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观大势,知天命
2021 年第 10 本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读完。 本书作者是技术专家、商业领袖和慈善家比尔・盖茨。 提起比尔・盖茨,大众最熟悉的标签或许是曾经的世界首富头衔,微软,无比庞大的商业帝国。 但盖茨早在 1999 年就创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基金会在 2006 年 6 月 26 日得到巴菲特 300 多亿美元的捐款后,成为全球第一大慈善基金会。 基金会创立之初聚焦于全球健康和美国教育问题。2006 年,与两位能源和气候问题科学家的详尽交流(这两位也是微软前员工),让盖茨开始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开始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在 2015 年后,盖茨决定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在这一领域,这也最终促成了了本书的诞生。 本书结构清晰,浅显易懂,可以看作一本科普书籍,详细拆解了人类社会需要实现的目标及为什么必须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挑战及解决方案,以及具体行动建议。 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盖茨对于问题的拆解认知思维框架。面对问题与目标,不诉诸道德与情感,而是以大量的数字与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支撑其核心观点。从成本收益,供给需求,市场经济角度出发,理性而平和。 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要基于创新驱动。 “零碳” 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 投资人的职业经历让我对于趋势愈发的敏感,在碳中和成为我国国策的今日,对这一趋势有所了解,或许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个体都是一个必要的功课。而本书则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今年 4 月的出版来的恰如其时。 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科普读物,宏观趋势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该回馈地球母亲了最近这一两年,新冠疫情的问题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却忘了几年前流行的全球变暖这个话题。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并没太在意,就感觉比尔盖茨这样的富豪又开始忽悠了,就想着他们肯定不愿意突然全球变暖造成大灾难了,自己的钱还没花完吧。随着日本排核废水,离婚事件出现,最近热带动物的乱走动和前两天突然下的冰雹,突然感觉这个问题该重新回归视线了。而且最近碳中和话题也很火热,很多碳中和的股票也都出现了,看来气候问题真的被重视了。这本书并不是自己想的夸夸其谈的忽悠套路,一厢情愿的用道德或者文化的方式来约束读者。而是给出了当下碳排量 top 5 的领域,依次是生产和制造(31%),电力生产和存储(27%),种植和养殖(19%),交通运输(16%)和制冷和取暖(7%),并给出了推荐的方案,包括技术创新,适应暖化的世界,政府决策和政策倾向,个人责任等。对于排碳同样也不能这样批判,而是要想办法通过科技创新,生活工具的提升,经济商业模式,政府指导等战略层面做出改变,从而让我们更安心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前我们从地球母亲那里拿的太多了,现在作为成年的我们,该孝敬回馈这位母亲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呼吁全球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气候大问题的书。从产生原因、解决方案、政府个人公司角色等深入剖析,理论 + 技术 + 应用 + 市场,很有现实参考价值。但我更感慨的是其他一些东西。一、人以群分作者比尔盖茨,这本书却写得相当专业。他取经的对象是物理、化学、生物、气候、能源、农业、海洋、海平面、冰川、电力输送、金融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言必有物、博采众长。二、“杞人忧天” 气候问题、环保主义,全球不是没有反对的声浪,有人认为这是政治阴谋、有人说是能源骗局,有人指责他们杞人忧天、其心叵测。就如同面对 AI 未来威胁,人们对霍金、马斯克发出的质疑一样。但我想,“杞人忧天”,恰恰是因为那群顶尖的人,他们本来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三、乐观主义本书里有个重要的概念 —— 绿色溢价。就是从现阶段到实现零碳排放,需要付出的代价。从绿色溢价倒逼技术创新、创新路径、市场机会、政府责任、企业责任、个人责任,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经纬交织,逻辑看似非常清晰,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 “技术进步”。有了技术托底,方能循阶而上、一步一光明。四、人间清醒这里,不看私德,也不得不赞一句比尔盖茨人间清醒。古罗马的大型剧院、广场、排水系统、浴场,很多都是富人修建的,他们有投身公共建设的巨大热情。这份社会公共事务责任感,我不明起因,也许是理想国 “人、国同构” 的一脉延续,反正迥异于我们 “家、国同构” 的文化基因。比尔盖茨清醒在于,不仅把此当成一项慈善事业,而是将这个先发和壁垒优势,类比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科研惠及全球一举奠定领导地位、美国国防部投资催生互联网及微芯片,他把清洁能源本身作为一次实现巨大科学突破的机会。他还清醒的认识到,有的领域必须要靠国家行政手段打破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惯例。他呼吁政府弥补巨大的投资缺口,帮助创新穿越 “死亡之谷”。