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国民党的历史教科书
很薄的小书,现在看都是大家知道的通识了。国民党的近代史解读,孙中山的正当性文宣,当年是首创,作者生逢中国处于最黑暗沉沦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眼看日本,苏俄,土耳其经过 30-40 年进入现代国家,可惜作者成书于 1938 年,1965 年去世,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书时期中国刚经历黄金 10 年的修生养息,但面临日本入侵,国土沦陷。当时一代知识分子也算认同三民主义的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步发展路径,训政期不可少。想到 48 年提早进入宪政就再次沦陷了。看历史如同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见左宗棠新疆之战。中华民族只要有 40 年稳定定能富强,70 年定能复兴。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是那个年代很好的历史科普读物。有历史局限性,现在越来越多档案揭秘,研究的多样性有了新的看法,比如袁世凯的评价没有历史书说的那么不堪。梁启超说的如果过激中国动荡,外国会乘虚而入,不同古代外敌,民国各地割据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工业建设过少,国力与日本差距越来越大,二战悲剧,边境无力管辖,造成外蒙既成事实。历史为鉴,近代中国太急了,想法能否实现是复杂原因综合的结果,什么都想一步到位,反而弄巧成拙,邓公,发展就是硬道理,平稳过渡一跃成为世界第二,问题是随时存在的但趋势很好,邻居毛熊,走了极端路子,远非过去超级大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现代化的期待初读蒋廷黻的这本书是大四的时候,当时就觉得他的与政治考研参考书的风格不一样。后来了解到出书的背景才深切感觉到作者对近代化的期望颇深。本书成书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作者担任外交官。看到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中国,而自身又处于心系天下的统治者阶层,也要为近代中国落后寻找原因。这本书就是他寻找近代落后的原因总结:现代化。作者从鸦片战争开始叙述中国人寻找现代化的路径,并期待中国能够走向现代化。建国以后受到政治影响,这本书长期默默无闻,但这本书传递出的真知灼见并不会因为大环境而消亡,反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