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值得期待的古风推理(不涉及核心诡计的微泄底)
此前,还真没读过什么 “古风推理”。就 “古风” 而言,陆秋槎的《元年春之祭》算是 “半部”?多年前在《岁月推理》《最推理》等一众推理杂志上,倒也读过一些零散的短篇,往往也是古风尚可、推理不足。现如今,一些号称 “古风推理” 的剧本杀,也是噱头远远大于实质,与真正的推理小说不可同日而语。至于 “公案小说”,当然不能算是推理小说,自然也不能算是 “古风推理”。因其内的 “断案”,靠的多是 “经验” 和 “才智”,其中少有逻辑推理的过程,更不用说本格了。在推理小说尤其是本格推理,在大陆 “本土化” 的过程中,窃以为有两条创新路径也许能在未来 “异军突起”:一条是 “设定系” 的 “新本格”——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玄幻仙侠等,都可以是素材;一条便是 “古风推理”,基于泱泱华夏的历史和文化,顺带进行优质文化输出。大陆作家人才辈出,古风作品佳作层出。“古风推理” 佳作的欠缺,究其原因,恐仍是推理小说在大陆的积累尚浅。基于此,本书作为 “长篇古风本格推理”,着实值得鼓励、值得期待。本书副标题《谁令骑马客京华》,取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态炎凉,背井离乡,对应主角女捕快的身世。此处盲猜一手:“骑马客京华”,也许还对应着那位 “关键人物” 的出场。行文方面。虽是古风,行文却并不复杂,读之流畅自然。除了推理的元素,“深宫” 标签的元素 ——“宫斗” 和 “夺嫡”,也和推理糅合得很好。“架空历史” 的设定,可以省去很多与历史相关的 “麻烦”。如果读者要找个对标的朝代 —— 书中提到了苏轼、秦观,存在金朝,因此疑是南宋。“架空历史” 也使得作者可以糅合古今用词,偶尔调侃一下。例如书中出现的 “喜来登客栈”。至于书中出现的翰林院 “侍诏”…… 是印刷错误?诡计方面。本书的核心诡计是本格中很典型的 “雪地密室”。作者预留了相当 “充分” 的线索。诡计虽然完整且精彩,难度其实并不高。起初我以为又是本土推理作品中一直被 “偏爱” 的 “机械密室”,还在暗暗质疑其可实施性、吐槽其简单粗暴。但当其中一处关于 “竹竿” 的关键线索被放出时,便推翻了 “机械密室”,因此思考角度转向了 “心理密室”。等到关于案发现场 “井” 的一处关键线索被放出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大山诚一郎老师所称的 “时间差密室”,此密室便迎刃而解。至于 “诡计” 中还设计的物理知识,不属于诡计核心,并且也不算冷门,因此全然不算 “冷知识” 推理。在 “雪地密室” 的案件之中,还包含了另外的本格元素 “死前留言”,或称 “死亡讯息”。关于 “死前留言” 的前两重 “伪解答”,读者很容易自行排除:如果作为 “死前留言” 的 “枯枝” 和姓名相关,则宫中所有名字都记录在册,容易排查;如果是因为痛苦而紧抓着不放,则更不合清理,因为溺死之人的本能是求生,而无论是胡乱拍水还是攀爬井壁,都不会紧抓着一截枯枝不放。因此 “死前留言” 定是另有所指。实际上作者设计其与 “雪地密室” 的诡计相关联,甚至可以看成是 “雪地密室” 的线索之一,暗示了作案手法。关于这一点,即使提前看穿了 “雪地密室” 的诡计,也仍没有提前解读出 “死前留言”。如果按照 “复杂程度” 排序,紧跟 “雪地密室” 之后的,应是 “视线密室”。这一诡计和 “雪地密室” 颇有相似之处:同样 “明显” 的关键线索、同样类似的 “时间差密室”。但我对此 “密室” 的 “可控性” 保持怀疑。例如:毕竟是 “元宵夜情” 的热闹盛会,在诡计实施过程中,万一有人从关键地点经过怎么办?另外回过头来看,作者在描写案发前的那段文字,也有些故意误导读者的嫌疑。至于其他的几个小诡计,例如 “密室消失”、“叙诡” 等,则过于简单,权当锦上添花的点缀,还算有趣。推理方面,也算是可圈可点。作者对线索的设计很 “充分”,甚至在某些地方充分到有些 “明显”,对读者也绝对地公平。例如 “雪地密室” 有关的几处线索:经过处理的竹竿、曾被换过的新锁、井口旁边的痕迹,等。其他也有多处精彩的推理。例如在锁定与长公主私通之人时的那段推理。还有前文提到的,对 “视线密室” 诡计的 “可行性” 心存怀疑,但针对 “视线密室” 的 “伪解答” 的质疑和推理,却很精彩。此外,作者在本书最后用了很短的篇幅,就呼应了书中的伏笔、填上了书中的坑,令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同时,也给下一部作品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和期待。“古风推理” 也有一显著优势,就是更适合影视化。看看二十年前被视为神作的《少年包青天》,如果不是抄袭而是改编自原创推理小说,那就是一绝佳样本,证明古风和本格可以做到很好的结合。去年陪太太追的剧中有一部《御赐小仵作》—— 看名字和《深宫女捕快》还对仗上了,就很不错,像是古装版 “女法医”。不过没读过原著,也不想读。《深宫女捕快》系列,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影视化,也可借此助推一下本土推理小说的崛起。值得期待,静候续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诡计尚可,情节恶俗,宫斗戏多余让我不带感情,客观的评价本书是很难的。写几点吧:1. 抛开所有构成发展的情节,看核心的推理,确实是几种常见诡计的结合,利用物理方式的机械诡计(宫女投井案),无头诡计(尸体掉包案),使用诡计尚可,无太多不合理之处。2. 人物刻画太平了,跟人物设定有偏差。存在一些引起生理不适的过度描写。(详可参考主人公川剧变脸般剧烈起伏的神情描写)。3. 情节恶俗,所有的案件情节,要么是男女交欢导致死亡,要么是使用情趣用品导致部分女性疾病,要么是女性早产后强行交欢导致死亡。想问作者是大脑变异成生殖器了吗?我可以接受文学,可以接受毛片,但别打着作品的幌子过度的展现自己的暴露癖。4. 又想写推理,又想写宫斗,两个都一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