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首度读完一本鲁迅的作品
我承认,之前对鲁迅是有坏印象的,一则来自他那奇怪的文字,总是不习惯,就像手捧一个五边形的碗;二则源于一些对他的负面信息,比如他上课时经常把学生作业扔地上;用在信上画红点的方式揶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酒糟鼻子;一边拿着国民政府的高工资一边大骂之;哀国人不幸骂国人不争却从不骂日本人,尤其跟内山书店的内山完造关系莫逆….. 第一次看完一本鲁迅的文集,不得不说,他在写作上的确厉害,看他的文字就像是被一束追光牵引着,很有秩序的看清了一处处的景。“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就是这种镜头感。鲁迅用了很多特别的意向,感觉跟《聊斋》里志怪部分的写法有些相似。比如鲁迅写到的会说人话的狗;死后的所见所感;墓碑后的无心尸体……. 不得不说,文学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确实非同一般,总能与小细致处见大深刻,前几天读泰哥的《飞鸟集》时也有这种感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读之前就了解过难读懂,而且是鲁迅思维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还是很难。多数诗都是梦里的,也许是现实世界解释不通,所以塑造一个梦境,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说了罢,别人问起还可以拿 “这是梦又不是真实发生的” 去搪塞。好吧,我只能读一点浅显的,现在有印象的是《雪》《风筝》,可能有色眼镜早已把那讽刺的、悲观的过滤了吧,留着的是偏好的,还有那一句 “带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不管是怎样一个对话背景 (那死尸坐起来对着我说,我听后马上跑起来)。《雪》其中一群孩子在堆雪人,因为力气小,哪家的爸爸也加入进来滚大雪球,最后拿了妈妈的胭脂粉给雪人抹上,多么无忧无虑的画面!南方人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对堆雪人记得特别深。《风筝》痛斥那哥哥,不是说 “大的让着点小的”,是他见不得风筝,弟弟快完工的风筝被一脚踩烂。多年后哥哥想道歉,弟弟说不记得了,忘记比记恨更杀人,我是吃认同票的,拍手真快。王平说这篇是在批判弟弟的性格大也是国人不醒悟之类,我没有读出来,读不出来就读不出来啦,1000 个哈姆莱特,还有 1000 个读者呢。想破头皮,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批判在哪,看了其他评价还记不住呢,因为并不是自己想的。自己也没生活在那个年代,即使了解一些历史背景,也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每篇看完都有去搜百度看看 “专业评价”,实际上只是当了知识的搬运工,把百度上的搬到了本子上,根本没有记住多少。高中就把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当作句子写进作文,现在也依然可以,学了修辞学,知道每个句子都是有意义的,随着语境的不同,意思也在变化。又不把前面的 “死尸做起来” 摘进去,所以没什么,就像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这些句子的意思写进自己作文还不是自己给的。开启下一段旅程,外国文学的古希腊悲剧又有新内容了,去读那个咯,很快又会回到中国现当代的,齐头并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民族魂鲁迅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表。鲁迅也是 20 世纪中国民族性格的缔造者,是中国民族根性的批判者和改造者,也是 20 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缔造者。鲁迅同时也是 20 世纪世界文化的巨人,中国 20 世纪对世界文化领域的贡献,从个体的意义上说,鲁迅是第一人,尤其是他的文化思想和生命哲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鲁迅是时代的思想者,历史的负荷者,民族的受难者的形象。 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诗:“每当时代想最终总结自己的价值时,这个人总会生还。他举起时代的全部重任,掷入自己的胸渊。” 这句诗拿来形容鲁迅,也非常准确。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无论作为一个民族的先哲,还是作为民族的良心,对当今的中国和时代都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