面对个人责任,他直白提出选民要传导压力,促使政客兑现减排承诺,要积极竞选地方公职,发挥职位影响力、政策智慧、勇气和创造力。最后,“作为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责任者,我们应该帮助世界上的其他人度过危机,这是我们欠他们的。” 这句,本书也值得四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气候未来我们关心什么一本关于零碳未来的好书,来自于一直致力于气候未来的比尔盖茨。没有评满分是因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在推动气候未来,心中难免有些不安,反而言之,如果是普通的人在推动气候未来,我们才感到欣慰。本身比尔盖茨写这本书表现出的情绪也仍是任重道远,开篇给出沉重的数字,就是 510 亿吨,每年 510 吨,如何降到 0?我们的气候未来有五大关键问题,我更愿意表述为五大关键区,分别是电力生产与存储,生产与制造,种植与养殖,交通运输,制冷与取暖。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很多科学原理,技术突破,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产业有没有一个叫做绿色溢价的低值,最好是负值。也就是说,经过零碳技术改造,价格溢出是不是很低,那么超出的部分是可以通过收取碳税抵消的。绿色溢价贯穿了全文,让零碳经济的未来,更有指标可控。在另外一本书《零碳时代》通篇的主旨是,零碳经济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个零是怎么来的,真的是零吗?在这里给了我答案的参考。气候未来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当然也是经济畅想,政治畅想,但是作为一名探访全世界的慈善家、公益践行者,看到了气候未来,让一些不需要负责的人们,遭受了伤害,马太效应让这个公地悲剧更悲剧,所以,我们在创造气候未来的同时,也要记得去帮助那些不需要去负责的人群,他们没有机会负责,是因为没有机会创造。感受:气候未来,考验着我们人类,从我们人类开始定居以来,就和自然开始了严峻的抗争,我们甚至已经不能承受一点点的变化,但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未来,将是人类发展的新挑战。flag:当小平说,党的基本路线不变时,我们的党员是不是应该把 100 年的日程表贴在背景墙上,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图呢。小确幸,2020-2030-2060,双碳达标,这可以成为我的背景墙,我,公司,中国,世界,40 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盖茨在本书中提出了解决气候问题的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必须应对全球变暖,而应对全球变暖,至少需要实现碳中和,通过同时减少增量和消除存量(碳捕获)双管齐下。减少增量需要实现能源转型,本质上是通过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降低 “绿色溢价”,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其中减少发电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能是应对全球变暖最主要、最必要的路径之一。从本质上看,能源转型其实不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拥有 “零碳” 技术的企业和 “零碳” 产业的国家,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510 亿吨,道阻且长!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最新力作,向世界汇报其过往十年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调研成果,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本书指出,为了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必须应对全球变暖;而应对全球变暖,至少需要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再增加。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尽快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通过技术、政策等各种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清洁能源的 “绿色溢价”。本书核心内容:1. 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这件事对人类而言有多紧迫?2. 为什么说碳中和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3. 实现碳中和需要什么技术?有什么障碍?4. 碳中和时代会带来什么经济机遇?比尔・盖茨认为,为了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必须应对全球变暖;而应对全球变暖,至少需要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再增加。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尽快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由使用化石能源转为使用清洁能源。而要想实现能源转型,我们要做的,本质上就是通过技术、政策等各种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清洁能源的 “绿色溢价”,让它们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便宜。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国家都能负担得起清洁能源。而本书中介绍的几乎所有关于碳中和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根本目的都是这一点。盖茨认为,这些方案不需要每个都成功,只要有一个或几个技术路径取得突破,实现碳中和就会发生重大转机。