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钱学”的正面意义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只读过他的《围城》

      学识浅陋,以前只读过钱钟书的《围城》,那是上大学时的事了,过去三十年了,留下的印象就是那句都知道的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进城二十多年了,还没出去,以后怎么样?不知道呀。文学大家也是学术大家,学术人生,一生学术,钱钟书是也。“不要死于古人句下,不要迷信票面价值”,精微・会通・自得: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神的读书方法

        好书,本书作者 1960 年北大毕业后就跟随钱先生做助手,对先生学术和生活都有深入了解。前半部讲一些学术圈关于先生的闲言碎语,作者以亲身经历写下记录为历史留痕。主要后本部涉及先生是如何读书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传记,而是一本学术评传,重点展示的不是钱先生的人生故事,而是他读书,学习,思考和研究的方法,这部分大开眼界,看得我喜不自胜。简单的说就是先生大量的做读书笔记,通过笔记,抄书,把碎片化的体悟和心得汇总成自己的思想。先生写笔记比读书多倍的时间。真是不动笔不读书,对此深有同感。(另记得有对李敖的访问,他读书买 2 本,读一本,拆一本,大量的剪贴摘抄)。“得到” 听书陈章鱼对本书有详细精彩解读。“得到” 电子书就是非常方便的笔记摘抄和刷书,方便回顾补充和修改,现在中国的读书人真是幸福。海量的阅读让钱先生博览群书,却又看透 “资料”,绝不迷信书籍,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地主傲娇馆藏丰富,而先生言:“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先生指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点不同,自然科学旧学说会被新学说取代,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文学里不同,有了杜甫并不意味屈原的过时,但文化也是嫌贫爱富,如果中国不复兴崛起,谁去读《管锥编》呢,在这方面先生是 “寂寞” 的。余英时在悼念文章中说:“我要郑重指出,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 20 世纪的最高结晶之一。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 20 世纪同时终结。但是历史是没有止境的。只要下一代学人肯像默存先生那样不断地勤苦努力,21 世纪也许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再生和新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钟书的学术人生》

          书内容大致包含钱先生其人、其事、其学三项,厘为四辑:第一辑涉及生平经历和日常学者风范,第二辑记述与学术有关的事件,第三、四两辑则关于 “钱学”,又大致依《宋诗选注》《宋诗纪事补正》《钱锺书手稿集》几部著作为重点展开,尤倾力于《手稿集》的研读,特立专辑,内容均集中在宋代文学,兼及唐代文学。为便于读者阅读,每篇均增设若干小标题,以醒眉目。这一设计希望能使原先零散无序的文章,略具条理性和系统性。各辑分类容有不当,钱先生的人生本来就是有学术的人生,他的学术又与生命息息相关,是不容截然分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钟书生活艺术化,艺术人生化的处世哲学

            认识钱钟书先生,许多人是通过其《围城》认识的,专业人士是对其学术深而博被吸引去的。看《钱钟书的学术人生》先去看看《围城》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这本书的打开方式门路之一便是:更多去阅读钱钟书先生的相关著作,尤其是《谈艺录》、《容安馆札记》、《管锥编》、《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听杨绛谈往事》、《钱锺书手稿集》、《四库提要辨证》、《七缀集》、《围城》、《宋诗选注》、《旧文四篇》、《也是集》、《钱锺书集・人生边上的边上》等这些书籍后,再反过来阅读本书会相对容易的多,这样你才能对其中很多内容有很深的感触。这本书分四辑来讲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与人生」。按照在我心目中的阅读难点排序是从易到难,依次为:第一辑:历史与记忆中的钱钟书先生第二辑:钱锺书先生的学问与趣味第四辑:《钱锺书手稿集》管窥第三辑:钱锺书先生的宋诗研究前两辑着重点在于钱先生的人生历程,还有他磅礴学术生涯下发出的光芒,如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巧言巧语,这些都是。本书还有一句话可作为贯穿全书的一个角度、视角、观点去看待。这句话深深触动我不止一会,而是一天,读完后,我一整天在嘴里反复念叨这个句子,越读越顺口,越是顺耳、顺心,突然觉得好久没有这么顺口的话能给人以此启发。这句在我心中不是金句,而是可以用一句话理解一本书的经典视角,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诸位对我的无所知有所知,而我对诸位的所知一无所知。(第 21 页)」这句话有用吗?我不知道对你有用否?反正对我很有用就行了。这句话在我看此书过程中就会变成:此书对我的无所知全知,我对此书的所知一无所知。实在惭愧至极。人最自卑的时刻不是失望的时候,而是他人对你的无所知有知,你对他人的所知一无所知,这才是无聊和悲哀的。这是我阅读此书时收获的第一条人生哲理,现在呈现于大家眼前,这种毫不吝啬的分享,舍我其谁,拿去食用就好,或许你有比我更甚之启发,有了就告诉我,也千万不要吝啬。「因为知识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绳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钱钟书先生是学问大家,学贯中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一直以来,都流传着钱钟书先生的一个传说,说他有照相机一般的记忆力,甭管什么书,读完都能记住。并且他从来不藏书,看完的书随手就送人。这个传言有一半是真的,那就是钱先生家里不藏书。另一半传言不是真的,钱先生并没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是靠另一种方法帮助自己,那就是做读书笔记。钱先生留下来将近 300 个笔记本,从 2003 年起商务印书馆陆续将这些笔记整理出版,全套笔记达数千万字。可以说,这些读书笔记是他一生做学问的根本。他当年结束下放劳动返回单位时,家徒四壁,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硬是靠着几麻袋笔记本,完成了 130 万字的皇皇巨著《管锥编》。那他是怎么做读书笔记呢?钱钟书先生读书并没有什么巧法,就是大量阅读,甚至会大段大段地摘抄原文,并且记录下自己的心得。这些笔记他会时常翻阅,温故知新,甚至重新编排。在这样反复的循环中,把知识碎片形成知识体系。有些学者,会像老狐狸走在林间,用自己的大尾巴把后面的痕迹给扫得干干净净,只把自己了不起的洞察留给后人。而钱先生的学术和人生是打开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一些读书、思考的方法。〈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

