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人无完人,可是梅兰芳是中国人的一代完人
“有些人一定不能完全了解,我为什么偌大年纪,还要拼了老命这样唱法。为了生活吗?为了过戏瘾吗?这些推测当然都猜着了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我还有观众。他们对我的期望,没有减退,还是不断地鼓励着我向新的更完美的途径上走。同时还要我把几十年来从老前辈那里学来的一点艺术上的精华,在这么广大的观众面前,完完全全地拿出来,供后一代年轻艺人们参考。这一种期望,我哪能不接受呢?我看到前辈艺人的创造成果和许多宝贵演技的改进,到今天已经渐渐快要湮没完了。后一代的人才,又没有培养成熟。在这青黄不接的时代,我站在一个艺术工作者的岗位上,趁我的精力还能勉强支持的时候,我是应该尽我的力量来努力工作,一直到我不能工作的时候为止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详解《说说梅党》一文分剖详密,作者可谓深知民国历史与梨园典故,我读了很长见识。网络上文章转载大都不注明来源,这是无德的行为。我花了点时间查了查,此文应该来自 “民为贵四世” 的微博。民国名角大都有 “党”,此 “党” 非政党,而是一种名人雅士自然结成的捧角儿的圈子,源头可上溯自清朝中晚期盛行的对京剧的狂热以及兴起的捧角儿的风气。“捧角儿的风气虽有改变,但势头未减。一些文人仕宦贤达名流对所喜爱之好角儿给与热捧,既为消遣又算雅好。其中志同道合者渐进形成圈子,由小及大而成迷党。当时坊间对于捧角儿迷党,谑称叫法流行一时。比如 “痰迷”(捧谭鑫培者)、“黄病”(捧黄润甫者)、“瑶痴”(捧王瑶卿者)、“羊迷”(捧杨小楼者)、“梅毒”(迷梅至深者。“梅毒” 不一定可称之 “梅党”)等。“梅党” 即是在此时开始形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