但是,目前这个领域的很多创新技术和创意还处于早期阶段,投入大,不确定性又非常高,因此存在私人投资不足的问题。盖茨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率先开展研发投资;一旦获利前景明朗,私人投资者就会接过政府的投资接力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产品很多都是这么来的,包括互联网、手机中的定位系统,以及一些拯救生命的药物,等等。在数字技术领域,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接比较快,但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就要花更长的时间了。因此,在碳中和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怀有打闪电战的决心,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有一个著名的理念:人类一直在追求能量和信息效用的最大化,所以,凡是能在能量或信息层面寻找到新突破点的技术,就可能创造极大的商业价值,成为新的财富创造者。盖茨也在本书中指出,在未来,无论是谁取得重大能源突破,只要证明这些突破性技术能以一种可负担的价格推广到全球,那么它都会找到很多有需求的客户。因此,那些建立起伟大的 “零碳” 企业和 “零碳” 产业的国家,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前言部分的标题叫做《从 510 亿到 0》。510 亿指的是目前全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总吨数。这个数字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各类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之外的温室气体,是按照其温室效应的强弱折算成二氧化碳计算的,并且是一个比较粗略的年平均值。0 指的是碳中和这一目标。为什么必须以 “0”,即碳中和为目标,他是如何一步步加深了这方面的认识。盖茨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起初对于气候问题并不了解。在与一些环境科学家的交流过程中,他才逐渐意识到,除非我们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否则气温将持续升高,并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下与未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近期要给公司内部做一次 “碳达峰 / 碳中和” 培训,让自己有机会翻开了比尔。盖茨的这本《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一口读下来感觉不错 —— 从体系、层次、内容上,都值得推荐!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普通人基本无从入手,普遍认知也就停留在:太阳能、风能利用,买电动汽车,与 “碳达峰碳中和” 相关的股票…… 等等。书中提到的农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具体讲 - 奶牛打嗝放屁产生的甲烷,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贡献之高,可能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盖茨透过他的研究团队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科学细致的研究。当然,他透过自己的研究,也做出了不少成功的投资,比如,为了减少养牛排放温室气体,他投资了两家人造肉(目前都已经上市,并且股票都还不错)。这本书里,盖茨汇总了气候科学家的研究结论,记录了自己参与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等气候会议、与各国领导人沟通的过程,更是在最后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而他自己也成立包括突破能源在内的执行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这一切既可以看出坐着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视,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亲身实践,作者在这件事上,还真不是玩玩票这么简单。这一点上值得很多有钱人学习。本书的结尾,引出一个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每个普通人能做什么?作者的建议还是值得借鉴的。简单而言,视情况而定:如果是打工人,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购买电动车、绿色消费等;如果是企业主,可以参与一些减排项目科研项目;如果是社会组织成员,可以发起应对气候变化倡议等等。总之,这不是一个国家,单个组织,某个个体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影响力范围内,多做一点贡献。当下看可能生存第一位,更加重要;但当把视角拉远,如果不从此刻开始,各利益相关方不聚集起来,未来人类面临问题将更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有板有眼但给出的解决方案一般听了卲恒头条再来看本书,感觉根本不值 24 块 9。原来买过这本书的纸质版,丢了,然后来得到买的电子版,没想到电子版竟然跟纸质版价格差不多!这本书也就是卖的比尔盖茨的名气吧!很多关于碳中和的讨论,感觉已经人尽皆知了似的,也没什么创见。尤其最后两章,硬凑字数,连 “破除市场壁垒”“紧跟时代步伐” 这种口水话术都用上了。以及全书充满了美国人那种独有的傲慢,觉得他们老美就应该拯救世界似的。这一点很讨厌。还有,在谈到电力创新的时候,很少提及中国的成就,农业方面也一直在吹他们美国的成就。觉得有点狭隘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碳中和目标艰巨但是有可能实现比尔・盖茨给超级富豪们带了一个好头:捐出大部分财产,热心公益,还有足够的好奇心去学习未知事物。