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鲁道夫·德雷克斯, 薇姬·索尔兹著,甄颖译.《孩子:挑战》
【格式引文】[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美] 薇姬・索尔兹著,甄颖译。孩子:挑战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2020: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tR138QIRT2DQxQD 我经常邀请父母们列出当下孩子最让他们头痛的特点,于是我得到第一堆词:挑剔、爱哭、动不动大发脾气、打人、撒泼打滚、害羞、拖延、挑食、抱怨、懒惰、撒谎、沉迷游戏…… 我也会邀请同一批父母畅想孩子 18 岁的时候,你最想孩子拥有的特质,于是我得到第二堆词:勇敢、体贴、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热爱运动、积极、合作、勤奋、奉献、内心强大…… 孩子们从当下令人烦恼的第一堆词形容的状态到 18 岁时让人向往的第二堆词形容的状态,父母在其中要做的事情,就都在《孩子:挑战》这本书里。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6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说一千道一万,总之就是:说了就要当真,如果当真,就要坚持到底。孩子们通常能感觉到我们什么时候说话是当真的,什么时候说话不当真。用我们的行动来教孩子,即使是说不,也要用行动说 “不”,而不是仅仅用话语。让我们一起记住鲁道夫・德雷克斯常说的一句话:“闭上嘴,去行动”。多用行动,少用语言,嘴动任何时候都比不上行动更有力量。一而再再而三絮絮叨叨说了很多遍的话,已经说了一百遍了还没有效果,那就应该是方法出问题了,不妨就试试 “闭上嘴,去行动” 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行为远不如行为背后的态度更重要。我们可以抱起尖叫的孩子,并把他抱到车上。但是要以一种平静、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因为说教的话语通常只会火上浇油,莫不如不说话,还能防止自己的情绪二次失控。和善表明的是爱,以及对孩子的需要和局限的尊重。坚定提供的是条理、安全和教孩子,而不是运用惩罚或无用的说教 (“我得告诉你多少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养育孩子的新原则”:这是一个实践命题标题看看,案例借鉴,生活反思。1. 鼓励孩子 2. 避免奖赏和惩罚 3. 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 4. 坚定而非强硬 5. 尊重孩子 6. 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7. 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 8. 杜绝批评和减少错误 9. 让生活有规律 10. 花时间训练 11. 赢得合作 12. 避免过分关注 13. 避免权力之争 14. 不介入冲突 15. 做,而不是说 16. 不要 “赶苍蝇” 17. 慎用取悦,有勇气说 “不” 18. 避免冲动行为,做孩子意料之外的行为 19. 避免过度保护 20. 鼓励孩子独立 21. 不介入争执 22. 不被恐惧驱使 23. 做好自己 24. 避免怜悯孩子 25. 要求合理简洁 26. 言出必行,保持一致 27. 对孩子一视同仁 28. 倾听 29. 注意说话的语气 30. 放松从容 31. 对坏习惯不要小题大做 32. 一同享受乐趣 33.“和” 他们说话,而不是 “对” 他们说话 34. 家庭会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 鼓励孩子 2. 避免奖赏和惩罚 3. 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 4. 坚定而非强硬 5. 尊重孩子 6. 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7. 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 8. 杜绝批评和减少错误 9. 让生活有规律 10. 花时间训练 11. 赢得合作 12. 避免过分关注 13. 避免权力之争 14. 不介入冲突 15. 做,而不是说 16. 不要 “赶苍蝇” 17. 慎用取悦,有勇气说 “不” 18. 避免冲动行为,做孩子意料之外的行为 19. 避免过度保护 20. 鼓励孩子独立 21. 不介入争执 22. 不被恐惧驱使 23. 做好自己 24. 避免怜悯孩子 25. 要求合理简洁 26. 言出必行,保持一致 27. 对孩子一视同仁 28. 倾听 29. 注意说话的语气 30. 放松从容 31. 对坏习惯不要小题大做 32. 一同享受乐趣 33.“和” 他们说话,而不是 “对” 他们说话 34. 家庭会议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听话的孩子总让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为了让孩子听话守规矩,家长试着各种方式安抚他们,比如乞求、命令、哄骗、处罚或贿赂,目的只是想让孩子守规矩。于是,如何做父母?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当代父母急需面对的问题。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你将学会如何赢得合作,如何尊重孩子,如何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让父母避免和孩子陷入 “权利之争”......《孩子:挑战》的作者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而是建议家长育儿先育己,跟着作者提供的办法先去了解孩子,然后引导孩子,最后成为孩子的合作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鲁道夫・德雷克斯的 “挑战系列” 是我在 18 年入手的一套书,我在不同的场合给很多人都推荐过这套书,尤其是其中的这本《孩子挑战》,是我翻阅的次数最多,对我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本书。