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品格之路》
本书在 “如何获得幸福” 这个问题上,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两个 “美德账户” 的方案:选择 “简历美德” 账户,我们是把自己的努力和信用存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并获得及时反馈;选择 “悼词美德”,我们是把努力和信用存放在周围关系里,或许当下收益减少,但未来再不确定、信号再微弱,只要认准人生终点那个目标,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到无限大。本书的核心内容:1. 为什么 “大我” 文化会取代 “小我” 文化?2. 过度强调 “大我” 文化带来的影响?3. 如何通过 “悼词美德” 获得幸福?很多人就认为,成为一个齿轮在社会这台大机器上辛勤运转也很充实啊。布鲁克斯并不完全否认 “简历美德” 而褒奖 “悼词美德”。他只是提供了两个账户,以便我们更清晰地做出选择。选择了 “简历美德” 这个账户,我们是把自己的努力和信用存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并获得及时反馈;选择了 “悼词美德”,我们是把努力和信用存放在周围关系里,或许当下收益减少,但未来再不确定、信号再微弱,只要认准人生终点那个目标,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到无限大。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做结尾:幸福或者伟大,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不过,它也是个必然结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允许缺陷存在书中介绍了多位名人从小生活环境或家庭环境为他们带来的自身缺陷,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勇敢的和这些与生俱来的缺点作斗争或是与之平衡共处,最终,这些缺陷到了并不对他们的生活 人生产生消极影响的程度。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观念是 人并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及自律来完全征服自己的缺陷,若决信自己仅凭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人那是非常骄傲的,什么才叫能克服自己的缺陷,其实并不存在这种状态,更多的是,在我们反省自我的过程中,怀着谦虚 承认自己的柔弱,知道自己有所不能,怀着自己只是一枚普通人,只是天下众多苍生中的一员,做着服务这个系统的普通一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是在精进了,在我们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我们的缺陷就已经被化解了,已不构成我们的自身的主要矛盾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品格跟思想一样,也是一种精英素质,在当下,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品格的力量。收获新知:这本书很容易读,除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中间各章节全是事例,就讲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同时幸福也是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培养了高尚的品格,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人生的幸福。我的感悟:我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有四层,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自我实现其实是个无法瞄准的目标,因为你越是追求它,你就离它越远,它其实是自我超越的副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容易混淆两种美德:一是简历美德,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追逐名利,在简历中列出的那些丰功伟绩,是你想要拿出去在别人面前炫耀的。二是悼词美德,是你灵魂深处希望自己拥有的那种美德。是你在风烛残年时,回忆一生的时候,希望听到别人对你的评价。追求简历美德的自我 1 号,渴望成功,想要出名,想要赚钱,想要听到人们的表扬。而自我 1 号并不是魔鬼,相反,他很勤奋,工作起来非常投入,再苦再累都不怕。追求悼词美德的自我 2 号则更加谦卑,他希望得到更多高尚的道德品质,他遇到问题总会瞻前顾后,生怕犯错。他对名利的兴趣不大,但非常善良,愿意帮助别人,愿意服从真理,愿意付出爱和友谊。如果给自我 1 号提意见,那就是太热衷名利了。很多时候,是欲望和追求让我们变成了世俗的奴隶。不管自我 1 号干什么,都要确保自我 2 号的声音没有被屏蔽掉,让他时刻监督和提醒我。这样,我才能不偏离自己的人生使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是曲木我有一位朋友,他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回顾自己当天犯了哪些错误。他最主要的过失是冷酷无情,这个过失又衍生出其他过失。他每天都要应付很多人,非常忙碌。在人们向他寻求意见或者诉说不幸遭遇时,他有时会心不在焉;有时他关注的不是对方的话,而是如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例如,在某次会议上,他考虑更多的可能不是别人到底在说什么,而是如何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他可能会口是心非地对他人进行阿谀奉承。每天晚上,他都会分门别类地整理这些过失,分析经常发生的主要过失以及可能由此衍生的其他错误。然后,他会思考对策,以便在第二天有所改进。到了第二天,他在待人接物时会力求改变。比如,更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话;把关心置于威望之上,更看重高层次的东西。所有人都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义务,我的这位朋友每天都会尽最大努力,力求在这个无比重要的领域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对人生抱有这种态度的人,不会认为人的品格是天生的或者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品格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有技巧地加以培养。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只有牢固地树立起道德核心,我们才有可能在外部世界建立不朽功业。如果不具有某种内在的操守,我们最终必将丑闻缠身,甚至众叛亲离。从根本上看,亚当二号是亚当一号的基础之所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针见血,直戳人心看不到孩子的存在,源于父母在潜意识中亦没有看到自己的存在。在他们视孩子为 “物” 之前,他们先把自己视为了 “物”。他们写下满纸的 “简历美德”,希冀在市场上把自己 “卖” 出一个好价格,却不懂得 “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钱理群曾批判,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独有偶,曾在耶鲁教了 10 年书的威廉・德雷谢维奇出了一本书,书名叫 “优秀的绵羊”。这个被 “赠予” 常春藤名校高才生的雅号,并不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好听多少。布鲁克斯在书中对西方的传统美德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中国的士人也向有传统的风骨与节操。风骨看不见、摸不着,却着实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它是一种理想的道德风范,以之要求自己,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便是节操的问题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品格之路是获得幸福的途径戴维・布鲁克斯的每本书都值得读,半年前读了他的《第二座山:为生命找到意义》,今天读完他写的《品格之路》,吴军、何帆、万维钢、王煜全、李翔等老师在专栏中都对本书做过推荐。布鲁克斯在 “如何获得幸福” 这个问题上,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两个 “美德账户” 的方案:选择 “简历美德” 账户,我们是把自己的努力和信用存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并获得及时反馈;选择 “悼词美德”,我们是把努力和信用存放在周围关系里,或许当下收益减少,但未来再不确定、信号再微弱,只要认准人生终点那个目标,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到无限大。《品格之路》,它用一个独特的视角介绍了欧美一些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伟大的原因。这些人,既包括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这样的近代政治家和军事家,奥古斯丁这样的圣徒,也包括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对美国和欧洲社会产生了不小影响的一些人物,比如民权运动领袖伦道夫,女慈善家黛伊等。通过这些例子,布鲁克斯得出了和亚当斯密同样的结论:幸福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在这样的一生中,幸福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