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解除无益的心理防御机制

    之前在知乎上我有看到一个博士生发起的热门提问,他因为论文没完成导致毕业延迟了五六年。可是他万分苦恼的是他自己平时非但没有投入到论文写作中,还整天沉浸在游戏里无法自拔,这种状态让他自己也懊恼不已,却不知该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贴子下面很多人附和,说明明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做出的行为与其说是不想努力,不如说是不敢努力。甚至,还有人主动给自己 “挖坑”。而他们在 “挖坑” 的时候心里其实也一直焦虑不安,其实也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唱歌、看剧的行为当中。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其实这些人心里也清楚,自己不过是在 “逃避” 要面对的问题。人生苦短,我们已经习惯了及时行乐。毕竟,直面痛苦总是不愉快的。而这不知不觉间发生的一切,心理学家叫它 “心理防御机制”。用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的话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那我们能摆脱这些逃避心理吗?《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布尔戈认为逃避心理不会仅仅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它们就会离开或者消失。因为它们是我们习得的思维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大脑的神经连接和路径里,就象是我们最常走的那条路上留下的车辙印。当我们行走在崎岖复杂的路上时,通常不自觉地沿着那些车辙走。但这烙印并非真的不能改变,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和不断努力,去形成新的车辙印 (反应路径)。真正而持久的思维改变,始于接受我们不可能得到彻底治愈这个事情。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障碍以及特有的应对方式后,我们才能开始成长。如此才能发展出更好管理自己情感生活的技巧和能力。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那一天我在小区里散步,一个中年男人一手拿手机低头看,一手把着电动车把手,突然向我冲来的时候把我吓了一大跳,结果我被吓一大跳的人只是 “哎呀” 了一声,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他先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是不是瞎呀…… 巴拉巴拉” 一顿骂把我整蒙了,我一直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神经病,都不敢还嘴落荒而逃。事后反应过来的时候把自己气够呛,什么情况?怎么自己不看路还骂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搜索了一下,才明白这个属于防御过度的一种表现。然后打开了这本书,读完以后发现不止于此,“路怒症”“被扶老人讹人” 等等奇葩又奇怪的现象,居然也是因为防御,而防御行为就是过度自我保护 —— 把自己接受不了的恐惧 / 羞耻感等负面情绪投射出去(归罪),先发制人形成 “我好你坏” 的防御网。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痛苦。一旦防御变得根深蒂固,它们往往会限制我们的生活,阻碍我们的情绪成长。一旦我们不再防御,我们可能需要为失去的时光、错失的机会以及失败的关系而哀伤。放下防御始终与面对痛苦有关。忘了是老子还是哪个哲人说的,存在即是合理。以前就是强行用这句话来面对现实,试图说服自己接纳一切。现在才猛然醒悟,存在即合理的根本是存在是有原因的,因此合理,揭开面纱以后,突然就对那些总是脾气暴躁,死要面子,归罪指责的身边人有了更强的包容心,他们也是被困于其中的。而关系,就是用来承接这些负面情绪的。承接住了,才有机会化解。原来这才是佛家说的慈悲心️同时,还要学会反过来想,这种情绪的反面是什么?🌹《修辞学》(Rhetoric)第二卷里,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基本情绪是由以下 7 组对立的情绪组成的。・愤怒与平静。・憎恨与爱。・恐惧与自信。・羞耻与无耻。・感恩与不感恩。・怜悯(或共情)与愤慨。・嫉妒与竞争。🌹一旦某个无法接受的事实存在,它与我们的希望与信念相悖,我们就会否认它的真实性。🌹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相反观念,但仍能保持行动的能力。🌹极端的好和坏都是分裂的标志,在重要关系中,从极度积极到极度消极的情绪转变也是如此。🌹理想化地看待一种经历,就是相信这种经历会完全满足我们,或者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试图完全地、一劳永逸地解决内在或外在的复杂问题是理想化的标志。🌹足够成熟的关系中的情感是相互的,双方都依赖彼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也能反过来满足对方的需要。🌹一个人明显的优越感、轻蔑、沾沾自喜,以及傲慢和自鸣得意的态度,通常表明他把羞耻感投射进他人心里了。🌹这个宇宙其实是随机的,痛苦的产生经常是毫无缘由的。🌹深陷基本羞耻感的人,通常会依赖 3 种常见的防御来逃避对羞耻感的痛苦觉知:自恋、指责与轻蔑。🌹羞耻感与指责的结合是非常普遍的。力图表现得完美的人总会因为羞耻感的回归而感到威胁,他们很难接受任何听起来像批评的话语。🌹恶毒的嫉妒可能会伪装成令人腻味、不真诚的赞美,或者伪装成自我贬损的比较,最终让听者感到厌烦。嫉妒的人可能会对自己嫉妒的人进行幽默的、无伤大雅的挖苦。你能发现其中的嫉妒,是因为这些评论虽然是幽默的,但让人觉得扫兴、带有敌意。🌹请记住,每个人都在与情绪带来的痛苦做斗争,每个人都会依赖自己的防御来逃避痛苦,而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勇气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并挑战那些防御。🌹改变的心态要求我们接纳自己无法摆脱这些情绪的事实,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学会更好的应对方式。🌹要试着关注并接纳自己 “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努力让自己有 “应该有” 的感受。🌹真正的改变源于你做出的选择🌹改变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真正的成长意味着接纳我们防御不依不饶的本质,接纳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谎。🌹需要爱上练习,爱上刻苦的努力和不断出现的挑战,而不要仅仅把这些当作取得理想结果的手段。改变的过程永无止境。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去正念冥想

