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上流名媛的传奇人生

    感谢现在如此便捷的获取信息,让我们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各种人生,本书值得一读,可贵的作者写的很真实。千金富家小姐的传奇人生,印尼首富的掌上明珠,欧洲社交圈的名媛,随大名鼎鼎的丈夫进入中国官场和世界外交舞台,本书没有写政治和外交,写的主要是富豪上层社会的点滴侧面,纸醉金迷,一掷千金,书中记述的金钱数目是金本位货币阶段,到今天普遍要乘 3-400(用黄金比价核算),精彩炫富:和上海首富沙逊爵士比翡翠,100 万(现在的 3-4 亿)收的翡翠青椒。在北京和上海的豪赌身为法国和英国大使夫人,自己出钱装修了英国和法国大使馆。郎才女貌的婚姻,也种下了悲剧,顾维钧需要的是花瓶,心高气傲的上海男人,应该最受不了的就是大小姐的金钱巨锤,见小脚婆婆第一面就搬到饭店去住了,领导当年上海时尚,在欧美社交圈出尽风头,顾维钧的出轨找自信也属于必然。百岁老人传奇丰富的一生,此传记比杨苡老人的回忆录精彩多了,我因为祖籍福建,在南洋新加坡生活 10 多年,很多亲戚朋友分布在南洋,对南亚华人来说,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如同中国相邻省份,没有国家的概念。下南洋的福建男人,“爱拼才会赢”,往往几十年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可往往过不了百年,就如烟花,灿烂后归于平静。建议对比阅读中国前驻英女大使傅莹被邀请去白金汉宫的回忆,想作者当年和顾维钧浑身珠光宝气,郎才女貌觐见英女皇太后,虽然顾维钧个人英语纯正有学问,作者可说 6 种语言(英法荷马来爪哇华语),但作者也感叹那时的中国是个二等国家,无论是在印尼家乡面对荷兰人还是在新加坡面对英国人,华人再有钱都是二等公民(无论是否入籍)。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很无奈的事情之一大概是在不懂什么是婚姻的年纪里进入了婚姻,当明白婚姻时却又无力挣脱。”“我嫁给顾维钧,在他当驻法、驻英、驻美大使期间,我过着令人兴奋的日子,和各种有趣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不过这不是一本谈论政治的书,这是一个女人身世的故事。”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不能抬自己的轿子。” 换句话说,就是切勿自吹自擂。在我们中国,有钱有势的人与同等地位的人说话时自称 “鄙人”。我的父亲是东南亚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他在同等地位的人中,自称 “鄙人”,而他们称我,一个小女孩,为 “千金”。我本当能为人民多做点好事,可是有钱的人 —— 至少是我本人 —— 是在他们有限的小天地里成长起来的。我从未和普通的中国农民接触过。我的用人们都得干活,可是吃、住待遇都很好,因此他们并不让我感到自己如此放纵有什么罪过。我不是坏心肠的人。黄蕙兰(1893-1993),1893 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外交家顾维钧第三任妻子,南洋富商黄仲涵之女。1904 年负笈美国,1920 年与顾维钧结为连理,生子裕昌、福昌。1956 年离异。晚年隐居在纽约曼哈顿,1993 年 12 月辞世。2020 年读了严幼韵(1905-2017)《109 个春天》,1929 年,严幼韵与外交官杨光泩结婚。1942 年 4 月杨光泩和七名中国外交官在马尼拉惨遭日军杀害。1945 年,移居美国,担任联合国礼宾司官员。1958 年,与外交家顾维钧结婚,北京时间 2017 年 5 月 25 日上午),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 112 岁。不同视角之下的回忆录,都是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不同视角下的相同经历,时代背景,都有相同的一些人物羁绊、牵挂。关于婚姻给女性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不同时间遇到的不同人,各取所取,冷暖自知。回望黄蕙兰、严幼韵的情感与羁绊,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无法过多揣测。黄蕙兰的大气、格局、胸怀,来源于一个家底丰厚的爸爸,任性率真,随心所欲,晚年的回忆亦是个人的视角如同看电影一般,诉说着过往的点滴,不偏不倚,每一幕的叙述都是一部大片,民国时期的大背景、上流社会风流倜傥的各领域人物,每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家居摆设,一一展现在眼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女人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故事挺不错 翻译比较难受

