整理而成,光看题目就知道,讲述介绍中国哲学方面的历代各思想流派。严格意义来说,这是我正式读的第一本哲学类书籍,看得懵懵懂懂,但由衷佩服作者深厚严谨的学术功底,可以说学贯中西,他在书中论述中国哲学思想时,经常会列举比对这个思想和西方某位哲学家或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哪哪有类似之处等等,而且译者赵复三先生也很厉害,不具备扎实的哲学基础的话,更难翻译出这样准确的语言文字。从实用主义讲,哲学没大用处,但它可以提升心智。另外,作者最后谈到人生境界的话题,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人与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由低的说起,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 “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 “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 的 “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 “天地境界”。前两种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种可以说是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是人自己的心灵所创造的。… 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可以称为 “哲学境界”,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的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 人在道德境界中生活的衡量标准是 “贤”,它的含义是 “道德完美”;人在天地境界里生活,则是追求 “成圣”,哲学就是启发人追求 “成圣”,成圣是人所能达到的生命最高点。中国人所说的圣人,既在世界里生活,又不属于世界,中国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的教条和迷信将让位给科学,人对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将在未来的哲学中得到满足。这个未来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智慧探索经过一周的时间,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冯佬所著的这本,书中从诸子百家讲起,一直延伸至现代哲学的思想脉络发展。这本书引领我深入探索了中华思想文化的瑰宝,让我沉醉其中。在整体阅读体验上,我深感古人的智慧气息扑面而来,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敬佩古人的智慧。 在众多中国思想家中,我特别钟爱法家和王阳明的 “心学”。我认为这两个学派的思想更贴近人性,对自我成长和现实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法家思想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性,主张人们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行事,避免空洞的理想或道德谈论。这种实用主义态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过度的理想化往往会误导国家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高喊口号而无实际行动是不可行的。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成长的过程中,自身都应学习法家的思想,重视实践,多行动,少谈空洞的鸡汤之言。然而,法家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如过分强调权力和利益,忽视人的情感和道德等。在借鉴法家思想时,自身也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判断。 为了解决法家思想中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忽视人的情感和道德等局限性,我同样倾心于 “心学”。这是因为我所崇敬的许多榜样,如曾国藩,稻盛和夫和马云,都是心学的追随者。心学强调内心的修养和与世界的和谐共处,提醒我在追求实际效果和功利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人的内在情感和道德准则。通过结合法家的实用主义与心学的人文关怀,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随着自我格局的不断扩大,我会意识到需要更广阔、更深邃的思想来指引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继续阅读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体系。同时,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此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讨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丰富自己的思想。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追寻那指引我前行的思想之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