                📖书名:钱锺书的学术人生️作者:王水照为什么推荐这本书?钱先生的生命与学术是合二为一的,他的读书笔记就是他外在的生命形式。(初识钱钟书是当时大热的电视剧《围城》,演方鸿渐的是年轻时的陈道明。再识钱钟书是现代文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围城》读后感,当年三个班的同学一口气把学校周围所有书店的《围城》都抢购一空。)🌟 本书内容大致包含钱先生其人、其事、其学三项,厘为四辑:第一辑涉及生平经历和日常学者风范,第二辑记述与学术有关的事件,第三、四两辑则关于 “钱学”,又大致依《宋诗选注》《宋诗纪事补正》《钱锺书手稿集》几部著作为重点展开,尤倾力于《手稿集》的研读,特立专辑,内容均集中在宋代文学,兼及唐代文学。为便于读者阅读,每篇均增设若干小标题,以醒眉目。这一设计希望能使原先零散无序的文章,略具条理性和系统性。各辑分类容有不当,钱先生的人生本来就是有学术的人生,他的学术又与生命息息相关,是不容截然分离的。🌟 钱先生说,获取资料是为了 “立说悟理”,从资料到知识,再到思想和体系,应是研究工作的一般进程。🌟 “诗史” 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诗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史诚然是它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 和钱先生最初接触,惊服于他的才情横溢,锋芒毕露,尊敬之中敬畏成分为多。时间长了,只觉他胸无城府,表里澄澈,有时竟表现出孩提般的赤诚。面对年轻后辈更充满呵护、提携之情。🌟“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钱先生平生不藏书。他的旧寓中只有一只书柜,几部外文工具书外,大都是他父亲钱基博先生遗留的珍贵典籍文献。但他却无书不读,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小说笔记、佛藏道书、方志舆地,无不采择。🌟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点不同:自然科学里,一种新学说的成立和流行,旧学说往往被取而代之,只保存历史上的价值;在人文科学里,至少在文学里,新理论新作品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理论旧作品的死亡和抛弃。有了杜甫,并不意味着屈原的过时;有了巴尔扎克,并不意味着塞万提斯的丧失价值;甚至有了反小说,并不表示过去的小说已经反掉。易卜生不是莎士比亚的替人,只是他的新伴侣,正像欧内斯库不是易卜生的篡夺者,而也是他的新伴侣,也就是莎士比亚的新伴侣。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钱锺书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做学问和知识研究的态度,属实让人敬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考一本书已经实属不易,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需要继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中国人的浪漫是家国天下、立己达人,是高山流水、明月清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茁一读书|《钱锺书的学术人生》