本书是比尔・盖茨在捐款助力节能减排过程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他个人的一些观点。内容涉及到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政策、商业等方面,语言通俗易懂,写作风格接近学者:信息给出来源,推论给出推导过程。书中重要观点和信息有这么几条:1:为避免灾难的发生,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一些富裕国家)必须在 2050 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其他国家最终也需要实现这一目标;2:除非我们迅速实现零排放,否则糟糕的事情(或许有很多)极有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则会在下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3: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该让穷人更穷,而是要充分照顾、考虑他们的需求;4: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但是还是有希望的。5:仅靠清洁电力本身,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清洁电力是关键一环;6:关于核能的一句话概括:它是唯一能够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提供可靠电力的无碳能源,几乎可在地球任何地方建厂,并已被证实可大规模应用;7: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里,要想在降低全球温度的同时避免经济严重受损,地球工程是我们唯一已知的方式。或许有一天我们会陷入别无选择的境地。总体评价 4 星,不错。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前言 从 510 亿吨到零排放 510 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观察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或略高或略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境况。“0” 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 —— 这些影响将是非常糟糕的,我们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我多次带着后续问题跟这个四人组会面,最终达成共识: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能源,才能使贫困群体走上富裕道路,但在提供这些能源的同时,我们不能以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代价。图 0-22006 年年底,我遇到了微软的两位前同事,当时他们正着手成立专注于能源和气候问题的非营利组织。正是从那时起,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开始发生变化。他们邀请了两位非常精通能源和气候问题的科学家,一起向我展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数据。第一章 为什么是 “0”?我承认,使用 “0” 是不准确的。我应该把我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在前工业化时代,也就是在 18 世纪中期以前,地球上的碳循环可能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 —— 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同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相当。通过完全放弃化石燃料,或停止其他所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比如生产水泥、使用肥料或燃气电厂的甲烷泄漏),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并不现实,而且没有可行的路径。相反,极有可能的情况是,在 “零碳” 的未来,我们仍然会排放一定量的碳,但我们有办法消除它。当得知全球温度的小幅上升(升高 1 或 2 摄氏度,也就是 33.8 或 35.6 华氏度)确实会造成很多麻烦时,我感到很惊讶。但这是真的,在气候领域,仅仅是几摄氏度的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上一个冰河时代,全球平均温度只比今天低 6 摄氏度。在恐龙时代(中生代),全球平均温度比今天高大概 4 摄氏度,那时北极地区还生存着鳄鱼。图 1-1 我不断提到的 510 亿吨这个数字,指的就是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你在别处可能会看到 370 亿吨或 100 亿吨等数字,前者只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没有将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在内,后者则只是单纯的碳排放量。图 1-2 为避免灾难的发生,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一些富裕国家)必须在 2050 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其他国家最终也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富裕国家应率先实现净零排放。在这个问题上,我听到过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首当其冲的必须是我们?” 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尽管这是事实),也是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伟大的 “零碳” 企业和伟大的 “零碳” 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第二章 艰难之路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之所以无处不在,背后有很好的理由支持 —— 价格低廉。