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构思巧妙
密室是推理小说中极具想象力的存在。从古典黄金时期到现在,几乎是每一个以推理小说家为职业的作者都必须挑战的项目。日本小说家贵志祐介尽 20 年之功,构思出《玻璃之锤》这部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密室谋杀案,堪称是对密室题材一次大胆的极致挑战。作品不仅将动机与迷面公平合理的华丽展示,也对人性与社会做出深层次探讨,解答的合理性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堪称是传统推理与社会派推理完美结合。对于极具地方特色的日本推理小说而言,最重要是谜面必须精彩。试想一下,相对古典时期简陋的密室环境,现代环境下的电梯有密码,每间房有专用锁,过道有监视器材,被害人死于高层且独立的办公室,案件是如何发生的?以高科技手段布置下的社长室俨然是密不透气的超级密室。精通防盗手段并协助调查的防盗顾问榎本径都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每发现一个线索都会做一次可能性的推理尝试,颇有多重解答的意味,既是小说趣味所在,也是作者巧妙心机的体现。钥匙,通风口,录象的手段,警方泄露的口供,人事纠纷与商业手段,时间与器物的位置,每一次判断都严谨且条理分明,将疑问放大至明处,不仅加强不可能犯罪的神奇之外,也是对逻辑的不断挑战。手法不可谓不巧妙。据说相关的细节作者本人都咨询过专业人士,创作态度可谓严谨。最后当所有细节都公平论证完毕之后,只剩下如何将线索串联起来的灵光闪动,答案昭然若揭。日本推理作家有栖川有栖赞誉此书将所有的线索展示在读者面前,充分展现本格推理逐条逐项解谜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致敬古典名家名作的部分毫不含糊,是《玻璃之锤》存在的另外一重乐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玻璃之锤》|痛心!又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造成的悲剧前两天刚看完贵志祐介的《黑暗之家》,反社会人格的阴森仍然后劲儿十足让人偶尔想起。《玻璃之锤》又给了我不同的惊叹感受,就像 B 站今年的年度词一样 “啊?” 原来是这样。封面上介绍以及其他的博主们盛赞的七重安保下的玻璃密室杀人案件,设计的如何精妙,我这里也就不再拍马屁了。标准的本格推理,确实一边读着一边大脑高速运转。所有出现的人物,当你刚要怀疑 “他是嫌疑人” 的念头一冒出,作者就算准了读者跟着他的文字可能会有的推理逻辑,立马就安排上了书中的主角剥洋葱一样的把你的推理全部都粉碎。就当答案马上要呼之欲出时,立马转换视角,让你跟着真正的嫌疑犯,跟着他的摄像机,完完整整的体验一下他的动机、谋划到计划实施后的忐忑与崩溃。心理描写向来是贵志祐介的长处,就是让你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读完。书里的内容就不剧透了,《玻璃之锤》和《黑暗之家》一样,通过案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让人捶胸顿足。先不说不良金融机构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危害,就说说孩子吧。又是一个原生家庭的悲剧,又是一个被不幸的家庭迫害了的天才少年。写到这里时,其实内心挺沉重的,题目的 “玻璃之锤” 就是那些无可奈何的年轻群体,他们拥有足以改变社会的强大能量,内心却又极为脆弱,一些在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就能将他们伤害得体无完肤。身为无可奈何的矛盾体,要不是社会给他们重击后造成的破碎,谁又会想变成凶器?最后,榎本那一句 “ 哪所监狱真正开设了纠正犯罪心理的再教育课程?” 是在问纯子吗?不,是在问社会,是在期待着这些不幸的孩子们有机会重回正常的生活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本书优缺点相互独立而明显。优点是诡计真棒,在众多经典密室诡计中,从这个广角视角出发,带给读者新奇体验,媲美《犹大之窗》。其次是纯粹,推理过程中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纯密室,列举诸多可能性,排除诸多障碍。不捎带个人情感,不呼吁社会反思。这些背景与密室合理分开,单独拿出来讲。缺点是叙事角度换地猝不及防。正常结构中是锁定现场 - 锁定嫌疑人范围 - 通过推理锁定凶手。结果中途又说明凶手另有其人。将凶手外置,又絮絮叨叨写了凶手成长史,把社会反思的部分放在这里,整体结构就偏了。这样高开低走带给读者的观感其实不是很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