        ️“所有心理防御机制在本质上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的谎。” 为什么要逃避痛苦?因为直面痛苦会让我们感到羞耻。这种羞耻通常与我们内心的某种缺损感有关,直面痛苦会唤起我们的不堪经历,会引发我们深深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逃避痛苦能让我们暂时好受一些。用什么样的方式逃避?压抑和否认是最基础的逃避方式 —— 直接把我对痛苦的情绪感知压下去、屏蔽掉,否认自己有这些情绪,压抑自己的痛苦经历,自然也就不容易被意识到痛苦对自己的影响。然而,这种做法只是屏蔽了对痛苦的感知,这些痛苦并没有消失,依旧存在。它们会以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无意识地表露出来。比如:投射、分裂、理想化等。️如何慢慢放下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防御机制,并采用更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面对的现实?可以从恢复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入手。我们的身体感觉会与情绪相挂钩,你在悲伤、愤怒、开心时的身体反应是很不一样的。你对身体的感觉越敏锐,你对情绪的识别也越精确。为什么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反应了你当下的真实需求。比如,愤怒说明你不想要……,高兴说明你想要…… 并且,当你识别出自己的情绪时,你会自然而然与你的情绪保持一定的 “距离”,你能观察自己在这个情绪下做出的反应是什么、用了哪些心理防御机制。这对你后续的改变有很大帮助。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身体的感知能力?可以尝试正念冥想。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我们总是在防御》。“所有心理防御机制在本质上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的谎。” 在读完本书之后,我希望你能对弗洛伊德的贡献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欣赏,并且像我一样,把他看作一个引领变革的天才,因为他塑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和对他人的看法,即使我们对此毫不知情。所有人都偶尔会有为之挣扎的感受。如果对自我和我们的感受足够敏感,我们就无法逃避那些情绪。正是那些最痛苦的情绪,经常让我们诉诸心理防御机制。亚里士多德的情绪清单千百年来,许多理论家都曾尝试完整地罗列出我们的所有情绪。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情绪清单写于两千多年前,但我依然认为他的清单最能为我的目的服务。在他的《修辞学》(Rhetoric) 第二卷里,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基本情绪是由以下 7 组对立的情绪组成的。●愤怒与平静。●憎恨与爱。●恐惧与自信。●羞耻与无耻。●感恩与不感恩。●怜悯(或共情)与愤慨。●嫉妒与竞争。对于发展中的婴儿来说,当父母虐待他或给他带来创伤的时候,他对养育环境的先天期待就落空了。这种体验的确属于这个词的第 2 种含义 —— 可惜,而且会导致这个词的原始含义所代表的感受 —— 羞耻感。我也相信,真的存在一种心理健康,即能够接纳人性的现实并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而不是对其设下过于严密的防御。这种健康可能是这样的:●你能够较好地容忍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在总体上感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内心深处,你不害怕被情绪淹没,你相信你的情绪为你的生活和关系赋予了意义。●你能够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虽然你不对自己感到 100% 的满意,但你确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且不会停止成长。心理防御的具体表现有 8 种。压抑与否认:有时我们会把心中的需求和情绪否认和压抑掉,从而试图保护自己以及保护他人,但是这种的心理防御是保护不了任何人的。越压抑越否认只会越沉痛。只有接受和承认,才有可能有建设性的行动。置换与反向形成:“置换” 就是把痛苦表达给弱小的人,最终形成踢猫效应。“反向形成” 就是将一种不可接受的感受或冲动变成与之相反的感受或冲动。就比如孩子不听你的,你明明是担心,但你会表现出愤怒。分裂: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他要么就是一个好人,要么就是个坏人,我们会简单的去判断,忽略了背后的复杂性,从而试图避免伤害。就比如有一个人让你感觉不好,他今后的所有行为你都会避而远之。理想化:在大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他人,理想化地看待一种经历,相信这种经历会完全满足我们,或者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事情,从而回避现实。投射:互补型投射,如果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就会去投射一个迫害者出来,反之亦然。自我感觉投射,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他人身上了。控制:我们以为自己能掌控许多东西,但往往没有去分清楚,哪些是可以控制;哪些是不可以控制。可以控制的我们又放弃控制。不可以控制的我们又想去控制。导致我们总是在防御。“思考”:反刍,不停的回想过去发生的事情让自己身陷其中无法。羞耻防御:我们会对我们身体的一些缺陷,有一种无意识的感知。当我们感觉自己有一些方面不如别人,就会引起我们的羞耻。这样的羞耻会导致我们防御不是做某些事。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故事,在生活中我们会因为思考,羞耻、控制、投射等等…… 防御自己内心的不舒服。同时,这样的防御也让我们变得更加的痛苦,如果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更痛苦了。假如,我们觉察到了自己是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心理防御。会不会对自己多一份理解和一份觉知呢?这时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可以发生改变了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人类的防御机制并感受与解构它

