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6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伊朗占领美国大使馆是发生在 1979 年 11 月 4 日,但美国宣布和伊朗断交是发生在 1980 年的 4 月 7 日,之后才决定武力营救 —— 按美国人一贯的暴脾气,居然会拖半年才翻脸?这就要放到当时的世界大环境中来看。之所以说 “1979 年是个多事之秋”,是因为那一年的年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随后中国就开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一年的年尾,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感。简单点来说,就是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与伊斯兰世界交恶。在这个节骨眼上,伊朗爆发的反美浪潮就比较微妙 —— 美国如果用力一狠,肯定逼得中东大国伊朗只能倒向苏联,原本的大好形势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美国一直没有采取非常强硬的措施,总统卡特甚至因此备受诟病,但在背后,其实也有这样一层的考虑。再看一个小时间点。美国总统卡特其实非常希望能在自己的任内结束这场危机,画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但是,伊朗人虽然也早有归还人质之意,但总在各个环节上挑毛病,拖时间,最后在 1981 年的 1 月 20 日才让美国人质正式登上飞机。1 月 20 日是什么日子呢?是美国新任总统里根宣誓就职的日子。伊朗人的潜台词其实也很明显:这个礼包,与其送给即将卸任的卡特,不如用来送给新任总统里根。毕竟,陷入 “两伊战争” 的伊朗,赢得战争胜利是最重要的,它也急需美国解冻 80 亿美元的在美资产。至于反美,往后排吧。所以你看,一旦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世界舞台上,一味地打打杀杀是没用的,而纯粹的狂热和膨胀也是不现实的,总有一样东西可以巧妙地平衡各种天大的矛盾,这样东西就是利益。不要看有些人看上去不可理喻乃至丧失理智,在台面上挥舞拳头,甚至喊着要按下核武器按钮,其实在台下都拿着筹码等着和对手交换呢。台上继续在叫,只是说明台下筹码还没换到位而已。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阅读的第21本书(强烈推荐这一系列)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流经每一个时代,散发出无数的光点。她 / 他们从远方缓缓走来,高矮胖瘦,有的高大威猛,有的瘦小精神,有的器宇轩昂,有的卑鄙猥琐;有的是改变历史的伟人,有的是彻彻底底的小人,更多的是平凡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互联动,相互塑造,形成了历史……

        转发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历史小白,不敢随意品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只是体味过去一段段人生就足够震撼、足够沉思。愿我们铭记历史,愿历史不再重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温度3

          性感而神秘死亡的梦露、从格格到间谍的川岛芳子、命运多舛香消玉殒的戴安娜王妃、平民时尚女王香奈儿、在童话爱情中迷失的茜茜公主、“穿越回去” 的达芬奇、人间之神吴清源、首航即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二战中力挽狂澜的丘吉尔、富有才华而性格古怪的梵高…… 这些人物和事件从历史中走来,形象如此立体而鲜活,人性却又复杂而矛盾,所作所为令人感慨,结局令人钦佩或发人深思。第三本完成,第四本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中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容

            1⃣️ 历史的温度中描述的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孔,以及他们令人唏嘘的一生。玛丽莲梦露究竟是不是死于暗杀?茜茜公主身上,那美丽的爱情童话,最后是以抑郁而告终。戴安娜王妃,终其一生还是没有得到查尔斯王子最深的爱恋。2⃣️ 巨轮的沉没中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让人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和阴暗面就像这本就多元的世界,充满着悲伤,却也有无数让你觉得值得的光明瞬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历史变成数字,冷冰冰,当数字还原成历史,那温度让人承受不了