正如人们所说,石油比软饮料还便宜。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还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图 2-3 图 2-5 我们来看一下亨利・福特的生产线:第一台 T 型车是 1908 年下线的,每加仑汽油行驶里程约为 21 英里。在我撰写本书时,市场上顶级的混合动力汽车,每加仑汽油可行驶 58 英里。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燃油经济性的提升不到此前的 3 倍。对于这样的论调,我的回应是:除非我们迅速实现零排放,否则糟糕的事情(或许有很多)极有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则会在下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即便气候没有恶化到威胁人类生存的程度,它也会让大多数人的境况变得更糟,对极端贫困人口的影响更甚,他们会更加穷困。第三章 气候对话中的五个关键问题我们为突破能源联盟资助的技术项目设定了门槛:在相关技术项目研发成功和全面实施之后,每年至少可以减少 5 亿吨的排放量,约为全球年排放量的 1%。减排幅度永远都达不到 1% 的技术,不应该占用我们为实现零排放目标而安排的有限资源。小贴士:无论何时,当看到与温室气体相关的吨数时,你都要把它转换成占年总排放量 510 亿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百分比。乘用车在交通运输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不到 50%,交通运输排放总量在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的占比仅为 16%。相比之下,钢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总排放量中的比例达到 10% 左右。因此,在制订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方案时,问 “你在水泥方面有什么计划” 只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你要考虑的远不止电力和汽车。表 3-1 仅靠清洁电力本身,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清洁电力是关键一环。表 3-2 表 3-3 我们已经知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 每年 510 亿吨,至于从空气中消除 1 吨碳的成本,还无法完全确定下来,但清除每吨碳至少要花费 200 美元。通过某种创新,我想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字降到 100 美元,这是切实可行的。所以,我在这里使用每吨 100 美元这个数字。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还在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如果要利用直接空气捕获技术解决气候问题,每年至少需要投入 5.1 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6%。第四章 电力生产与存储我们如果不使用煤、天然气和石油,那么势必会失去一部分能源,而要想把它们补回来,清洁电力将是主要来源。这就是我首先论述电力的原因,尽管制造业部门产生的排放量超过了电力部门。图 4-2 图 4-3 绿色溢价是多少?若把美国的整个电力系统转变为 “零碳” 来源,每千瓦时的平均零售价将增加 1.3~1.7 美分,与当前大多数人所付的电价相比,上涨幅度约 15%。为什么发展绿色电力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呢? 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太便宜了,它们的价格中并没有计入气候变化的真实成本(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得清洁能源难以与之竞争。阳光和风都属间歇性资源,也就是说,它们很难一年 365 天、一天 24 小时连续发电。我们对电力的需求却是非间歇性的,希望时时刻刻都有电可用。所以,如果太阳能和风能在电力结构中占据重要比例,为避免发生重大断电事故,在没有阳光、没有风的时候就需要其他选项。我们要么把过剩的电力存储在电池中(关于这一点,我稍后会讲到,但其成本极其高昂),要么增加其他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供应,比如建造以备不时之需的燃气电厂。关于核能的一句话概括:它是唯一能够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提供可靠电力的无碳能源,几乎可在地球任何地方建厂,并已被证实可大规模应用。图 4-5 图 4-6 抽水蓄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网级电力存储形式。令人遗憾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说说而已。美国十大抽水蓄能设施的储能总量尚不及全国一小时的用电量。你可能会猜到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起飞的原因:把水抽到山上,需要一个储量庞大的水库,当然,还需要一座山。缺少任何一项,都是无米之炊。第五章 生产和制造图 5-2 到 2050 年,全球每年将生产大约 28 亿吨粗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不到新的、气候友好型的冶炼方法,那么到 21 世纪中叶,仅炼钢这一个领域,每年就会释放 50 亿吨二氧化碳。这也解释了塑料价格低廉的原因:同水泥和钢一样,塑料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化石燃料便宜。表 5-1 清洁电力还可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塑料生产。