                      这是一本会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方式启发的书。真读书,你会想动笔写下属于你的文字记录和思考心得,读过即留下痕迹。杨绛先生回忆 —— 钱先生读书非常勤奋,做笔记更加勤奋。他会用比读书多一倍的时间来做读书笔记,从青年到老年,这个习惯从没有间断过。跳开书中文雅且不太易于理解的学术分析,余下的关于做学问的方式,技巧,态度还是很让人有启发的。🍓本书联想书单⓿《钱钟书的学术人生》《管锥编》《宋诗选注》《日知录》《听杨绛谈往事》《谈艺录》🍓钱先生主要学术著作体裁读书札记《管锥编》选本《宋诗选注》诗话《谈艺录》🍓钱先生是怎样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的大量阅读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不迷信权威,坚持美学观点坚持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著作不厌其烦的修正🍓钱老的笔记规模近 300 个笔记本中文 ⅓外文 ⅔从青年到 80 岁仍在坚持🍓笔记内容读书和思考的心得摘抄原文🍓笔记作用方便查阅和对照帮助记忆温故知新,继续思考形成知识管理系统为著作提供丰富素材依靠这套知识管理系统,钱先生能驾轻就熟地调取信息,尤其是常常能跨越文献甚至语言,讲其他人想不到的材料信手拈来放在一起比较。🍓自下而上的创作方式,从碎片到体系的生长从记录原文和心得的原始笔记到经过反刍的半成品,再到成品,如《管锥编》🍓中国古代的学者,很多会把【读书生活】和【学术生活】合而为一。读书抄书,再把碎片化的体悟和心得汇总成自己的思想。—— 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其家训 “著书不如抄书”,其《日知录》就是他读书思考的笔记汇总。🍓从 2003 年开始,商务印刷馆陆续将钱先生的这些笔记整理出版。《钱钟书手稿集》一共 70 多本,数千万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古文及诗词功底,看起来累。

                        对于钱钟书先生一直是一种膜拜心理,从《围城》开始知道这位泰斗级人物,但印象很多来自于杨绛先生的几本书,对其印象就是一位才识渊博,风趣幽默,但生活能力很弱的人。钱老本人的书除了《围城》之外,其他是一本也不敢和不想看的,因为实在是知道自己也看不懂。这本书我也是囫囵吞枣般地看完。其中的诗词歌赋,古文辞藻是完全记不住也难以理解。罢了,最后还是觉得这句话观点正确 “评级大师不要陈义过高,也不能谬托知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香,默存,学术人生

                          钱钟书先生评文学,曰:“如天童舍利,五色无定,随人见性。” 文无定论,随心发扬,既显示了文学的自由性,也是历代文人孜孜践行的 “道”。从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唐宋诗词,历代文学是天下人共有的 “食粮”。每人能取用多少,如何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钱先生以身作则为我们作了诠释,从钱先生的学术人生发端,看他终生恪守的德行品格,于终日碌碌的我们而言,如午后烹茶,捧起这一盏香茗,浮生,喧嚣,都静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懵懂中

                            钱老的成就是伟大的,是中国文坛中里的巨星。在书中寻找到一缕阳光那就是:真诚。无心也聊聊,春阳洒今朝。炽烈心中梦,无奈悲草草。粉指敲黑盘,寂寂蹉跎慕。待到黄花节,遥望满园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与人生

                              首先,如果您如我一般既不太古诗、古文,又对文言文比较头疼,那么这本书对您来说不太好读。 其次,如果您不知道钱钟书是谁,那您尽量别从这本书认识钱先生,建议您可以选择从《围城》认识钱先生。如果您知道《围城》,却还没有了解钱先生的学术境界,您可以选择《钱钟书的学术人生》(听书区有陈章鱼老师的解读版)读读,之后就可以读这本书作为全面了解钱先生的补充。 本书作者是钱先生 “亦朋友亦学生” 的王水照先生,内容由散文、访谈记录等组成,从不同侧面阐释了钱先生的学术人生、研究方法、“学术体系” 等,王先生用明代思想家王廷相的三句话来评价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 精微、会通、自得,当时我心中想到的就是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最后,钱先生所著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外文笔记》等作品,大都与 “笔记” 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正因为钱先生爱记笔记,在所谓的 “学界” 有人常拿钱先生爱 “抄书”、爱记笔记的事情来批评他,我反对这种说法,我自己就喜欢记笔记,记笔记不仅是记录的过程,还是思考与整理的过程,能够帮助理解和记忆,更是复习要点的重要抓手。摘录本书一段话对钱先生和作者王先生表达敬意(也是本书我最喜欢的对钱先生的一段评语之一): (钱先生)所涉显得更广泛,可以说无书不读,毫无雅俗、难易、熟僻之别。杨先生说,钱先生读很俗很俗的书,也会读得哈哈大笑,很艰深很艰深的书,也可以一遍一遍兴致盎然地看。比如前面说到《中文笔记》里,连《红楼梦》也大段大段地抄。比如佛经,是比较难读的,义理的辨析也是很艰涩的,但钱先生也做了许多这方面的笔记。有的学者对中国 “为学未有欢喜境界” 表示不满,但是我想钱先生是达到 “一片欢喜” 这个境界了。他这么大量地抄写,一方面当然是做学问,一方面也是一种趣味,否则他不会不管什么书,只要是字写的东西,他都有兴趣。这是钱先生远离外部喧嚣世界、独立经营的一片精神园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成熟的意见