              155,这个数字不大。这是著名的哈得孙河迫降中,机长萨伦伯格挽救的生命。看着这个故事,佩服他的冷静沉着果断,但仅此而已。最后看到,所有幸存者一起聚会,萨伦伯格说,155,看上去这个数字不大。但如果你把这个数字连接上面孔,那背后的父亲的面孔,母亲的面孔,儿子的面孔,那 155 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我们看惯了历史上的大数字,习惯了用数字来衡量各种事件的等级,大灾难还是小灾难,要承担责任撤职的该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忽视了数字背后的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活,生生的情感。1522,泰坦尼克号沉没死亡人数。放大看,绝不像数字那么冰冷。创办梅西百货的斯特劳斯把夫人送上救生艇,她最后时刻改变主意要留在丈夫身边。8 号艇救生衣劝 67 岁斯特劳斯说,不会有人反对您这样的老先生上艇的,得到的回答是,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要知道,他说服自己上艇的理由太多了。我年纪大了,我对世界贡献大,我为了救妻子,我不上艇她不肯走。他一个都没有用。看到这里,浑身毛孔直立。阿斯特(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把有 5 个月身孕的妻子送上救生艇,礼貌的问船员,妻子待产我能上船陪她吗?被拒绝后,他退回甲板。大富翁古根海姆帮助维持秩序,不准备上船首席乐队指挥,指挥着乐队直到沉入海底。一个个灵魂,抬着头迎接一切,包括死亡。还有事实的另一面是,头等舱男性的生还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高。据生还者说,船员用枪顶着三等舱的乘客,让头等舱和二等舱乘客先走。52098,长津湖。这个实在写不下去,就只留一个数字吧。看斯特劳斯和夫人的故事,我能马上变成他们一样的人么,不能。但,这样的故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很多。这种作为一个人的精神,不仅在战士身上,不仅在穷苦的人身上,也会在富豪身上。世界很美,除了欣赏,还可以成为美的一部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晚清和抗战故事读后感

                读每个故事都有一定收获,都还原了历史人物。大变局时代,晚清无论是督抚,还是小兵、记者,还留有血性和忠诚,有操守,即使社会黑暗而动荡。叶名琛不是那么懦弱,丁汝昌也敬业,有气节,聂士成有血性。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海圻号远渡重洋访问,舰上一名信号兵在伦敦比赛时,被跨栏绊出大滩血但仍然坚持完成比赛,赢得掌声,与后来的刘翔遥相呼应。晚清值得反思的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本问题。是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与世界脱节,先进制度难以落地,导致工业发展难以及时跟进,甲午海战失败,其实开战前就注定失败了,如果从武器装备发展水平来看。所以我并不讨厌清朝,清朝虽败,但精气神犹存,不是懦弱的,咱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战败主要和大环境以及内生制度有关。光靠满腔热血,是打不赢的,战争准备是全方位的。中篇继续讲解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抗战故事。虽然精气神十足,但是,技不如人是现实的制约因素,战术水平低,装备建设落后,因此战斗力低,难打胜仗。长津湖一战,打出志愿军的勇气和信念,照亮后人,但是现代化的战争胜负因素太多了,不学习行吗?说回大变局时代,其实一小撮统治者昏聩,令人惋惜。可恨的是慈禧太后,眼里只有私欲,护卫权力,滥杀无辜,对列强却心慈手软,丝毫没有备战意识,这也反映上层的进取心消磨殆尽。宫里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这也增加了战争压力。沈荩为了清政府不与沙俄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奔走,被慈禧处死。他的死激起了舆论波澜,记者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这算是时代的进步。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故事藏在细节里

