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历史遇见经济学
每日一书:《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这是一本通过历史讲管理的书,选择从大禹治水到楚汉之争中的典型历史事件,从理性经济人角度讲中国顶级大咖的创业史。虽然内容略显浅薄,但作者的营销立意点很值得学习:历史遇见经济学。所谓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地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来达成自己的目标。通俗点说就是:立足自身,固本培元。 所谓 “大禹治水”,其实就是对黄河的全流域治理。因为局部河段整治根本防不住大洪水,现在也是如此,所以政府才设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黄河全流域治理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绝对是国家级的大工程,而在四千多年以前,这个工程更是需要集中华夏族的全部力量才能搞起来。大禹治水一共治了十三年,十三年下来,大禹不光治理了黄河,建立了威信,也在自己手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这套体系包括职业官僚、手工匠人、职业军人等,这些人都不再下地种田,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大禹手中的这套体制。当大伙都依靠你才有饭吃的时候,你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实质权力。我们总结一下会发现,名义上的权力来自上层,而实质性的权力则来自下层:你需要能让跟着你的人有饭吃有钱拿;你需要拥有必要的人脉网络;你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做 “恶人”。而即便获得了实质权力,也需要时时动一动,做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总说 “命运”,大到一国,小到一个机构,利益格局其实就是 “命”,而人才是 “运”,改革改的不是运,而是命。任何变法从根本上说都是利益关系的改变。如果改革仅仅靠一个人的决心和才智,那么无论他多强悍,最终都是难以完成的。改革之难,就难在 “逆天改命”。 从赵国的角度来说,这时候长平已经是一个死局了。廉颇在前线损兵折将,连吃败仗不说,最后还给赵王出了一个极不靠谱的主意:坚守不战、以拖待变。可赵国的家底远没有秦国厚实,廉颇在长平拖了整整两年,秦国没什么事,赵国的国库倒是已经见底儿了。再让老头儿这么拖下去,不但前线的赵军要饿死,后方的赵国人也要吃不上饭了。 嬴稷的格局要比齐闵王大得多。秦国的这笔投资,看似没给自己带来任何收益,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天下的格局,为后世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奠定了最关键的一块基石。而齐闵王,在逃亡途中最终被楚国人所杀,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 “格局决定结局”。 非战场态势是绝对地一边倒,否则战场绝不是给太子镀金的好地方,更何况 “统” 和 “治” 从来都不是一回事,光在前线砍人,是学不会帝王之术的。这就好比隋末唐初,一直都是李建成留在长安,李世民和李元吉在外打仗,因为前者才是李渊认定的太子,而后者如果在战场上出了三长两短,抛去亲情,仅从利害关系来说,这个结果可接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现代化的视角看待历史,分析权力密码【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39 本(12)《权力密码》历史的价值,其实取决于你怎么看和看什么。在决策、规划、管理等软科学的范畴里,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最现实的意义,恰恰在于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操作案例用以参考。所谓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地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来达成自己的目标。通俗点说就是:立足自身,固本培元。而所谓法制,就是要把大到国家行为、小到个人言行,都纳入一个明晰、公开的法律体系当中,统一加以规范。所谓 “大禹治水”,其实就是对黄河的全流域治理。因为局部河段整治根本防不住大洪水,现在也是如此,所以政府才设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黄河全流域治理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绝对是国家级的大工程,而在四千多年以前,这个工程更是需要集中华夏族的全部力量才能搞起来。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也拥有了自己坚定的政治盟友 —— 伯益部族,这个部族的后代我们应该非常熟悉,就是他们建立了大秦帝国。大禹和他父亲鲧能指挥治水,除了个人才智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禹部族是当时最强大的部族之一。伯益部族在实力上与禹部族则不相上下,而牢固的基本盘和牢固的同盟者,恰恰是实质性权力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单靠几个人,无论是明君还是能臣,其实都改变不了大局。个人能力自然是不能缺少的,但归根到底,要想改变点什么,首先要有合适的大环境和足够的实力。最先需要改变的是众多人的利益关系,这里面所涉及的人越多、利益关系越复杂,改革的难度也就越大。从古至今,莫不如此。成功的变革就是逆天改命,而这样的案例,历史上也的确是存在的。吴起的一生,概括下来就是:大荣大辱、大无大有、大起大落。战国时期数得上名字的学派,他一个人就占了三家 —— 儒、兵、法。论儒家,他的老师是曾子 —— 地位不亚于孔孟;论兵家,吴起一生大战七十六次,无一败绩,还差点把秦国灭了国,春秋战国时代唯一可与他比肩的,只有后来的战神白起;论法家,吴起在中国法学历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和李悝、商鞅、韩非子相提并论。我们总说 “命运”,大到一国,小到一个机构,利益格局其实就是 “命”,而人才是 “运”,改革改的不是运,而是命。任何变法从根本上说都是利益关系的改变。如果改革仅仅靠一个人的决心和才智,那么无论他多强悍,最终都是难以完成的。改革之难,就难在 “逆天改命”。一切阴谋,其中总会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从概率上说,这些问题终归存在爆发的可能。随着计划的复杂化,不可控的要素必然会不断增加,那么计划失败的概率自然也会越来越大,这也是阴谋论并不现实的原因所在。我们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企图靠隐瞒真相来达成某种目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如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么做更加不现实。任何改革,动增量肯定比动存量的阻力要小。改革能不能推进,首先取决于人,取决于是否可以让足够多的人成为新政策的受益者。这里说的受益,是说人们在新的体制下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性,这和开仓放粮式的收买完全是两回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真的让人体会到了历史的价值,比起别人轻飘飘的喊的读史使人明智,真真正正去分析一遍历史,才更明白生命是真实,更能把前人的经验好好吸收。把历史和经济学联系起来,用历史讲解权力,好像许多想不通的细节都通顺了。为什么禹能开创家天下,为什么纣王明明前半段是明君,后半段能被说的那么荒淫无道,为什么商鞅能得到国君的赏识,焚书坑儒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李斯要帮胡亥,为什么刘邦这个混混能成就霸业,为什么韩信不得善终......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老是说史官不畏强权,记录下了真实的历史,实际上,历史就是不断被修饰的戏本子,哪有那么多的传奇,哪有那么多神仙似的人物,更多的是生逢其时,死得其所。一代代的讲述像粉底似的扑在小姑娘脸上,谁还知道她真正的模样,只能说不人云亦云,尽力去还原罢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历史遇见经济学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对熊逸讲透资治通鉴课程有非常不错的补充。对赵武灵王、赵括、秦始皇等等人物的经济学分析,大开脑洞,回过头再看第二季资治通鉴,就更有收获了。尤其是赵武灵王在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当国君后,赵国向秦国输送了楼缓作为丞相,熊逸老师的解读就有点简单了(战国时候相互派遣丞相很正常),却非常可疑:分明是赵武灵王获得了跟秦国的不平等交易,保住秦国国君(以及他的把柄)。同时跟宋国结盟牵制东边的大国秦,为了像花姐说的用尽 “方案力” 和 “推动力”,只是为了唯一的目标 —— 征服中山国而思考。全书这样有启发的例子,琳琅满目,太好看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