                                老人家说话谦虚谨慎。值得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前学至尊

                                  术业专攻无几人,冷眼笑傲古今圈;潜心但闻古学史,留书但教好学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几年前我曾应邀为台湾一家研究机构题词,写下了明代思想家王廷相的三句话:“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 精微、会通、自得,当时我心中想到的就是钱先生的学术境界。钱先生的生命与学术是合二为一的,他的读书笔记就是他外在的生命形式,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钱先生这样的学者才是在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而不是相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学术看人生

                                      书里大量文学研究的内容,引经据典。然而我对这些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也没有多少知识储备和文学研究素养。我重点想看的是钱钟书对学术的态度,治学的方法和人生的底层逻辑。01. 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展开平心静气的学术争辩是正常的现象,大学生时代的钱锺书就富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与周作人关于新文学源流的争论,就是著名的事例。他还在暑期夜晚纳凉时与父亲钱基博先生论争陈澧《东塾读书记》与朱一新《无邪堂答问》的高下问题,父崇陈而子重朱,往复几个回合,最后以陈为经生之书、朱为烈士之作而勉强取得一致。02. 有自己的方向和道路。陈寅恪先生的 “诗史互证” 法是他运用纯熟、新见迭出、影响深远、广受好评的研究方法,《元白诗笺证稿》即是代表著作。钱先生的 “打通” 法也是他研究的重要方法,他的诗史互证也获得丰富而精彩的成果。然而,两位同擅 “诗史互证” 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及考证风格却大异其趣。钱先生的不满,简言之有二:一是 “喧宾夺主”,文学是 “主”,历史考据是 “宾”,历史考据 “不是文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不能 “代替对作家和作品的阐明、分析和评价”。他在批评中,处处突出以文学为本位的原则。03. 平生不藏书。旧寓中只有一只书柜,几部外文工具书外,大都是他父亲钱基博遗留的珍贵典籍文献。但他却无书不读,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小说笔记、佛藏道书、方志舆地,无不采择。崇信著书不如抄书,手写的读书笔记,就把书柜填满了。04. 面对命运不能自主的生存环境,致慨于 “处世难于摄生”,钱养成自觉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朋友,在与他们说话时要十分谨慎。如果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可能会抓住你话中的漏洞从你身后边捅你一刀,把你卖了;如果他是一个软弱的人,在他人的恐吓、威胁下,他可能会做一些伪证,捏造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件来;如果他是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他可能会十分坦率地承认一些对你十分不利的事情;如果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他可能会因保护你而牺牲了他自己。总之,心中毫无阻碍,说话毫无顾忌的人,很可能害人又害己。05.《钱锺书手稿集》共有三类:外文笔记、中文笔记和《日札》(即《容安馆札记》)。外文笔记纯系读书摘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钱钟书是一座高山

                                        这是我今年读完的第 24 本书。基于作者的学术研究范围,本书主要探讨的还是宋诗。读完后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钱钟书学术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好多年前我曾购买过钱钟书的《宋诗选注》第 2 版,但至今未打开来读过,一直有一种畏惧感,怕读不懂。此外我也购买过钱钟书的大部分著作,除了近些年影印出版的他的笔记以外,包括《管锥编》《谈艺录》《槐聚诗存》(线装本)等,当时是出于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拜。但高山仰止,要打开来读,恐怕得下一番十足的勇气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钱钟书的学术人生

                                          在以前,我对钱钟书其人不太了解,只知道是个文化大家,至于他有什么作品,说来惭愧,知之甚少,通过这本书,了解了钱老治学严谨,博文好学,对后辈关怀良多,激发自己去读一读钱老关于中国唐诗,宋词的著作,我想这也是读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吧,用一本书引领你再去读更多的书。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