                  很多熟悉的历史扑面而来,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历史,让人震撼,让人深思。铭记历史,是为了避免相同的悲剧不再重演;是给予人们希望,在历史关键时刻,人性有丑恶亦有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是告诉人们人性幽微,历史复杂,白与黑、对与错,往往交织在一起,多看细节、侧面,也别忘了历史大背景。择取文中几段感人的历史:🏵1937 年,南京城里的纳粹旗约翰・拉贝,这个值得感恩的中国版辛德勒,还有一个身份是德国纳粹党员。但在 1937 年的南京,面对残暴失去理智的日本军人,一边行着纳粹礼,喊着 “嗨!希特勒”,一边救下一个又一个即将惨遭凌辱与屠杀的中国人。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拉贝放下的是头衔和身份,遵从的是一个善良人的内心。感恩,与身份无关;铭记,与宽恕无关。🏵反对一切战争的女议员珍妮特・兰金 :美国女议员,和平主义者。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国会审议对日宣战唱名表决。投票结果是:联邦参议院 82 票对 0 票通过,众议院 388 票对 1 票通过。唯一的 1 枚反对票就是珍妮特・兰金投的。她曾在美国是否参加 “二战” 时也投了反对票,她发言说:“作为一个女人,我不能去参加战争,也反对把其他任何一个人送上战场,这不是必需的。我投票反对。” 当她走出众议院时,民众纷纷向她投掷杂物。没多久,她的政治生涯也画上了句号。1973 年,美国国会大厦竖起了兰金的铜像 —— 为了纪念她终身对和平运动的贡献。兰金后来还以 86 岁的高龄积极参加反越战的游行,并留下一笔遗产用作低收入妇女获得教育的基金。战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屠杀,而是为了和平。🏵人类悲歌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1986 年 5 月 14 日晚上,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通过电视讲话,终于第一次公开说出了一件全苏联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关心的事:“晚安,各位同志。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也引发全球关注。我们首次面对这样的危险,核能脱离了人类掌控。我们日夜无休地工作。全国的经济、技术与科学团队,都前来抢救……” 而这个发声的时间,离这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七级核事故(2011 年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来也提升为七级)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 18 天,那是地狱般的 18 天。没有人告诉第一批赶到的 28 名消防员,他们要扑灭的不是一场普通的大火,而是一场核反应堆的大火,他们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设备。当时,4 号机组厂房上方的辐射强度为 2 万伦琴 —— 人类在 500 伦琴的辐射强度照射下,1 个小时之内就会急性死亡。在灭火的过程中,这些消防队员奇怪地发现自己开始头晕,并且剧烈呕吐。一批消防员被换了下来,另一批又顶了上去。在之后 3 个月内,消防员和工作人员,全部去世。他们去世时非常痛苦,皮肤脱落,全身有灼烧感。普里皮亚季市的辐射指数已经超过正常值 1.5 万倍!由于官方没有发布任何消息,大人们正常上班、下班、散步、吃饭,而孩子们在广场上欢快地嬉戏。在事故发生后的 33 个小时,苏联终于开始采取第一批安全措施 ——1000 辆巴士抵达了该市。全城居民开始撤离。很多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以为,只是去外面暂住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回到自己的家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遭受了过量的辐射,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各种辐射病乃至死亡,接踵而至。冲在最前面的,只能是军队。苏联政府一共动员了十几个作战师,统一指挥抢险救灾的部队。80 架米–6 和米–8 直升机被调集到了核电站上空 200 米处,来自苏联军方最优秀的飞行员们,徒手从直升机上,将 80 公斤的沙袋和硼酸扔下机舱 —— 沙袋用来灭火,硼酸用来中和辐射。而飞行员们所谓的 “防辐射防护”,也就是戴了口罩,用铅皮垫住了座椅而已。这是一场 “自杀式” 的任务。………………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创新时代不容易,想维持就更难了

                    这部依然有温度的书,讲述的历史总结一下就是关于想改变历史开创新时代的,当然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最打动的就是关于长津湖的故事,这个可以说是美国想开创亚太新时代,但结果被我们打败了。之前对抗美援朝印象就是像黄继光或邱少云这样的课本里的故事。之后历史学习对这块也没太看重。看了电影长津湖,其中的画面很感人,包括吃土豆、去炸指挥所等。但最感人的还是最后美军撤退时候,道路边埋伏的但已经被冻死的那些志愿军,首长也敬礼了。当然这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重要的水门桥事件,结果美军还是撤退成功了,能感受到这就是格局和眼光狭隘的结果,所以还是要多看看外面世界。而再看看美国现在,维持一统天下的也不容易了,要有多个巨头并站了。另外一个感人的故事就是同样被改编成电影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本来如果顺利可能创造另一个世界,但还是避免不了触礁的悲剧。主要还是佩服其中那些绅士的男士,虽然为照顾病人妻子或已经很大了可以上,但都为了让妇女儿童先离开放弃了。另外重要的也就是电影最后一起跳江的故事,可能这就是绝境的用处吧,激发出人的行动力,要快速实现欲望,而不在拖延了。想想现在和平时代又是百岁人生,自然就不会着急做那些经常悲催的事,而是更多的去探索自我。这其实就是时代的进步,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自己要给自己鞭策一下了。当然失败的故事好处就是避免踩同样的坑,成功的故事自然也有很多,但完全复制是很难的,因为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可能不符合当下环境了。成功的主要的就是香奈儿的故事了,为了活出自我研究一些高端的女性产品,从而开创了奢侈的时代。照着做很难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了,主要的感悟还是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其实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别人是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做好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有温度