            人类的防御来自于什么?人类有哪些防御的方式。我们如何去感受自己,应对与解构防御。全文有序,层层递进的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机制,让我们跳出自我感觉被头脑困住的怪圈,有机会更丰富精彩,但并不意味着了解了之后,就可以摆脱痛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了做出改变,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保持警惕、保持勇敢,既对自己怀有坚定的期待,也对自己的局限心怀关爱,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接纳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的、丑陋的情绪,对自己的防御保持怀疑。虽然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不会彻底消失,但我们也不会再被它们所主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防御机制最简单的定义来自英国精神分析师唐纳德・梅尔泽,他说:心理防御机制本质上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的谎。在面对痛苦,或者我们不想承认的事实时,每个人会本能地想要逃避。这时,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发挥作用,它会把那些难以接受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到意识之外,隐入我们的无意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心理防御机制悄悄地扭曲了我们对现实和自身情绪的感知。心理防御机制是必要的,因为如果面对现实会让我们太过痛苦,心理防御机制就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无论是和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还是对某个人隐秘的嫉妒,都有相应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帮助我们屏蔽这些难以接纳的情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们需要内在的价值感,也需要感觉到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人(我们 “聚落” 中的人)重视我们、尊重我们。如果我们的早期环境无法为我们提供这种个体价值感与重视,我们就会陷入终生的羞耻感与低自尊的问题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专业、流畅、真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记得了可以正念呼吸,其他没记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行为背后的防御机制,从行为上解读自我内心真正的想法,不错的参考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帮我们“涉过愤怒的海”

                          书评 004/100《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带我认识了自己的无名怒火 —— 自己的 “置换防御” 在下意识的起作用。帮我理解了《越过愤怒的海》中女儿的自杀 ——“假如父母的行为导致了情感虐待或创伤,那么婴儿就会感到出了某些严重的错误,并且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安全。在深层的直觉层面,婴儿知道自己的发展出了差错。他感觉不到自己内在的美好,这个虐待他的、给他带来创伤的环境让他产生了一种内在的缺陷感和丑陋感。" 怎么办呢?接纳心理防御的存在 —— 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 进行正念联系:分离思维和语言 —— 预防与共存,但是不被主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阅读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达到一种平衡

                              人活在世界上,应该像天平一样,有一种平衡的能力,不断的修正和校准。 当情绪极端不好的时候,不能像跷跷板一样,我们需要修正校准平衡。当我们过度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正视和接受,释放痛苦或者注入开心快乐因子,达到一种平衡。当我们过度开心快乐,过度自信的时候,在享受的同时,也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拉回来。人活着,开心快乐和怨恨痛苦会并存,人生六味酸甜苦辣咸,我们需要认真感受和努力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诚恳的一本书。不学究,不参水

                                顿悟和发现的时刻会让人很有力量,能拓展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但不能自动带来改变,真正的改变依赖于我们不断做出的选择,与防御模式共存并防御它的控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一定帮助

                                  对心理防御机制的介绍和解决,可以读的下去,不会觉得晦涩不通。不过对我来说不能完全 “对号入座”。也许是因为选取案例有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找更好的自己

                                    只有保持警惕,不断地关注自己,观察自己常用的防御如何运作,然后尽量选择不使用这些防御,你才能动摇它们对你的控制。只有通过反复做出不同的选择,你才能养成新的习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许多心理动力学理论家逐渐认识到,只有领悟是不够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易读,作为一本说明性书籍建议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里防御机制

                                        1. 真正的成长是一点一点发生的,往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虽然坚持不懈、在感到威胁时勇往直前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太过勉强自己,也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每一点新增的自我觉知、每一次进步都有其价值。2. 生而为人,必然痛苦。3. 意识会在痛苦中保持清醒。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