          假如有其他译本或者可以看原文的话也许可以试试别的不然就看这个也还行叭 没有到那种无法忍受的程度 但阅读体验不咋流畅 就说本书的话 4 星是有的 随手翻翻不觉得虚度时光的故事 但是加上翻译闲暇心情就会收到一点考验…… 注释真的离谱 和它跟着的句子究竟是有什么关系啊…… 我又见到忍不住点开_(:з」∠)_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作者讲的一些超自然现象和灵异事件包括一些人的特异功能,大部分都觉得像是一些装神弄鬼人士(如现代的王大师)搞得鬼把戏或者作者自己的一些幻觉及想象,或者是一个对主人不满意的仆人捉弄或吓唬主人的一些小计俩。但是那个扶乩预言出日美开战时间和日本战败时间,确实令人称奇和不可思议,作者这样的身份应该不会撒谎。二,关于和顾维钧离婚的事,作者讲的语焉不详,而且出于一个豪门大小姐的自视清高及傲气,讲的几乎都是对方的问题,对自己的问题及反思几乎没有,有也是在辩解。后面也看了一些资料,顾维钧和严幼韵结婚以后生活得很幸福,严对顾的照顾无微不至,夫唱妇随相处得很和谐。我想这恰恰就是黄蕙兰的主要问题了,一个日常生活起居或者外出都需要一帮仆人照顾的一位贵妇人很难做到很细致很周详的去照顾自己的丈夫的,而顾又是那个时代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男人,未免不心生厌倦甚至是厌恶,离婚是不可避免的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位富家千金的人生传记,看完有些感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眼光的局限

                最先接触的书籍是写严幼韵的 “84 号小姐” 的那本。今天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会倒回去看当时自己给严幼韵书籍所写的书评。当时感觉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严幼韵真是幸运,不但有资金雄厚的娘家人支持,而且能够在战乱时期平稳的过完一生,也算是一种圆满。但是今天看到黄蕙兰的这本书籍,真是感觉自己眼光的局限,严幼韵和黄蕙兰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呀。也许是贫困限制了想象,也许是因为平台不一样因此眼光、格局就差距太多。    在严幼韵的那本书中,感觉严幼韵已经是幸运儿了,年少时有娘家的加持,年轻时又能有一门好的婚姻,年老时还能再嫁名人才子,虽然老了,但依旧是要人的顾维钧。但是再看看黄蕙兰的传记,真是感觉也许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是另一个人不屑一顾的。黄蕙兰说自己不爱顾维钧,自己的爱情是在新加坡的那次心动,说自己 19 岁懵懵懂懂的就依据母亲的意思结了婚,她一直是个被父亲宠坏了的小姑娘,唉,是不是很可笑呢?突然想起来网上流行的一句话 “我奋斗了二十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    但是有时候看完这些老人、名人的传记也会在想很多自己人生的反思。人,总是还要人之间的感情的吧?我从黄蕙兰的自传中能够体会到她父亲其实应该爱她母亲的吧?只是感情这个东西,特别是爱情,总是不能如意,一个性冷淡的女性遇上一个性欲旺盛的男人也是悲剧。而人总是需要人陪伴、特别是男人,更是需要女人的崇拜、陪伴、关爱,让他们的英雄主义爆棚,无论多大岁数的男人均是如此吧?因此也就有了黄蕙兰母亲的悲剧、黄蕙兰自己的悲剧,唉,女人还是不要太自我,太强的吧。

                  转发
                  评论