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做减法,聚焦
中国人写的书易读,但有点啰嗦并故弄玄虚,熵这个物理学概念,越来越被 “大师” 们用来理解生命,内耗就是想太多又想不明白的高熵结果。而心流就是只往一处想的聚焦,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我们要降熵,排出高熵,引入负熵,熵减,顾名思义,就是从行动和思维上都要做减法。说人话:就是人吃多少是定数,早吃完早升天。最近很多人焦虑,我的认为是想太多,最近我回芜湖探亲,对比 20 年前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从破旧的三线城市发展到现在,整洁繁荣,焕然一新,看傍晚小区塑胶步道上健身的百姓,环境和风貌真不差于新加坡。朋友相聚,回顾 20 年的经历,当初一穷二白的下岗夫妻,为生存总要买房子,为儿子结婚也要买房子,东拼西凑,和普通人一样每日专心打拼,现在家里也是 2 套房 3 部车,比我年轻的都当爷爷了。每日生活过得热热闹闹,没时间焦虑。60 后当年没有现在丰富的手机和游戏,为生活奔忙,没有选择也自然聚焦,多生孩子就是增加负熵,多些房贷,自然产生赚钱的心流。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越用力窥探内心、越渴望了解自己的人,往往越难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在决策时也经常摇摆不定。要跳出这个自我认知的悖论,不是靠想,而是靠做。真正能回答 “我是谁” 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剖析,而是在向某个方向前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个 “当前的我”,然后在修正行动时形成一个 “更好的我”—— 换句话说,人是通过结果定义自己、通过行动发现自己的。当一个人每天都很想把书中读到的共鸣说给更多人听时,他就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渴望和他人分享认知的人,或许做个读书博主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发现自己持续产生一种想用文字与自己和他人对话的冲动,那成为一名写作者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摘抄总结摘抄 1,社会资本是我们通过互动累积出来的资源,而文化资本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有心理资本吗?如果有,我们该如何去获得?当我们做愉悦的事时,我们很可能是在消费。香水的味道、草莓的新鲜滋味、按摩头皮的舒服都会带给我们暂时的幸福感,但是它们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当我们体验心流时,我们在建构未来的心理资本…… 我们可以认为愉悦是生理上的满足,而满足是心理上的成长。塞利格曼这段话指出了 “愉悦” 的本质:它是心理资本的消费。而 “满足” 是心理资本的投资,它是认知思考和付出努力后的结果,有着层次丰富的变化,不会像本能欲望驱使的 “愉悦” 那样总是触到阈值后消退。更重要的是,“满足” 这种更高级的快乐是一种能持续到未来的幸福,它和投入并驾齐驱,撑起了幸福三角的另一个支点 —— 意义。2,心理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需要先完成原始积累才能有余力用它惠泽他人。追求 “有意义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指的 “自我实现和超越”—— 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自我超越者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引领生活,不再依靠他人来求得安全和认同,反而能有充足的心理资本给他人带来启发。那么做哪些事最利于积累心理资本呢?我总结了三类事:・需要创造和思考,既有输入也有输出,区别于纯输入的事;・为他人带来价值,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解决他人难题的事;・与现实保持界限,以悦己为初心,不需要为取悦他人而做的事。对应的赚取心理资本的活动分别是:创造、利他、艺术。感想 心流的状态,简单点就是小时候的全神贯注做事,忘我,怡然自得的一种状态。比较奇怪的是,儿时轻而易举做到的,体验到的感觉,长大了反而不容易做到。心流和儒家文化的天人感应,士大夫追求的道,以及阳明心学,不知道有没有关联。中国历史,那么多的读书人,沉浸在儒家文化中,除了统治阶级需要,是不是还有很能吸引人的地方。中国的读书人通过儒家,达到心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生命以负熵为食关于这本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关于控制这个话题。完全的自由不是指 “我想怎样就怎样”,而是意味着在开放自己拥抱内心的同时,能够坦然安于生活中的无常 —— 因为无限的开放就意味着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控。事实上,一个人需要控制的事情越少,心灵就越自由,而越试图去控制一件事的时候,也就越被这件事所控制。控制,其实是在把自由拱手让出:如果你越想控制另一半每天在做什么,那只要他愿意,他随便做点什么就能控制你;如果你特别想控制自己不要胡思乱想,那么脑中的任何念头都会反过来让你内耗;如果你竭尽全力想控制一件事不要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你信不信,那不想要的结果一定会发生 —— 这就是被无数人验证过的莫非定律。自由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我们能体验多少自由,事实上取决于自己能坦然接受多少不确定和不可控,该放手的放手,该抓住的抓住,想不明白的先行动了再说,但不要执着于结果。这确实特别难,毕竟在面对生活中浩如烟海的不确定和不可控时,人总是忍不住想去控制,但凡只要我们去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就也就被这件事控制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用科学解答 “我为什么快乐不起来” 的困惑。9 组实用熵减工具,为内心减负,助你成为内源驱动的行动派。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它激起了人们无止境的欲望,却也带来了更多的噪声,不断在你我内心制造着精神熵,使我们的判断力、情绪力、行动力全面走向失控。对抗熵,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它的最优解便是重构一个更精巧、简洁、节能的思维行动框架,将认知能量只集中在成长性的目标上,重获人生掌控权。本书以熵减为主轴探讨底层思维逻辑,并基于经典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最新心流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实用工具,帮助实现自我提升,从而收获真正的幸福感。