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性,爱情,婚姻
所谓私生活,书中所说的性~爱情~婚姻,表面上的都是不能再私人的事情 ,站在历史发现的长河尽头看,却从来都是社会体系生产力水平自己文明发现的副产品,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一点也许是我看书体会最多的一点。 书中刚开始讲男人的欲望,女人的诡计,这些罗胖节目里面讲过。无非就是说女人是裁判,男人在表演。到后来对婚姻,古今中外各种描述,免不了让人觉得材料有些杂糅,有些乱,本身又是对自己传统的观点一次崩塌。 作者用大篇幅文字来说明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 ,从圣杯到剑的转变,这样的模式人类维持了近 300 万年。距今 6000 多年前,因为农业的出现,社会出现了剩余财富,因此造成了氏族间的战争和氏族内的分化,男人有了拥有可以确认为自己孩子的念头,以便将属于自己的财产遗传下去。即使在今天,婚姻的实质只有在其解体时才表现的淋漓尽致,夫妻离婚所讨论的无非是孩子和财产,其实就是钱。说的很露骨。 说到底 婚姻就是一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只是现代的人把性与爱情都强加在里面,使得婚姻不再那么 “单纯”。 最后一章,走好,父亲。明显是对未来婚姻以及爱情的想象,也许结婚会让我们失望和不能接受。他预测了父权社会走向衰亡的趋势 ,举了目前日本和西欧的例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能做的也只是决定车轮的快慢而已,而车轮的方向则永远向前。毫无疑问的是,父权社会的解体也许会比之前的任何时期都要迅速和彻底,因为当今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远远超过了任何时期。 走好,父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虽是 12 年前的书,但其讨论的主题却不会过时,男男女女的那些事,总是热门。虽然我们早就知道男女由于生理差异导致思维差异,所以很难同频,但即使这样,仍然有许许多多成功构建了求同存异关系的情侣们,用时间证明了 “两颗星球” 的共存性。只是背后的故事与逻辑,往往 “不足为外人道”。是爱吗?责任?漠然?认命?还是一系列道德与情感交织的共同体?… … 当事人自己也不见得说的清。这本书告诉我们,男女在人类的基本需求存在根本差异 —— 男人需要满足生理需求,而女人需要满足情感 & 物质需求。单从出发点来看,男人比较单纯但有些自私,女人相对复杂却会思及后代。这是从人类开始构建族群起就产生的,没什么对错,生活需要罢了。从根儿上想明白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伴侣关系还是有许多指导价值的。首先,双方都要做好对方可能会出轨的准备,原因也许各异,结果却大致相同。其次,想拥有长久稳定的关系,就要有能力从根本上满足对方的需求,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关系就容易趋于破裂。那结论应该是,双方能够坦诚沟通彼此的需求是保证关系的第一步,然后就是努力满足需求,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关系存在不平衡的付出,或者不同步的进步,那结果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只是希望分道扬镳时大家别有什么遗憾。对本书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比如说女人是为了其他男人打扮这一点,“女为悦己者容” 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姑娘们大多 “女为悦己而容”,梳妆打扮只不过为了取悦自己、善待自己罢了。但作者的许多观点还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最后希望好男好女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从本书中提到的诸多文献资料来看,作者可以讲是博闻强识,中外古今的各类书籍均有涉猎。但书的定位应该在抛砖引玉,因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不算特别深入,对于没有任何社会历史基础的读者非常友好。只要懂得男女的情爱与婚姻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当一个人的阅读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过往所看到的东西就会慢慢的融为一体,就像多条溪流终究汇成一条大河,一切融会贯通。从作者的笔触来看,作者对各类资料信手拈来不难看出很多东西是成竹在胸的。既然是讲男女婚姻的演变,那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男女生活,看起来自然是很有兴趣的,作者刚好也写的幽默,看起来非常有趣,好读进去。对于中西方婚姻的演变,家庭的产生,以及父权制的建立,以及女权主义的兴起,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书中都有所涉及。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当一个女人经济独立之后,她就会反思过来 “婚姻” 这个事儿有点不对劲🤨。嗯,我就是这么想的。至于什么时候觉醒的,已经想不起来了。如果女性能自己挣钱自己养孩子自己就能过得很好,那结婚图什么呢?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照顾另一个人呢?男人的存在到底有何价值呢?假如女人需要男人,那也不必要非要结婚啊!为什么要用这个制度约束自己一辈子呢?而且彼此都不快乐!毫不夸张的说,我这样的想法至少超前当下的婚姻观有二十年,所以不被大众认可也无可厚非。