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由这篇列传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楚人,依汉代姓名连用的习惯,可名为李耳,字聃,先秦典籍中多称为老聃。老子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的史官。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老子劝其去除骄气与多欲。盖指孔子尊德似骄人,欲道之行似多欲,这些都与老子的主张不合拍,故而建议去除。孔子评价老子似龙而不能知,不似鸟、鱼、兽可知而有可服之。两者是不同道之人,相见不能相合。老子见周室衰微而离开,出关时为关尹喜所强,乃著书上下篇,即是今见《道德经》(后习称《老子》),之后老子就不知去向了。尽管老子生平不可确知,但相传战国时代魏国将领李宗是老子之子,西汉胶西王刘卬的太傅李解是老子八代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道德经》的四个要点老子在《道德经》里大致讲了四件事:“道” 是什么、圣人(领悟了道的统治者)应该如何治国、圣人如何为人处世,和老子对世道的抱怨。老子第一个核心论点,是解释道是什么。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在对道的解释上,老子的用语深奥的居多,浅显的居少,很让人伤脑筋。总的来说,老子是希望拔高大家的思维层次,不要总是停留在事物嘈杂喧闹的表面,而要看到更深层、更宏观的底层规律。同时老子也在这部分指出了,一些近代符号学的内容。语言是思考的工具。词汇一开始是用来描述现实事物的,但用得久了以后,人们忘记了丰富多变的现实世界,反而把词汇当成了真实。比如一说到苹果,很多人脑子里会出现,一个红彤彤水灵灵的苹果。但我们去菜市场很看,符合我们预想的 “标准苹果” 根本不存在,有些是叶子黄了,有些是果肉干了、花纹乱了...... 总之就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老子通过辨 “万物” 和 “名” 的关系,帮助人们思考现实世界和抽象词汇的区别,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老子第二个核心论点,是圣人应该如何治国。总的来说,这是个看上去不像圣人的圣人。通常人眼里的好国君,应该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救国救民的这种。但我感觉老子对这些国君评价都不高,他更希望国君能无为而治。老子看中人们天生的禀赋,其实原始人也知道要照顾同伴,父慈子孝之类的好品质,而且也这么做了。反倒是文明时代,各种高大上的价值吹了一地,把大家弄得头昏目眩后,大家连很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做了。统治者做事,总是有为而治,总是要人民按他提倡的方式去生活。但再高明的统治者,能百分百确定自己想对了吗?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见得功高于过吧。更何况老子身处乱世,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喜好,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事情做得太多,老子对作为的悲观,就更值得理解了。老子第三个核心论点,是圣人如何为人处世。这里老子用了很多浅显的例子,让大家意识到好的统治者,处事方式更大家想的都不一样。比如怎么判断一座房子建的好不好呢?通常大家看的是墙壁、装饰、造型…… 这些用人力做出来的部分。但老子提醒我们,一个房子最重要的,反而是虚无的空气。房子再好,也是用来住的,里面没有空心,这就是个假房子。在这部分应该是最好懂的,老子举的例子都很生活化。比如房子、婴儿、车轮、水、天地。总的来说,这是个随和而智慧的人,没有什么高光镜头,也不说什么惊天言论,只是做一些真正能让百姓幸福的事。就像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天地无声无息地让万物生长。具体一点的案例,很像韩剧《请输入关键词:www》里的 brain。老子第四个核心论点,是老子对世道的抱怨。作为一个看到世间真相的人,往往不能被世人理解。道德经里的很多内容,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肯定会被冲得稀巴烂。愚民政策、伤风败俗肯定是跑不掉的了。当然老子的原意是好的,但大众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去理解全貌,大众只需要一个靶子,去发泄心里的愤懑。老子在第二十章,用了一段很诗意的文字,去描述智者的生存处境。说实话,那种落寞而倔强的样子,很像柏拉图在洞穴之喻里对自己的描述。这两位同样追求真实,同样追求不能被世人理解的理想社会的智者,也许在天国会有一番精彩的辩论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