本书不是一本美文读物,而是一张向你郑重发出的邀请函一邀请你真正付出时间和注意力,借力心流向熵宣战,开启一场从思维到行动的自我改变之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随波逐流之所以容易成为人生主线,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世界里有个最大的敌人:累。对大脑来说,刻在基因里的第一性原则是生存,储备能量是为了应对随时会发生的逃生。深度思考时身体能量的消耗是惊人的,而惯性认知的职责就是帮大脑减负。当察觉到能量在加速消耗时,它并不会去分辨这是在学习还是在逃生,而是先将这些任务接过来再说,因此认知退行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的选择。但奇怪的是,即便在休闲时,身体和大脑都没怎么消耗能量,人还是会累。回忆一下最近的一次周末自己在做什么:也许先报复性补觉一直睡到中午,起床后打开微博 “吃吃瓜”,或者玩几把游戏、看两集综艺,然后累的感觉开始在脑中扩散、蔓延到四肢,“要不再去睡一会?” 醒来头昏脑涨、四肢无力、情绪低落,那就刷刷抖音的搞笑视频,猛一抬头发现夜幕已经降临…… 休闲了一天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明明不在工作,但依然觉得累得不行。这种无法描述的累,有一个经常被人拿来形容的词:心累。心累是一种心理上的疲劳感,来自长期将心理能量耗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比如因从事单调乏味、令人厌烦、没有创造性的事务而引起的精神倦怠 —— 简单说,就是长期做无用功的结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熵减是心里的前提条件《从内耗到心流》这本书以熵减为主轴探讨底层思维逻辑,并基于经典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最新心流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实用工具,帮助实现自我提升,从而收获真正的幸福感。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建议人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对人生做个盘点和规划,适当的先做一做 “减法”,然后再投入专注到人生核心事务中去。本书不用认认真真的读,当做一本工具书就好,内心压力过大,没用能力的时候,翻翻目录,找到对应的章节,读读找找方法很好,书中很多痛点,都是日常严重内耗我们的,方法非常接地气适用,需要时候翻翻会有收获。能过一种 “心流” 般的人生,该有多么幸福。人除了需要一定的享乐,一生中还有生存和发展两大主题,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的 “发展”、兴趣爱好、心流活动,可能都要让位于生存,毕竟养家糊口,能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如何在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里,找到一项能发展自我潜能、带来成长和价值、能产生 “心流” 体验的活动、兴趣爱好、或事业,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内耗到心流,做个简单的人,摆脱内耗米哈里在《心流》这本书借用了物理学中的「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什么是熵?熵(Entropy),最早在 1865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在一个系统里,熵越高,就越混乱、越无序、越不确定。我们为了不断追寻,从混乱的无序到井然有条的有序的过程,就形成了内耗。如何才能摆脱精神熵?🔑第一步,洞察自己的优势特质和动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性和价值观,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找到动力去做一些事情。🔑第二步,选出值得投入认知能量的事要想成长,必须选择那些能带来成长、符合成长型思维和开放性原则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必须是自我可控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认知能量投入到正确的地方。🔑第三步,明确定义你的行动目标一个可执行的目标必须是从愿望开始,衍生出具有功能性和意义性的细化目标,并通过一个有方向的计划将行动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清晰地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前进。🔑第四步,诊断出阻碍你行动的元凶使用 AMC 行动诊断模型分析一个关键行动中哪个处于失衡状态。强有力的动机从感受到一项活动给自己带来益处而来。只要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注入足够强大的动机,就可以克服困难。
🔑第五步,通过行动链实现熵减生活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做减法,在物质、信息、人际、习惯等各个方面降低内耗。比如彻底断舍离、提升多巴胺、阻断负反馈来源、阻断幻想来源、阻断成瘾来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地释放。✨对待内耗,这是一辈子的人生课题。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心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避免再次陷入纠结的陷阱之中。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引发对人生活中的熵的思考中学时代开始接触熵这个概念,也有些了解后来到大学,物理化学这门课涉及熵,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我来说难度让我望而生畏,再后来到工作,在管理学中也被提及,组织的熵增,看到这本书认知延伸到个人生活,有所拓展,宇宙大爆炸从有序到无序,万事万物是相通的,人生多一些思考也是不错的,幸福感来源于追求,把握可掌控的,理解和坦然面对超出能力范围外的...... 书中摘抄:生命以负熵为食…… 新陈代谢的本质,就是生命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What an organism feeds upon is negative entropy…the essential thing in metabolism is that the organism succeeds in freeing itself from all the entropy it cannot help produce while alive.——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