我也不需要别人来认可。但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社会现实是,离婚和独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我国对非婚生子女一直持反对态度,所以独居的女性也不会选择生孩子,同居的更不会,因此,生育率在未来会持续走低。不管国家如何呼吁,不管出台何种政策,只要大的社会制度(比如父权制)没有改变,只要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一直存在,生育率与结婚率就会持续走低。婚姻,在未来,真的就是少数人的选择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被劫持的私生活】读书笔记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于爱情,婚姻,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前以为,婚姻一定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而性关系的发生,也是因为爱一个人的自然结果。但是这本书,从人类婚姻以及对于爱情和性的发展历史,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了爱情和婚姻发展的外部原因。430 万年前,人类的交配是毫无禁忌的。这个起点远低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学会使用工具的同时,人类的婚配开始有了禁忌。在同一地理范围内,人群被人为地分成了不同的群体。有亲戚关系的女性们在一起组成母系氏族,从氏族外找来男子一起共享。这样的模式,人类维持了将近 300 万年。距今 6000 多年前,因为农业的出现,社会出现了剩余财富,并因此造成了氏族间的战争和氏族内的分化。与此同时,最早开始实施父系承继的游牧部落,对农业部落的不断入侵,使得母系社会形态不断地遭到削弱,并逐渐为父权所取代。“父亲” 这一概念的产生及社会剩余财富的出现,使得男人有了拥有可以确认为自己的孩子的念头,以便将属于自己的财产遗传下去。男人的这种要求,使得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氏族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婚姻家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类的婚配制度第一次背离了他们自己的生物学本性。最终,产生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所以说,中国几百万年的时间里。都是母系社会为主。也没有一夫一妻制的要求,男女性关系很开放,也很符合人性的基本欲望需求:和更多的人发生关系。那么,因为农业社会的出现,母系社会渐渐转变为父权制,男性开始对女性的统治。为了让财产继承下去,为了确认孩子是自己的,必须得一夫一妻,或是控制女性只和自己交配,而男的可以和很多女性发生关系 [旺柴]。而那个时候,脱离了男性,女性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很难生存,所以男性地位很高。可是现在,更多女性可以经济独立后,自然而然不愿意结婚了(既然我自己可以把我自己照顾的很好,为什么还要多洗一个人的袜子,看你脸色)于是,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同居或是单身(但依然可以和很多人发生关系,只是不进入婚姻的约束)。可以想见,在越来越的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后,会选择单身或是同居,而不是进入婚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前进每日一书:《被劫持的私生活》。这正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 —— 不论朝哪儿看,都是前面;不论朝哪儿走,都是前进。但我们心里知道一件事情:只要我们一 “前进”,就得离开现在这个地方。父权制既不是 “自然” 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人为建构的成分,而且是可以改变的。其实,在最近 100 年间,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改变与女性主义理论家、实践家的努力有关,是风起云涌的妇女运动的直接后果。父权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第三,女性的客体化。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除了赤裸裸的男权制思想言论之外,有些时候男权制的逻辑并不直接说女性什么,而是用委婉的话去掩饰真正的含义,当它想维护既存制度促使女性屈从于男性时,所使用的却是诸如 “保护家庭” 一类的口号。在当今社会,男权制思想精英不敢再公开说女性是天生的二等公民,关于有某一类人生而低人一等的话语在 21 世纪的话语中没有合法性。但是,性别歧视的话语和观念还远远没有退出公共话语的舞台。在中国,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在周是折衷于礼,至秦又辅之以律。由母系向父系转化的这个工作,周和秦做得实在是太成功了。相对于中原地区,西部和北部的游牧民族虽然是 “父亲” 这一概念的原产地,却因自身残存有或多或少的母系遗风,其女性的性自由反倒比农业的中原还要多些。在《魔鬼辞典》一书中,关于 “宗教” 这一条目,安・比尔斯这样定义道:“这是希望和恐惧的女儿,它向无知者解说不可知事物的性质。” 这是个令人倍感悲哀和沮丧的定义。如果,所有人对超出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事物都抱有一种蔑视和否定态度的话,这个世界无疑会变得肤浅而市侩。