《孩子挑战》,我自认为在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或者说成功教养孩子方面它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不管你是只有大宝还是有二宝三宝的父母,都能从此书中收获很多实用的育儿技巧与育儿理念,是一本理念与方法兼具的书。而且,你几乎可以将之当做工具书去时时翻阅,真正读懂读透理解并使用这本书,我相信它会帮助你去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会给你提供很多实际实用的方法来解决你认为孩子出现的 “问题” 或 “麻烦”。每次去讲家庭教育课的时候,总有很多父母会问一些孩子出现了具体的不良行为表现怎么办?其实,在做解答的时候,纯粹的方法是只治标不治本的,甚至我所提到的方法,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语气,执行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也都会千差万别,教养自己的孩子最需要进步的还是父母自身的教育理念而已。理念变了,想法就变了,情绪也就变了,言语语气就变了,身为父母的你就变了,孩子也就顺理成章的变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超级场景化的。案例也非常真实。推荐有娃的父母可以看一看。希望得到把作者的另外两本书也上架了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从婴儿期开始,他就忙着用各种方法确定他是家里的一分子。通过观察和一次次行为的成功,他能够确定?不是通过言语的方式,但是很明确?“噢!这样能让我有归属感,这样能让我受到关注”。他选择用这些方式去满足他的基本需求。这个方式便成为既定目标,进而形成他的行为基础,也就是他的动机。期望有归属感是他的基本需求,而他计划满足基本需求的方式,就成了他的既定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说,他的行为有目标导向。孩子们并不能察觉和理解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如果问博比为什么乱踢,博比肯定会诚实地说他不知道。所有他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都是他通过直觉找到的,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他的行为源自内在动机,他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他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而放弃让他感到不受关注和孤独的行为。根据这个指导,我们就会有引导孩子的方法。然而,我们还需要知道孩子想通过什么具体方式获得归属感,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多种陷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孩子:挑战》创作于上世纪 60 年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掀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反传统、非主流、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思潮。作者基于这个时代背景,提出了所有家庭成员之间权力和地位完全平等的理论。《孩子:挑战》是德雷克斯 “挑战三部曲” 之一。另外两本是:《父母:挑战》和《婚姻:挑战》。半个世纪来,这三本书早已成为美国家庭必备的心理学读物。这本书共 38 章,每章大约十几页的篇幅,讲述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方法。父母可以把《孩子:挑战》当作工具书,根据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查找目录,学习具体的应对方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养育孩子的新原则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每天睡前看一下,自己今天跟孩子的交互中违反了多少条。每天早起后看一眼,告诫自己新的一天,多跟孩子良性互动。1. 鼓励孩子 2. 避免奖赏和惩罚 3. 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 4. 坚定而非强硬 5. 尊重孩子 6. 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7. 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 8. 杜绝批评和减少错误 9. 让生活有规律 10. 花时间训练 11. 赢得合作 12. 避免过分关注 13. 避免权力之争 14. 不介入冲突 15. 做,而不是说 16. 不要 “赶苍蝇” 17. 慎用取悦,有勇气说 “不” 18. 避免冲动行为,做孩子意料之外的行为 19. 避免过度保护 20. 鼓励孩子独立 21. 不介入争执 22. 不被恐惧驱使 23. 做好自己 24. 避免怜悯孩子 25. 要求合理简洁 26. 言出必行,保持一致 27. 对孩子一视同仁 28. 倾听 29. 注意说话的语气 30. 放松从容 31. 对坏习惯不要小题大做 32. 一同享受乐趣 33.“和” 他们说话,而不是 “对” 他们说话 34. 家庭会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与孩子合作?作者认为,目前,很多育儿问题的根源在于: 社会正在向自由、民主、平等发展,家庭教育却很难把握自由和放纵、民主和混乱的界限,父母们虽然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尊重和选择,但孩子们想要得到更平等的关系,不愿意顺从家长的命令,冲突由此产生。 解决矛盾,达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关键在于:把孩子当作合作者。 