如果把足够多的步骤组合到一起,那么塑料终有一天会变成 “碳汇”—— 一种消除碳而不是排放碳的方式。第六章 种植和养殖食用类动物的饲养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专家讲的 “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 领域,它是排名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图 6-1 在全球范围内,肉牛和奶牛的养殖规模大约为 10 亿头。它们每年打嗝和放屁所排放的甲烷,就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而言,相当于 20 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4%。图 6-3 将所有这些因素考虑在内,经计算,需要在热带地区种植大约 50 英亩的树,才能吸收掉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七章 交通运输图 7-1 图 7-2 表 7-2 垃圾运输车和市内公交车等中型车较轻,电力驱动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可行的选项。它们的行驶路线较短,而且每天晚上都会停在相同的地方,所以建立充电站也就比较容易。在中国,拥有 1 200 万人口的深圳市已经实现公交车的全面电气化(超过 1.6 万辆纯电动公交车,见图 7–4)以及近三分之二的出租车的电气化。同等重量下,目前最好的锂离子电池存储的能量是汽油的 1/36。换句话说,要获得 1 加仑汽油的能量,需要相当于 36 加仑汽油重的电池。表 7-4 表 7-6 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但在交通运输领域,“零碳” 的未来基本是这样的:利用电力驱动我们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第八章 制冷和取暖图 8-1 供暖的 “零碳” 路径实际上和乘用车的路径颇为相似:第一,尽可能地实现电气化,淘汰燃气热水器和暖炉;第二,发展清洁燃料,解决热水器和暖炉以外的其他所有热源问题。表 8-1 表 8-2 第九章 适应暖化的世界一个极其不公的残酷事实是:这个世界上的贫困人口基本没有做任何导致气候变化的事情,其所承受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却最大。对美国和欧洲地区相对富裕的农民来说,气候变化带给他们的只是一些麻烦,而对非洲和亚洲地区的低收入农民来说,气候变化的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这里有一个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人们先期支付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但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可能都无法获得经济回报。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里,要想在降低全球温度的同时避免经济严重受损,地球工程是我们唯一已知的方式。或许有一天我们会陷入别无选择的境地。第十章 政府要扮演的角色图 10-1 总之,在私人投资者因看不到获利方式而不愿开展研发活动时,政府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率先开展研发投资。一旦获利前景明朗,私人投资者就会接过政府的投资接力棒。事实上,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产品几乎都是这么来的,包括互联网、拯救生命的药物,以及智能手机中用以帮助导航的全球定位系统等。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制造更便宜的 “零碳” 产品来降低绿色溢价(涉及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提高碳排放产品的价格来降低绿色溢价(涉及政策创新),或者两种手段兼用。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惩罚人们排放温室气体,而是为了创建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发明者研发具有竞争力的 “零碳” 替代品。除非设计能够得到验证,供应链可以确立,而且能够建立一个试点项目来演示新的方法,否则任何先进的核电站都很难建成。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做这些事情的可行方法。第十一章 零排放计划在接下来的 10 年里,我们可以做的和需要做的就是采取相关政策,找到一条可以在 2050 年前实现深度 “脱碳” 的路径。表 11-1 政府(以及大公司)可以帮助能源初创公司走出 “死亡之谷”,因为它们本身都是消费大户。政府和大公司如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为初创公司创造确定性,同时帮助它们降低成本,那么就可以推动更多的产品走向市场。在美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州正考虑采用另外一个更好的方法 —— 清洁电力标准。这个标准并没有特别强调可再生能源,在达标问题上,它允许公用事业公司采用包括核电和碳捕获在内的任何清洁技术。由此来看,这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当世界各国政府就减排的价值达成一致意见后,那么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它都很难再以局外人的心态说 “我不在乎,我就是要继续排放温室气体”。第十二章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尽管听起来有些老套,但给民选官员写信或打电话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参议员和众议员办公室经常会向他们提交选民舆情报告。但你不要简单地说 “为气候变化做点儿事吧”,要知道他们的立场、问他们问题,并明确表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将决定你的投票结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