明清两朝的男人们在把女人彻底调教好之后,反倒失落了起来:娶回家的大小老婆们一个赛一个地温良贞淑,毫无闺房之趣;而外面的妓女虽是风情万种,却是用钱买来的。这样一来,男人们猎奇和征服的欲望,又到哪里去寻求满足呢?于是,他们不得已打起自己的主意,玩起同性恋来 —— 这是明清晚期男风劲吹的根本原因。就这样,当男人取得对女人的 “绝对胜利” 之后,他自己也会变成输家。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李敖关于人和狗之间区别的一个妙论:“两条狗,只有在看到一根实实在在的骨头之后,才会打架;而两个人,会在脑子里想象出一根骨头,然后打架。” 看来李敖对人的能力还是有所低估。因为,即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也会在脑子里想出一个怪念头来,然后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自己和自己打架。人们往往将这个怪念头起名为 “道德”。说实话,在 “道德” 这两个字的名义之下,人类的蠢行和恶行实在是太多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被劫持的私生活:性、婚姻与爱情的历史》在本书里,肉唐僧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有趣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生物学、人类学的分析,为我们回顾了人类的私生活:性、爱情与婚姻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并且根据现下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两性相处模式。作者写作此书并不为话题的大胆而吸人眼球,而是希望读者正视表面浪漫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了解其背后的无形推手:道德、宗教、孩子、财产、国家等因素,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与回应 。本书核心内容:一、前父权时期原始社会男女关系中的潜规则,以及性在女性身体进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二、父权制的演变历史,以及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改变的婚姻制度;三、后父权时期,父权思想逐步瓦解,女性开始独立,婚姻制度开始发生质变。人们的私生活观念,即对待性、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并非持久不变。人类经过了由欲望支配、交配混乱的原始时期和一人多偶的母系社会,最终在父系社会中为了拥有确认血缘的财产继承人而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男人在拥有统治地位之后运用道德、宗教等手段逐渐加固这一制度,最终塑造成今天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认识。而在未来由于科技和观念的发展,父权制会渐渐走向没落,新的两性关系逐渐萌芽。第一,前父权时代,人类在原始社会的两性规则。男人为了留下更多的后代,喜欢追逐不同的女人;而女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存活下来,为了哺育幼儿,女人的身体因为性选择变得更加充满诱惑,以此吸引男性。第二,父权制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婚姻的演变历程。在蒙昧时期,人类最初毫无禁忌,后来为了遗传利益设置 “婚级制” 禁止乱伦。在母系社会,初期实行 “族外婚”,女性与不同血缘的男性居住在女方氏族里,财产归大家所有。后来产生了短期保持单一性关系的 “对偶婚”。在私有财产出现后,氏族分化为小家庭,由于战争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男人的地位逐步提高,最后父权制出现,建立起了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家庭。为了保障一夫一妻的制度,女人被剥夺了政治和经济地位,从思想上也完全从属于男人。第三,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过程。资产阶级的兴起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法律保障和经济地位的提升让女性拥有了追求自由的机会,避孕产品的发明引发性解放运动,女人从此拥有了对自己身体处置的权利。当今社会,人们的两性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夫一妻制家庭不再是所有人的选择,在制度与科技的变更下,未来两性之间可能会变得更加包容。个人的私生活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而是被许多因素 “劫持” 着的:小到个人的家庭观念、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大到国家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如今我们头脑里大多数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概念,正是来自于父权制文明的潜移默化。人类的婚姻并不是自然出现的,一夫一妻制也不是自古如此,爱情不一定是结婚的前提,父权制的社会也更不是理所应当的。在了解了这些之后,你也可以试着在感性的基础上,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男女情爱的问题,或许会对爱情与婚姻有不同的理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