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及外部环境,在定位和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现在,社会崇尚民主、自由、人人平等;在规则范围内,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是赢得更多合作机会,实现自我目标的基础。 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培养的是” 合作者 “、而不是” 听命者 “。如何与孩子合作一、控制情绪,保持沉默而坚定的态度,始终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一)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习惯、行为会给 父母造成严重困扰,他就象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孩子发脾气、尖叫、哭喊、无理取闹,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引起注意,家长的吼叫、打骂、惩罚、哄劝、顺从,成功的让孩子达到目的,从而强化了不良行为,下一次又会故技重施。 始终保持沉默而坚定的态度,是另一种强化和反馈,明确的、反复的向孩子表达:这些行为是无效的,完全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这时,孩子将尝试调整方式,当他们能够平静,温和的说出自己的诉求时,家长再做出反应,这样才能达到引导孩子行为的目的。(二)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是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当充满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恐惧和难过时,人们很难理性思考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更是如此。因此, 任何时候维护良好的气氛,否则任何的行为,都可能引起冲突,合作更无从谈起。二、保持尊重和信任;合作是基于彼此平等的地位,无法建立在某一方的权威之上。管理自己的控制欲,保持尊重和信任,是合作者应有的态度。(一) 尊重并信任孩子;1 力所能及,不代劳;快速的帮孩子穿好衣服,收拾好是书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当孩子说 “我可以” 时,尽量和孩子一起尝试,树立孩子对自己的信心;2 不奖赏,多鼓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比物质对人的激励更长效、更稳定。例如, 做家务就有零用钱,是在为孩子的行为标价,无法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相信孩子能从承担责任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3 遭遇困难不怜悯;怜悯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人的怜悯;对于孩子面临的困境,报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克服困难,即是尊重也是信任。4 不提不合理要求孩子不是仆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力,不要求孩子做不合理的事情。(二) 尊重自己;在保持和谐气氛的同时,让孩子懂得:你和他拥有同样平等关系。1 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不是仆人,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坚决的用语言和行为说” 不 “,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破坏合作的气氛。当孩子为了博得关注(要仔细区分孩子的目的)不停的问为什么或者打断你和别人的对话时,坚决的不予回应(或者反问孩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不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摆布我们。2 不过度取悦;不过度关注;过度的取悦会让孩子缺少对家长的尊重,从而引发父母的负面情绪。过度关注只会引起更多关注需求,一旦得不到想要的关注,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和迷茫,应尽量培养孩子的自我满足能力;同时,过度的关注可能让孩子将获得关注、或外部评价作为所有行动的目标,丧失对目标的选择和判断能力。3 智慧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情绪;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只针对行为本身表达态度,而不是给行为下定义。用 “你没有按我们的约定收拾好玩具,这让我很生气” 代替 “你真是一个偷懒的孩子,说好的事情永远都做不好 "...... 或者,当孩子生气打父母时,可以态度温和的对孩子说:“原来我们在玩拍拍打打游戏”,在同样的位置,用同样的力度,打回去,一般来说,孩子们很难把这个游戏玩下去。4 放轻松,从容的去应对;焦虑只会引发更多的焦虑,成年后没有多少人保持吃指头、尿床、不跟陌生人说话等习惯。在教育中,我们只是” 园丁 “,能改变的并不多。三、制定合理的规则,并用行为维护秩序; (一) “合理的” 是规则;“不合理的” 是威胁和强迫 ; 遵守规则,是所有合作的基础。社会规则大多是合理的(大多数人能够认同并支持的),家庭规则也不应该例外。例如” 不做完作业,就不能吃冰激淋 “,这两件事没有逻辑关系,制定这样的规则,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利用自己的喜好,威胁和惩罚自己,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换个说法,” 在做完一件事前,不能做另外一件事 “,这样的逻辑就是成立的。