                      了解历史,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学到一个个无数真实的人生案例。在时代变革的大浪潮中,在国家命运变换的转折点上,在考验人性的每一个时刻,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沿着这些选择所展开的历史轨迹有的波澜壮阔,有的精彩绝伦,有的令人扼腕,有的着实无奈。看到更多的历史故事之后,无疑会开阔我们的眼界,进而对于当下的种种是非也就见怪不怪了,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的判断力,这就是历史温度系列给我们的资治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从人物的故事串联

                        工作中大家总是说 “对事不对人”,可实际上没有做事的人,事情哪里会开展呢?把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历史吧。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就是按人物来串联的,于是人物就再也不是历史事件上那些好像偶然被放上去的一个名字,而是作为一个实体,开创了自己的一个个故事,有了具体形象,有了性格,也有了温度。读完馒头大师的《历史的温度》系列第三部,这次对吴清源大师,梵高和戴安娜的故事感触最为深刻,每天一个人物,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个折射人性的故事

                          读历史不能用上帝视角来读,就像我们活在这个时代,依然有时代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同样有迷茫,无法去预测。所以在看在那个时代下的那些人,国仇家恨,生死未卜,前路迷茫。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生存博弈面前,同一划一的人性本就不存在,心思的机巧推动着行动的前行,历史无疑是人民书写的,不可否认的是少数人推动了历史进程。非常喜欢馒头大师每次结尾的中道评论 “因为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会有失误,会有急躁,骄傲,沮丧,会铤而走险,可也依旧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品质在闪耀。” 无法躲避天灾,但至少避免人祸这事儿,还是可以努力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行文温暖纯良而不激烈

                            和前面两本的感受一样,觉得作者是有点历史裁缝的感觉,把大事件或大人物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不枯燥,也不深刻。但读完这本后,我突然有了一个感受,就是能够写这么多的故事 是多不容易的是啊,即使不是专著类的剖析,即使停留在浅显一点的层面,但也真的是要求作者要有足够广的知识面才能做到,这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很多故事我们读者读过就忘记了,但对于要写作的作者来说 需要付出的,除了童子功般的积累和持续的学习之外,光进行这种内容编排及文字书写 就不知要消耗多少心血的。每当我们看到书中流畅的文字,阅读起来酣畅淋漓,爽过一把后,一本书可能就此阖上了。可是这一且可能需要作者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字斟句酌,一步步修订出来的。也许某个句子、某个观点、某个结构是作者苦思冥想、反复纠结的结果,而我们读者甚至不会有这个意识去知道这一切。写作者是孤独的,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挡不住的温度

                              强烈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的温情

                                历史的温情,在于你一遍又一遍的认真,审视她,感知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70

                                  历史的温度来自于哪里?不用说,一定是来自于微观个人。如果你想看到历史的大势,浩浩荡荡,那么从个人身上你是看不到的。从个人身上只能看到儿女情长,看到豪情热血,也看到卑鄙龌龊…… 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但也只有有人参与的历史才有温度,而且只有人的温度才能够温暖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不知道的历史

                                    历史有时候会和我们了解的不一样,历史可以被假设,也可以被推翻,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三部的深刻更优于一二部

                                      不得不说,馒头老师文笔功底不是盖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能让人 “血脉偾张”。其实从历史,尤其是细节来看,人性真的最靠不住。人可以很善良,可以很忠义,也可以很自私,更可以极度邪恶。为了国家和民族可以牺牲的无名英雄,为了一己私欲或者所谓的面子可以暗杀自己前妻的王氏。人的善,可以比天高,人的恶,可以比地狱深。了解这些,是为了珍惜,是为了尽力更好的让自己和关心的人好好生活。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喜欢电子书里的 “语音朗读” 功能了,因眼疾请年休的我,继续以 “听” 代 “看”,太方便了!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书中人物缓缓走来,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各自所承担工作或扮演的角度;我不想过多剧透书中的内容,因数这一部《历史的温度 3》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呈现出不一样的悲情、不一样的温度。在历史的洪流之下,每一个个体都是微小的,但他们相互联动,相互塑造,就这样形成了历史。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历史任人评说,真相扑朔迷离;真善美之大智,最终殊途同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呼啸而过的时代面前,茫然失措是常态,但看有意思故事,且心意相通就在这个系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