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名校毕业做家教
名校毕业在普遍的认知中意味着高薪体面工作的敲门砖,然而这神奇魔法有些时候也会失效。对于有些人来说,毕业可能只是意味着失业,或者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冒险之旅。《失业名校毕业生日记》作者用略带毒舌的风趣文笔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大学毕业后给富人家的孩子做家教的故事。日记体的形式让全书更为轻松易读,更会在日常生活的吐槽中多了几分不一样味道。1. 剑桥毕业 08 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让剑桥毕业的作者也变成了待业青年。在父母的操持下眼看就要成为餐厅的打工一族,却意外得到了给富人家孩子做家教的机会。正如介绍人所说,剑桥这块牌子够响,什么工作经验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太多相关经验的作者得以进入到富人的世界里,就此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名校生的光环可以帮助他得到这份工作,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容易。事实上刚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比如五岁小孩让他擦屁股的服从测试以及面对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富人父母给孩子找家教目的有些时候比较复杂。有的就像《我在上东区做家教》里提到的那样是帮孩子写作业,也有的单纯就是哄孩子,当然也有的是为了孩子在升学方面更加顺利。作者出身和家庭不能说穷,但在初入富人的世界仍然很容易感到格格不入。无所不在的评判目光更容易让你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感受到各种不自在和自卑。2. 英式幽默青年男性、同性恋,再加上名校毕业,这多少有点符合一些人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要是再加上作者在书中的犀利吐槽,确实算得上是英式风味十足。好在作者对于编剧的热爱没有让这一切成为灾难,反倒增添了几分英式幽默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读者看日记既不会有流水账的感觉,更感受到了英式幽默的魅力。作者的文笔再配合上书中的插图,让读者可以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了解到富人世界的独特之处。读者哪怕对此没有了解,也可以在作者的讲述中收获不少乐趣。如果要和《我在上东区做家教》相比的话,本书更像是一个轻松的随笔。没有前者的那种严肃认真,多了几分平易近人。在某些细节上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初次乘坐私人飞机,生活在富人世界里作者也拥有了不少的第一次体验。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体验到的不过是这些人极为普通的日常。对作者来说更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既视感。3. 男同性恋男同性恋未必算得上是英国特产,但却是作者身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也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最开始的隐瞒到后面受到良心的谴责。随着做家教工作上的继续,和该家庭建立的关系愈加深厚,作者对此身份也更为敏感。在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更加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在欺骗。英国在同性恋问题上的巨大进步,大概率不再会上演图灵那样的悲剧。可在学校和工作场合恐同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这对作者来说更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羡慕别人的坦诚,即便是想为同性恋解放运动出力,每一次有机会出柜的时候,作者还是不免心生恐惧。这不光会让作者觉得自己像是个骗子,更让其成为了内心世界里难以消除的折磨。接纳自己说起来容易,可真要做到的话依然很难。他人可能因此不接纳自己,甚至有过激行为的念头更是让人打退堂鼓。对作者本人来说,这可能是比生活上的窘迫还让人备受折磨。4. 富人世界就本书而言,其对富人世界的描述基本符合我的预期,没有太多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倒是很符合以往的一些认知。除了最明显在物质上的区别,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更为明显。经济危机的来临可能让普通人一下子就陷入困境,却似乎对这些人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一切照旧,甚至可能收入更可观了。至少在作者的观察中大多数的富人家庭是这样的。一方面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担心民众的非议。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更加空洞无趣。这是书中富人的常态,却也是全世界其他富人的真实写照。《我在上东区做家教》和《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对纽约上东区富人的描述也大致如此。相比来说,书中对于孩子的 “鸡娃” 行为倒不太厉害。对于教育的重视更多还是表现为斥巨资,不过和其挥金如土的生活相比也不算什么。上个好学校的需求依然强烈,在作者辅导下进入名校的消息更像是在富人圈里投下一颗炸弹。不难设想,如果愿意的话,作者可以因此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奈何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作者的编剧梦仍旧在召唤。5. 近身观察出现在富人的日常生活,时常能享受到相似的待遇,你或许意味彼此之间越加亲密,但财富造成的鸿沟不会就此消弭。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提供了观察的好机会,但也会滋生出一些负面的情况。作者本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仇富或者对于金钱的崇拜,但长时间身处其中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巨大的割裂。在浮华的表象之下依然少不了格格不入的尴尬和窘迫。或许在富人的世界里,作者和书中提到的管家一样,并非活生生的人,更像是一个没有思想、欲望和生理功能的人。不过是用来满足特定需求的工具,和豪宅、私人飞机并无二致。为富人服务,你确实更可能在金钱上得到可观的回报,但这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你需要对所见所闻保持视而不见。或许没人要求你沉默,但在你的工作范畴之外大概没人想听你的想法。被视为工具的同时还可能会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可能会自身的认知造成一定的冲击。长期如此,不敢说一定就会有心理上的疾病,但至少内心健康是会受到严重的影响。6. 写在最后也许如今的富人可能表现得更加礼貌得体,也许会更加肆无忌惮。在这些表面之外的缺乏尊重更是常态。或许不是有意为之,或许只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或许是受到所在家庭的传染。作者虽然拥有了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但就像时刻被笼罩在透明气泡之中。身边的一切都在无时无刻的提醒你,目之所及都和你无关,你不属于这里,你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阶层固化、贫富悬殊,虽然不是本书中重点介绍的内容,但你依然可以从中深刻感受到。与此同时,占人口少数的富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不管是在私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这些富人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影响着整个社会。哪怕隐身人群之外,这种独有的影响力也不会随之消失。在教育上的不公平也会随之进一步拉大。富人可能在衣食住行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但这更多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无奈之举。享有更多的物质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这可能才是值得我们加倍注意的地方。《金钱不能买什么》等书一再提醒我们金钱激励的强大,可若是因此渗透到医疗和教育等重要的领域,我们的社会是否还有能力加以限制?在资源调动上的差异是否会让干预朝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作者:剑桥毕业,gay,有电影和写作梦想,非常喜欢凯特・温斯莱特,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先给有钱人家干起了家教的活儿。忠于记录和创作,现在已是电影人。很讨巧的方式去记录他的视角里看到的有钱人的生活:有同志视角的敏感和犀利,也有名校毕业生的渊博,还有教师家庭出身当了老师以后对教育的思考。能看到作者在这本书的结构上还是融入了一些电影叙事的手法,最有趣的还是跟俄罗斯寡头一家的互动,作者也像剪辑电影预告片一样,把这部分放在了全书的最开头。同志情感的部分,那些作者内心的小九九也是精彩之处。书里还记录了一些作者在家教和电影这两份工作中收获的一些露水姻缘,不过最后突然有了正牌男友的部分却没有怎么交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