同样,“不刷牙,就不可以吃甜食”,这样的规则,孩子更容易接受,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 “吃了甜食,不刷牙就会蛀牙” 的逻辑,这时 “不可以吃甜食” 并不是惩罚,而是 “不刷牙” 的合理后果,通常会配合。(二) 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尝试用各种方法突破秩序,如果不坚持,秩序对孩子来说就只是玩笑。在执行规则时,不带怒气的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孩子会明白,这不是在惩罚,而是在执行彼此应该遵守的规则。(三) 体验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及合理逻辑的结果,即是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不带学习用具老师就会批评,穿拖鞋跑步就会摔跤....... 一边抱怨,一边由家长来承当结果,孩子只会认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好的事情,和他们无关。一边让孩子承受结果,一遍批评和教训,会让孩子将结果认为是惩罚,引发逆反情绪。安静的让孩子承受行为的结果即可,结果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在这时,很多的外部环境会给家长施压,心理承受能力也父母们的必修课。对于比较小的孩子,花时间建立行为和结果的联系,比说教更有效。例如:沙子放进嘴巴,就要坐在推车里。四、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成人沟通的法则,对孩子同样适用。(一)增加鼓励、减少批评和错误;鼓励是孩子信心的来源,批评和指正只会让孩子降低对自己的认可度和自信心。没有人是完美的,接受孩子犯错,不过多的关注错误,而是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才能保持勇气。问一问孩子 “现在出了错?我们本来可以怎么样?我们现在还可以做什么呢?” 对于孩子来说,思考、信心和勇气,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二)不命令只协商;多用”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我知道可能你有些不愿意,但对我来说是你帮了个大忙 “、” 如果你可以....... 我将非常感激 “...... 少用” 你需要帮我做......“,” 你必须把...... 做好 “、“你马上把...... 完成”。(三) 少啰嗦,多行动;同样的要求尽量少说,用坚定的行动来完成。于其唠唠叨叨的一边抱怨孩子一边自己收拾玩具,不如态度坚定的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给予他人行动上支持,比发泄情绪的说教,更容易赢得合作。(四)认真的提问,耐心的倾听 “我现在又要做饭,又要跟你玩,怎么办呢?” 认真的提出问题,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认真的倾听孩子的解决方案, 相信任何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也许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一)不干预孩子和其他人之间的相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会和每一个亲密接触的人发展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孩子需要和不同的人接触,积累不同的经验,才能更全面的学习、了解、判断这个世界。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是他们与孩子 “合作” 的方式,试图阻止只会破坏家庭和谐,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引导,孩子能够形成正确的判断,毕竟,孩子接触到的人中,能真正宠爱孩子的人并不多。对于和其他孩子吵架、被老师批评,父母可以认可孩子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帮助他们找到促进合作的方式,但最终的选择和问题的解决要交给孩子。干预孩子和他人之间的相处,也许会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却无法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二)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共赢比公平竞争更重要。把孩子们当作一个群体对待,规避没有必要的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共同赞赏和惩罚,是鼓励他们以团队共同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好孩子)或关注(坏孩子)为目标,这样孩子们就能学会相互尊重,而不是竞争和敌对。促进” 未来 “的合作,比分辨” 过去 “的是非对错更有意义。我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在育儿的过程中,常常充满无力感和罪责感;说教和讲道理,往往无效。孩子要么完全听不进去,要么当时点头答应,甚至能够重复,但马上抛诸脑后 ;奖励和惩罚,知易行难;不断加码的金钱和糖果,是诱惑还是鼓励?惩罚产生的逆反,什么时候会反弹?吼叫、棍棒和冷暴力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痛如何去抚平?这本书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指导我从心理需要的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尝试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把他们当作” 合作者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重塑父母的机会,能和这样一群 “肆意妄为” 的熊孩子们建立亲密又独立的合作关系,还有什么样的合作是我们搞不定的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